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舌尖上的澳門名片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雯婷):如果沒吃到正宗的葡式蛋撻就不能算真正來過澳門。葡式蛋撻可以說是很多人對於澳門美食的第一印象,而澳門的美食又不僅僅於此,非洲雞、豬扒包、澳門肉乾、水蟹粥、大菜糕,讓人大快朵頤的同時,這些美食也在講訴著舌尖上的澳門故事。
有人說澳門人的生活節奏較之香港要緩慢,令他們對美食有了堅持。澳門的很多街頭小店即便是藏在巷子深處或者是招牌掛得並不起眼,也總會有源源不斷的慕名而來的食客,而澳門很多有名氣的餐廳都有20年以上的經營歷史,往往從午後1點開始,這樣的老店裡幾乎座無虛席。因為可選擇的美食太多,在澳門,每個人對於吃也有自己的偏愛。
「烤羊扒吧,我吃過這麼多家的葡國餐廳只有這一家的最好吃,因為他的醬很特別。」
「滿濃鬱的蠻好吃的,我這次來過一次,這次帶爸爸媽媽來,除了這家以外,還有一家陳光記燒味,豬頸肉飯、豬肉脯都挺好吃的。」
「我很喜歡這個,嘗起來像是一片帶點醬料在上面的小牛肉,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但是我確實很喜歡。」
說到澳門美食,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蛋撻,而在所有的澳門蛋撻當中,擁有25年歷史的「安德魯蛋撻」可以算是鼻祖了。儘管地處離澳門市區最遠的路環島,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驅車近一個小時從市區趕到這裡的「安德魯蛋撻」總店,來品嘗風味獨特的蛋撻。那麼安德魯蛋撻究竟魅力何在,店裡的工作人員謝女士介紹:「蛋撻皮是全人工製作的,我們在沊仔有一個工廠,有同事在那邊24小時用手拈這個撻皮,因為這個過程需要三天的時間,撻皮不是一弄好就可以拿去焗,而是要放在零下18度的冰箱醒一兩天,再放到一個4度以下的冰箱,是有一個過程的。還有就是蛋漿如果焗的功夫好的話,焗出來就已經有焦糖的表面在上面。我們選材的用料是要用最好的,也一直沿用這個配方,所以你們20多年來吃的一直都是這個味道。」
目前,澳門的安德魯蛋撻每天可以賣出將近一萬三千份,對於慕名而來的食客來說,算的上是最美味的「澳門名片」了。而安德魯蛋撻背後的故事也很值得玩味,因為安德魯先生本身是英國人,在澳門做藥劑師的工作,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在葡萄牙嘗到了當地的蛋撻覺得很好吃,於是將葡式蛋撻引入到澳門,並經過自己的改良,用鮮奶油、牛奶等取代麵粉和水,從而製作出了地道的「安德魯蛋撻」。
從國外引進再到演變成地道澳門美味的不只有蛋撻,非洲雞就是當地土生葡人的著名菜式。土生葡人是葡萄牙人到達澳門後四百多年來與亞裔人通婚形成的,至今,澳門的土生葡人大約一萬多人。最初,葡萄牙人將非洲雞從非洲的莫三比克帶到澳門,經當地改良後,成為澳門獨有的非洲雞。如今,非洲雞已經成為了澳門許多葡式餐廳的招牌菜,澳門海灣餐廳的鄭經理介紹:「非洲雞就是澳門的地道菜,葡萄牙沒有這個菜,澳門廚師發明的。現在嘗起來不太幹,帶一點風味,不太辣但吃上去感覺濃鬱一點。最高記錄一天賣了60多份,賣光了就不能再做了,因為這個雞需要一天的時間醃製,賣光了不賣了是因為沒有時間再做的更好了。」
鄭經理說,非洲雞是葡國菜裡一般都有標準的菜式。傳統葡人料理的非洲雞較為乾澀,而改良後的非洲雞則醬料豐富。椰汁、鮮奶、椰蓉、花生、紅椒、洋蔥等二十多種材料混制而成的醬料鋪滿雞隻表面,再拿去焗,即成獨具風味的料理。
其實從葡式蛋撻到非洲雞,每一樣美食背後不僅僅是配方和菜式的改良,還有文化的交匯融合,澳門多元文化的土壤讓美食有了創新的源動力,讓食客有了饕餮的幸福感,也同時遞出了舌尖上獨特的澳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