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知道你們都知道國家博物館的羅丹雕塑展已經開幕好多天
我也知道你們在為了到底去不去看展而猶豫不決
畢竟50塊大洋!國博有史以來收費最高的展覽!
什麼?你連掏50塊看羅丹的雕塑展都磨磨唧唧?好吧,不要告訴小編你是熱愛藝術的好孩子了,下館子一頓飯錢,敲開藏有林林總總讓人嘆為觀止的羅丹雕塑的大門,太值了哥們兒!
嗯,今天我不是來推銷這個展覽的,雖然小編以推薦好展覽為己任。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件羅丹未竟的作品,但是這件作品可以說是羅丹的作品集,從這件作品中羅丹派生出了很多震驚世人的單品,它就是——《地獄之門》。
1880年,法國主管當局把《青銅時代》收進了盧森堡博物館,還委託羅丹為即將落成的藝術博物館塑一座雕塑大門。羅丹欣然接受了這一裝飾訂件。法國藝術部和羅丹籤訂了正式合同,預付了8000法郎的訂金。政府還將位於巴黎大學街182號的兩間大理石倉庫,撥給了羅丹作為工作室使用。
▲《青銅時代》
羅丹受到義大利偉大詩人但丁的《神曲》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詩歌的影響,決定把這件作品命名為《地獄之門》,目的是想把法國苦難的現實和人類悲慘的命運做一次藝術上的大盤點。
▲《地獄之門》羅丹在創作《地獄之門》的時候,參考了義大利雕刻家吉爾貝蒂的《天堂之門》和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做的天頂畫《最後的審判》的構圖,羅丹在《地獄之門》的門楣中央做了一個思想者,其四周的人物成為圍繞著他的代表各種人類罪惡的人物,而這個思想者也就是羅丹後來創作的《思想者》的原型。
▲吉爾貝蒂《天堂之門》▲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地獄之門》中的思想者▲《思想者》
不過,羅丹之所以成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對於人類情感的永無止境的探索和表現的野心,隨著創作的進行,他漸漸地不再局限於但丁的《神曲》,而是想把人類的種種情感都囊括其中,這樣,他只好放棄了吉貝爾蒂《天堂之門》的布局,採用米開朗琪羅的壁畫式構圖,把主要人物都集中在中央門楣和兩扇門上。羅丹共塑造了186個形象。最頂上的是三個幽靈,門楣中間是思想者,兩旁是一些輕罪人。下邊分兩扇門,一邊是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正在走入地獄,一邊是想吃人的餓鬼,以及地獄中的惡人、奸賊、暴君、淫妓等。
▲《地獄之門》中的三個亞當
關於羅丹在創作這三個亞當的時候的靈感,電影《羅丹的情人》也進行了藝術化的描寫,電影中,羅丹本準備雕刻一左一右兩個亞當,不過當他的情人卡米爾站在兩個亞當中間的時候,他突然來了靈感,於是三個亞當誕生了!(羅丹的情人卡米爾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在我們的歷史消息中可以找到相關文章哦~)
▲電影中關於羅丹產生三個亞當靈感的截圖▲電影中關於羅丹產生三個亞當靈感的截圖
1882年,羅丹用黏土和石膏在地獄之門上塑造出種種高浮雕、淺浮雕和圓雕的群體及個體形象。到1886年,羅丹已完成了150多個人物,新的形象還在不斷增加,內容越來越龐大,以致作品不能如期完工。1888年,藝術部對羅丹不能按時交貨極為不滿,催促他加快進度。遺憾的是,直到1917年羅丹逝世,這件巨作還未完成。羅丹死後的第九年,即1926年,美國費城富商馬斯特裡姆才將此門的石膏模型澆鑄成青銅。
羅丹雖然沒有完成《地獄之門》的創作,但《地獄之門》卻成為他創作的豐碑和靈感的源泉。羅丹從《地獄之門》中派生出來了一系列獨立的雕塑作品,除了我們上文講過的《思想者》,還有《烏戈利諾和子孫們》、《三個影子》、《吻》、《永恆的青春》、《負石女像柱》、《夏娃》、《我是美的》、《浪子》等一些傑出的作品。
▲《烏戈利諾和子孫們》▲《三個影子》▲《吻》▲《永恆的青春》▲《夏娃》▲《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