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人情味,澳門美食清單

2021-01-13 灰熊旅遊HuiXiongTour

繼成都和順德之後,澳門於2017年成為中國境內第三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與前兩者憑藉本土菜系揚名海內外不同,澳門的美食,勝在中西薈萃、包容並蓄。湖南衛視拍攝的美食紀錄片《澳門食光》裡,就為我們展現了澳門美食兼容並包的故事。


《澳門食光》美食紀錄片從澳門本地傳統美食、本土葡國菜、國際美食、創意菜四個維度,讓鄰裡街坊和店主說出他們與澳門美食的故事,以此帶人走進最真實的澳門。

美食家蔡瀾曾說,「最地道、最好吃的葡萄牙菜,是大白烚」。這道葡國版的「東北亂燉」,經過土生葡人的就地取材,用中國臘腸、臘肉、臘鴨、雲南火腿和白蘿蔔,代替了原本需要漂洋過海而來的葡萄牙食材,成為如今澳門餐桌上的重頭戲。

位於伯多祿局長街的九魚坊,是吃大白烚的極佳之地。餐廳的掌門人成哥,是全澳門唯一獲得「廚藝勳章」和「旅遊貢獻勳章」的頂級大廚。他的殺手鐧,就是土生葡菜大白烚。他做的大白烚風味濃鬱用料豐富,是許多澳門家庭的除夕之選,不預定是絕吃不到的。


除了大白烚,葡國菜中最出名的便是馬介休(即鱈魚),這種魚吃法極多,可以用煎、燒、烤、煮等不同的方法烹調。在澳門營業百年的坤記,招牌菜就是改良版馬介休。


作為首家華人葡式餐廳,坤記的馬介休去除了傳統葡式菜中的芝士元素,將馬介休改造的更適合東方人口感。酥軟的土豆泥包裹著緊緻細膩的鮮魚肉,經高溫烹製後就搖身一變成了坤記獨一無二的招牌菜色。

除了這些中葡融合菜式,澳門小巷裡還隱藏著許多美味。

澳門第一的腸粉—倫記軟滑腸粉

下面這個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小店面,每天卻站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賞味遊客。

這家藏匿於街邊的小店,門口不是特別顯眼,也沒什麼豪華裝修,大概七八平米的樣子,裡面擺著兩三張桌椅,旁邊就是操作臺,腸粉都是現點現做。

雖然腸粉哪都有,但布拉腸粉卻很少見,倫記便是以布拉腸粉出名。倫記的腸粉細膩順滑,入口彈潤,蔥花雞蛋腸粉、叉燒腸粉是店裡的招牌,一天就要賣出上百份。由於太過有名,這家的腸粉經常售罄,來晚了可就品嘗不到美味了。



位於函仔舊城區飛能便度街南龍花園的喜蓮咖啡,可以說是來澳必去的餐廳之一,為了吃上一口,很多澳門本地人都會前來排隊而不是只有遊客,建議大家非飯點時刻前往。

雖然名為咖啡館,但其實是一家地地道道的老牌茶餐廳,種類豐富,隨便點什麼都不會踩雷。其中,爆脆阿華田、幹免治牛肉飯和牛尾通粉三款餐品最受大家喜愛。

如果你想吃地道又不失精準的土生葡菜,那 La Famiglia 你一定要去,裝修和店名一樣,濃鬱的葡式風格,用餐氛圍很好,主廚 Florita Alves 是澳門最著名的土生葡菜廚師之一。

熱門菜式包括澳葡免治豬肉、澳葡烤乳豬、葡式釀蟹蓋配麵包、澳葡焗肉團、蒜蓉黃油焗蝦仁 、薯絲炒馬介休、安格斯 T 骨及海鮮大砂鍋。餐廳還提供各種飲料、雞尾酒和葡萄酒。

Bella Taipa

是一家位於官也街小城區內的義大利餐廳,純白色的獨棟建築十分顯眼。餐廳一共有四層,有室內和室外兩個用餐區域,其中天台的位置很搶手。

老闆是一名外國人,不過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餐廳主打創意式的義大利菜餚,也有一些適合健身人士吃的輕食餐點,以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澳門葡撻:安德魯與瑪嘉烈的愛情


