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頻發凸顯全球氣候變化威脅

2020-12-18 求是網

    智利首都暴雪,美國亞利桑那州9人在山谷納涼時被山洪捲走溺亡,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小麥、橄欖因乾旱面臨慘澹收成……進入夏季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高溫、乾旱、洪水、暴雪等極端天氣,隨之而來的各種災害和事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更警示氣候變化的威脅不可忽視。

    南北「冰火兩重天」

    南半球此時正是冬季。15日清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下了一場暴雪,氣溫驟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當地氣象專家表示,這是聖地牙哥10年來最嚴重的暴風雪,儘管智利正處冬季,但這種規模的大雪十分罕見。

    一邊是嚴冬暴雪,另一邊卻是熱浪連連。世界氣象組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北半球的熱浪來得比往年早,歐洲部分地區、中東、美國及包括中國東部、日本和韓國在內的東北亞部分地區今年3月到5月間的氣溫偏高。

    美國當地時間15日下午,高溫後的暴雨導致亞利桑那州通託國家保護區內一處山谷暴發山洪,14名正在山谷水潭遊泳納涼的民眾被捲走。截至17日,警方已確認9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兒童。從6月下旬開始,亞利桑那州就開始遭受熱浪襲擊,鳳凰城當地溫度一度升至近50攝氏度,網友紛紛「曬出」路牌熱到融化、小狗出門穿鞋套、開車戴隔熱手套等照片。

    在加拿大卑詩省,因高溫乾旱導致的山火頻發。當地交通部數據顯示,截至16日,該省仍有162處山火未被撲滅,約3000名消防員仍在救火,近3.7萬人因山火被迫撤離;而7月8日開始燃燒的一處大規模山火已經燒毀約2000棟房屋,目前僅36%的火勢得到了控制。

    美國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負責人加文·施密特今年初曾表示,多家氣象機構都「捕捉到同樣的長期信號」,即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地球氣溫正在加速變暖,陸地變暖速度高於海洋,而且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至3倍,快於世界其他任何地區。

    南歐農作物遭重創

    「今年的情況是災難性的,自1992年以來我還不記得哪年像這樣。」西班牙農場主皮諾談到可能面臨慘澹收成的小麥時說。他說,自己很多麥地都沒有收割,因為收成的收入還不夠支付收麥工人的工資。

    據有關部門預計,今年南歐持續乾旱,可能讓義大利和西班牙部分地區的小麥產量降到20年來的最低水平。西班牙最大小麥產區受影響最為嚴重,與去年相比可能減產60%到70%。

    除了小麥,橄欖、杏仁、開心果的產量也都急劇下降。西班牙青年農場主協會一位專家說,乾旱影響了西班牙種植的幾乎全部作物,由於乾旱導致供水不足,在溫室種植的作物也受到了影響。

    在義大利中部,很多橄欖果實因高溫乾旱而「燒焦」。一些農場主表示,這些年來,他第一次為橄欖樹澆水,而之前根本沒有這種需要。國際橄欖油理事會估計,義大利今年的橄欖油產量可能會下降60%。

