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極光團」獨家記憶:一路測體溫到北極 帶26箱口罩回國

2020-12-10 瀟湘晨報

春節「極光團」獨家記憶:一路測體溫到北極 帶26箱口罩回國

1月26日中午,一架航班載著9名攜程遊客飛離上海。他們大概是春節「封禁」前,最後一批飛往俄羅斯的跟團遊客。2小時後,浦東機場跟團通道關閉。攜程領隊吳小東回憶起當時的忐忑:「團裡客人都問我能不能走?他們為出國準備了很久,很擔心被攔下。」

機場之外,攜程客服中心迎來10倍呼入量的「巨浪時刻」。2天前的除夕夜,國家要求暫停團隊遊。隨後,各地文旅局出臺細則,將1月27日設定為最後「關門日期」。晚於1月26日下午出發的遊客,幾乎都被擋在「門」外。

相比之下,吳小東團裡的9位「包郵區」客人覺得幸運,就差那麼一點,門就要關了。

摩爾曼斯克最後一個極光團:一路喝泡騰片 測體溫到北極

最初疫情離上海還遠。但到了俄羅斯後,疫情消息擴散,氣氛開始變得微妙。很多當地酒店、飯店要求中國遊客測體溫。一些酒店退房前,會在早上9點單獨開闢一間屋子,留給中國遊客測體溫、檢查喉嚨、填寫健康表,確認健康後才能放行。

特殊時期,吳導帶著全部團友遵守俄方健康檢測

領隊吳小東雖然是個豪爽的東北爺們,卻在出發前細心地備好口罩、泡騰片。「當時就感覺疫情有些不對勁,加上俄羅斯天氣寒冷,怕客人感冒」。俄羅斯的餐廳提供熱茶。每到一家餐廳,吳小東都要求店家撤下茶,換成白開水。他把泡騰片逐一發給客人,每天服用。特殊時期,千萬別在異國他鄉感冒、咳嗽。

從莫斯科一路北上,這支「2020春節最後一個極光團」,終於到了摩爾曼斯克,看到北極光,打卡北極圈地標。「2020年開年太難了。還好看到極光,真是黑暗中的一點小確幸」 ,一位團友感嘆。

吳導團隊:成為春節最後一批看到摩爾曼斯克極光的中國旅行團

吳導的團隊在北極圈標誌塔合影

以大年初二下午為出境遊最後「關門日期」計算,4至6天的東南亞旅遊團,一般在初七返回。這也是疫情爆發前,人們原定上班的日子。9天左右的出境長線遊,在2月4日返回。現在境外僅剩下極少數中東、北非、南美等多國連線遊,最晚會在2月8日前後回國。

他們搬了26箱口罩回國 全團忘記退稅 旅客:感覺自己參與一件大事

疫情數字在變,俄羅斯的口罩也被當地華僑、華人搶購一空,非常難買到。在攜程渠道事業部、攜程自營俄羅斯產品組、領隊管理組多方努力下,總計26箱、2.4萬個口罩從俄羅斯各地匯總到莫斯科。這批口罩若走國際物流運回中國,可能要半個月以上。特殊時期,還是「人肉快遞」靠譜。於是,吳小東帶著9名團友,提前1小時到莫斯科機場承接任務。而在30分鐘前,攜程渠道事業部才剛爭取到回國航班上的託運口罩的位置。

攜程領隊吳小東背後:莫斯科機場待運往中國的物資堆積如山

團隊回滬當晚,莫斯科機場堆積大量華僑華人準備運往中國的捐贈物資。成百上千個箱子,在吳導身後堆積成山,而航班承載能力有限。攜程渠道事業部提前很久聯繫國內醫院開出受贈函、捐贈人協議等全套手續,經大量疏通工作,攜程捐助的這批口罩,終於上了傳送帶。

登機回國當天,莫斯科下雪,氣溫只有零下4℃。口罩箱子上的封條被雪水打溼,團友跑到便利店,自費買膠帶封好。每箱口罩900多個,非常沉重。團友自發分組:老人照顧孩子、看行李,男團友搬箱子,女團友貼封條。

9名普通攜程團隊遊客人在義務將26箱口罩打包、裝推車

疫情之下,身在海外的中國人擰成一股繩。聽到這26箱口罩即將捐給湖北、上海、河南、四川等地醫院,團友們非常興奮,感覺「在參與一件大事」。全團從老人到孩子,竟沒有一句怨言。

2月3日,全部9名團友像經歷完一場洗禮。一名男團友說:「出力搬口罩,給前線幫點忙。口罩全部捐給各大醫院。」另一位團友表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全團忙到忘記退稅,換回疫情下的獨家記憶。

