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多家華人茶餐室歷史悠久 各族裔顧客相處融洽

2020-12-15 中國僑網

大馬多家華人茶餐室歷史悠久 各族裔顧客相處融洽

  中國僑網9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茶餐室是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的重要一環。許多老字號的茶餐室除了華人顧客外,也不乏馬來族或印裔顧客,而且許多熟客還接連祖孫三代光顧這些茶餐室。

  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中心老城區的華美茶餐室,便常有多族裔顧客光顧。這家茶餐室在1946年開始營業,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多年來,店內顧客來來往往,不管是早餐、午餐還是下午茶時間,總能看見餐室內聚集了多個族裔的民眾。

  顧客萬莫哈末表示,這家餐室對自己一家非常有意義。自己的父母年輕時就經常來用餐,當他們兄弟姐妹出生後,一家人也常常一起光顧。「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我也會帶母親一同前來用餐,平均每個月會來2次。」萬莫哈末說。

萬莫哈末(左)經常帶家人到華美餐室用餐。(馬來西亞《東方日報》/楊金森 攝)

  無獨有偶,霹靂州怡保桂和園的新好來活茶餐室也是如此。過去40年來,不少馬來西亞王室成員及高官顯要登門用餐,吸引了各族民眾光顧,形成了獨有的特色。

  據了解,新好來活茶餐室內原有一個有賣豬肉的雲吞麵檔,但後來餐室老闆決定不再賣含豬肉的食物。如今,該餐室擁有11個食檔供食客選擇,照顧了各族的口味。

  瑪拉工藝學院生諾阿茜金表示,因為父親認識很多華裔朋友,因此在他們的介紹下光顧了該餐室,而她曾跟父親一起前來用餐。雖然之前一直想嘗試華人食物,但基於大部分華人食物都含有豬肉,所以無法如願以償,唯獨這家餐室讓她可以放心吃。她希望,今後馬來西亞能有更多融入不同族裔美食的茶餐室,以進一步拉近各族之間的關係。

諾阿茜金(右)帶友人到新好來活茶餐室品嘗華人美食。(馬來西亞《東方日報》/楊金森 攝)