    (據新華社電)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
  • 全球氣候變壞 極端天氣頻發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氣候變化引發的多種災害。 最近幾十年來,世界熱帶氣旋活動頻繁,颶風和颱風橫行施虐,與公元1000年前後的情況十分相似。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地球正處於千年來的又一個熱帶氣旋高發期,與千年一遇的颶風活動高峰有關。另一方面是全球變暖的影響,海洋表層水溫上升致使熱帶氣旋活動增加。據統計,大西洋一年的颶風通常為8次左右,可是在2005年卻出現15次之多。
  • 美國上半年極端天氣頻發,專家稱跟氣候變化不大
    對美國而言,2011年上半年可謂多災多難,各種極端天氣接踵而來。幾個月來,龍捲風破壞了東南部很多城鎮、機場,造成幾百人死亡;密西西比河洪水暴漲,西南部大面積乾旱;東部前幾日遭遇高溫天氣,多地逼近或超過歷史同期紀錄;亞利桑那的森林大火已蔓延到新墨西哥。而從今年6月開始,美國又進入了颶風季。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的首席颶風預報員格裡?
  • 五年間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9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1-2015年氣候狀況評估摘要,指出2011-2015年間,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全球平均氣溫一直持續上升,不斷刷新紀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美媒:印度頻發極端雷暴天氣與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此前爆發的沙塵暴和雷暴天氣導致一百多人喪命,而且這種極端天氣在5月8日左右又襲擊了印度德裡等城市。美國「石英」網5月8日刊文表示,印度這種極端天氣頻發,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關係。文章說,惡劣天氣發生的頻度如此之高,也提醒人類,人們經常討論的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未來,已經成為現實。印度熱帶氣象研究院氣候學家羅克西馬修科林(Roxy Mathew Koll)說:「局部雷暴的形成受到了氣溫的影響。印度全國各地,氣溫都是異常之高,即使高溫不是雷暴天氣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不穩定的氣溫變化會加劇雷暴的形成。」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近年來溫度變化來源:NOAA全球升溫直接可以從每年持續的高溫看出,「這個夏天,氣候變化正以前所未見的熱浪、洪水、乾旱和野火等形式,在全球各地上演」。希臘、瑞典、加拿大等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森林火災頻發。據《紐約時報》,大火持續到24日,已造成76人死亡,180餘人受傷,上千人被迫轉移。
  • 極端天氣事件頻現 氣候變化近在眼前
    極端天氣事件頻現 氣候變化近在眼前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這是又一起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重大災害。  近年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會兒在四川廣元的江面導演一出「風翻船」,一會兒又用罕見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陝西境內。從6月14日起,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也粉墨登場,接連發生的強降雨給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什麼極端天氣呈現頻發態勢?是否可以提前預測極端天氣的發生?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精準預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氣象工作的難點。」餘勇說,當前,中國氣象局正積極編制「十四五」氣象發展規劃,未來將助力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建設,促進氣象事業在國家發展、人民福祉等方面形成更高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影響。重點做好四方面防範工作《瞭望》:入汛以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 中國成為新高溫頻發地 極端天氣逐漸「常態化」
    分析高溫天氣的成因,宋連春認為,首先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高溫事件響應突出。他說,近百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氣溫上升了0.74℃,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與全球基本一致,1909年至2008年,我國地表平均氣溫升高了1.1℃。高溫事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尤為突出,極端高溫事件趨多趨強。
  • 澳洲大火、北極野火、極端天氣頻發,全球正在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從春季致命熱帶氣旋襲擊非洲,到夏季歐洲極端高溫屢破紀錄,延燒不滅的亞馬遜雨林大火,到秋天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深陷爭議漩渦,再到不久前澳洲大火或使考拉麵臨死亡威脅,氣候變化的存在感,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除了亞洲,在歐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經歷罕見高溫天氣。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藉助數據,直觀地了解今年世界各地的反常氣候。在北歐,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3到6℃。其中,挪威和芬蘭17號的最高氣溫均已突破33℃,挪威18號的最低氣溫也高達25.2℃。
  • 外媒:全球變暖讓天氣更極端
    衛星實拍圖片顯示地貌由綠變黃,森林大火蔓延多地,冰雪融化導致山峰高度排名變化,北極圈內有的地方氣溫高達30多攝氏度……種種跡象顯示,這個夏天的確熱得不一般。除了東亞和西歐,美國加州等地、俄羅斯中部和東部多地、喬治亞提比里西等許多地區都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可以說高溫熱浪「燒烤」整個北半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 氣候變化致極端天氣 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更早
    解讀過去這個冬天北半球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象專家認為,與氣候變化不無關聯。專家進一步預測,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比往年更早到來,一些地區可能出現春季洪水等自然災害。因暖而寒「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1日舉行電視電話會商,總結北半球這個冬天出現的一系列「瘋狂天氣」。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而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之間,關係千絲萬縷。系列研究認為,隨著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洋流和大氣環流等全球氣候調控機制受到了影響,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風險持續上升。在這樣失調的世界裡,熱的地方更熱,冷的地方更冷,澇的更澇,旱的更旱。人類正面臨嚴峻的氣候挑戰。
  • 極端天氣頻發,誰叫你住在波士頓呢?該怎麼應對?
    人們都覺得氣候變化離自己很遠,直到最近。根據《波士頓環球報》3月11日報導,近期的幾場暴風雪都已經給民眾發出了氣候變化就在身邊的警告。在極端天氣下,一位住在昆西的婦女在洪水中緊緊抓住孩子的手,成千上萬人經歷了幾天斷電生活,通用電氣在波士頓城中心的總部也難免遭受水淹的命運。
  • 美國2020年8月的極端天氣頻發,是氣候變化還是美國的厄運?
    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中的每一個都是一組特定的大氣條件(對於蘿拉而言,是海洋條件)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不幸的是,美國被這些事件接連不斷地抨擊。但是對於某些此類事件,例如強烈的颶風和更頻繁的野火,科學家早就警告說,氣候變化已經為災難了奠定基礎。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四大洲「高燒」還要燒多久  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面積大、最低氣溫高……為何今夏整個北半球都在「發燒」?
  • 7月全球極端天氣頻發?世界氣象組織:或與氣候變暖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WMO)當地時間7月10日表示,日本與美國在7月分別經歷了災難性的暴雨及極端高溫天氣,這種極端天氣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日本遭遇罕見暴雨的同時,極端高溫也在侵襲著全球多地。其中,阿爾及利亞中部城市瓦爾格拉7月5日氣溫高達51度,刷新該國高溫觀測紀錄。阿曼蘇丹國南部地區的高溫更為極端,即便是到了晚上,氣溫也不會降低,6月28日該地最低氣溫已經「高」達42.6度。此外,美國西海岸也受到極端高溫天氣影響。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國家公園7月28日氣溫突破5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