【來源:漢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春節帶團領隊講述:在國外帶著口罩、泡騰片 全團遊客每日測體溫
    摩爾曼斯克最後一個極光團:一路喝泡騰片 測體溫到北極 最初疫情離上海還遠。但到了俄羅斯後,疫情消息擴散,氣氛開始變得微妙。很多當地酒店、飯店要求中國遊客測體溫。一些酒店退房前,會在早上9點單獨開闢一間屋子,留給中國遊客測體溫、檢查喉嚨、填寫健康表,確認健康後才能放行。
  • 全國出境領隊陸續回國 他們帶回了大量口罩
    26號,她結束春節帶團工作,回到了南京,與她一起回來的,還有三箱醫用口罩。這兩天,三箱32公斤的醫用口罩終於在快遞公司的運送下,到達了武漢。呂曉晗說,這是泰國清邁的華人朋友託她運送,她個人幫忙帶回三箱口罩,全部都是打包好的。由於他們捐贈的物資比較多,這只是最早帶回國的,其他的領隊都在幫忙帶貨!作為領隊,這是義不容辭的。
  • 戴口罩、測體溫、勤消毒!華容各市場門店有序復市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劉萌萌)「請大家保持間距排好隊,登記信息測量體溫以後再入場。」2月13日,記者走訪華容街頭發現,全縣大型超市、水果店等生活超市都已按規範開門營業。這些商家均把疫情防控擺在首位,除了對店鋪進行嚴格消毒外,門口都設置了體溫檢測通道,顧客需要佩戴口罩,排隊保持一米左右間距才能進入。由於春節期間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華容縣城區除了6家大型生活超市及4個農貿市場保障生活物資供應外,其餘商鋪一律關門停業。
  • 我在印尼買了260箱口罩寄回國
    28日,孫加強的親友回國,但是他沒有走成,一位國內的醫生朋友告訴他,目前國內口罩緊缺,託他看看印尼「有沒有口罩」。「印尼那個時候的口罩還挺便宜的,不同的品牌,大概(人民幣)3毛到5毛一個。」幫一個朋友買了,之後又陸續有別的朋友要口罩,孫加強就這樣開始了「代購」之路。他每天早上6點起,騎著摩託車一家家藥行跑,一天可以「搜羅」十幾二十箱口罩。
  • 趕上東航末班車幸運回國!機上測了3次體溫,全程連水都不敢喝
    一月份回學校時發的飛行報告似乎還在眼前,而四月剛到又回到了上海。 我的大學四年幾乎就這麼結束了。因為疫情,學校宿舍關門,上課改網課,回國成了最好的打算。三月初中旬考慮回國的那個時候,票價並沒有開始漲起來。可是第二天晚上查票價又比早上查票價多漲了四五千。
  • 全球戰疫·連線|我在印尼買了260箱口罩寄回國
    28日,孫加強的親友回國,但是他沒有走成,一位國內的醫生朋友告訴他,目前國內口罩緊缺,託他看看印尼「有沒有口罩」。 「印尼那個時候的口罩還挺便宜的,不同的品牌,大概(人民幣)3毛到5毛一個。」幫一個朋友買了,之後又陸續有別的朋友要口罩,孫加強就這樣開始了「代購」之路。
  • 紐西蘭有確診後,華人媽媽立刻帶孩子回國,經歷難忘……
    「整個飛機都坐滿了人,除了2個外國人,其他中國人都戴著口罩,甚至還有人帶了護目鏡……乘客基本都是老人,還有像我一樣帶孩子回國的。」Celia說。Celia和女兒飛行途中全程戴著口罩「我一天去浦東機場好幾趟,都是接從國外回來的人」Celia家住浙江省安吉縣,以往回家,家裡人都會直接來機場接她。不過這一次回家,她被告知「會有專車來接」。
  • 大運河森林公園:遊客入園須戴口罩、測體溫
    春節假期以來,大運河森林公園加強疫情防控工作,遊客入園須佩戴口罩,公園門區對遊客進行體溫檢測。作為城市重要設施與保障部門,大運河森林公園春節期間雖正常開放,但取消了公園內各類春節活動,園內遊樂場、餐館、小賣部、電瓶車、腳踏車均暫停營業。同時,針對此次疫情,採取綜合措施加強環境清潔消毒,做好人員防控工作。
  • 戴口罩、測體溫、亮綠碼 金沙灘啤酒城開啟安全「歡動」模式
    請出示綠碼,測一下體溫。」7月31日,第30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金沙灘啤酒城盛裝開城, 廣大市民遊客有序進城。當天,記者在金沙灘啤酒城不是書店外看到,門外擺放著彩色粉筆精心書寫的防疫「溫馨提示」,書店入口的地面上,貼著紅色1米安全距離提示線,門崗的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手部免洗消毒凝膠和一大包一次性口罩,兩名工作人員及時提醒著入店遊客戴口罩、出示山東省電子健康碼綠碼、測體溫、保持安全距離。
  • 疫情下的回國人員:在國外機場同胞送口罩,有人隔離期找到了工作
    反倒看到華人戴口罩出門,還會指指點點,在他們最初的觀念中,感染了病毒的人才會戴口罩。當地時間3月5日凌晨5時,我和3位同學一起從義大利北部海港城市熱那亞出發,坐上直達米蘭機場的大巴。整個機場除了中國人,沒有其他人戴口罩。上飛機後,機組人員對我們進行體溫監測,填了健康申報表,記錄是否有發燒、咳嗽等症狀,還有最近活動軌跡等。
