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方案》將實施更加開放的航空運輸政策等列入2025年前重點任務。
關於航權,方案要求,在對等基礎上,推動在雙邊航空運輸協定中實現對雙方承運人開放往返海南的第三、第四航權,並根據我國整體航空運輸政策,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所必需的航權安排。支持在海南試點開放第七航權。允許相關國家和地區航空公司承載經海南至第三國(地區)的客貨業務。
第三、四航權是指要進行國際客、貨運輸這種最基本的商業活動權利。第五航權又稱第三國運輸權。如,新加坡一廈門一芝加哥,新加坡航空獲得第五航權,可以在新加坡一芝加哥航線上在廈門經停,上下客貨。
第七航權是指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完全在其本國或地區領域以外經營獨立的航線,在境外兩國或地區間載運客貨的權利。如,漢莎航空執飛海南—首爾航線,需要第七航權。
民航專家綦琦表示,「第三、四航權是航空企業進行國際客、貨運輸的基本商業活動權利,但第五航權和第七航權一般很難開放,特別是後者。此舉主要是向國外航空公司開闢航權,引導外航來海南投資設基地和開闢航線增加運力,增加主基地在海南的國內航司的國際航權配額。意在引導國內外航空公司參與連結海南自貿港和國際的連結,為高質量建設自貿港提升高品質航空投送能力。 」
對普通旅客而言,最直觀的可能就是機票價格降低。綦琦表示,「增加座位供給,提升往返海南國際航班的競爭程度,價格應該較低。核心還是海南能不能吸引旅遊和商務旅客往來。」
同時國內往返海南,以及海南出港國際航班也將更加便利。《方案》要求,對位於海南的主基地航空公司開拓國際航線給予支持。鼓勵國內外航空公司增加運力投放,增開航線航班。根據雙邊航空運輸協定,在審核外國航空公司國際航線經營許可時,優先籤發至海南的國際航線航班許可。
三亞機場目前有四家基地航空公司(南航、海航、首航、川航),未來計劃再增加春秋航空作為基地航空公司,滿足更多層次的旅客出行需求。三亞機場還計劃依託現有的國際及地區航線網絡等優勢,連接澳洲、東南亞與日、韓及俄語等地區,推動第五航權航線的落地。預計至2022年,三亞機場將開通三亞至國內所有省會的直航航線。
不過綦琦也指出,「進一步放開航權,將海南聯通全球的航空成本降到很低。但政策紅利如何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紅利和發展紅利,為海南全面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如果沒有旅遊商務需求,開航誰來政策如何變現?國際旅遊島,自貿港,關鍵是練就內功,得有內容吸引人來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