回家的溫度有多暖?澳門氣象20年給你答案!

2020-12-1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澳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岸。由於地處颱風頻發的地區,氣象工作對澳門居民極為重要。

回歸祖國懷抱20年,澳門的氣象觀測也從最初的一條電報線路拓展到連接內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天氣服務網。除開展天氣分析及預報、本地區氣候和氣候變化等有關研究外,還負責地震預報、空氣品質監測,為澳門百姓提供越來越精準、即時的氣象保障與服務。

歸來

回歸前夕的澳門(資料圖)

澳門氣象觀測始於1861年,起初為駐澳葡軍服務。成立於1952年的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以下簡稱「澳門氣象局」),其回歸前的12任局長,均為葡萄牙人。

在中葡「聯合聲明」籤署的那一年,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聯合邀請澳門氣象局首次參加珠江三角洲地區「重要天氣討論會」。此後,該討論會就由三地每年輪流主辦。

隨著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進入「倒計時」,上世紀90年代,粵港澳氣象合作日益加速!1990年12月1日,一條連接廣州與澳門的氣象電報電路正式開通。粵澳雙方通過該電路,開始交換氣象情報。

由於規模不大,最初,澳門氣象局很少參與國際事務。在中國氣象局的支持下,1992年,澳門氣象局被接納為颱風委員會會員;1996年,澳門氣象局正式成為世界氣象組織地區會員。

1994年,粵港澳在探測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不斷深化在公共氣象服務、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數值預報、數據共享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從1998年起,粵港澳氣象科技研討會暨粵港澳氣象業務合作會議每年舉辦一次!

1997年起,粵澳合作在高欄島、萬山島(下圖)上建設自動氣象觀測站。雙方每年定期上島維護並對自動站周邊環境進行清理,觀測資料雙方共享。

 難忘1999

1999年,澳門回歸交接儀式(資料圖)

時間來到1999年,對於所有澳門人乃至所有中華兒女來說,這都是難忘的一年!

1999年7月,在粵港澳氣象業務合作會議上,廣東省氣象局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雙方代表一致贊成,在澳門回歸期間加強雙方的預報服務合作。廣東省氣象局從12月中旬開始製作中期滾動預報,並與澳門進行交換。從澳門回歸前一個星期起,短期預報增加廣州、珠海、澳門未來72小時預報。回歸前三天,廣州雷達按汛期值班要求開機監測,從12月15日起,粵港澳三地之間進行天氣會商。

這一年,澳門氣象局也首次派出5名氣象科技人員參加中國氣象局舉辦的衛星氣象資料應用培訓。

1999年11月16日,中國氣象局部署喜迎回歸盛事的氣象保障服務。風雲一號C星、風雲二號B星,廣東的自動氣象站,京、穗、港、澳的氣象雷達等當時最先進的氣象監測技術全部得到應用!高性能計算機不停轉動,以當時最新的數值預報產品,為氣象保障決策服務提供參考。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準時升起!

新的時代

2000年3月29日,中國氣象局、澳門氣象局和葡萄牙氣象局於中國澳門首次召開氣象技術會議,確定成立技術會議機制,並在預報技術、雷達和衛星遙感技術、氣象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迄今為止,該氣象技術會議已召開九次,有力提升了澳門氣象業務科技水平,對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2008年8月,廣東省氣候中心和澳門氣象局合作,在澳門友誼大橋(下圖)上安裝超聲風速觀測儀器,開展為期兩年的颱風觀測和風工程研究工作,為港珠澳大橋工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十年後,2018年10月24日,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一座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世紀之橋」越洋橫跨,讓伶仃洋「天闕變通途」!

2009年5月6日,澳門回歸十周年之際,為貫徹《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落實粵澳合作機制,澳門特區政府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與珠海市氣象局籤署《珠澳氣象資源共享合作方案》,建立天氣會商和預警聯防機制。

 考驗!

1999年以來,澳門氣象局在監測資料、預報技術、災害聯防聯動等方面得到內地氣象部門的大力協助,氣象預報發布時效不斷增加,預報要素不斷豐富,對颱風及風暴潮等災害預警能力持續提升,還在環境氣象等方面與內地深入合作。但在2017年,澳門氣象部門還是遭遇了回歸以來,最嚴峻的一場考驗!

2017年8月23日,颱風「天鴿」襲擊澳門(中央氣象臺資料圖)

2017年8月23日,澳門遭受有颱風觀測記錄以來影響最強的颱風「天鴿」的襲擊。

據悉,1931年以來,澳門曾11次發布最高等級的熱帶氣旋警告——「十號風球」。上一次「十號風球」是在1999年9月16日12時30分,因颱風「約克」來襲而發布。

由於「天鴿」帶來較強風雨影響,澳門氣象部門23日還發布了風暴潮紅色警告。澳門公共運輸巴士服務在23日10時開出末班車之後停止服務,對外海上服務在6時已經停航;截至23日11時,澳門機場公布有90多個航班取消或延誤。特區政府呼籲需要通過海上大橋來往澳門諸島的市民注意行車安全。