  1920年創立的日新茶餐室已經傳承四代,是目前馬來西亞少有符合清真的華人傳統茶餐室,深受各族食客的喜愛。餐室常客倪浤展表示,他喜歡光顧該餐室,最大的原因是可以感受到各族顧客之間其樂融融的氣氛。據倪浤展回憶,小時候父母就曾帶他上門用餐,當時就發現餐室有不同種族的消費者。「儘管隨著時間流逝,許多人事物已經變遷,但店內的氛圍卻從未變過。」倪浤展說。(鍾詩雨 雷茗敦)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大馬馬六甲一小鎮開埠百年 多族裔民眾相處融洽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在開埠百年的馬來西亞峇株牙也巴西鄉鎮,各族人民向來相處和睦,關係密切。無論是喜宴或喪事,大家也都常常互相幫助,彼此間不存在隔閡和猜疑。鎮上有一間華人迷你市場,店名為「WE ARE FAMILY」,即「我們是一家」,正是鎮上民情最恰當的寫照。三大族裔互惠互利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鎮上的各族居民,總會聚在由馬來同胞經營的茶餐室喝茶聊天,或在工作之餘前來用餐。茶室售賣的食物有傳統馬來糕點、印度煎餅、經濟餐等,既便宜又好吃。
  • 大馬華人經營傳統海南咖啡店 引來各族裔食客
    中國僑網11月13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位於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柔佛州小鎮笨珍,在一間看似不起眼的由華人經營的傳統海南咖啡店裡,每天都吸引各族裔食客光顧,體現了馬來西亞多元種族和諧共處的溫馨場景。
  • 大馬華人咖啡店與印裔攤販合作多年 傳承三代情誼深
    大馬華人咖啡店與印裔攤販合作多年 傳承三代情誼深
  • 夜不閉戶 馬來西亞雙溪克拉墾殖區各族裔親如一家
    雙溪克拉墾殖區村長魯斯蘭是墾殖民的第二代,在外出生,小學四年級搬回來定居;問他非巫裔墾殖民為村內帶入些什麼,他表示:「不同種族居住在一起,我們可以更近距離地認識和接觸他們,看他們如何工作。比方我們看華人,華人工作起來,真的很認真。」
  • 大馬檳城州首席部長:宗祠家廟見證華人開拓歷史
    大馬檳城州首席部長:宗祠家廟見證華人開拓歷史
  • 終於打卡轟動飲食界的大馬茶餐室,嘆翻杯拉茶先!
    對於不少馬來西亞人或者到大馬觀光的旅客來說,愜意的一天必須從茶餐室開始,這個地方能夠解決你的一日多餐!每一次拉茶都好像在表演雜技,在點餐的位置忍不住看多師傅幾眼,因為真的有點帥...富源茶餐室每天至少能賣出300杯拉茶,店內的師傅每天都要拉300+杯,這個動作重複次數起碼要翻倍!
  • 大馬民調顯示:僅四成馬來人和華人互相信任對方
    大馬民調顯示:僅四成馬來人和華人互相信任對方 2008年08月04日 15: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默迪卡調查中心主任依布拉欣蘇菲安周日(8月3日)在第2屆大馬學生領袖峰會的種族關係論壇上,引述這項調查的數據。有關民調是以抽樣式選出1000名21歲以上各族公民進行訪問。
  • 馬來西亞馬來餐廳添春節裝飾 與華裔顧客共迎新春
    馬來西亞馬來餐廳添春節裝飾 與華裔顧客共迎新春
  • 馬媒:馬來西亞馬來餐廳添春節裝飾 與華裔顧客共迎新春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美裡省馬魯帝的一家馬來餐廳每年都配合農曆新年布置一番,與華裔顧客同慶新春。馬來餐廳Nakhoda Cafe店主朱貝爾指出,馬魯帝是多元民族聚居地,各族向來和睦共處,並且互相慶祝佳節。這也是身為砂拉越子民最引以為傲之處。他說,自己的餐廳不乏華人顧客。每逢農曆新年,返鄉過年的華裔遊子也光顧其餐廳,農曆新年裝飾會讓他們感到親切和溫馨。
  • 馬來西亞文冬欲建文物館 讓後輩了解大馬華人發展歷史
    馬來西亞文冬欲建文物館 讓後輩了解大馬華人發展歷史
  • 馬來西亞華人小姐姐帶你體驗特殊的大馬中華文化
    眾所周知,馬來西亞是以馬來同胞為主體的穆斯林國家,據統計目前華人大約佔據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2.6%。但或許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馬來西亞是除了中國以外,保留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國家。大馬的中華文化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跟隨著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人一起體驗吧!
  • 紐西蘭約300族裔 華人人數列第4位 印度隨後
    統計局公布了其中的143個較大族群的詳細資料,其中華人的人數達到17萬人之多,臺灣人有5,715人,近七成住在奧克蘭地區。 據了解,華人人口在紐西蘭在不斷上升中,以2013年3月人口普查當天數字為準,有17 1411人的華人佔4.3%的比例;印度人的數量緊跟在華人之後,有155178人佔有3.9%的比例;韓國人有30171人,比例不到1%; 毛利人還是最大的少數族裔,有598602人佔總人口的14.9%; 島民居次,有來自於主要島嶼的薩摩亞、斐濟、庫克群島等大約290000萬人。
  • 大馬學者:沙巴需建華人博物館 展示華人重要貢獻
    大馬學者:沙巴需建華人博物館 展示華人重要貢獻
  • 「丁胖子廣場」:見證美南加州華人發展歷史變遷
    (美國中文網)  中國僑網2月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蒙特利公園市,是南加州華人最早的一片聚集地。早期華人在此形成了一片商圈,中心地帶便是直到現在仍赫赫有名的「丁胖子廣場」。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丁胖子廣場就是洛杉磯華裔社區最響亮的名字,直到現在這裡仍然是很多旅美華人的第一站。  總部設在丁胖子廣場的美國亞洲旅行社已經在這裡度過了37個年頭,旅行社也從最初的3人小店發展到如今上百名員工的規模。旅行社總裁顧如心見證了丁胖子廣場以及蒙特利公園市的發展變遷。雖然洛杉磯有越來越多的華裔聚集城市發展起來,但她仍對蒙市吸引遊客的獨特優勢很有信心。
  • 活躍在美國北卡大三角的華人聯誼會:建華人之家
    中新網北卡11月11日電(作者陳敬 白松)本月初,美國北卡一年一度的國際節活動在醉人的金秋中舉行,當地的各族裔驚訝地發現,一群中國人活躍在這個國際節上,他們帶來了琳琅滿目的中國藝術品展覽,表演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民族舞蹈節目,奉獻出了精美的中國美食……。這是北卡三角區華人聯誼會首次組團進入這個多元文化盛會。
  • 百年來,華人在大馬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裡,你可以找到濃鬱風情的圓頂清真寺,殖民時期的英式建築、荷蘭特色的紅屋,還有獨具風韻的古典中式木結構建築……在馬來西亞的旅程極有可能會是一場充滿奇妙經歷的萬國建築博覽大會~常說「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的腳步遍及世界。大馬華人不僅在社會的舞臺上大放異彩,還用最執著的信念,傳承著中華文化。
  • 馬來西亞霹靂州國中舉辦各族裔傳統服裝走秀比賽
    馬來西亞霹靂州國中舉辦各族裔傳統服裝走秀比賽
  • 圖輯:探訪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生活軌跡
    來到華人佔多數的馬來西亞檳城州,用鏡頭記錄當地華人及各族人民生活軌跡。在檳城,華人移民的宗親意識非常強,有數百個鄉團,其中515個隸屬於檳城華人大會堂。圖為檳城潮州會館。龍山堂丘公祠是檳城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宗族祠堂之一,由中國工匠精心打造,雕刻精美,設計繁複。
  • 馬媒:行動管制令期間 馬來西亞華人茶餐室送飯給獨居老人
    這位平日在哥打峇魯市美食街「鄭和坊」華人茶餐室開檔賣飯面熟食的小販,幾天前在facebook上發帖:「我想問,您家附近還是哥打峇魯或華卡峇魯任何地方,有認識哪一些獨居老人嗎?或是沒有辦法煮食的人呢?我想要免費送飯給他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