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違約金下,勞動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跳槽自由?

2020-12-24 虎嗅APP


525萬元,這是一次跳槽的違約金。


聯想前高管常程,因跳槽小米,與老東家對簿公堂。10月9日,經勞動仲裁,常程應支付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525.281萬,並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員工籤署「競業限制協議」。圍繞該協議也出現了諸多糾紛。


勞動者認為補償金太低,難以維持生計;籤了競業限制,跳不了槽,工資漲得慢。


企業方面也在「倒苦水」:員工偷偷去競爭對手那兒上班了,取證太困難;官司一打近一年,這期間沒法限制員工去哪上班。


什麼是競業限制?競業限制協議該不該籤?什麼樣的競業限制是合理的?勞動者如何維護自己的跳槽自由?企業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競爭優勢?


一、跳槽自由?


早在十個多月前,常程就已跳槽。2019年的最後一天,常程的微博宣布:離開了工作19年的聯想。


他細緻地列出了從2000年到2019年,每一年自己參與過的項目。並且表示:「感悟、感謝、感恩」。


聯想集團也溫情脈脈地表示:常程長期奮鬥在競爭激烈的手機一線,基於個人身體健康和希望更多精力照顧家庭的原因,提出離職。


僅僅兩天後,一團和氣被打破。


2020年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雷軍在微博宣布:常程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負責手機產品策劃。常程轉發並表示:「官宣,2020的第一天為夢想而努力!激動激動激動。」


當天晚間,聯想集團針對常程跳槽一事向多家媒體表示:公司與所有高管均籤有競業禁止條款,如確有違約,公司將在法律框架內尋求問題的妥善解決,共同營造尊重契約精神的人才流動空間。


6月,聯想集團開始提起仲裁。


該案在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了多次庭審。常程方面稱,競業限制協議並非本人籤署。並且,還表示,聯想集團用來對照筆跡的相關文件均不是本人籤署。鑑定機構調取了常程在工商部門檔案中的籤字材料,直至9月中旬,鑑定結果出爐:確係常程本人籤字。


10月9日,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發布了仲裁結果:常程需返還聯想違反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5252821.09元以及競業限制補償金7萬餘元。另外,需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這份裁決意味著:常程不僅要支付違約金,還不能繼續去小米上班。


不過,裁決剛發布,常程就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依照法律,在訴訟期間,這份裁決還不能生效。


雖然還未塵埃落定,聯想集團公開表示:對裁決結果表示歡迎。堅信裁決所彰顯的法治與契約精神。但新東家也不退讓,立即「力挺」:雷軍高調公布了15人高管團隊名單,常程位列其中。



兩家企業的火藥味漸濃。


一次跳槽引發的官司,讓兩家企業、一位高管均捲入其中。那麼,什麼是競業限制?已經財務自由的高管為什麼沒有跳槽自由?


2008年,我國《勞動合同法》出臺,對競業限制有了相對比較明確的規定。


「對於知悉本單位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本單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勞動者,在解除勞動合同後,一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係的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係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


也就是說,知悉商業秘密或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員工,離職後的一定期限內,不能到競爭單位工作,也不能自己通過創業與原單位形成競爭關係。如果勞動者發生違約,不僅需要支付違約金,而且需要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不過,為了保護勞動者,企業也需要遵守相關的限制條件:


  • 首先,競業限制協議僅限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通常稱為:「兩高一密」。


  • 其次,競業限制期最長不能超過兩年。在限制期內,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


  • 第三,如果在競業限制期內,單位單方面想要解除約定,需要額外再向勞動者支付三個月補償金。


最近幾年,競業限制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而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是高發地。


「工業革命時代以來,企業發展靠的是資金、機器、廠房、設備,員工都是工廠裡流水線上的工人,可替代性較高。但是,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人成為了企業的核心,人也是企業商業秘密的載體。近幾年,新型網際網路產業風起雲湧,競爭激烈,為了避免商業機密被洩露、競爭優勢因為員工離職而被削減,不少企業開始使用競業限制來限制人才的流動,『競業限制』這一專業條款也漸漸走入大眾的視野。」極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麗霞表示。