澳門蛋撻獨步天下,但最出名和最正宗的莫過於赫赫有名的兩家—安 德魯 和瑪嘉烈。
這兩家蛋撻店的淵源頗深,它們的主人本是一對夫妻,後來離婚後,妻子瑪嘉烈另起爐灶,從此成就了 澳門 最有名氣的兩家蛋撻店。

新鮮出爐的蛋撻,以陣陣撲鼻的香味吸引著過往的路人。酥香鬆脆的外皮,包裹著嫩滑甜美的蛋餡,口感鬆軟香酥,甜而不膩,只吃一口就欲罷不能。

路環島上這家安德魯餅店,是葡式蛋撻的鼻祖店。即使是在人少清淨的路環,你也能在安德魯餅店看見門庭若市的景象,還有不少吃貨特地從澳門本島趕來路環,只為吃到一口安德魯餅店的蛋撻,可想而知這家蛋撻的美味程度。之前謝霆鋒拍攝《十二鋒味》時,也來過這家店吃蛋撻哦~


瑪嘉烈蛋撻店坐落在 澳門 最繁華的馬統領街上,距離大三巴牌坊不遠。如今這家蛋撻店已經成為 澳門 蛋撻的代表,旅遊高峰期時店門口就會大排長龍,這裡是來到 澳門 不得不去的點心店之一。門口散落的桌椅可供食客小憩,品嘗新鮮的蛋撻。

新英記

是澳門僅此一家製作魚扒包的茶記。這家低調的餐廳,雖然上了2018米芝蓮街頭小吃推薦,卻依然鮮有人知。
從最初的大牌檔發展成如今的店鋪,這裡從來只有一對老夫妻在經營,阿公阿婆一個做飯一個收錢、一個洗菜一個擦桌,在歲月裡慢慢沉澱出充滿人情的澳門味道。

這兒的魚扒包和炭燒咖啡是招牌,魚扒包的肉餅厚實,魚肉味道香酥,咖啡是清爽的淡口,用來解膩再合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兒每天營業到下午五點半,且只收現金,不補水,記得提前備好零錢現金,看準時間來。 每天入夜時分,一個名為勤記的流動糖水檔便出現在澳門的街頭。老闆是一對好哥倆,自他們從父輩手上接手這一個糖水檔開始,到如今已有八十多年。

勤記只賣五種糖水,紅豆沙、綠豆沙、芝麻糊、湯圓和腐竹糖水。這些看似簡單的糖水,卻讓嘗過的人魂牽夢繞,一位常光顧的顧客甚至對此評價道,「我吃糖水三十多年了,這家是我吃過最好吃的」。

雪糕碰撞:洪馨椰子與檸檬車露

在 澳門 我們嘗了兩種雪糕,說起來也蠻湊巧,正好是一中一洋,東西碰撞, 澳門 傳統的洪馨椰子與 義大利 手拉冰淇淋檸檬車露。


米芝蓮推薦的檸檬車露是我在來 澳門 之前就心心念念的打卡目標,幸運的是第一天我們就在大三巴附近碰上了一家。

店裡的冰淇淋口味實在是多種多樣,番石榴、檸檬車露、彩虹、西柚、芒果、芝麻、青檸雞尾酒、藍莓芝士蛋糕、金莎巧克力等等等等,簡直挑不過來。冰淇淋的價格是單色30MOP,雙色35MOP,可以用小杯子裝,也可以用甜筒裝。

番茄屋葡國菜

當年的 葡萄牙 殖民者因為懷念家鄉的味道,而融合了粵菜等 亞洲 菜系的做法,採用當地的材料進行替代,改良出了 澳門 葡國菜。 澳門 的葡國菜店不少,我想給大家推薦的這家位於大三巴附近,還屬平價,它就是番茄屋美食。

番茄屋的木糠布丁,柔軟滑膩、奶香濃鬱、入口即化。

阿里 巴巴焗雞排飯是網上推薦率很高的一道菜。一勺挖下去,起司拉出長長的絲,而在厚起司下面則埋伏著軟糯的飯粒香和嫩的雞扒。

葡式薯絲炒馬 介休 的味道有些獨特,略帶腥鹹。馬 介休 是一種葡國的魚,這是我們第一次吃到。

小食:長洲/莫義記/馮記豬腳姜/義順

官也街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小食莫過於是這家小小店面裡的長洲糯米餈。最有名的芒果糯米餈吃進口是軟糯的外皮和香甜的芒果肉,叫人吃完了一個還想吃!

