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延伸閱讀: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高中「東亞史」課本編不出來了

還有兩個月就是下學期開學,但臺灣高中歷史第二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而且正在送審的幾個版本內容80%都是中國史。

據臺灣《中國時報》3日報導,臺高中歷史課綱草案2017年7月公布時,第二冊緒論主題是「為何要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外界批評當局是企圖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正式課綱去年10月才通過,比其他科目整整晚了一年。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發現,第二冊編書時間大延遲,5個版本全都在二審、三審中(教科書是四審制),距下學期開學不到兩個月,老師要怎麼備課?至於內容,問題更大。吳昆財稱,目前看到的所有版本80%都是中國史,缺乏越南、日本、韓國等地的上古史,例如有些版本寫越南只有一頁,還不如去看網絡。他說,多數編輯委員的專長都是中國史或臺灣史,缺乏越南史、日本史等專家,審查委員也沒有相關專業,「由外行人編、外行人審查,根本寫不出來東亞史!」有編書者還表示「從沒有這麼挫折過」,面對書商虧損、自己良心、社會輿論及學子受教權,跳樓的心都有了。

《旺報》3日評論稱,歷史課綱當初為了把中國史「洗掉」,才硬扯個「東亞史」出來,但編書者還是原班人馬,當然編不好。文章說,該歷史課綱因為缺乏目標與宗旨,內容空泛務虛,「簡言之,不負責任的課綱讓編書者、書商、教師、學生乃至全民都是受害者,只有民進黨政府得利」。