駐澳部隊在「天鴿」來襲時參與救災搶險(央廣網發 中國氣象局供圖)

「天鴿」颱風暴露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極端氣象災害應對方面的一些不足。因此,颱風過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立即委託內地有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編制了《澳門「天鴿」颱風災害評估總結及優化澳門應急管理體制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在《建議》編制過程中,中國氣象局安排專家參與專家組工作,並參與對《建議》的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工作。

 你好!下一個20年

2018年9月13日10時,中央氣象臺與香港天文臺、澳門氣象局就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的發展趨勢與影響進行視頻會商研判。這是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首次與中央氣象臺舉行聯合視頻會商。9月15日15時,在「山竹」步步逼近華南沿海之時,三地氣象部門再次就「山竹」趨勢及影響進行聯合會商。

2018年12月7日,冷空氣影響南方,中央氣象臺、廣東省氣象臺、香港天文臺、澳門氣象局再次啟動聯合視頻會商,研判冷空氣發展趨勢及影響。2019年12月4日,三地與中央氣象臺再次因冷空氣南下而舉行視頻會商。

2018年,港澳珠大橋通車。早在2013年,港珠澳三地氣象部門就共同成立了港珠澳大橋氣象服務工作組,並確保氣象監測設備建設與大橋建設同步開展。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其中,完善防汛防颱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強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等多項任務對氣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2019年3月6日至8日,第33屆粵港澳氣象科技研討會暨第24屆粵港澳氣象業務合作會議在香港舉行,來自中國氣象局和廣東、香港、澳門的氣象專家共同就三地業務研究成果、媒體融合發展、未來合作事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划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海南省氣象局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首次作為觀察員列席會議。會議提出,要將大灣區氣象事業打造成氣象現代化和「一帶一路」氣象合作的示範窗口。

2019年10月,廣東省珠海市氣象局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籤署珠澳相控陣天氣雷達項目合作協議書。這標誌著在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珠澳氣象合作再上新臺階。

回歸20周年紀念日前夕,往返珠海、澳門工作生活的人們,所感受到的氣象預報服務,也愈發無縫隙、無障礙……

據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未來,中國氣象局會繼續支持粵港澳氣象部門的合作,強化氣象服務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優化聯合會商機制,為區域防災減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支撐。

