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閉戶 馬來西亞雙溪克拉墾殖區各族裔親如一家

2020-12-18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3月3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霹靂州雙溪克拉墾殖區(Felda Sungai Klah)是州內有著最多非巫裔人口的Felda墾殖區,369戶住家中,印度人和華人分別佔了37戶和28戶,接近20%,在馬來西亞國內也是名列前茅。

雙溪克拉墾殖區村長魯斯蘭是墾殖民的第二代,在外出生,小學四年級搬回來定居;問他非巫裔墾殖民為村內帶入些什麼,他表示:「不同種族居住在一起,我們可以更近距離地認識和接觸他們,看他們如何工作。比方我們看華人,華人工作起來,真的很認真。」

各族互助及治安良好

魯斯蘭表示,雙溪克拉墾殖區1960年建立,墾殖民1964年進入;當時政府有為非巫裔提供墾殖民名額,不過到了今日,州內墾殖區的非巫裔居民一般都不太多,有的只有寥寥數人,只有雙溪克拉如此特別。

雙溪克拉的治安可說很好;這裡摩託鑰匙不必拔,住家門口不必鎖,因為大家都知道,一旦發生什麼事,只要張口,其他人都會趕來幫忙。村裡曾經有巫裔孩童失蹤,警衛團團員挨家逐戶問是否有看到孩子下落,被問的各族居民都主動走出來幫忙搜尋,孩子最後安然無恙。

這裡還有一個不成文規定,也是很多馬來村莊的習慣:鄰居家的果樹枝椏如果長到你家來,上面結的果子你可以採來吃。

印裔華裔原住民共慶拿督公誕

農曆八月初三是宋溪加拉拿督公廟慶祝拿督公誕,對華裔墾殖民來說,是新年以外的大日子,一些遊子還會特地請假回鄉;特別的是,連村裡的印裔墾殖民甚至鄰近原住民村的原住民,都會前來一同慶祝。

