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走近中國虛擬天文臺

2020-12-25 網易體育

(原標題: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走近中國虛擬天文臺)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董瑞豐)「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1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大賽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是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計劃的一部分。

經過評委會30多位專家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火山》等一等獎3個、《詩經與天文》等二等獎7個、《木星家族》等三等獎14個,以及27個優秀獎。此外,根據在線投票還評選出《漫遊天秤座》等15個網絡投票人氣獎。

頒獎典禮現場

什麼是萬維望遠鏡?專家這樣解釋:藉助先進的數據可視化技術,它把虛擬天文臺上由天文大數據構成的數字宇宙用公眾能夠理解的形式展現出來,被稱為虛擬天文臺的大眾版。

萬維望遠鏡和基於這個平臺打造的互動式數字天象廳是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計劃的一項核心內容。

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則更進一步,結合球幕這樣的沉浸式展示環境,把數字宇宙帶到學校和孩子們身邊。

互動式數字天象廳

專家說,天文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在現代科技進步的推動下,隨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天眼」FAST等一系列重大天文觀測計劃和大規模數值模擬計劃的實施,天文學已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大數據」科學。

這些數據不但是科學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寶貴的科學普及和教育資源。中國天文學界2002年提出建設中國虛擬天文臺的構想,通過信息技術把全球的天文學科技資源無縫連接,打造一個天文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平臺。

今年4月,中國虛擬天文臺在國際上牽頭,發起成立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數據驅動的天文學科普教育」工作組。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負責人崔辰州博士也因此成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現有50多個工作組的主席中唯一一位中國天文學家。

