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二)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臺《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二)

時間:2001-04-10 11:58   來源:

  (三)煽動民族分裂情緒,鼓吹「臺灣民族觀」。
  教科書宣揚「臺灣人」觀念,淡化中華民族意識。「社會篇」絕口不提臺灣人都是中國人的事實,也不提「中國人」、「中華民族」等概念,卻強行把島內民眾劃分為以「臺灣」、「臺灣人」為認同的四大族群,宣揚所謂「臺灣意識」、「臺灣魂」、「臺灣精神」,「我們都是臺灣人」,其詩外音即「我們都不是中國人」;聲稱在現代化重建過程中,「血緣關係逐漸衰落,新的地緣關係正在重建」,鼓吹「以現居地臺澎金馬為認同的對象」,言外之意即「不要以中國為認同對象」。
  教科書還刻意渲染「四百年悲憤史」。「歷史篇」別有用心地表示,「近四百年」臺灣政治史是一部「未經當地居民首肯並且參與的悲憤統治史」;「三百年來,臺灣人數度屈服於外來的武力,受人宰制」。在多數原住居民後代已融入中華民族的情況下,教科書還挑撥原住居民與祖國大陸的關係,胡說原住民各族都屬於南島語系的民族,還說「鄭氏治臺時期」漢人文化的發展「阻礙了原住民文化的發展」,漢人「巧取強奪原住民土地」等。
  教科書強行把臺灣同胞從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分離出來,淡化「臺灣人」與「中國人」之間的血緣關係,把「臺灣人」與「中國人」對立起來,這與島內過去教科書認同「臺灣人都是中國人」、培養青少年中華民族意識的作法大相逕庭,而與「臺獨分子」所鼓吹的「臺灣悲憤史觀」、「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新興民族論」及李登輝等人所鼓吹的「新臺灣人主義」等論調一脈相承。這是篡改歷史,目的就是否定臺灣人都是中國人的事實,煽動民族分裂情緒,宣揚「臺灣民族觀」。新黨籍「立委」李慶華、臺灣學者蔣永敬等指出,《認識臺灣》「充滿分恨與清算」,以及「我不是中國人」,是「製造民族分很,分化臺灣同胞」;《聯合報》署名文章指出;「臺灣魂」的概念是「臺獨」口號,意指「臺灣民族魂」。〈世界論壇報〉署名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認識臺灣》「使少年們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這就是取消少年們的國家意識,甚至連中華民族意識也取消了」。事實上,2160萬臺灣同胞,不論是臺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島內原住民,追根溯源,也是中國人的分支。臺灣各地出土的文化遺址充分證明:早在臺灣島因海水上漲與祖國大陸分離3萬多年,中國人就生活在臺灣,「長濱文化人」即是最早居住在臺灣的中國人支系。這些不同時期移住臺灣的中國人及其後代,98%以上都是漢族,根本就沒有什麼「閩南族」、「客家族」、「原住民族」或「外省族」,所謂「四大族群」是由「臺獨教父」史明杜撰出來、為其「臺灣民族論」作註解的謬論。
  (四)刻意凸顯「兩個中國」,鼓譟「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國家認同觀」。
  新教書把現行教科書的「大陸」一詞教改為「中國大陸」,把歷史上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關係說成是「國際性的關係」;聲稱「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要在所謂「對等」原則下,「建立和平友好關係」。教科書還公開宣稱「臺灣」範圍包括臺灣、澎湖與金門、馬祖,叫囂要建立以臺澎金馬為「實質上的命運共同體」的「新臺灣」「國度」,卻絕口不提「未來的統一」。上述觀點與「臺獨分子」鼓吹的「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與臺當局宣揚的「中華民國在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等謬論完全一致,是在露骨地宣揚「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鼓吹「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國家認同觀」。