一到中午12時祭拜時辰,所有人包括前來的印裔居民都聚攏在廟內,也有上百人,人手一支香,齊聲喊:興啊!發啊!旺啊!拜拜後將香插上,再燒元寶,大家就一起開餐。

印裔居民捐香油錢

印裔居民不只捧場共襄盛宴,還掏出大鈔捐出香油錢,「興都廟神誕時也有邀請我們,我們也會去支持,有來有往嘛。」

村裡雖然有不同種族,但沒有擇同而居,各族間雜在一起,華人住家鄰居多半是馬來人;葉永華從小就和不同種族的孩子一起打羽球、踢藤球,每一個街坊都是自小就認識。

另一個村民戴鳳嬌,左邊屋是馬來鄰居,右邊屋是印度鄰居。她的記憶中,拿督公誕一開始不多印裔村民參加,後來越來越多,「這是好事啊!」

魯斯蘭表示,不同種族生活在一塊兒,可以相互學習,華人學習馬來人文化,馬來人學習華人文化,好象兄弟姐妹一樣融洽。「這裡不曾發生過任何對華人或印度人來說是一個課題的事件。對我們而言,我們不是外人,我們是一家人。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霹靂州國中舉辦各族裔傳統服裝走秀比賽
    馬來西亞霹靂州國中舉辦各族裔傳統服裝走秀比賽
  • 大馬華人經營傳統海南咖啡店 引來各族裔食客
    大馬華人經營傳統海南咖啡店 引來各族裔食客
  • 大馬多家華人茶餐室歷史悠久 各族裔顧客相處融洽
    大馬多家華人茶餐室歷史悠久 各族裔顧客相處融洽
  • 「讓社區各族同胞親如一家」——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黨委書記...
    新華社南寧6月29日電題:「讓社區各族同胞親如一家」——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黨委書記謝華娟架起各民族「連心橋」新華社記者黃慶剛為加強各民族居民溝通,她主動聯繫高校師生開展漢語培訓;為推動社區居民就業,她邀請職校老師開展營銷
  • 馬來西亞吉打州最大城市:雙溪大年
    馬來西亞的雙溪大年是吉打州的一個縣城,南面與北海和檳城相鄰,在檳城汽車站坐客車一個兩小時左右便可以到達雙溪大年。雙溪大年北面則與吉打州州府亞羅士打相鄰,向東通向邊境山城華玲,與亞羅士打和華玲距離都不遠,有二三十公裡。雙溪大年工業比發達,市區較繁華。
  • 馬來西亞鬥湖政中各族教師「紅彤彤」慶新春
    中國僑網1月17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沙巴州鬥湖政中為迎接中國農曆新年,校長菲特麗雅妮華希率領各族教職員,穿上紅彤彤的衣服,站在充滿新年裝飾的校園內,手拿春聯向各界拜年。鬥湖政中華文組主任:共慶各族佳節再自然不過呂麗華(50歲)說,其實這是該校的「年度活動」,每年華人新年前夕,華文學會負責裝飾學校,掛起燈籠和喜慶的飾品,讓新年氣氛充滿校園,而各族教職員會迫不及待,約定一個時間,大家身穿紅衣拍美照,向各界拜年,共慶新年。
  • 馬來西亞巴生福建會館舉辦中小學生揮春賽
    中國僑網1月2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日前,馬來西亞巴生福建會館主辦「中小學生揮春賽」。本次比賽還設有充滿趣味和創意的項目,各族裔的學生們坐在一起,在同一張畫紙上繪出彩色的小老鼠。馬來西亞巴生墨典文化中心的12位藝術愛好者受邀,為參賽的中小學生們指導「畫鼠」功夫。在場的中小學生即席坐地畫鼠,三大友族同在80英尺的長卷上揮發藝術創作的熱情,場面樂融融。藝術愛好者楊淑華指出,分享水墨畫藝是一種喜悅,帶動學生感染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對中華文化之美動筆動心,是大家要努力的方向。
  • 馬來西亞收入最高的1%中 華裔仍佔最大比例
    中國僑網1月2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收入差距與種族鴻溝》報告顯示,在馬來西亞,收入最高的1%的人群中,華裔仍佔最大比例。據了解,這份報告基於馬來西亞國民帳戶等各種數據,進行了分析,進而得出結論。
  • 迎娶第7任妻子,馬來西亞66歲男子花10萬元宴請數千人
    近日,馬來西亞66歲男子迎娶第7任妻子,婚禮十分盛大,現場還邀請了華裔舞獅、巫裔貢邦鼓、印裔塔布拉鼓助興。據馬來西亞《中國報》8日報導,新郎哈欣赫敏今年66歲,在馬六甲市經營餐飲工作,在當地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 雙溪比力福州光餅:保留濃濃傳統福建原鄉風味
    雙溪比力福州光餅:保留濃濃傳統福建原鄉風味   說起福州光餅,咱們福建的民眾肯定不會陌生。你知道嗎?在馬來西亞雪邦的雙溪比力的一個華人新村裡,他們那邊也有一種餅叫福州光餅,當地華人依舊保留著中國原鄉的傳統風味。今天,駐馬來西亞記者就帶您前去感受這濃濃的家鄉風味。
  • 馬來西亞慶祝獨立61周年
    中新社普特拉賈亞8月31日電 (記者 陳悅)馬來西亞31日在其行政首都普特拉賈亞舉行慶典,慶祝獨立61周年。這也是馬來西亞今年5月大選以來迎來的首個國慶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總理馬哈蒂爾、各部部長、軍警高層和各國駐馬使節代表等各界代表出席了當日的慶典。當地時間8月31日,馬來西亞布城,馬來西亞舉行國慶閱兵,慶祝第61個獨立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出席等觀看了閱兵。
  • 圖輯:探訪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生活軌跡
    來到華人佔多數的馬來西亞檳城州,用鏡頭記錄當地華人及各族人民生活軌跡。檳城州是馬來西亞唯一的華人為最大族群的州,總人口超過40%。他在檳城的&34;故居是馬來西亞現存最大的中國清代園林式豪宅。18世紀晚期來到這裡的東印度公司穆斯林修建了科林清真寺,為印度裔穆斯林所用。
  • 展多元文化 馬來西亞一馬來族華小老師布置年景
    中國僑網1月1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雙溪都亞華小是一所微型華校,各種族師生關係有如家人。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年輕的馬來族女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進行年景布置,展現了多元種族文化的美麗色彩。
  • 克拉地峽
    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北部與泰國南部連結的狹長地帶,最窄處約為56公裡,最寬處則有190公裡,海拔最高為75米。在2002年,共有1100萬石油桶通過馬六甲海峽,估算到2030年,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量將會達到2200萬桶,相當於亞洲有三分之二的石油都需要經馬六甲海峽輸送。馬六甲海峽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尤為重要,荷蘭在17世紀便為了控制馬六甲海峽而在馬來西亞建立殖民地,到19世紀英國殖民勢力進軍東南亞,並在新加坡建立據點。
  • 馬來西亞校園頻發種族歧視案 或致民族關係緊張
    馬來西亞一學校校長對學生這句含有種族歧視傾向的怒斥成為媒體關注焦點。據《自由今日馬來西亞》新聞網29日報導,一所馬來西亞中學女校長在該校周一舉行的全校大會上因對現場吵鬧的秩序不悅,責罵了在場的所有學生。而面對喧譁的非馬來族學生,該女校長竟「失控」叫道,「回到你們的國家去」。這也是該國近期發生的第二起校園種族歧視案。有分析認為,校園種族歧視案或將導致馬來西亞民族關係緊張。
  • 「我們鄰裡關係和睦,親如一家」
    「大家不分民族,出錢出力,共同修築了這條象徵民族團結的『團結路』,我們鄰裡關係和睦,親如一家。」每天清晨,大家都不約而同拿起掃帚走出家門,共同把『團結路』打掃得乾乾淨淨。」居住在「團結路」邊的村民馬正勇高興地對記者說。
  • 佛山三水西南木棉村:25個民族親如一家
    位於三水區西南街道西北部的木棉村,是三水首個「全國文明村」,也是一個特別的「民族村」,25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和睦共處,親如一家。今後,木棉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創新基層善治工作方法,探索非戶籍村民參與村事務管理,讓民族團結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 馬來西亞怡保至廣州首次開通直航,玩轉霹靂州這些體驗不容錯過
    正值慶祝中國和馬來西亞建交45周年之際,日前馬來西亞第二大州霹靂州首府怡保市正式開通首條直飛中國廣州的國際航線,並成功首航,於11月28日清晨抵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8日下午,開通並經營怡保至廣州首條航線的馬來西亞金達空運公司在穗舉辦發布會。
  • 馬來西亞的華人城市,旅行沒有語言障礙,當地華人居各族裔之首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國家,由於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生活氛圍,也有不少國人選擇在馬來西亞定居,因此在馬來西亞旅遊的時候能夠看見很多國人,在當地旅遊也不用擔心語言不通。在馬來西亞就有一個城市,華人曾經佔據了95%的人口,當地的原住民都沒有存在感。
  • 互相尊重 麗江北門社區八個民族親如一家
    長期以來,北門社區各族人民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大家都用心澆灌著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因此民族團結的濃鬱氛圍也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瀰漫,這一點,從北門社區的標誌設計就能看出端倪。「社區的標誌設計採用了漢字『北』的變形,看上去就像是張開了臂膀的懷抱,表示北門社區歡迎四面八方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