  • 留學生回國記:見到戴口罩同胞 自己終於不是異類了
    (原標題:德國留學生回國記:魔幻而難忘的32小時)3月26日,結束了在酒店為期14天的隔離,接受了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我終於能安心和家人團聚。德國政府規定檢測試劑只免費給有接觸史的人檢測,這讓許多疑似新冠的病患無法得知自己是否患病。如果擔心,可以花150歐元自行購買檢測套裝檢測。
  • 244箱抗疫物資從俄羅斯閃送回國
    今天,244箱抗疫物資從俄羅斯閃送回國1月29日早上8點,從莫斯科飛抵杭州蕭山機場的國際航班緩緩降落,旅行商和俄羅斯華商及愛心人士在當地採購的2噸醫療物資,共計244箱醫用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隨著旅遊團隊快速到達杭州。之後還會有醫用口罩從濟南發往上海,再轉運到杭州。
  • 春節去北極看極光,遊客少風景美,達人帶隊都不用你做攻略
    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31次極地探險,其中包括28次北極,3次南極。每年兩次,常常一呆呆倆月的北極探險,讓他比任何人都懂這個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他在極地的探險故事都能寫成書。極地持槍自衛,拍攝到長達兩公裡的冰川的塌陷,經歷過極地暴風雪雪盲自救,也曾遭遇北極熊熊口逃生。
  • 記錄艱難的回國之旅,飛9小時測4次體溫
    票價:約1.9萬 經濟艙(並非網上封瘋傳的18萬一張)本次飛行是17.40的飛機,我大概2.30左右到達倫敦希思羅T2機場,飛機場內亞洲面孔基本上都帶了口罩,歐洲人帶的人還是比較少,提前3個小時辦理值機 ,先要去機器打行李牌,然後去人工辦理託運。說實話這樣人工和機器都得排隊,比較慢,但我當天航班客滿可能是人多的原因。
  • 戰疫新青年⑤|舍行李帶5800個口罩回國免費送 陳雪燕:我是捐獻者...
    陳雪燕是四川隆昌市第二人民醫院公共衛生科工作人員,春節期間,她原本在尼泊爾旅遊,得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隆昌市面臨口罩資源緊缺,她特意在當地藥店購買了5800個口罩,於1月27日返回隆昌,並免費送給一線工作人員。她的這一舉動,讓許多人看到了大疫當前,年輕一代的擔當。
  • 就餐測體溫 安全靠距離
    記者了解到,在正佳廣場,陶陶居、山東老家、雲海餚、太興、譚鴨血火鍋等餐企已恢復堂食。天河城的太興、必勝客、南京大排檔、肯德基也已恢復堂食。  採訪中,雖然有市民趁著恢復堂食,趕緊到餐廳解饞,但是更多市民還是表示,非迫不得已還是選擇在家吃飯。  張小姐表示,看報紙得知餐廳開放堂食了,但並沒有心動。「從春節到現在,都是在家裡吃飯,偶爾叫外賣。
  • CA738 | 華沙回國的這一路
    太多太多衣服了,我們倆決定把帶不走的衣服送給小朋友。沒想到,幸運女神眷顧了我和小高。奇妙,太奇妙了!超級感謝大使館和學聯的幫助!在這裡,也要感謝我們可愛的房東,在第一時間給到我們答覆,當晚就過來和我們確認,並告知我們,明天在我們去機場前,會把押金還給我們。
  • 2名入境居家隔離者經歷:從關口到小區嚴密防控一路無縫銜接
    去年12月他出國看女兒,因為新冠疫情,他們一家推遲到3月回國。雖然出機場用了4個小時,但楊先生說:「從關口到小區一路無縫銜接,這麼嚴密的防控,只有中國能做到。」社區民警布置志願者對小區外籍來滬人員防疫情況排摸。
  • 德國留學生回西安實錄:回國前兩周居家隔離,一路戴口罩手套
    提前準備N95口罩、醫用手套、免洗洗手液、酒精……反覆打探確定是否能回國,儘管機票價格已上漲,25歲的德國留學生閆肅還是決定回到西安父母身邊。回國前兩周他開始自覺居家隔離,去買日用品時也戴上口罩。
  • 在韓留學生10小時回鄉:韓國人不戴口罩下決心回國
    「我著急回國,是因為周邊韓國人還不戴口罩。」文和說,因為一直關注國內的新聞報導,自己周圍的中國留學生都對新冠肺炎疫情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對病毒傳染性很強、主要通過飛沫和糞便傳播、潛伏期長且隱蔽、需要戴口罩勤洗手等要點都很熟悉。春節後不久,他就去買了口罩,那時還勉強可以搶到。第二天,線上線下的口罩都已售罄,此後一直處於無貨狀態。然而文和觀察到,周圍戴口罩的韓國人卻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