據統計,2014年至2018年,北上廣、江浙等地區發生的競業限制案件佔總數量的41.88%。另外,競業限制案件密度最大的是北京市海澱區。因為在這裡,「中國矽谷」——中關村科技園地區聚集了大量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企業100強 競業限制糾紛大數據報告》 極光律師事務所


二、競業限制濫用


近幾年,競業限制導致高額賠償的案件也不時登上熱搜。


2018年8月,騰訊前高級研發人才徐振華,被判向騰訊公司賠償1940餘萬元,創下了這類案件的最高賠償紀錄。徐振華在騰訊任職期間及離職後,成立公司研發出多款與騰訊遊戲產品相似的遊戲,其中一款與《王者榮耀》高度相似。


2018年6月,百度前員工李成剛入職今日頭條,並涉嫌透露百度公司的商業機密。被判返還從百度領取的競業限制補償金及違約金共計83萬元。


混沌大師兄採訪了多位網際網路行業人員,受訪者表示:籤署競業限制協議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常規操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人員範圍問題。如今,競業限制協議並不是「大佬」專屬,很多普通員工表示,自己「被籤署」了競業限制協議。


畢業兩年的吳博是某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屬於初中級技術人員,入職時就籤署了競業限制協議。「辦理入職手續那天,HR交給我們一疊文件,包括勞動合同、保密協議、競業限制協議。大家都以為是常規操作,也沒有人提出競業限制該不該籤。其實那種情況下,可能提出來也沒什麼用。」


張芹是另一家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行政人員,同樣被要求籤署競業限制協議。「網際網路公司的人,一般都會籤吧,沒多想,就籤了。」


這樣的情況並非偶然。


2019底,網易前員工曾爆料,公司大範圍競業禁止。自己被辭退後被迫啟動競業,而補償金很低,難以還房貸。


2018年,某博主爆料:「某電商巨頭最近離職率太高,人力出了個餿主意。P5以上全面啟動競業限制條款。離職時都得籤,公司決定是否履行。」


據透露,P5在該公司僅為普通經理級別。除了人員範圍擴大,競業限制協議中圈定的「競爭企業」也讓大家頭疼。


據吳博透露,他籤署的「競業限制協議」中幾乎列舉了所有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如果離職後這份協議生效,基本意味著要離開網際網路行業了。


該博主曬出了公司的競業限制協議書,限定企業列了滿滿一頁紙。



競業限制人員範圍擴大,競業限制企業過多,這樣的競業限制協議合理合法嗎?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僅限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2020年初,《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莫讓「競業限制」成了「就業限制」。其中指出:一些用人單位濫用競業限制,將普通勞動者隨意納入限制範疇,不僅侵害了勞動者自由擇業、就業的權利,也影響了勞動力資源的正常流動。


2019年,《人民法院報》指出:到目前為止,到底哪些行業、哪些具體崗位是競業限制的對象,違反競業限制的違約金多少才算合理,法律法規並沒有更加細緻的規定。這就為一些企業隨意擴大競業限制範圍留了空子,背離了競業限制制度的初衷。


為什麼這些不合理的競業限制協議還能「困住」勞動者呢?


《人民日報》指出:一些勞動者法律意識淡薄,不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對損害自身權益的競業限制協議渾然不覺。還有一些勞動者雖然知道協議中的競業限制條款並不合法,但迫於現實壓力而選擇被動接受。


1. 補償金太低


北京中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傳明曾代理過多起競業限制案件,他發現,身處競業限制中,勞動者有許多難處。


「競業限制協議通常在員工入職時籤訂,離職時,單位決定是否啟動。勞動者在這個過程中是弱勢群體。入職時,單位給了一堆合同、協議,通常是已經擬定好的,幾乎沒有修改的空間。勞動者面臨著:籤了被限制,不籤就入不了職。」


另外,競業限制的補償金,還存在偏低的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補償金不得低於勞動者離職前12個月工資的30%。但是,員工的工資構成可能是基礎工資加績效。有的企業就以基礎工資作為基準,來計算補償金。這就可能非常低了。某些崗位,可能工資總額是一兩萬,但基礎工資就三千塊,再乘以30%,這就非常低了,最終可能按照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曾接到過一個極端案例,某位勞動者獲得的競業限制補償金每月僅100元。