  《認識臺灣》罔顧歷史史實,挑戰國際法原則,如其說它是教科書,不如說它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文宣。事實上,臺灣歷史上從未形成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而一直是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1885年清政府將臺灣劃為單一行省,這是中國歷代政府在臺灣設定的最高行政建制;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以及蔣介石敗逃臺灣後,臺灣也一直維持省的建制。按照國際法,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合法政府代表國家,並對外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成立起,就已取代「中華民國」而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聯合國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益並驅逐臺灣當局的「代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就是對這一事實的確認,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新臺灣國度」等說詞,完全是臺當局的痴人說夢,既不可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更要遭到全體中國人的反對。
  (五)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抹殺臺灣同胞抗日業績。
  「歷史篇」沒有全面、客觀地分析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實質,對臺灣同胞遭受的歧視待遇和各種災難也只是輕描淡寫,或避重就輕,甚至避而不談,卻以大量的篇幅,不厭其煩地吹捧日本殖民統治者的「治績」與「德政」,說「日治時期」臺灣的學術研究「成績卓著」,在「社會變遷」一節裡更從「人口激增」、「放足斷髮的普遍」、「守時觀念的養成」、「守法觀念的建立」、「現代衛生觀念的建立」等5個方面全面地、集中地宣揚日本統治臺灣的「豐功偉績」。教科書還把日本殖民者掠奪臺灣資源和剝削臺灣同胞的罪惡行徑視為對臺灣的「貢獻」,還極力替泥人臺灣同胞民族性、妄圖同化臺灣同胞的「皇民化運動」辯解,甚至大唱讚歌,稱臺灣人沒有因學會日語而被同化,「日語反而成為臺人吸收現代知識的主要工具,促進臺灣社會的現代化」。這種為日本侵略者張目、貶損臺灣同胞的內容完全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事實上,日本帝國主義在臺灣的殘暴統治,給臺灣同胞造成無以更加的痛苦和深重災難。連日本學者西野英禮在論述「皇民化運動」時也不得不承認:「企圖使臺灣人忘掉民族性的白痴化教育」給臺灣人民的精神負擔與痛苦「是無可比喻的」;「最受誇耀的教育制度的確立,就是對於住民最為野蠻的行為」。
  教科書還掩飾、淡化日本帝國主義屠殺臺灣同胞的罪行。為侵佔臺灣,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屠殺臺灣同胞,僅1898?1902年期間就有11900多人被親愛。而1895年一1897年是臺灣同胞抗日最激烈的時期,日本帝國主義殺害的臺灣同胞更是無法統計,單是1896年雲林「大坪頂事件」,「相傳死者當不在3萬人以下」。但「歷史篇」卻稱1895年11月至1902年,日本侵略者殺戮的臺灣軍民只有一萬餘人」,顯然與史實不符。
  「歷史篇」對臺灣同胞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和光輝業績借墨如金,甚而還誣衊「臺灣民主國」的抗日活動是「抗拒日本接收,把臺灣同胞抗日活動被殘酷鎮壓說成是「抗日完全瓦解」。不惟如此,「歷史篇」還把舊版歷史教科書中「日據時代」的字眼說成是「日治」,後在各界的強烈反對下改成「日本殖民統治」,但「社會篇」仍堅持採用「日治」說法;「歷史篇」還把甲午戰後日本侵佔臺灣說成是「取得臺灣」。事實上,「日據」。「侵佔」用詞是對日本侵略臺灣的客觀表述,而「日治」、「取得」等「中性詞」則顯然是將日本強加給清政府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視為一般性國際條約,掩蓋日本侵略臺灣的罪行,承認日本侵佔、殖民統治臺灣具有「合法性」與「正當性」,進而抹殺臺灣同胞抗日業績。世界新聞學院教授王曉波一針見血地指出,以日本人為主體來看這段歷史,當然是「日治」,若站在臺灣同胞立場觀之,就應該是「日據」;若以「日治」稱之,則「抹殺充滿中華民族主義的臺灣主體性的臺灣抗日精神」。
  在日本軍國主義餘孽不斷篡改日本教科書、開脫侵略罪責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亞洲受害國一致譴責的今天,臺當局卻居然炮製出一套為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臺灣開脫罪責、甚至歌功頌德的教科書,明顯是為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提供藉口。世界新聞學院教授王曉波、輔仁大學教授尹章義、政大歷史系教授蔣永敬等知名學者抨擊教科書是一部「為日本帝國篡改臺灣歷史」、「泯滅學術良知」的「無恥教科書」,它「美化了近代人類最醜惡的殖民統治,抹殺了臺灣人民充滿中華民族主義的抗日精神」,簡直就是「日本帝國在臺總督的行政史」!

