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2020-12-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

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

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

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

過去我們都說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這個是很自然的。而現在好像是逢中必反。只要看到「中」字,就要把它改掉,改成清法戰爭。我們都知道臺灣最早的孔廟,叫做「全臺首學」。但現在,孔廟被放到後面,叫做「民間信仰」,跟城隍廟或其它的放到一塊。說明它不再強調孔廟對於整個臺灣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了。

曹若梅認為,新版教科書刻意強化所謂「臺灣主權獨立」的「臺灣意識」,企圖刻畫兩岸對立,切斷臺灣與大陸在歷史和文化傳承上的連結。

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這些孩子現在面臨這樣的教材,三五年後,當他們擁有投票權的時候,很難做到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甚至「我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執政當局這一次修改課本的目標,我相信它不只是要搶選票,而是要落實「臺獨」理念。

塑造「臺獨史觀」 刻畫兩岸對立

針對新歷史教科書暴露的種種問題,多位臺灣學者和歷史教師日前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所謂的「教育臺獨」。

臺灣《中時電子報》也發表社論稱,蔡英文當局為了塑造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堅持不問史實、罔顧是非、硬幹到底。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 歷史學者 戚嘉林:

(教材)一方面「去中國化」,一方面「在地化」。 現在甚至要凸顯「原住民史觀」,並且稱我們漢人屠殺、歧視、虐待原住民,這樣做會使下一代有什麼樣的感覺? 完完全全的「臺獨史觀」,而且是完完全全的「去中國化」。

幹擾兩岸交流 傷害臺灣未來

2018年,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通過新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內容,此舉遭到島內輿論持續批評。專家表示,民進黨當局一系列「去中國化」政策,幹擾兩岸正常交流,最終只會傷害臺灣的未來。

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遊梓翔表示,民進黨當局為了給他們所謂的「臺獨」意識形態製造環境,就從課本下手,硬要造出一個所謂「臺灣民族的歷史」。這種歪曲歷史的做法,把臺灣下一代的未來送上了一個非常危險的邊緣。

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 遊梓翔:

第一個做法就是「斷根」,它把臺灣的整個歷史發展跟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做了切割。等於是硬把臺灣放到了所謂「南島語族」這樣的文化脈絡裡面去,是完全違反歷史事實的。第二,它把中華文化稀釋在許多不同的文化裡面,把中華文化只當成影響臺灣的文化之一,這也是完全不符合臺灣人的信仰、生活方式、語言、習慣。

專家認為,由於民進黨當局所謂的「臺獨」意識形態的政治幹擾,兩岸正常交流受到各種限制。臺當局的相關做法,不僅影響兩岸關係,更傷害臺灣的未來發展。更多內容,點擊視頻↓