補償金如此低,被競業限制的員工又不能使用自己擅長的技能去工作,艱難度日。


「大多數勞動者一生可能就只有一項技能。現在,很多企業都把競爭對手範圍劃得很大,實際上,勞動者基本上不能去同行業的公司工作,也就不能使用自己擅長的技能,生活處境就會比較糟糕了。畢竟,如果讓一個人短期轉行,比如讓程式設計師轉行做HR、銷售或者其他工作,幹兩年再做回原來的崗位,也不太現實。」


2. 同工不同酬


在孫傳明經手的案例中,競業限制協議還帶來了同工不同酬。有的企業會認為,籤署過競業限制協議的員工不容易跳槽,就將其工資壓得很低。


吳明是某公司的搜尋引擎高級工程師,月薪僅有五千元,而其他沒有籤署競業限制協議的同事,同樣的崗位,工資有三萬。「跟我幹同樣工作,還沒有我工作出色的人,為什麼工資是我的好幾倍。」吳明無奈之下選擇了跳槽,因在競業限制期內,他被判向公司支付違約金十萬元。


三、企業的苦衷


員工有難處,企業也有自己的苦衷。


1. 官司打太長,限制不了員工


周麗霞表示,近兩年,這幾乎形成了一個趨勢:企業在競業限制協議中,會想辦法把競爭對手的範圍儘可能圈得足夠大,這種做法可能過度限制了勞動者的自由擇業權。但是,也是企業處於新型的網際網路生態中,創業公司相互交織,股權架構日益複雜的無奈之舉。


因為在仲裁、訴訟期間,因為案件沒有最終判決,原單位並不能禁止員工去新單位就職。在這期間,勞動者就算確實違約了,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繼續違約。


「一般而言,競業限制案件會先進行勞動仲裁,可進行60日。一審可進行6個月,二審3個月。如果中間需要筆跡鑑定,出鑑定結果有的也需要3個月。再加上準備起訴材料的時間,法院準備開庭的時間,一般實踐中的時間都會比較長,很容易拖到一年以上。有些案子拖滿了兩年的競業限制期,實際上也就沒法限制員工去競爭對手那裡工作了,最後就只是違約金的問題。」


所以,企業會想要儘可能地縮短案件審理的時間,以減少自身的損失。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判定新單位與原單位是否存在競爭關係,是一個關鍵的環節。為了節省論證的時間,很多企業在擬定《競業限制協議》時,就儘量清楚地、大範圍地列舉出了競爭對手。這樣,在庭審時,可以直接參考當初協議中的內容。


2. 取證太困難,還動用了私家偵探


另外,員工再就業具有隱蔽性,企業取證會非常困難。


常見的取證方法是通過新單位的宣傳冊、廣告等了解員工是否在這家單位任職。


另外,員工的「五險一金」繳納記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記錄,原單位在掌握初步線索後,可申請仲裁委或法院進行調查取證。


如果懷疑員工離職後創業了,可以從網絡上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看股東名單中有沒有該員工。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籤署了競業限制協議的員工,並不會讓自己出現在新單位的公開資料中。「五險一金」也可通過非常規操作,不在新單位繳納。


離職創業的員工也有可能借用親屬的名字成立公司,自己並不會出現在股東之列。


在很多情況下,原單位雖發現員工到競爭對手處就職,也可能無法搜集有效證據,最後不了了之。對於那些不得不限制的員工,企業絞盡了腦汁:冒充快遞員送快遞,冒充業務員談生意。


有的企業給員工寄快遞,地址寫的新公司,保留本人的籤收證明。如果擔心快遞被前臺代收了,有些企業還派人假扮快遞員,給員工打電話,在電話中確認公司地址,並保留電話錄音。


