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致極端天氣 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更早

2020-12-11 中國天氣

解讀過去這個冬天北半球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象專家認為,與氣候變化不無關聯。專家進一步預測,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比往年更早到來,一些地區可能出現春季洪水等自然災害。

因暖而寒

「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1日舉行電視電話會商,總結北半球這個冬天出現的一系列「瘋狂天氣」。自去年底以來,北半球一些地區連遭暴雪襲擊,嚴重影響公路、航空交通。局部地區降水量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專家會商大致結論是,全球變暖加重大氣溼度,伴隨季節性降溫,溼氣以冰雹、雪、雨等形式出現,形成極端天氣。

美國「地下氣象員」組織負責人傑夫·馬斯特斯說,去年冬季以來,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出現強降雪,一些地區降雪達到往年平均值的4倍。

因暖震蕩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馬克·塞雷茲說,在過去一個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0.8攝氏度。去年,全球平均氣溫達歷史最高值,北極也在變暖。北極是北半球的「氣象製造者」,北極的氣候變化將對北半球氣候狀況構成深遠影響。

塞雷茲認為,導致這個冬天極端天氣頻現的主要因素是「北極震蕩」現象。

當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中緯度地區出現低氣壓時,北極會將冷空氣南壓,使北半球出現極端寒冷天氣,形成諸如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的持續強降雪等極端氣象現象,而冷空氣南壓致使北極自身變暖,更多海冰融化,洪水可能性增加。

專家指出,北極震蕩現象的成因,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致使北極與北半球地區的壓差變大。

因暖或澇

「地下氣象員」組織的馬斯特斯說,現階段,美國局部地區積雪「保水量」達到歷史最高值。

「如果把那些積雪全部化作水,可形成150毫米『水量』,」馬斯特斯說,「如果這些積雪集中在某一時間段迅速融化,會引發密西西比河和紅河北達科他州河段出現前所未有規模的洪水。」

這種推斷以局部地區氣候突然變暖為模型,而突然變暖的情形極有可能發生。

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氣象專家託德·桑福德說,有跡象顯示,今年春天會相對提前到來。

