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後的「鬼市」:型男潮女聚集,還有「江湖規矩」
「鬼市」,只品一下這個名字,就能感覺到一股夜色蕭條、老鴉昏沉的味道,再加上一些電視電影的渲染,就顯得更神秘詭異了。然而,真實的鬼市並非隱藏在深山老林中,也不是所謂的江湖人才能去,北京城就曾有不少鬼市。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多數鬼市都被淘汰進歷史洪流中,北京僅存的大柳樹「鬼市」,也已有半年沒開張過了。
大柳樹鬼市,其實是「大柳樹市場」,坐地鐵就在朝陽區7號線南樓梓莊站B口,每周二傍晚開市,最長可持續到周三下午。據說,最初的大柳樹鬼市和潘家園相似,就是《對吹燈》大金牙混跡的古玩市場,不過後來這裡除了賣古玩,雜誌書本、衣帽鞋子、小手工鬼娃娃、舊照片老郵票,等等,你能想到的幾乎都能找到。
你可能會覺得,鬼市裡賣的這些東西,都是針對年齡大或有念舊情懷的人,年輕人肯定沒啥興趣吧?真相遠非如此,北京夜色下的鬼市交易,吸引著一大批好奇的型男潮女,已然成了年輕人的聚集地。他們到這裡的最大目的就是追求新鮮,買與不買雖然兩說,看看、把玩把玩這些平日裡難見的小物件兒,還是挺有意思的。
經過長期的發展,大柳樹鬼市和其它地方的鬼市一樣,也形成了不少有意思的「江湖規矩」,聽起來挺神秘,不過真體驗一回還是挺有趣的。首先,趟鬼市有專業裝備——手電筒,畢竟是半夜買賣,「招子」得亮,不過用手電筒照貨品古玩可以,對人眼照就不地道了,特別是對攤主來說,這樣做很不禮貌。
其次,有人在和攤主聊貨品,別人能聽不能插言。鬼市上的東西真真假假,雖有真金白銀的好東西,但也有以次充好的仿冒品,「老江湖」們可能門兒清,新手們就得「交交學費」了。別人正在和攤主談價,外人突然插上一嘴,好壞這筆買賣也難成了。要是你也看上一物件,有人正在買你得等,別人鬆手了你才能上開口。
早年間的鬼市的確很神秘,「不上道」的東西都能見到,不過現在這樣的東西在鬼市上已經絕跡,所以很多曾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江湖規矩」也被打破了。不過到鬼市,攤主賣貨掙錢,買主買貨收藏或轉手,都離不開買賣這個核心,現錢現貨是基本,真要在鬼市上「趟」到點好東西,眼力見兒和知識面兒是永恆不變的重點。
大柳樹鬼市過來年據說就沒開過,估計等到疫情結束後才能恢復正常,這種類似於「跳蚤市場」的小集市,已然成了型男潮女的聚集地,有時間可以到這裡「趟趟」,見識見識各種小物件兒,感受感受這些「江湖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