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出生地 地標亮相(組圖)

2020-12-25 網易新聞

  在內江市鬧市區街心花園附近,有一處只有內江本地人才會提及的老地名——半坡井。往半坡井巷陌深處走去,沿著高高的石梯坎向上攀登。40餘步之後,右手邊,青石灰牆、棗紅色石刻布局其中,幾株芭蕉下,還有一口「井」。

  這就是內江最近新打造建成的一處特色文化地標——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它的亮相喚起了不少人對老內江的記憶。

  新地標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

  昨日上午10點過,細雨如絲,行人匆匆,在半坡井的這一段140多級石梯,連通了梅家山和街心花園。雨中,住在周邊的居民加快了步伐,在高梯坎上上下下。不過,當途徑高梯坎中央的一處建築時,常常有人會放慢腳步,看看這再熟悉不過的地方,新增的一處特色文化地標。

  入口處,「張大千出生地原址」的石碑十分醒目,階梯下的灰牆上,鑲刻了張大千的生平、藝術成就、潑墨荷花和書法對聯。另外,石壁上還有「芭蕉井」三個字,一口象徵性的「水井」模型打造在6株芭蕉樹下。

  這一系列的地標創意是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的緬懷和致敬。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市中區住建部門了解到,去年9月,市中區結合老舊院落改造,啟動了集生態、觀光、休閒、人文於一體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出生地原址「芭蕉井」的恢復重建,將掩藏在城市中的張大千先生出生地原址重新「標註」出來,供遊人參觀、憑弔,從而更好地了解市中區作為「中國書畫之鄉」的深厚文化底蘊。

  據悉,張大千先生祖籍廣東番禹,後遷居湖北麻城世居三代。自第四代世祖張德福中舉後於康熙年間任內江知縣始,至張大千一代共七代世居內江。

  老記憶「芭蕉井」勾起老內江人的回憶

  住在附近的居民,55歲的賀大叔可以說是「張大千故居」的鄰居。小時候,他記得那裡有一片竹林,後面是高聳的石崖,張大千的故居是一個四合院,「當時還有他的後人在那裡居住,後來搬遷,四合院就荒蕪了。」

  讓賀大叔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口芭蕉井,街坊鄰裡的飲水都靠這口井。後來,改革開放後,由於種種原因,張大千故居被棟棟高樓掩蓋,漸漸「消失」了。

  芭蕉井,國畫大師張大千兄弟姊妹的誕生地。據傳該井水質清冽,甘甜可口,靈氣十足,井旁芭蕉叢生,鬱鬱蔥蔥,由此得名。

  張大千先生早前住所並無名號,後來芭蕉井便成為張大千誕生地的代稱。據稱,昔日從此處往下俯視,可見從翔龍山蜿蜒而至的玉帶溪沿梅家山麓緩緩流向大洲壩,酷似大象之鼻,俗稱象鼻嘴。象鼻嘴與芭蕉井相映成趣,成為內江一道獨特的景觀。地標背後

  內江老城旅遊文化餐飲融合發展

  把張大千先生的出生地重新「標註」出來是市中區作為「中國書畫之鄉」而作出的努力。市中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中區正在積極創建「漢安韻」系列文化品牌、打造「甜城鄉土」農產品品牌、推廣「甜城味道」美食品牌。

  其中,市中區正推廣特色文化產品——「漢安韻」夏布畫繡系列工藝品,主要包括「漢安夏布繡」、夏布觀音畫、夏布茶席、夏布窗簾、夏布屏風和夏布服飾等產品。

  此外,市中區還以本地農特產品為依託,通過對蓮米、「優麗可」檸檬、豐榮葡萄、甜城蜜餞、金銀花等40餘種農特產品的重新包裝設計,利用「漢安鄉情」微信公眾號開展宣傳,推出了永安蓮米、漢安夏布繡、王記牛肉乾、老甜城花生酥等多個本土特色品牌。截止目前,市中區農特產品已在各類電商平臺上累計銷售達3000餘萬元。