(原標題: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來源:綜合@央視網快看、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延伸閱讀臺灣小學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
  • 臺灣初二歷史教材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我又被氣到了!
    這不,一條由央視網快看頻道發布的話題#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已經上升到熱搜第4位了,138萬多的熱度且還在持續上升。新聞內容是這樣的:不怕趙雲變馬雲,就怕趙雲成了外國人!臺灣「108課綱」這學期上路,中國史被大幅精簡,漢唐盛世、帝王將相的名字基本上幾乎消失在臺灣新世代的記憶中。新課納大幅增加東亞史,把中國史納入到東亞史的一部分。其實早在前幾年,臺灣課本就把中國歷史併入東亞史了。三國鼎立為什麼消失?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歷史,小學課本都宣揚「加入聯合國」?
    編輯:曾印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臺獨」的道路上似乎有越走越遠的跡象。最新的一個細節是,在臺灣新編撰出版的歷史課本中,與中國傳統歷史相關的內容遭到了大幅刪減,比如介紹中國早期文明的夏商周到隋唐時期的內容總共加起來也才不到兩千字。而且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教育部門將原本的中國史課程改成了東亞史課程。這一變化背後可能有很豐富的含義。
  • 臺灣歷史教科書慘遭「去中國化」,張彬:這招非常毒!
    作者:年負民進黨當局把「去中國化」的手伸到教科書上已經是基本操作,但是2020年九月新學期開學的歷史新教材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古代史被大幅刪減,總共就只有1600字。民進黨當局的本意是「洗腦」下一代,不過在「洗腦」到同時,臺灣學生也會失去許多應該有的價值觀。歷史「去中國化」從李登輝時代,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已經悄然展開。李登輝表面上主張一個中國,教育改革時,就把順序改成了先學臺灣史,到二年級再學中國史。他這個做法就已經把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隔開。
  • 臺灣歷史教材簡化惹議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有島內歷史老師向臺媒投訴,開學後最新版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臺媒經查證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臺灣高中歷史教材大幅刪減南京大屠殺內容
    臺灣高中歷史教材大幅刪減南京大屠殺內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2日 19:20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今年是南京大屠殺七十周年,但是在剛剛出版的臺灣高中歷史課本中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延伸閱讀: 1600字講完2400年歷史?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令人髮指!新學期伊始,去「中」播「獨」的臺灣教材再次招致聲討。有島內歷史老師向臺媒投訴,最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三國消失,武后不見」。經查證,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被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均匆匆帶過,信息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對此,國民黨考紀會主委葉慶元直批「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
  • ​臺課綱大砍「中國史」 臺灣孩子們將不識趙雲、武則天
    東南網9月9日訊 臺灣新版初二歷史課本近日出爐,由於此前高中歷史「中國史變東亞史」已經惡名昭彰,人們沒料到初二課綱「魔高一丈」,夏商周不見了,數千年歷史只剩秦始皇。臺灣《中國時報》8日稱,翻開新版初二上學期的歷史課本,40歲以上的人絕對會嚇到:「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僅短短4頁,「600年歷史不到300字搞定」。「從封建到帝制國家」800字小節講完東周到漢末,著墨稍多的是秦始皇和「法家之治」。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塑造「臺獨史觀」 刻畫兩岸對立針對新歷史教科書暴露的種種問題,多位臺灣學者和歷史教師日前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所謂的「教育臺獨」。
  • 【中國網評】民進黨「去中國化」圖謀終將是黃粱一夢_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今年9月,臺灣新學期開學伊始,便有臺灣歷史老師指出,新版臺灣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對有關中國歷史的內容又進行了大幅刪減,3000年的中華文明史,僅用1600多字進行概括性論述,並將原來「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三部分,改為「臺灣、東亞及世界」,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項目下。
  • 臺灣新課綱「逼走」蘇東坡,「去中國化」教育讓人心憂
    島內2020年新版中學教科書即將上路,因為2019年課程大綱調整文言文、白話文比例,且把韻文和章回小說算入文言文,大幅壓縮文言文篇數,部分出版社因此忍痛割捨已收錄至少30年的蘇東坡經典《記承天夜遊》。島內有語文老師憂心,「中學生沒有讀到蘇軾,靈魂會非常乾涸」,甚至有人說「平生不讀蘇東坡,號稱學霸又如何。」翰林出版社初中語文教材主編宋裕說,吵了一年的新課綱「去文言化」,導致初一上冊、下冊都只能各選兩篇文言文,只能捨棄《記承天夜遊》。但蘇軾太重要,因此翰林改在第五冊節選餘秋雨「蘇東坡突圍」,並將《記承天夜遊》一文放在應用練習中。
  • 貽害無窮,趕緊「下架」——臺灣各界痛批民進黨當局強推「去中國化...
    民進黨當局主導的「新課綱」在新學期「強行上路」,最受詬病的是高中歷史教科書,「臺灣地位未定論」等荒謬內容堂而皇之出現在多個版本中。連日來,臺灣各界有識之士紛紛表達憤慨和憂慮,痛斥「去中國化」和「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 去「中」播「獨」 謬論頻出,臺灣學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去「中」播「獨」 謬論頻出!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消失的眷村 —— 警惕臺灣「去中國化」
    三、消失中的中國印記曾經,眷村人和本省人學習的都是中國歷史,從遠古傳說和夏商周開始一脈相承。在歷史課本中,臺灣與大陸的淵源自古已有,穿插在中國史的明末清初、1894年甲午戰爭前後、1945年後臺灣的「中華民國」等部分。
  • 臺灣課改「去中國化」 台歷史老師:以後學生知道武則天恐怕要謝...
    最近,臺灣蔡英文當局「12年國教課程綱領」引發爭議,有消息稱當局要大量刪減文言文,甚至要將日本人寫的文言文變成必修。知名作家余光中、白先勇、齊邦媛等知名作家聯名抗議,曹若梅也批評這是「倒行逆施」、「自我矮化」。除了沒有範蠡西施,民族英雄嶽飛在臺灣教材中也不復存在,文天祥也僅僅出現在圖片中,《滿江紅》、《正氣歌》更是不見蹤影。
  • 臺灣初中地理課本現「仇中」離譜言論
    事實上今年9月初,依舊是初中二年級,臺灣歷史教科書就因「去中國化」被鞭撻了一輪。因為歷史書被「大刀闊斧」刪減,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不只沒有三國歷史,《史記》、《漢書》、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統統不見了。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臺灣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族,大陸人看到臺灣人就有親切感,但是我們需要關注到,兩岸孩子們學的歷史課本大有不同,臺灣青少年學的東西,尤其是歷史,是和大陸有很大區別的。首先說一下臺灣教科書審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