還有的企業冒充業務員,撥打新公司的電話,以找洽談業務為名,確認該員工是否在這裡工作。


甚至還有企業用上了私家偵探。


周林跳槽後,為避免被原公司發現,進出公司時一直戴著口罩和帽子。到了夏天,天氣熱了起來,周林有點受不了了,他想著也戴了好幾個月了,應該沒事了。可就是短短一段時間的放鬆警惕,他被清清楚楚地拍下了正臉,就在新公司的大樓門口。老東家將照片作為證據提交法庭,周林百口莫辯。直到現在,他也不知道是怎麼被拍下來的,到底是用什麼東西,能把自己拍得那麼清楚。


員工們的對策也在不斷進化。


如今網絡通訊發達,有的員工甚至可以不到新公司的辦公室上班,只要有一臺電腦就能在家辦公。


有些員工已經提前打探到了企業的操作。他們會把自己的快遞都寄到家裡,從不在公司收任何東西,包括所有的賀卡、禮物、花等等。


更有甚者,除了直接領導,全公司都沒人知道他的真名。大家只叫他的英文名。


四、雙刃劍:如何平衡「跳槽自由」與「公平競爭」


競業限制保護了企業的商業秘密,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但它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在企業和勞動者之間失衡。


孫傳明表示,競業限制並不是用得越多就越好。如果濫用,不僅會損害勞動者自由擇業的權利,也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


「大多數企業已經非常重視競業限制了,他們認為限制員工跳槽,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盲目擴大競業限制範圍,很可能導致企業做了無用功——協議是籤署了,但能不能執行又另說了。


競業限制協議生效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主體是『兩高一密』人員。其次,企業按照法定標準付了補償金。如果籤署了無效協議,進入訴訟階段,企業會浪費掉時間和精力,有的還得向員工賠償。」


企業與員工在籤署和執行競業限制協議時,一定要依照相關的法律條文。


「目前,我國在競業限制上的法律條文,相對是比較少的,而且,沒有成系統化。」


勞動合同法中對競業限制的規定,有兩條。第23條規定,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違約要支付違約金。24條規定,競業限制期限2年,競業限制對象限於高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最高院出臺司法解釋四,補充了五項內容。第6條規定,沒有約定補償的,補償標準按離職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確定。第7條規定,有約定要付補償。第8條規定,單位3個月未付補償,勞動者可以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第9條規定,在競業限制期限內,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協議但得付3個月補償。第10條規定,勞動者支付違約金也要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有法律人士認為,僅僅這七個條文相對薄弱,且針對競業限制執行過程中的細節欠缺。比如,競業限制違約金過高應如何調整?競業限制的對象能不能擴展到「兩高一密」人員的親屬?競業限制期,勞動者是否有義務報告就業情況,如不報告,是否推定違約?關於這些問題,穩妥的操作是勞資雙方在競業限制協議中約定明確。


在世界範圍內,各國對競業限制也有不同的規定。


最初,英國把競業限制協議視為無效,認為它限制了勞動者的自由擇業,限制了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近代以後,英國有所改變。在一定條件下認可競業限制協議,這些條件包括:協議內容具有合理性,同時,協議不違反社會的公共利益。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目前,沒有全國統一的競業限制法規。而各州的法規更多地認為,競業限制阻礙了人力資源市場流動,妨害了僱員或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發揮。有條件地承認競業限制協議的效力,但是對於協議的合理性合法性,要由僱主承擔舉證責任。


在德國,解除僱傭關係的一個月之內,如果僱員以書面形式通知僱主,自己不再受競業限制協議的約束,那麼,協議就會自動失去效力。不過,有兩種例外情形。第一種情形,如果因為僱員的過錯而解除勞動關係,競業限制協議依然有效。第二種情形,如果僱主書面作出承諾,離職後,競業限制期內,將向僱員全額發放工資。那麼,僱員也依然要受到競業限制。


「我贊同勞資雙方依法、公平地籤訂競業限制協議,既能保障企業的權益不受損失,又能夠促進人力資源市場有序流動。但我認為企業不能將競業限制協議看得過重,不能將公司業績下降或者經營出現困難完全簡單地歸結於沒有籤訂競業限制協議。