  值得吃貨們關注的是,市中區還積極推廣「甜城味道」美食品牌,以「荷」為主題開發了獨具特色的「漢安蓮荷宴」,推出了以城市、鄉村、素食為主題的蓮荷宴席,以傳統的蒸、炸、煎、煮、涼拌等多種中餐做法,獨創蓮藕獅子頭、蜜汁蓮米泥、葵花蓮米、荷葉雞等30餘道具有藥用膳食價值的菜餚。如今,蓮荷宴已成為永安「畫鄉新村」農家樂極受遊客歡迎的特色菜,人們在賞蓮之後還能將「色、香、味」融入口中,促進了市中區旅遊、文化、餐飲融合發展。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羅尹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四川內江(圖)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四川內江(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通訊員 陳志強  2016年01月07日15:37 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地標」建築。郭建輝 攝   人民網內江1月7日電 國畫大師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地標,今(7)日在其家鄉四川省內江市正式亮相。「地標」的建成,旨在保存城市記憶,打造文化景點。
  •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內江(圖)
    這就是內江最近新打造建成的一處特色文化地標——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它的亮相喚起了不少人對老內江的記憶。張大千出生地原址  1月7日上午10點過,細雨如絲,行人匆匆,在半坡井的這一段140多級石梯,連通了梅家山和街心花園。雨中,住在周邊的居民加快了步伐,在高梯坎上上下下。
  • 七大洲地標建築沙雕將亮相英國南部海灘(組圖)
    七大洲地標建築沙雕將亮相英國南部海灘(組圖) 2008年07月10日 13: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沙雕:「沉睡的獅子」   中新網7月10日電 綜合媒體10日報導,無論是英國大本鐘,還是非洲象,七大洲地標沙雕本周都在英國南部的布賴頓沙灘上一一被精心雕琢
  • 內江市著力打造張大千文化品牌紀實
    在市中區繁華的公園街半坡井,巷陌深處高高的石梯坎旁,有處文化地標「芭蕉井」,內江人在此新建了一塊石碑,碑刻「國畫大師張大千出生地原址」,這是「大千文化」的發祥地。在東興區東桐路圓頂山上,出自西班牙設計師之手的 「中西合璧」建築即將精彩亮相,這是內江人打造的「張大千博物館」。緊鄰它的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美術館迎接各方遊客到此參觀遊覽。
  • 追根溯源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四川內江
  • 內江:張大千齊白石真跡 齊齊亮相大千故裡
    昨日,省文聯、內江市委、內江市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大千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隆重舉行。內江市第五屆張大千國際書畫作品展展出了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25幅真跡作品,內江投入警力512人護衛,市民排隊觀賞。
  • 張善孖、張大千藝術研究會名家作品亮相濱海文創展
    天津張善子張大千藝術研究會也受到邀請參加了本次會展。會展期間,文化部有關領導和市有關領導來到了張善孖張大千藝術研究會展位參觀。各位領導看望了參展的畫家。並認真觀賞了張大千先生和在津門親傳弟子金夢魚,巢章甫,劉君禮,李文淵,慕凌飛,孫雲生等人的真跡和研究會館藏的古代近代津門書畫名家作品真跡。並認真詢問了張善孖張大千大千研究會的近況。
  • 張大千巨幅荷花《水玉乾坤》重磅亮相華藝國際春拍
    原標題:張大千巨幅荷花《水玉乾坤》重磅亮相華藝國際春拍   1953年,張大千自阿根廷遷往巴西,買下了總面積270畝的園林,苦心營造3年,終在異域他鄉的聖保羅市郊建成了一座中國庭園格局的優美園林——「八德園」。
  • 美國10大地標排行榜(組圖)
    某旅遊媒體新近整理髮布了該國十大旅遊地標榜單,以此方式大力宣介本國旅遊資源和自然文化遺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美國知名地標在這個榜單裡又是如何重新排序的吧。夏威夷州亞利桑那軍艦紀念館第八名夏威夷州亞利桑那軍艦紀念館與第九、第十名相比,這座地標的上榜代表的不是美利堅的驕傲,而是這個國家永遠難以抹去的傷痛
  • 張大千抗戰時期畫作亮相三峽博物館
    記者 黃清嫻 攝  本報訊 (記者 黃清嫻)7月13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在三峽博物館4樓臨展廳開幕。  「三千大千」源自佛家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是張大千法名的來源,也是他的常用印章名,更寓意他在繪畫中創造出的大千世界。此次展覽以此為題,旨在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