美國國家氣象局支持這一觀點。上星期,美國國家氣象局警告,美國中北部地區今年春天可能爆發洪水等自然災害。

因暖早春

專家預計,今年北半球的春天可能比往年提前到來。

「我們記錄美國西部山區春季徑流情況,發現山區徑流比60年前提前出現了一周至三周時間,」馬斯特斯說,「正因為氣候變暖現象,山區積雪正越來越早地融化,形成徑流。」

桑福德認為,現在大氣溼氣仍有餘量,而溼氣會加劇大氣變暖,致使春季提前來臨。但春季來臨同樣又會加重溼氣,致使降水增加,洪水出現可能加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氣候變化頻道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北半球嚴重「發燒」,未來極端高溫更頻繁
    視覺中國 圖每年夏季,高溫總會以各種姿勢刷屏,去年是以炒作火爐城市的話題散開,今年是以國外避暑勝地北歐和國內避暑勝地東北多地高溫破記錄蔓延開,大家都驚呼,這是怎麼了!氣候君今天來聊一聊近期高溫天氣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 持續極端高溫天氣襲擊北半球——是誰在「燜燒」地球?
    新華社/美聯   山火蔓延、良田變焦土、高溫致死案例頻發……近日,持續極端高溫天氣襲擊整個北半球,亞洲、歐洲、北美洲無一倖免。面對同時期如此大範圍的極端天氣事件,恐怕已很難將其歸咎為「偶然」。究竟是誰在「燜燒」地球?   中國連發19天預警   7月10日以來,高溫天氣席捲中國大部分地區。
  • 北半球多國遭極端天氣 惡劣天氣頻發是否有關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 (記者 張尼)近日,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強雨雪天氣過程,有地區日降水量甚至突破當地月極值。此輪「最強降雪」成因何在?與北半球多國遭遇的極端天氣有無關聯因素?就上述問題,中新網記者日前採訪了氣象部門專家。
  • 非洲遇洪災,北半球夏季氣溫比2016年還高,極端氣候增多了?
    同時對於如今的氣候來說,非洲出現一些罕見的氣候現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如今在全球範圍基本都是如此,就算是在2020年北極出現罕見的38度高溫,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極端性氣候現象在全範圍普遍存在,地球任何區域都沒有避開來自氣候變化的影響。非洲遭遇「洪災」,有多嚴重?
  • 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極端天氣為何集中登場?
    中新網1月10日電(卞磊)「我在北半球瑟瑟發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來地球兩頭冰火兩重天的模式,讓遭受極端天氣肆虐的民眾叫苦不迭。撒哈拉沙漠飄起了大雪,「炸彈氣旋」在美國東海岸上移動;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現極端高溫,雪梨氣溫創79年來最高……這個冬天不平靜。  瑟瑟發抖!
  • 北半球返青期提前,或致增溫加速?
    ,北半球春季返青期每十年平均提前約4-5天。北半球的溫帶森林和北方森林春季返青期提前對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有明顯增溫效應。春季返青期處於春夏轉折期,植被變化與融雪過程相互作用,會調節近地面的水汽含量和能量收支。「春到人間草木知」,2020年早春剛至,便有武漢大學櫻花提前盛開、河南小麥提前8至10天返青等消息見諸報端。
  • 氣候變化已重塑美國:氣溫上升、極端天氣暴增、動物遷移
    氣候變化已重塑美國:氣溫上升、極端天氣暴增、動物遷移  Emma Chou • 2018-11-27 16:22:58
  • 氣候學家:知道嗎,天氣不等於氣候變化
    作為一名氣候學家,我預測將有一股持續、明顯且極強的寒流侵襲北半球。即便此時還未見蹤影,但不久寒流便即北上,而且至少會持續到今年年底。所到地區會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否認氣候變化的人會幸災樂禍。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很神秘,但是科學家早已經知道了。我們將其稱之為"冬天"。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報告稱澳大利亞極端天氣頻繁與氣候變化有關
    新華社坎培拉2月9日電(記者趙博)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委員會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澳大利亞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有關。  這份名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報告稱,很多證據都顯示澳大利亞出現的熱浪、暴雨和暴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有關。
  • 今年北半球普遍的暖冬天氣,和澳洲持續四個月的大火有關嗎?
    暖冬可能是各位對今年天氣的印象,在剛過去的一周裡,江浙一帶經歷從冬天到夏天再到冬天的過山車經歷,特別是小寒當天,溫度居然高達23度,而小雪的第二天更是25度,真讓人有種回到穿短袖的初夏季節的錯覺!當然這並不是說冬天平均氣溫高就是暖冬,仍然會出現極端性寒流天氣,比如2008年影響大半個中國的寒流,但這一年冬季的平均氣溫並不低,所以僅憑平均氣溫來描述也不太準確,就像當前喜歡用極端性天氣來形容全球氣候變暖以來的氣候環境,這個暖冬冷冬的氣象學上定義更多時候可能會造成公眾的誤解。
  • 極端天氣頻發凸顯全球氣候變化威脅
    智利首都暴雪,美國亞利桑那州9人在山谷納涼時被山洪捲走溺亡,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小麥、橄欖因乾旱面臨慘澹收成……進入夏季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高溫、乾旱、洪水、暴雪等極端天氣,隨之而來的各種災害和事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更警示氣候變化的威脅不可忽視。
  • 氣候變化,澳大利亞極端火災的「推手」
    去年9月到今年2月,澳大利亞東南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山火,損失慘重。3月5日,世界天氣歸因組織 (WWA)發布最新研究指出,氣候變化助長了澳大利亞山火爆發的天氣條件,要對這次山火負一定責任。  來自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了研究。
  • 極端高溫「烤」驗北半球(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今夏的熱浪使北半球不少人感到酷暑難耐。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等極端天氣頻發,給人類健康、農業、生態系統等帶來了巨大的不利影響。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極端天氣頻發與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有關。
  • 《柳葉刀》報告:疫情與極端天氣事件並存,氣候變化影響令人擔憂
    195個成員國共同參與,應對著全球氣候變化。同年,《柳葉刀》也以國際合作形式啟動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行動(Lancet Countdown),以跟蹤不斷變化的氣候對健康的影響。最新發布的柳葉刀倒計時第五份年度報告 [3],展示了迄今為止最令人擔憂的前景,例如極端天氣事件持續增多,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更大挑戰、傳染病與野火等多種危機同時出現的風險增加。
  • 2018年極端天氣致橄欖減產嚴重 義大利各界在反思中採取行動應對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殷欣):2018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世界氣象組織稱,僅今年上半年,極端炎熱、乾旱和災難性降雨等極端天氣在北半球持續發生,對人類健康、農業、生態系統和基建造成嚴重影響。位於南歐的義大利今年也接連遭遇極端天氣侵襲,特別是早春時節的一場寒流給該國的橄欖種植業造成了嚴重減產。
  • 外媒:全球變暖讓天氣更極端
    (新華社)「燒烤模式席捲北半球」「地球在燃燒」……連日來,從東亞到歐洲,北半球多地「高燒」難退,媒體上充滿了對高溫、熱浪的吐槽。在中國,華北、東北等多地持續高溫或桑拿天,中央氣象臺已連續第21天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韓國、日本等地更是創下有氣象觀測以來的最高溫度紀錄,高溫中暑致死人數也在不斷攀升。歐洲許多地方則正經歷高溫和乾旱的雙重夾擊。
  • 美國上半年極端天氣頻發,專家稱跟氣候變化不大
    對美國而言,2011年上半年可謂多災多難,各種極端天氣接踵而來。幾個月來,龍捲風破壞了東南部很多城鎮、機場,造成幾百人死亡;密西西比河洪水暴漲,西南部大面積乾旱;東部前幾日遭遇高溫天氣,多地逼近或超過歷史同期紀錄;亞利桑那的森林大火已蔓延到新墨西哥。而從今年6月開始,美國又進入了颶風季。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的首席颶風預報員格裡?
  • 2020年農業降水極端天氣預測!整體來看降水、積溫氣候變化較大
    前段時間,多個網絡平臺對2020年氣候進行預測,最近又有新的說法。是關於來年降水、極端天氣、預測的,覺得有些道理,今天發給農民朋友,僅供參考。2020年有沒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最新預測!當然這可能就會影響海溫的上升,陸地區域的極端性變化,這是全球性的影響,是不分地區的。這說明什麼問題,2020年的氣候大變可能又會出現,雖然這個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既然預測出來了,說明氣候的變化還是存在的。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極端高溫天氣還會持續多久?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8月3日,市民在高溫天氣出行。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  高溫「烤」驗北半球  寰球同此炎熱。對瑞典氣象學家本特·林德斯特倫來說,今年夏天持續如此之長的高溫,實在令人擔憂。「出現超過30℃的單日溫度並不奇怪,但今夏高溫天數異常持久,這是比較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