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走近中國虛擬天文臺)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董瑞豐)「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1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大賽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是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計劃的一部分。
經過評委會30多位專家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火山》等一等獎3個、《詩經與天文》等二等獎7個、《木星家族》等三等獎14個,以及27個優秀獎。此外,根據在線投票還評選出《漫遊天秤座》等15個網絡投票人氣獎。
頒獎典禮現場
什麼是萬維望遠鏡?專家這樣解釋:藉助先進的數據可視化技術,它把虛擬天文臺上由天文大數據構成的數字宇宙用公眾能夠理解的形式展現出來,被稱為虛擬天文臺的大眾版。
萬維望遠鏡和基於這個平臺打造的互動式數字天象廳是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計劃的一項核心內容。
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則更進一步,結合球幕這樣的沉浸式展示環境,把數字宇宙帶到學校和孩子們身邊。
互動式數字天象廳
專家說,天文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在現代科技進步的推動下,隨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天眼」FAST等一系列重大天文觀測計劃和大規模數值模擬計劃的實施,天文學已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大數據」科學。
這些數據不但是科學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寶貴的科學普及和教育資源。中國天文學界2002年提出建設中國虛擬天文臺的構想,通過信息技術把全球的天文學科技資源無縫連接,打造一個天文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平臺。
今年4月,中國虛擬天文臺在國際上牽頭,發起成立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數據驅動的天文學科普教育」工作組。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負責人崔辰州博士也因此成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現有50多個工作組的主席中唯一一位中國天文學家。
(原標題: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走近中國虛擬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