  • 齊白石張大千作品亮相北京誠軒2020年秋拍會
    其中,中國書畫共五百四十餘件拍品,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吳冠中、陸儼少等名家皆有精品亮相。齊白石有多幅力作參拍,跨越不同藝術時期,蔚為大觀。張大千精品數件,形式、題材各自不同。《大千狂塗冊之三》十二開寫贈畫家表弟兼知己好友郭有守,與現藏臺北歷史博物館的另兩本《大千狂塗冊》原系一套,均作於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內容、風格一脈相承,畫家信手揮灑,墨趣橫生;另件《江舟暢談》橫幅宏闊,系1979年寫贈臺灣政商界名人林坤鍾之作;1967年繪製的《風味鮮菇》以菌子入畫,格調清新。
  • 清明假期,內江張大千博物館人氣爆棚
    作為內江傳播大千文化、弘揚大千精神地標之一的張大千博物館,在清明假期,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大家在感受大千書畫魅力的同時,也充實了假期生活。據了解,受疫情影響,張大千博物館閉館近兩個月後,於3月25日重新對外開放。
  • 一代巨匠 張大千與故鄉的丹青緣
    張大千金碧山水代表作《華山雲海圖》、敦煌臨摹的最大尺幅作品《臨晚唐勞度叉鬥聖變》等珍品驚豔亮相,吸引了不少觀眾。  令人驚訝的是,這次藝術展上的張大千作品,超過120件(套)來自四川博物院。張大千出生在四川內江,抗戰時期曾從北平回到四川躲避戰亂,此後留川近十年,在四川各地留下墨寶。尤其敦煌之行後回到成都,留下大量臨摹壁畫。
  • 張大千的國畫享譽世界,張大千的感情豐富多彩。張大千重情也薄情
    張大千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國畫家,也是一位慷慨灑脫,風流倜儻之人。張大千的一生留下很多聞名軼事與風流韻事,其中他與10個女人的故事最讓人津津樂道。張大千雖是然不是標準的美男人,但他長鬚飄飄,氣度不凡,自有一番風採。
  • 電視劇《張大千》褻瀆了張大千
    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日前投書中國青年報、深圳商報稱,由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西部影視製作中心拍攝的電視劇《張大千》播出在即,看了片花之後,作為張大千的女兒,我認為劇中不少情節與歷史嚴重不符,既侵犯了張家的隱私權,也損害了我父親的人格形象。我們已作好了打官司的準備。
  • 臺灣佛光山舉辦"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
    ­  一位是視力模糊、全憑一顆心寫下一筆字書法的星雲大師,一位是以畫荷享譽全球的水墨名家張大千。兩位重量級大師的作品相遇時,將激蕩起怎樣的火花?­  31日,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希望藉由法語墨香滋潤來訪遊客的心。­  本次展覽由臺灣歷史博物館、人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
  • 張大千︱秋色
    秋意闌珊正當時張大千 高秋圖張大千己卯秋(1939年)作 金碧山水張大千署年:丙戍(1934) 秋江漁父張大千一九四四年作 秋褉圖張大千一九四六年作 秋亭漫話張大千巫峽秋濤圖張大千秋林策仗圖張大千甲申(1944)年作 秋樹讀書圖張大千戊辰(1928)年作 碧峰秋湖張大千疏林秋徑張大千1947年作 雲樹秋高張大千戊寅(1938年)作 蜀道秋雲圖張大千1926年作 讀書秋樹根張大千1948年作 秋釣圖張大千1938年作
  • 張大千畫作將領銜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拍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新華社香港3月7日電(記者丁梓懿)多件張大千佳作將領銜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季拍賣會,包括首度面世的潑彩山水巨製《伊吾閭瑞雪圖》和張大千上世紀50年代暫居印度大吉嶺時期的系列作品。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葉卓敏表示,這些作品大部分為首次面世,題材涵蓋山水、人物、動物等,充分表現張大千成熟時期作品的多樣性。
  • 組圖:北京首鋼東大門開始拆除 曾是長安街重要地標
    組圖:北京首鋼東大門開始拆除 曾是長安街重要地標 (3/3)
  • 《溪岸圖》激辯背後的張大千:臨摹之功超真跡
    十幾年前,圍繞董元《溪岸圖》是真跡還是張大千偽作,曾引起一場國際的大辯論。本月,來自美國大都會的藏品、中國五代南唐畫家董元的《溪岸圖》,「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上海博物館展出,也是首次在國內展出亮相,謝稚柳的夫人、著名書畫家和書畫鑑定家陳佩秋指出,《溪岸圖》是董元的唯一傳世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