首先,員工離職,大部分是有企業方面的原因存在,選、育、用、留的人才機制肯定存在問題,某位企業家也提過:要麼錢沒給到位,要麼幹的不舒心了。


其次,如果因為跳槽員工洩露了企業的商業機密或者侵犯了企業的智慧財產權而導致了企業受到損失,也可以完全依據『商業秘密保護』『智慧財產權』『反不正當競爭』等法律法規進行維權。


第三,即使籤訂了競業限制協議就一定能夠實現企業的目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孫傳明表示。


 五、競業限制中的坑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籤署競業限制協議的過程中,企業與勞動者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避免大家頻頻掉坑,混沌大師兄特意請孫傳明律師為大家總結出了注意事項。


競業限制協議一般涉及三方,即員工、原單位、新單位。這三方角色不同,注意事項也各不相同。


員工


1. 「競業限制協議」一般在入職時籤訂,它可能夾在一堆讓你籤字的文件中間。請你一定要看清楚,知道自己籤了什麼。


2. 在離職時,你的單位會決定競業限制協議是否生效。如果生效,你們應約定補償金。如果解除,單位應該書面告知你。


3. 如果你已經進入競業限制期,原單位應該向你支付補償金,按月發放。法律規定,補償金不低於離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的30%。


4. 如果你的老東家已經三個月沒有向你支付這筆補償金了,你有權單方面解除競業限制。


5. 競業限制補償金一定是在離職後,競業限制期限內發放才算數。如果老東家把這筆錢「含」在工資裡,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6.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限制僅限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如果你確定自己不屬於這三類人員,卻被競業限制困擾。請你諮詢律師,並勇於捍衛自己自由擇業、就業的權利。


原單位


1. 競業協議僅限於「兩高一密」人員,如果將競業限制範圍擴大到普通員工,你將很難獲得法律支持,反而擴大公司的經營成本。


2. 競業限制的最長期限是兩年。請注意,是從離職時算起,而不是從籤訂之日算起,請在協議中約定清楚。


3. 籤署競業限制協議時,如果你沒有明確的告知員工協議內容,而是把它混雜在一堆文件中簽署,如果進入仲裁或者打官司,這會成為一個對你不利的影響因素。


4. 員工離職時,如果需要解除競業限制,記得書面通知並保留回執。如果進入競業限制期你才想起來解除,你將要支付員工額外三個月的補償金。過去,就發生過類似的案例:員工離職後沒找到工作,反過來找單位索要補償金。


5. 如果需要啟動競業限制,給員工合理補償金。同時注意,可以與員工約定,定期報告從業狀態,傳回社保記錄,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儘量規避掉員工隱蔽就業的問題。


6. 在競業限制協議中儘量清楚地約定具體的違約金額,如果你只是泛泛地約定了:「對企業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一旦發生糾紛,損失是很難估計的,最終賠償金額大多由法官裁定。


新單位


1. 新員工入職時,一定要做好背景調查,確認是否籤有競業限制協議。


2. 如果擔心背調力度不夠,可讓員工籤署承諾書。一旦發生糾紛,如果你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可以依據承諾書對員工進行追償。