相關焦點

  • 回歸20年,澳門與湖州,很暖很親!
    又或許,下一秒喚醒記憶的,是那首深情演繹的《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澳門,藏著四百多年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蘊,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歷史城區,是一座美食之都,也是文藝電影的旅行打卡地。 今天,澳門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仍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之一
    中新社柏林8月27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世界氣象組織(WMO)27日公布的一份關於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最新通報顯示,2020年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微弱拉尼娜事件的機率為60%。該組織指出,儘管拉尼娜現象總體上對全球氣溫有降溫作用,但高於平均水平的氣溫預計將佔主導地位,2020年仍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之一。
  • 氣象官員指全球暖化令澳門極端天氣日趨頻繁
    中新社澳門4月1日電 (記者 龍土有 畢永光)時冷時熱、忽晴忽雨,反覆無常的天氣令人難以捉摸。澳門氣象局局長馮瑞權今天在出席公開活動時指,全球暖化令澳門各類型極端天氣日趨頻繁。  全球氣候反常、內地旱情嚴峻,近年極端天氣出現漸趨頻繁,澳門也不例外,今年澳門亦出現較為顯著的天氣變化問題。
  • 外國人曾稱你為MACAU,我們稱你為澳門,今天是你回家的20周年
    而在這其中有一片土地,上百年都被外國人統治,直到1999年12月20號她才終於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外國人稱她為MACAU,而我們則親切的稱呼她為澳門,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她離開祖國的懷抱上百年,但是在今天是她回歸的祖國20周年。就讓曉生帶你了解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吧。
  • 臺灣氣象專家:2019年恐創臺灣觀測史最暖冬天
    原題 臺灣氣象專家:2019年恐創臺灣觀測史最暖冬天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月還沒結束,但臺灣氣象專家彭啟明就表示,2019年臺灣的冬天將有機會創下,有觀測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天,平均溫度恐將比第二名高出近1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繼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根據最新報告,2020年海洋熱量處在創紀錄水平,全球80%以上的海洋均在某些時段經歷了海洋熱浪,對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遭受更多酸性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廣泛影響。
  • 澳門今夜舉行煙花匯演慶祝回歸20年,氣象條件總體良好
    澳門今夜舉行煙花匯演慶祝回歸20年,氣象條件總體良好 2019-12-22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澳門舊城區:有溫度的「世遺」
    陳曉星攝   在澳門的老城區漫步,你不僅感受到歷史沉澱出來的溫文寧靜,而且,你就是走在「世遺」之中。澳門整片舊城區,包括20多座建築及相連的廣場、街道,於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內地老城區也不少,有些歷史遠長於澳門。但澳門歷史老城區與眾不同,它是「活」的。
  • 中央氣象臺與粵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期間天氣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報導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為保證慶祝活動順利進行,12月18日上午,中央氣象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廣州中心氣象臺和珠海市氣象臺聯合進行專題會商,分析研判澳門近期天氣情況。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參加會商。  根據預報,18日至21日,澳門天氣以多雲到陰天為主,部分時段有零星小雨。20日前後受冷空氣影響,氣溫略有下降。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
    「創紀錄的溫暖年份通常與強厄爾尼諾現象同時發生,2016年就是如此。我們現在正在經歷拉尼娜現象,它對全球氣溫有降溫作用,但還不足以遏制今年的高溫。儘管目前有拉尼娜條件,但今年已經出現了接近歷史紀錄的高溫,與之前2016年的記錄相當。」塔拉斯教授說。「不幸的是,2020年對我們的氣候而言又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我們看到,陸地、海洋,特別是北極都出現了新的極端溫度。
  • 內地與澳門氣象合作的溫暖瞬間
    粵港澳氣象合作自20世紀80年代日漸深化,經粵港澳氣象技術會議、粵港澳氣象業務會議等,逐步建立了定期會晤、技術和人員交流等機制。早期粵澳氣象合作主要在資訊交換、共建探測網、通信網絡等方面。自1996年開始,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在數值預報技術、氣象觀測及輻射監測、信息網絡及數據交換、氣象服務及預警預報技術發展、氣候與氣候變化、科學研究與人員交流等方面保持長期合作,每年召開聯席會議檢查上一年度合作計劃的落實情況並商榷下一年度合作計劃。時光飛馳、時代交替,合作領域日益廣闊。  作為毗鄰的親人,珠海與澳門同處一片藍天,受共同天氣系統影響。
  •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2020-12-03 08:45:43 參與互動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 2019年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溫度最暖年
    來自11個國內外機構的14名科學家聯合發布最新海洋觀測數據,繼2017、2018年海洋創紀錄變暖之後,2019年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過去五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五年,過去十年是最暖的十年。
  • 澳門特別行政區資訊|澳門回歸20年,《早點江湖》那些藏在小巷裡的...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澳門回歸20年,《早點江湖》那些藏在小巷裡的早點分分鐘饞哭你!作為這一重大時刻的特別獻禮,今晚22:00將在深圳衛視《早點江湖》的澳門特輯中走進澳門,米其林星級廚師DeAille 作為美食探尋者,帶你尋找這座城市的晨間風味。又因特殊時期的殖民歷史,這裡的早餐不但保留著粵式的傳統,也融合了葡式、西式和東南亞等地風味。隱藏在后街小巷裡的粥店,40年堅持手工熬粥。
  • 臺灣氣象部門預估:2019年可能侵臺颱風為3至5個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氣象部門6月28日舉行記者會,預估2019年可能侵襲臺灣的颱風個數為3至5個,為正常範圍。臺灣氣象部門說,2019年至目前,西北太平洋已有3個颱風生成,較氣候平均值4.3個少,往年西北太平洋6至12月約有21至25個颱風生成,侵襲臺灣颱風的正常範圍為3至5個。氣象部門預估,2019年侵襲臺灣的颱風個數,以正常的機率50%最高,也就是3至5個,偏多的機率為30%,偏少的機率為20%。
  • 回歸20年!澳門!澳門!
    轉眼20年過去,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熟悉的旋律再度響起!1887年,葡萄牙將澳門闢為殖民地, 直到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歸!
  • 《澳門人家》:有溫度,有態度,有深度
    《澳門人家》裡的人物舉手投足之間滿溢著人間煙火氣,其細節充盈著平民美學的興味和旨趣,這是建立在自然審美意象基礎上的詩性表達。■ 劉妍數百年滄桑,二十載巨變。作為澳門回歸20周年的獻禮劇,《澳門人家》是以澳門回歸前後澳門人的日常生活為經,嶺南傳統的粵港澳三地「家文化」——「家和萬事興」為緯,通過愛情、親情、友情、商戰多線並進展開敘事。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今年不斷持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2011年至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 四川多地氣溫突破20度,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提示
    最近兩天,你是否已經感到氣溫在節節升高?來自中央氣象臺2月19日的消息說,今年(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暖冬基本成定局,2月19日到21日,多地氣溫可能創出今年的新高。大城市中,太原、鄭州最高氣溫可能打破當地2月最高紀錄。
  • 在澳門賭場贏了1000萬不玩了,會有啥後果?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今天帶來的話題是:在澳門賭場贏了1000萬不玩了,會有啥後果?答案出乎你的意料!賭博在我們國家是一項違法的行為,與黃賭毒並稱三害。但是在我們的國土上卻有這麼一個地方,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去那裡的人,在當地賭博都不算違法。這個地方就是澳門,在澳門賭博業是合法且正規的存在。不少前往澳門旅遊的人,其實都是因此而來。其中不乏有想從此撈偏財的人,也有的人只是好奇的想來見識一下。通常我們在電影中看到在賭場贏了錢準備走,都會被劇中的壞人給阻攔。那麼現實生活中,如果在澳門贏了上千萬元就想收手走人,這筆巨款能不能安全帶回家呢?答案很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