在長洲糯米餈的不遠處轉角是官也街 大名 鼎鼎的莫義記貓山王,它家的大菜糕與榴槤雪糕都是人氣單品。


視線來到三盞燈廣場,這裡的馮記豬腳姜也是有著不少年頭的老店。如果是吃不慣姜味或者豬腳,也可以選擇買個浸在薑湯裡的雞蛋嘗上一口味道。

義順牛奶公司在 香港 和 澳門 都要有分店,他們的紅豆雙皮奶算是招牌,奶味濃卻甜度適中,一碗吃下來不會覺得膩。

牛雜:梓記/明記/錦華

在「走鬼檔」盛行的年代,街角巷口常常可以聞到牛雜的香氣。熱騰騰一大鍋牛雜在醬汁裡翻滾,惹得人們在檔口前排起長龍。隨處可見的 澳門 牛雜檔一般都挺好吃的,這裡重點給大家推薦三家:

在新馬路營地街市3樓熟食檔的梓記牛雜,雖然比較隱蔽,但是名氣很大。美食家蔡瀾都由衷讚賞,還有很多明星光顧(銀河百老匯美食街也有分店,如果你在氹仔也不需專門跑到半島啦  )。

明記牛雜 每天傍晚5、6點出攤,位置就在義順鮮奶的店旁。匆匆十年,小推車上報紙的頭條都已泛黃,火爆的隊伍早是街坊間司空見慣的場景。

清脆的剪刀聲「咔嚓咔嚓」,絡繹不絕的客戶怎麼也散不盡。明記的牛雜種類很是豐富:牛腸、牛膀、牛肺、蘿蔔等加入秘制咖喱、花椒、八角等調味料供君挑選,20MOP 澳門 幣一串、50MOP一盒,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其它配菜。

錦華牛雜 據說是大三巴街上的第一家咖喱牛雜,這裡的人氣相當火爆,經常會排好長的隊伍。如果想吃咖喱牛腩,建議你逛完大三巴牌坊不妨來這裡打個卡。


祥記面家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業的祥記面家,位於福隆新街68號。店門上貼著有1993年蔡瀾寫的一篇推薦祥記面家的文章,以及2013年蔡瀾再嘗這家店的蝦子撈麵的《星島日報》專版。店內的招牌菜是蝦子撈麵、鮮蝦雲吞、金沙鯪魚球、南乳豬手。


撈麵的分量不多,但是味道確實值得推薦,爽滑柔韌的口感吃起來很有嚼勁,細細的麵條可以幹吃也可以加入湯汁成為湯麵,再說蝦子也是香味十足,唇齒間滿是意猶未盡。


添發碗仔翅

碗仔翅是一種興起於 香港 的仿魚翅湯羹的街頭美食,而添發碗仔翅則以賣物美價廉的真魚翅碗仔翅而出名。白日裡慕名而來的食客很多,在店門口排起長隊,因為店裡座位不多,需得吃完一桌才放一桌進去。

碗仔翅味道還不錯,料挺足也夠鮮。

世記咖啡

這是一家擁有50年歷史的 澳門 茶記,瓦煲咖啡是其一大特色,除此之外鹹牛肉厚蛋多士、豬扒包和凍奶茶等也是招牌必點。

在大三巴附近,世記咖啡這家外賣店的位置有些難找,不過只要你認準粉紅色的店鋪屋簷同綠色的 澳門 商業銀行,往兩者之間的這條小弄堂鑽到底,便可以找到它了。


看完讓人分分鐘就想去澳門一一打卡這些片中美味。

美食與文化攜手,在澳門寫出了最好的劇本。在這片土地上,所有風味都在舌尖完成著起承轉合,構成波瀾起伏的故事,迸發出鮮活無比的勃勃生機。


【澳門·澳門】澳門拍了拍你,免隔離,還不快來玩?