3. 如果你實在太想要這個人了,明知籤有競業限制協議還是要挖過來,那就當我沒說。


相關焦點

  • 高額違約金下,勞動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跳槽自由?-虎嗅網
    勞動者如何維護自己的跳槽自由?企業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競爭優勢?一、跳槽自由?早在十個多月前,常程就已跳槽。2019年的最後一天,常程的微博宣布:離開了工作19年的聯想。他細緻地列出了從2000年到2019年,每一年自己參與過的項目。並且表示:「感悟、感謝、感恩」。
  • 勞動者跳槽是否需要支付違約金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專項技術培訓;競業限制;非法起重企業的發展活力,離不開領導的合理指揮和員工的勤奮工作,如何有效留住人才,防止員工跳槽,是企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從改善辦公環境和福利,到制定規章制度和籤訂合同條款,不同的企業似乎對員工流失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 張大仙賠償企鵝電競300萬元 主播跳槽頻現天價違約金內幕
    該行為已嚴重違反雙方合作協議,構成了單方違約。  為維護平臺公平,企鵝電競將基於合作協議封停其企鵝電競直播間、電競圈權限,並中止相關的推廣曝光。同時,我們保留通過法律手段追究其違約責任的權利,包括依法申請凍結財產、要求賠償平臺損失等。
  • 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勞動者一定承擔違約責任嗎?
    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勞動者一定承擔違約責任嗎?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也就是說只有能接觸到公司商業秘密的員工,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和競爭利益,可以或有必要與勞動者籤署競業限制條款,避免勞動者跳槽後損害公司利益。
  • 當時鬥魚爐石大主播,夫妻倆卻違約跳槽,如今十塊錢就能上周榜
    導語:當時鬥魚爐石大主播,夫妻倆卻違約跳槽,如今十塊錢就能上周榜鬥魚在直播行業有著「電競黃埔軍校」的稱號,因為默默無聞的主播在鬥魚都成為了大主播,可以說造星能力十分強悍。但平臺競爭十分激烈,各大平臺出大價錢挖人,而跳槽就代表著要違約。
  • 沈曼違約跳槽已立案,起訴金額最低為9800萬,青蛙哥早已撇清關係
    前YY主播沈曼跳槽虎牙直播後可謂是紅遍網絡,這也是沈曼這兩年來熱度最高的時候。跳槽風波再到新聞事件,讓她不單在直播平臺再次大紅大紫,同時也成為網絡話題人物。不過沈曼並沒有為之所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還是該吃吃該喝喝,該直播的時候還是正常到點開播。似乎沈曼對於YY的再次警告並沒有放在心上,難道她對此早有準備,才會在之前宣布復播的日子如期開播。
  • 聯想前高管跳槽小米被判支付違約金525萬!「競業限制」企業必須要...
    2020年10月9日 常程委託北京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針對該裁決書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也就意味著,上述裁決書尚未生效。 常程的這次跳槽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競業限制協議的問題也再一次被重視了起來。競業限制協議該如何籤訂才能保護企業的利益?在招聘時又如何避免風險,今天就來一起學學。
  • 虎牙又要收穫千萬違約了 絕地求生主播倉鼠王跳槽熊貓投奔藍戰非
    今晚,虎牙絕地求生分區的主播倉鼠王在微博中宣布自己將跳槽至熊貓平臺進行直播,而藍戰非則表示這下自己動手可就方便多了。微博中倉鼠王表示,離開虎牙我十分不舍,但正如王老闆所說,不管身處哪個圈子,首先要遵守遊戲規則。
  • 九情透露違約跳槽套路太深
    夏玲美已經表態自己籤約到了456,今天劉一手直播的時候夏玲美去劉一手那裡拜山頭了,劉一手代表456公會表示了對夏玲美的歡迎,並表示456不像其他的公會一樣,老塔、阿哲、老李他們退網了,公會就沒人了,456不管誰停播總還有頭榜主播,希望你來到456公會能大放光彩,以後我來保護你!
  • 常程跳槽小米背後:隱秘的競業協議 危機四伏
    常程跳槽小米背後:隱秘的競業協議,危機四伏聯想原副總裁常程跳槽小米一事,可謂一波三折。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向21tech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條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即剩餘期限內的競業限制義務不因勞動者給付違約金而免除。
  • 員工「洩秘」,公司要求支付違約金 法院:該條款無效!
    除職務上的正常、合理使用外,非經甲方書面同意,不得將甲方的商業秘密洩露、告知、交付或轉移給甲方以外的第三方,或為自己或第三方使用。3.高某保證在職期間不私自保留、複製和洩露A公司任何商業秘密材料,不在其他公司兼職。
  • 常程跳槽小米背後:隱秘的競業協議,危機四伏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向21tech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條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即剩餘期限內的競業限制義務不因勞動者給付違約金而免除。