△視頻: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投入使用 刻意「去中國化」扭曲事實

相關焦點

  • 臺灣學界出書反對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中新社臺北10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安英昭)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在臺北發表新書《臺灣建構中國史教育》。該書收錄臺灣高校學者、中學教師文章十餘篇,呼籲社會大眾共同反對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 臺灣歷史教科書慘遭「去中國化」,張彬:這招非常毒!
    作者:年負民進黨當局把「去中國化」的手伸到教科書上已經是基本操作,但是2020年九月新學期開學的歷史新教材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古代史被大幅刪減,總共就只有1600字。民進黨當局的本意是「洗腦」下一代,不過在「洗腦」到同時,臺灣學生也會失去許多應該有的價值觀。歷史「去中國化」從李登輝時代,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已經悄然展開。李登輝表面上主張一個中國,教育改革時,就把順序改成了先學臺灣史,到二年級再學中國史。他這個做法就已經把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隔開。
  • 臺灣教育界人士:「去中國化」教科書淪為民進黨的「政治宣傳品」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在臺北舉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與會教育界人士直斥,根據民進黨當局主導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大肆宣揚「臺獨史觀」,完全淪為「政治宣傳品」。如不盡力撥亂反正,後果將不堪設想。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併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
  • 去「中」播「獨」 謬論頻出,臺灣學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台歷史教材用DNA否定臺灣人與大陸關係 臺學者痛批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海外網9月2日電臺灣新課綱在新學期投入使用,臺灣歷史學者日前召開記者會,質疑新歷史課本中存在大量違反史實的「去中國化」內容,未來10年會有400萬學子受影響,呼籲第一線歷史教師秉持良心,團結起來拒絕這種教科書
  • 去「中」播「獨」 謬論頻出!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兩岸脈動)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
  • 臺灣教授吳坤才:臺灣若是「去中國化」,歷史將出現斷層
    最近一段時間,臺灣大學的教授在採訪中說道,如果臺灣地區的歷史課程被「去中國化」,將會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巨大的影響,「捨本逐末」是目前臺灣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端。從目前臺灣地區的現狀來看,文化教育大多為政治目的而服務,特別是在當局惡意進行「兩岸關係僵化」的行徑下,臺灣地區文化教育的根基面臨瓦解。臺灣地區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臺灣部門所通過的教科書,已經嚴重歪曲了這個事實,「去中國化」僅僅是臺灣地區當局為達政治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 臺灣歷史史事叢談:臺《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一)
    教科書宣揚「脫中國化意識」,鼓吹「臺灣主體意識」,美化日本在臺灣的血腥殖民統治,主要目的就是圖謀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在教育領域推動「意識形態臺灣化」,使臺灣青少年擺脫中華文化影響,培育以「中華民國在臺灣」為核心的「歷史觀、文化觀、民族觀與國家觀」,為推行「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獨」奠定歷史、文化、心理與「外交」基礎。
  • 臺教育界聲討「臺獨」教科書:別再毒害臺灣學子
    來源:海外網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臺灣歷史教科書,在各個中學使用已近兩月,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昭然若揭的「去中國化」圖謀,激起臺灣學界和一線教師的強烈不滿。10月24日,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在臺北召開記者會,與會者嚴正駁斥新版歷史教科書的種種謬論、給實際教學造成的困擾,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記者會上,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通過錄影片表示,從課綱到教科書,民進黨當局正用盡一切手段「去中國化」,切割臺灣與中華文化的連結,遂行「臺獨」政治目的。
  • 臺《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二)
    這是篡改歷史,目的就是否定臺灣人都是中國人的事實,煽動民族分裂情緒,宣揚「臺灣民族觀」。新黨籍「立委」李慶華、臺灣學者蔣永敬等指出,《認識臺灣》「充滿分恨與清算」,以及「我不是中國人」,是「製造民族分很,分化臺灣同胞」;《聯合報》署名文章指出;「臺灣魂」的概念是「臺獨」口號,意指「臺灣民族魂」。
  • 臺灣初二歷史教材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 中國史變「東亞史」 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臺灣的教科書告訴他們孩子的歷史是這樣的:以臺灣這塊土地為核心,往外觸及到「中國」,再往外觸及到世界。  這就是臺灣所謂的「同心圓」史觀。  臺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幾乎全部從初中起受到這套同心圓史觀的教育長大,以「臺灣」為主體來看歷史,讓臺灣與中國「涇渭分明」。  臺灣曾經的歷史課綱、教科書。
  • 臺學者打臉臺北故宮新院長:故宮展出都是中國歷史文物 如何臺灣化?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深受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器重的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接任臺北故宮院長一職。他在上任前就大放厥詞,聲稱要將「故宮臺灣化」。對此,臺學者表示,明明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臺灣化」? 據臺灣《聯合報》7月17日報導,上周,臺「行政院」宣布內閣改組後,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請辭獲準,由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接任一職。
  • 臺灣教科書回歸「一中」: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 不是玉山
    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曾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他昨天(22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與以往的課綱所不同的是,這個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徹底排除了「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比如必須寫清楚中國(註:早前教材稱大陸為『中國』)第一大島是臺灣島,而不是海南島;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而不是玉山;臺灣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所以『臺獨分子
  • 弱化基本知識,學者稱:臺灣2019教科書課綱將害了學生
    臺灣《聯合報》13日發表臺灣的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一篇學者評論文章指出,臺灣2019新教科書課綱有個重要的改變,是將必修課大幅下降到三分之二,其他都是選修課。作者認為這種做法會帶來大災難。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必修課減少,勢必使臺灣學生在基本知識的程度上下降,這些基本知識無非是語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
  •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延伸閱讀:強行「去中國化」,臺灣高中「東亞史」課本編不出來了還有兩個月就是下學期開學,但臺灣高中歷史第二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而且正在送審的幾個版本內容80%都是中國史。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刻意「去中」 專家批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
    30日,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中)主持記者會,表示高一新生要用的新教科書有多處刻意「去中國化」。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
  • 貽害無窮,趕緊「下架」——臺灣各界痛批民進黨當局強推「去中國化...
    民進黨當局主導的「新課綱」在新學期「強行上路」,最受詬病的是高中歷史教科書,「臺灣地位未定論」等荒謬內容堂而皇之出現在多個版本中。連日來,臺灣各界有識之士紛紛表達憤慨和憂慮,痛斥「去中國化」和「教育臺獨」貽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