相關焦點

  • 美食 | 舌尖上的澳門——新馬路美食地圖
    新朋友點擊「文旅e時代」快速關注美食是澳門的城市特色之一。
  • (澳門回歸20周年)(8)舌尖上的澳門——新馬路美食地圖
    新華社照片,澳門,2019年12月5日舌尖上的澳門——新馬路美食地圖11月20日,在位於澳門新馬路石塘巷的「明記牛雜」,員工為客人準備牛雜。這家店人氣爆滿,牛雜燙頭好、煮得軟爛又不失嚼勁。煮好後的牛雜、肉丸、蔬菜澆上獨家秘制醬汁,十分美味。美食是澳門的城市特色之一。澳門2017年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成為繼成都、順德之後第三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在澳門最繁華的歷史街區新馬路附近,匯集了很多中西美食。
  • 澳門美食推薦,確定不來一場舌尖上的美味之旅麼?
    如果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素未謀面的靈魂故鄉,對吃貨的我們來說,澳門一定就是這個靈魂故鄉了,這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美食之都」,這裡有數不清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廳,還有藏在街頭巷尾的特色美食。你確定不來一場舌尖上的美味之旅麼?快收下這份澳門美食推薦清單吧!
  • 用美食講訴澳門故事 舌尖上的澳門名片(高清組圖)
    原標題:舌尖上的澳門名片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雯婷):如果沒吃到正宗的葡式蛋撻就不能算真正來過澳門。葡式蛋撻可以說是很多人對於澳門美食的第一印象,而澳門的美食又不僅僅於此,非洲雞、豬扒包、澳門肉乾、水蟹粥、大菜糕,讓人大快朵頤的同時,這些美食也在講訴著舌尖上的澳門故事。有人說澳門人的生活節奏較之香港要緩慢,令他們對美食有了堅持。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2018-04-12 10:30本報記者 蘇 寧攝  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知行港澳)  本報記者 蘇 寧  出來玩一趟,帶點什麼禮物回去給親朋?在澳門,答案簡單明了:大馬路上、機場碼頭的遊客們,幾乎人手一份遊澳紀念品——手信。
  • 用美食講訴澳門故事 舌尖上的澳門名片(高清組圖)【2】
    原標題:用美食講訴澳門故事 舌尖上的澳門名片(高清組圖)   純手工捏出來的撻皮保證了酥脆的口感   目前,澳門的安德魯蛋撻每天可以賣出將近一萬三千份,對於慕名而來的食客來說,算的上是最美味的「澳門名片」了。
  • 舌尖上的澳門——新馬路美食地圖
    12月3日,在位於澳門新馬路關前街街口的「強記羊腩煲」,員工為客人送上羊腩煲。傳統的炭火爐與瓦煲邊食邊煮,羊肉色澤油潤且軟嫩無羶味,加入支竹、粉腸、蘿蔔、魚頭及生菜,口感更豐富。這款冬日裡的限定美食不容錯過。美食是澳門的城市特色之一。
  • 「舌尖上的澳門」美食文化旅遊主題日活動啟幕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在成都初夏夜晚,一道道地道美味的澳門菜也引出了一段段成都與澳門文化交流的奇妙「情緣」。5月19日晚,由市政府港澳辦和澳門旅遊局聯合主辦的「舌尖上的澳門」美食文化旅遊主題日活動在成都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是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重要子活動「舌尖上的亞洲」國家(地區)主題日系列活動之一。
  • 《水果傳》舌尖上的水果,一份美食清單
    相信大家的吐槽風波都已經過去,那就是我們的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因為什麼這部劇真的已經是打破了大家的想像,很多人也紛紛表示是不是我國的美食都被拍光了,當然即這波吐槽賣刀賣國的舌尖上的中國後,又有一部劇卻挽救了觀眾的胃口,那就是水果傳。
  • 一城一味 澳門 • 人情味
    但是,有一種食物仍能體現過往澳門的味道,那就是──葡式蛋撻。「澳門,就是與別不同」這是澳門旅遊局對世界宣傳澳門的一個口號。澳門,南中國海北部的一個小城。這座小城,除了有燈紅酒綠的賭城吸引遊客外,其古舊的街道也是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另外,地處「大廣東」的範圍,美食當然多如恆河星數。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在澳門,答案簡單明了:大馬路上、機場碼頭的遊客們,幾乎人手一份遊澳紀念品——手信。  手信是什麼  手信,在臺灣也稱作伴手禮,往往指人們外遊時為親友買的小禮物。華人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回鄉,為表關懷與禮數,都會購買小禮物送給親友。
