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帶相同手鍊,兩岸學子在黃河母親像前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好像覺得在做夢一樣,小時候課本上的景色現在就在眼前,真的難以置信。」參加「黃河探秘—西北風情研習營」的海外臺籍留學生激動地對記者說。
我們的「母親」 我們的「河」
8月14日,西北風情研習營活動進行到第4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學子把目光從北京轉向蘭州,從講座介紹走向實物風景。蘭山蒼蒼,河水泱泱。這裡的河水說的就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黃河。蘭州市沿黃河而立,黃河對於蘭州意義非凡,想要親密接觸黃河,蘭州是必不可少的一站。14日,由兩岸學子組成的西北風情研習營在導遊的帶領下來到了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觀賞著名雕塑「黃河母親像」。
下車前,導遊特意提示大家注意雕像的具體特徵並留下一個有趣的問題——「黃河母親像懷裡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同學們帶著問題下車,沿著河堤一路走到了黃河母親像旁。黃河母親秀髮飄拂,身體曲線優美婉約,神態安逸慈祥,目光深情地望著東方,懷中的孩子玲瓏可愛。母親象徵著哺育中華民族的黃河,嬰孩象徵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兩岸學子共同站在雕塑前,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對面河流中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就像一條紐帶,將大家緊緊相連。
大家紛紛購買了同款不同色的手鍊佩戴起來,站在黃河母親像前露出手腕開心地合照。合影留念的熱情並沒有讓大家忘記剛才的問題,拍照完畢後紛紛停留在雕塑前一起討論,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呢?回到車上經過大家的討論和投票,最終導遊告訴大家,因為沒有明確的答案顯示,這個嬰孩不分男女,代表了全天下男男女女的炎黃子孫,更顯示了母親黃河非凡的包容和寬廣,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夢回」絲綢之路 和文物「親密接觸」
「絲綢古道三千裡,黃河文明八千年。」甘肅省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歷史因素成為文物大省。營員們下午來到了館藏豐富、擁有數件國寶級文物的甘肅省博物館。重點參觀了「絲綢之路文明展廳」,詳細了解絲綢之路上的中華古文明。
大家跟隨解說員的腳步,以絲綢之路的前奏、開拓、繁榮和綿延為4個單元,學習到自青銅時代起至宋元時期絲綢之路發展過程中文明的演變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途中參觀到了「銅奔馬」、「三彩胡人牽馬俑」等珍貴文物,這些曾今出現在課本上的物件,大到佛像,小到宛如米粒的紋路,都如此近距離的展現在眼前,大家不得不為古人精湛的技藝所折服,也為中華文化的古文明感到無比自豪。
「走在這裡,感覺自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14日的旅行,讓同學們一睹歷史神秘的芳容,讓課本的理想「照進現實」。駝鈴陣陣,羌笛悠悠,接下來的旅程,大家將跨越無垠戈壁,追隨歷史的腳步,親身踏上絲綢之路,來到古道上的繁華之地敦煌,展開一場新的「文化苦旅」。(中國臺灣網記者 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