編輯:system

相關焦點

  • 臺灣歷史史事叢談:臺《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一)
    今年2月,臺「教育部」所屬「國立編譯館」推出一套初中一年級新教科書《認識臺灣》,分「歷史篇」、「社會篇」、「地理篇」,已於9月在島內各學校試用,計劃明年9月新學期正式使用。  《認識臺灣》是臺當局以教科書形式推行「獨臺」政策的重要步驟,是「臺獨」理念在教育領域的體現與延伸,必須進行揭露與批判。本文擬從該教材「歷史篇」、「社會篇」基本內容著筆,結合島內外一些評論與看法,來剖析該教材分裂國家與民族的實質。
  • 臺教育界聲討「臺獨」教科書:別再毒害臺灣學子
    10月24日,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在臺北召開記者會,與會者嚴正駁斥新版歷史教科書的種種謬論、給實際教學造成的困擾,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記者會上,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通過錄影片表示,從課綱到教科書,民進黨當局正用盡一切手段「去中國化」,切割臺灣與中華文化的連結,遂行「臺獨」政治目的。
  • 臺新版教科書編入「臺灣主權未定論」 荒謬至極
    臺新版教科書編入「臺灣主權未定論」 荒謬至極 2019-08-12 15:18:56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
  • 李敖談台歷史教科書:臺灣沒有文字,哪來歷史?
    環球網4月1日消息,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李敖1日在前「立委」、臺「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馮滬祥陪同下,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評論時政。李敖說,臺灣歷史教科書要修改,「臺灣沒有文字,哪來歷史?在教科書裡面花這麼多時間,幹什麼?」要承認現實,陳水扁過去用的審查委員重新改組,這些人都不用。
  • 臺灣學界出書反對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中新社臺北10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安英昭)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在臺北發表新書《臺灣建構中國史教育》。該書收錄臺灣高校學者、中學教師文章十餘篇,呼籲社會大眾共同反對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兩岸脈動)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
  • 去「中」播「獨」 謬論頻出,臺灣學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臺灣歷史學者王立本教授駁斥道,「《開羅宣言》明確將臺澎和東北歸還中國,並經《波茨坦公告》確認,《日本降伏文書》則提到要遵守《波茨坦公告》,這一條脈絡是清晰可見的。」他強調,尤其是1972年,大陸政府與日本發布的建交公報中,又一次明確了臺澎主權的歸屬,這些是白紙黑字的明文。「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不過是獨派對歷史掐頭去尾、片面切割的產物。」
  • 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在臺灣,金庸小說曾長期被禁,後來雖獲解禁,仍被廣大家長視為洪水猛獸,不許孩子閱讀。而今,金庸小說卻已進入臺灣教科書、試卷中。起落之間,見證經典會穿越時空。「隱姓埋名」為哪般《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代表作,但在臺灣「戒嚴時期」,島內民眾接觸它的時候,它叫做《大漠英雄傳》。
  •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臺灣親子遊|一起認識教科書以外的臺灣
    國立臺北大學為臺灣頂尖法商名校,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和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同為臺灣的所有大學中前三名,為臺灣文科頂尖學府。在參觀的途中會直接讓臺北大學的校友為我們講解介紹學校。       宜蘭餅發明館的初衷是為了延續臺灣傳統的糕餅工藝,所以通過舒適的生產空間讓後一代的孩子能夠繼續認識了解到傳統糕餅的製作工序。
  • 盧溝橋事變,日本和臺灣的教科書如何描述?網友:還是中國的客觀
    盧溝橋事變,日本和臺灣的教科書如何描述?網友:還是中國的客觀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爆發於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開始。對於這樣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中日臺三方的教科書自然都不會繞過去,但是三方對於這同一事件的描述卻是迥異的。
  • 中國史變「東亞史」 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臺灣的教科書告訴他們孩子的歷史是這樣的:以臺灣這塊土地為核心,往外觸及到「中國」,再往外觸及到世界。  這就是臺灣所謂的「同心圓」史觀。  臺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幾乎全部從初中起受到這套同心圓史觀的教育長大,以「臺灣」為主體來看歷史,讓臺灣與中國「涇渭分明」。  臺灣曾經的歷史課綱、教科書。
  • 臺海觀瀾 從日本教科書到臺灣新課綱,「大東亞共榮圈」為何陰魂不散
    王義偉就在筆者動筆撰寫此篇稿件的時候,在臺灣,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新課綱)正在臺「教育部」進行激烈的討論、辯論。知名政論家邱毅教授認為:「蔡英文主導高中教科書的修改,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內,這不僅僅是『文化臺獨』的具體表現,更是對80年前『大東亞共榮圈』的服膺和實踐,這件事非同小可,必須口誅筆伐。」筆者認同邱毅教授的判斷。在筆者看來,從日本教科書到臺灣新課綱,是一脈相承的。
  • 臺灣教科書: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 不是玉山
    臺灣最新的高中歷史課綱到底為何物?為何會讓「獨派」人士如此不滿?  曾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的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昨天在接受導報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與以往的課綱所不同的是,這個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徹底排除了「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臺獨分子』更火大了」。
  • 臺灣教科書回歸「一中」:最高山是珠穆朗瑪不是玉山
    臺高中歷史新課綱讓綠營跳腳  掃除「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8月1日起實施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將造成臺灣教育浩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姐妹淘」、「不分區立委」鄭麗君,在4月21日一場「獨派」人士舉辦的記者會上氣得跳腳。
  • 香港教科書曲解鴉片戰爭,臺灣都有人驚到!
    5月1日,蔡正元在臉書曬出香港地區的一本歷史教科書,並直言,1997年到現在已23年了,香港歷史教科書還是一如在殖民時代掩飾英國戰爭罪行!蔡正元臉書截屏如此看來,香港教科書曲解鴉片戰爭,臺灣省內都有人驚到!
  • 臺灣教育界人士:「去中國化」教科書淪為民進黨的「政治宣傳品」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在臺北舉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與會教育界人士直斥,根據民進黨當局主導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大肆宣揚「臺獨史觀」,完全淪為「政治宣傳品」。如不盡力撥亂反正,後果將不堪設想。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併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
  • 弱化基本知識,學者稱:臺灣2019教科書課綱將害了學生
    臺灣《聯合報》13日發表臺灣的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一篇學者評論文章指出,臺灣2019新教科書課綱有個重要的改變,是將必修課大幅下降到三分之二,其他都是選修課。作者認為這種做法會帶來大災難。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必修課減少,勢必使臺灣學生在基本知識的程度上下降,這些基本知識無非是語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