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晚,恆大主場和鹿島鹿角的比賽,恆大派出了艾克森、塔利斯卡和保利尼奧的三叉戟陣容。陣容看起來星光璀璨,但始終無法把球送進對方的大門,而且從場面和機會看,恆大並沒有佔據明顯優勢。
面對亞冠的衛冕冠軍,踢成0比0,不算太壞的結果,但主場無法取勝,始終讓恆大耿耿於懷。本場比賽暴露的問題,有些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進:譬如艾克森和塔利斯卡的配合問題,在三個外援都在前場以後,全隊如何進行配合的問題。但有些問題則無法改變:例如進攻中缺乏速度的問題。
比賽中,恆大最好的機會出現在30分鐘,韋世豪接塔利斯卡的長傳抹過對方防守,獲得單刀機會,可惜他的射門被對方門將撲出。不過,整場比賽來看,這樣的機會只有這麼一個,而且恆大也沒有刻意地去尋找對方身後空間。
再好的戰術,也得建立在人員的能力基礎上,非不為也,是不能也——遙想當年恆大的幾場大勝,都是建立在」爆破「的基礎上,而他們的爆破點,就是號稱獵豹的穆裡奇。
來看一下恆大幾場經典比賽中,穆裡奇的作用:
一,2013年亞冠客場4比1柏太陽神。
這場比賽,穆裡奇梅開二度,進球的方式很熟悉,利用對方身後空間,用速度單刀破門。
二,2013年亞冠主場4比0柏太陽神
穆裡奇還是梅開二度,和第一回合如出一轍。
三,2014年亞冠主場5比1大阪櫻花
穆裡奇梅開二度,並且助攻郜林打進一球。
如果再從和日本球隊擴散到其他比賽——相信很多球迷對於恆大2013年亞冠奪冠的比賽印象比較深,小組賽對泰國蒙通聯,淘汰賽兩回合對卡達的萊赫維亞,穆裡奇的速度對於對方來說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不過,穆裡奇可遇不可求,從目前這支恆大來看,有絕對速度的球員非常稀少,以韋世豪為例,他的特點是一對一的人球結合能力,而並非以速度和爆發力取勝。
所以,恆大的第二回合,將是場苦戰。不妨拿兩年前恆大淘汰鹿島的比賽比較,首回合恆大1比0主場取勝,次回合恆大1比2告負,不過憑藉保利尼奧寶貴的客場進球,恆大還是淘汰對手晉級。
手中的材料不一樣,做法當然部一樣,對於卡納瓦羅這個大廚來說,如何讓三叉戟的威力發揮最大之於保持隊伍結構的平衡性,是晉級的第一難題,之於當年的穆裡奇,只能是當作回憶的談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