  • 舌尖上的澳門味道
    對於不少背包客來說,美食是第一吸引力。有消息說,一年一度的澳門美食節將在11月開始。往年去過的人都說,美食節中的誘惑會讓人掏空口袋,扶牆而出。於是,美食節的日子剛剛敲定,旅行社已按捺不住了。近日,各種圍繞澳門美食節的線路新鮮出爐,網絡上關於「澳門一日遊」、「美食節一日遊」的諮詢也多了起來。
  • 人民日報:「舌尖」上的澳門
    原標題:「舌尖」上的澳門(與澳門特區共成長)   原來對澳門的印象只是一座賭城,登上澳門半島時,才發現這裡真是一個美食天堂。   走在澳門的街道上,兩邊不少廣告招牌上都可以看到香港美食家蔡瀾在笑眯眯地介紹當地美食。
  • 舌尖上的澳門 -- 土生葡人美食
    門除了是世界旅遊城市亦是舉世知名的美食之都,雲集了各國特色佳餚,近年更吸引了年均三千萬旅客來澳。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
    原標題: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華人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回鄉,為表關懷與禮數,都會購買小禮物送給親友。除當地土特產品外,手信也可以是有當地特色的T恤衫、鑰匙鏈、冰箱貼等,並非價值不菲的名貴物品,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提起澳門手信,你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 澳門街,有種古早味。百多年來,這種「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著外來遊客——從當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內地人。
  • 知行港澳: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在澳門,答案簡單明了:大馬路上、機場碼頭的遊客們,幾乎人手一份遊澳紀念品——手信。   手信是什麼   手信,在臺灣也稱作伴手禮,往往指人們外遊時為親友買的小禮物。華人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回鄉,為表關懷與禮數,都會購買小禮物送給親友。
  • 舌尖上的澳門,尋找不一樣的美食,澳門的隱蔽美食街
    11月7日,澳門的國際旅遊博覽會正式進入高潮時期,四川省歌劇院的舞蹈演員們更是為來往的遊客獻上了精彩絕倫的非遺表演,豐富多樣的巴蜀文化旅遊表演更是為澳門旅遊業增添了不一樣的風採。澳門國際旅遊博覽會不僅是國際旅遊的專業展,還是連接澳門與世界旅遊業文化合作的橋梁。
  • 舌尖上的美味之澳門篇
    舌尖上的美味之澳門篇16至17世紀期間,葡萄牙航海事業發達,商人經營香料貿易,商船途經非洲、印度沿岸、東南亞地區的馬六甲等地始抵達澳門,將沿途各地的香料和飲食文化帶到澳門。澳門烹飪不僅吸收了廣東地區的烹飪法和食材,此外葡萄牙人與上述不同地區的族群及澳門的本地華人通婚,以致各地與本地的材料、菜色和煮法漸漸融入澳門的傳統葡國菜。澳門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於2012年獲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葡國雞沒有上桌前,你就能聞到濃鬱的咖喱香氣。
  • 澳門美食推薦 | 肯定不會失望,來澳門吃這幾家就對了
    可愛吃貨的旅行,可以沒有美美的打卡照,可以沒有精緻的手信,但一定不能沒有舌尖上的奇妙探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 「世界美食之都」稱號的澳門有什麼不能錯過的美食呢?快來看看這份澳門美食推薦清單吧!
  • 澳門自由行必吃清單,千萬不能錯過的美食喲
    澳門時光,探索澳門新玩法。澳門一站式折扣優惠生活服務平臺。終於等到澳門通關啦!有沒有想念澳門的美食呢?澳門的美食非常豐富,有很多都超級好吃的,在這具有煙火氣息的地方,就要去吃一些澳門地道美食。小編為你們整理了一波美食清單,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