  • 常程跳槽小米涉嫌違反競業協議,或被迫離開小米
    如何正確、有效籤署競業協議? 競業協議又稱競業迴避,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雙方約定,在勞動關係存續期間或勞動關係結束後的一定時期內,限制並禁止勞動者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同時兼職於業務競爭單位。
  • 鬥魚遊戲主播跳槽熊貓TV違約案看合作關係與勞動關係的區別
    ;白駒網絡公司每月向張某支付120,000元酬金;張某在鬥魚平臺每月有效直播的時間不低於90個小時,同時在線人數要求不低於20,000人次;張某保證在合同有效期內,未得白駒網絡公司同意,不得單方提前解除合同或與第三方籤訂類似解說員合約,否則會構成重大違約,張某須向白駒網絡公司支付違約金人民幣3000萬元,籤約的任何第三方須對協議遊戲解說員依據合同應承擔的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張某承諾:在協議約定期限內
  • 常程跳槽小米,違約金525萬元,高額競業賠償金你賠得起嗎?
    2020年10月10日,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已就「前聯想副總裁常程跳槽小米」一事公布了裁決結果,常程將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支付違反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525萬元,以及退還之前聯想支付的競業限制補償金。如此高額的競業限制違約金,常程卻不得不支付,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真的如此可怕嗎?競業限制協議針對的是所有勞動者嗎?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競業限制協議包含什麼方面: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 史上最貴跳槽違約金?韋神被判罰近一億,卻無意透露幾百萬月收入
    隨著網絡的發展,看直播漸漸成為了年輕人日常消遣的方式,而直播的興起也誕生了非常多的大主播,平臺之間的競爭更是尤為激烈,平臺之間都在爭奪流量主播,並且開出更高的薪資來挖人,在幾年前就有不少主播跳槽,但之前籤訂的合同未能履行而造成違約,高額的違約金也成為了很多主播的負擔。
  • 「王者榮耀一哥」嗨氏將在快手開播,曾欠虎牙幾千萬違約金成老賴
    據了解,嗨氏出道於戰旗,成名於虎牙,隨後跳槽至鬥魚並因此被虎牙訴至法庭,最終被判決賠償虎牙4900萬違約金。 被判違約金4900萬,還上了限制消費名單 據了解,嗨氏原名江海濤,出生於1997年,出道於戰旗直播,在轉至虎牙後人氣猛增,被不少網友稱為「王者榮耀一哥」。2017年8月,嗨氏宣布跳槽至鬥魚開播。隨後,虎牙發布了關於嗨氏違約的聲明和一封律師函,稱平臺將對其強行違約的行為採用法律手段,追究到底。
  • 剛在魚樂盛宴領完獎,第二天就違約跳槽,鬥魚怒了:追責到底
    而就在魚樂盛宴的第二天,絕地求生主播Sy就跳槽到了虎牙,此事也使鬥魚十分震驚,並表示了不滿,通過官博發表公告將追責到底,並永久斷絕與Sy一切的合作關係。通過公告可以知道Sy是單方面終止了和鬥魚的合同,甚至可能事前沒有任何與鬥魚的溝通,鬥魚都被震驚了。諷刺的是Sy前幾天才在魚樂盛宴上領了獎,緊接著第二天就「出軌」了,鬥魚被打臉了肯定是不滿,但是既然Sy是違約跳槽,肯定不會在乎違約金的。
  • 春節前後跳槽,獎金該如何發放?
    由於很多勞動者在工作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離職時維護正常權益難免碰壁。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離職員工是否還能拿到年終獎,用人單位以虧損為由拒發是否合法,以及勞動者對獎金發放數額存在疑義該如何處理等。案件中,公司於每年3月份發放上一年度的年終獎,因此雙方建立了關於按周期發放年終獎的慣例,而小鄭最後出勤至2016年3月31日,其在2015年的完整年度內為公司提供了勞動,公司以未曾向小鄭告知的2015年獎金發放政策作為拒發的抗辯理由,缺乏依據,顯屬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的合法權利。
  • 常程跳槽事件需要釐清的五個問題
    ,該裁決書依法未生效。據了解,競業協議是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技術和商業秘密,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籤訂的限制勞動者擇業權利、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一種雙務合同。用人單位通過競業協議的方式禁止勞動者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同時兼職於與其所在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單位,或禁止他們在原單位離職後一段時間內從業於與原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單位,包括勞動者自行創建的與原單位業務範圍相同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