(原標題: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走近中國虛擬天文臺)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為首的中國天文學界於2002年提出了中國虛擬天文臺的設想,並於當年加入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中國虛擬天文臺是將國內外天文望遠鏡的海量觀測數據融合在一個網際網路的平臺上,通過雲計算的方式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服務。隨著平臺的建立,知識發現的新模式也隨之建立。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天文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中國天眼」也會帶來大數據,每天的數據量就達到近150TB。除了中國天眼,還有一個大家不太熟悉的項目,叫做「郭守敬望遠鏡」。這些天文學背後的英雄們給我們帶來的就是數據。大數據正推動著天文學的發展,讓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逐漸加深。為了給天文學家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中國正在打造「中國天文數據中心」,除了把國內數據收集在一起,還把國外的數據匯總起來,共同為天文學研究提供服務。「中國天文數據中心」通過了世界數據系統的權威認證,這在亞洲是第一個。
  • 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 |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
    在現代科技進步的推動下,隨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天眼」FAST等一系列重大天文觀測計劃和大規模數值模擬計劃的實施,天文學已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大數據」科學。新的數據總會帶來新的科學發現和研究成果。但天文數據不單是科學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寶貴的科學普及和教育資源,在「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時代更是如此。
  • 集雲計算、大數據據等技術於一身的「虛擬天文臺」獲得科技進步獎
    近日,由國家天文臺和天津大學共同申報的「中國虛擬天文臺基礎軟體與系統」獲得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虛擬天文臺針對國內天文觀測設備與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具體需求,基於雲計算、高性能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我國天文學界研發了支持從觀測時間申請、海量天文數據歸檔發布、在線數據分析處理到學術成果管理等環節,涵蓋天文學研究全生命周期的基礎平臺,是國際上首個實際應用的虛擬天文臺
  • 【中國科學報】虛擬天文臺 讓天文學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信息與計算中心主任、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副主席、中國虛擬天文臺負責人崔辰州告訴《中國科學報》,2000年左右,隨著美國斯隆數字巡天(SDSS)等一批天文觀測項目開始啟動,天文學的觀測方法發生了重大改變,從對單個天體的精細觀測改為大天區巡天觀測。新的觀測方式帶來了海量數據,如何存儲、分析和呈現這些浩如煙海的數據成為了天文學家迫在眉睫的問題。
  •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劉寶興/證券時報 2016-10-13 15:1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虛擬天文臺重大研究計劃結束評估
    中國虛擬天文臺重大研究計劃結束評估 2015-03-11 國家天文臺 【字體:大「中國虛擬天文臺試驗系統研究與開發」項目作為5項代表性成果之一向評估專家進行了匯報。
  • 世界天文遊:天文愛好者不可錯過的7大天文臺
    Skyscanner為天文迷介紹7個不能錯過的天文臺,包括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智利Paranal天文臺、夏威夷Mauna Kea天文臺、西班牙Roque de los Muchachos天文臺等,讓您計劃最適合您的天文旅遊!
  • 公眾科學日|本周末雲遊紫金山天文臺,天文科普盛宴雲端開啟
    紫金山天文臺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1950年5月20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據悉,本年度由於疫情的影響,紫金山天文臺特意在公眾科學日開啟「雲直播」,期間,5月23日由三位科學家帶來趣味天文科普講座和科學公開課,5月24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向公眾開放三個平時難以一探的依託在紫金山天文臺的重點實驗室
  • 「國家天文臺—天津大學天文信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同時希望雙方把握住中科院科研體制改革,以及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成立的機會,把合作科研做得更好,共同推動我國天文事業的快速發展;隨後劉東志副校長與盤軍處長共同為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宣布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國家天文臺攜手阿里雲:計算100億光年數字宇宙 打造虛擬天文臺雲項目
    可以說,「天文數字」一詞直觀體現了天文學面臨的首要挑戰:海量數據存儲和超大規模計算。根據預測,到2025年,天文觀測相關的數據採集量將達到每年250億TB。 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表示,天文學是最早的數據驅動學科,早在10多年前就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為天文學的新發現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帶來非常多的技術挑戰。
  • 中國天文數據中心成為亞洲首個通過CoreTrustSeal認證的數據中心
    全球獲得CTS認證的數據中心分布中國天文數據中心(Chinese Astronomical Data Center,CAsDC)是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為首的中國天文界面向天文學的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以及相關學科和社會的需求提供的天文科學數據服務基礎設施
  • 我國天文學家當選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主席—新聞—科學網
    10月11日,從荷蘭格羅寧根市傳來消息,正在此舉行的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IVOA)秋季年會上,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負責人、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博士當選為聯盟主席
  • 國家天文臺-天津大學天文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
    11月13日,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和天津大學共同組建的「國家天文臺-天津大學天文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趙剛和天津大學的校方代表一起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據悉,國家天文臺與天津大學軟體學院多年來在虛擬天文臺、天文資料庫、數據處理等方面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和深入的合作。
  • 國家天文臺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利用阿里雲資源計算分析數據
    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BASS巡天團隊、DESI國際合作巡天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這也是目前人類測量獲得的最大宇宙天圖,全球200名科研人員歷時6年聯合觀測和數據分析,覆蓋兩萬平方度的天空,約為全天球面積的一半,容納10萬億數碼像素,包含20億天體。
  • 國家天文臺聯手阿里雲 合力遠程天文觀測和特色科普教育
    今天下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共建的天文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雙方將共同推進大數據時代的天文學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部分數據上雲後將向全世界開放。國際合作是天文學的基因,天文大數據將大大推動計算科學的發展,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世界上更多人可以參與到這些基本問題的研究中來,產生全球共享的效應。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稱,目前中國有2000名專注研究天文學的學者,這個人數是遠遠不夠的。
  • 走近星辰宇宙 天文旅遊產品上線
    感謝萬能的旅遊業,「天文旅行」正在走近中國人的生活。太空不僅僅是天文學家的特權,越來越多的普通遊客也開始欣賞星空之美。4月11日,全球規模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攜程發布《2019天文旅行報告》,披露了一系列最新的天文旅行產品和方式,並推出了1000多條覆蓋全球的各類天文旅遊產品,呼籲國人在忙忙碌碌的日常工作生活之餘,找一些機會走近星辰宇宙。
  • 上海天文臺與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期間,上海天文臺與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共同建設射電天文科學數據中心。  上海天文臺與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有20多年的合作歷史,在中荷合作平臺下,雙方在射電天文、技術設備研發等方面成果卓著,特別是,中荷合作很大促進了中國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教育和研究生培養。
  • 不止是看看五千萬年前的黑洞 《2019天文旅行報告》 呼籲國人走近...
    感謝萬能的旅遊業,「天文旅行」正在走近中國人的生活。太空不僅僅是天文學家的特權,越來越多的普通遊客也開始欣賞星空之美。   4月11日,某在線旅遊公司發布《2019天文旅行報告》,披露了一系列最新的天文旅行產品和方式,並推出了1000多條覆蓋全球的各類天文旅遊產品,呼籲國人在忙忙碌碌的日常工作生活之餘,找一些機會走近星辰宇宙。
  • 央視鏡頭在麗江直擊這場視覺盛宴……
    雙子座流星雨,這個難得一見的天文視覺盛宴,刷屏了朋友圈……,而浪漫雄偉的麗江玉龍雪山,成為了這場視覺盛宴的最佳觀測點之一。首先,酒店住客們可預約到星空沙龍——一場科學而詩意的流星雨知識分享會,並在專業講師的帶領下前往天文臺進行流星及行星觀測、星座解碼、雪山星空合影等活動;其次,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進行現場直播,為廣大未能到場的天文愛好者揭秘麗江的星空;天文臺外,我們架設了10臺星野相機,分別追蹤獵戶座,天鵝座,記錄下了雙子座流星雨的完整盛況,特別是拍下了一顆群外火流星,成為當晚最大的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