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8月4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 通訊員 楊卡娜)「海堤」是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1954年創立的資深品牌,如今已走過62個年頭,銷售茶類達150餘種。「海堤」茶葉以獨特技術和嚴格的管理,形成了香高味醇、安全衛生的品牌美譽。其外銷網絡遍及港澳、印菲、日本、澳大利亞、美加、英國、荷蘭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確保食品安全,有賴於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廈茶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十分良好的口碑、市場認同率以及很高的客戶忠誠度,這都得益於廈茶對產品品質的嚴格把關。廈茶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完善了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每一款產品都誕生於嚴格的質量監督體系之下,從茶葉基地到生產過程,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控制體系和達標標準。在每一個廈茶人的理念裡,做茶,其實是在做一份良心事業,因為事業是崇高的,所以大家打拼起來也特別有動力,這也是消費者和加盟商最有力的品質保證。在品質和安全管理方面,除了我們自身的努力以外,不得不感謝廈門檢驗檢疫局和他們的茶葉專家。」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貴卿這樣說道。伴隨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一路成長與發展,廈門檢驗檢疫局利用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從茶葉基地、原料檢驗、生產批管理、產品溯源、企業實驗室檢測、企業自檢自控能力建設、檢驗檢疫出口環節等,都給與扶助和支持。
以源頭質量把關為例,早在2005年,當時廈門首推出口茶葉基地備案制。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茶葉備案基地總面積彼時已達3.623萬畝,此外還有1170畝的有機茶園。這些備案茶園,遍布烏龍茶、普洱茶、紅、綠、白茶產區。廈門檢驗檢疫局悉心指導並協助制定了茶園管理、基地安全用藥管理、基地用藥安全準則、質量追蹤體系等四大管理制度,要求對基地所用農藥統一購買、統一供應、統一管理。所有農藥使用前進行成分分析,避免茶農錯購違禁農藥。通過用藥調查及農殘監控的統計分析,與企業共同研究茶園可使用農藥品種,有針對性地向茶葉基地推薦45種可使用農藥和輸日茶葉19種安全農藥。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每年更新,製作成《茶樹病蟲海防治使用手冊》,在每年春茶茶季開始前到茶葉主產區舉辦的大型茶葉安全衛生工作說明會議,發放手冊,實實在在地指導茶農安全用藥,基地日常管理通過抓「人頭」(基地茶農和植保員)、抓「地頭」(茶園規範種植的管理)、抓「筆頭」(各類追蹤體系管理表單的填報與備案),基地實行分級管理,每年對在茶園管理做得比較優秀的茶農現場發給獎金等有效手段激勵大家做好茶園的規範管理,有效地把好源頭關。
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著力實施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的「三同」工程。「三同」工程旨在引導出口食品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為國內市場提供與出口產品相同品質的產品。目前,已有458家出口食品企業在平臺上完成註冊,發布產品1753個,涵蓋零食、飲料、調味品、米、面、油、酒、奶等21大類品種,其中,廈門檢驗檢疫局轄區入選企業16家,產品十餘類,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即榜上有名。
網站上發布的這些企業全部獲得了國際通行的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認證,有良好的出口業績,所發布的產品都是按「同線同標同質」要求生產的,與出口產品品質相同。登錄該網站,不僅可以了解到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基本情況、產品出口實績,還能查看到反映企業質量安全管理情況的各類資質證書。
面對前景廣闊的國內茶葉市場,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對「三同」工程一直配合積極。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在「三同」工程中的「同線」,始終保持著高標準嚴要求的慣例。多年來,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不斷總結經驗,並不斷改進生產設施,逐步建成了電腦監控的一體化生產線及相配套的廠房、倉儲物流等設施。該一體化生產線採取自上而下的立體化布局,實行電腦集中控制,現場管理做到:操作規程上牆,規範示圖上牆,記錄表單上牆,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進行生產加工。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茶葉生產加工管理嚴格按照各項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指導日常生產加工,使得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設備運行中設備本身不對茶葉構成危害,設備與茶葉接觸部份全部採用食品級的材料。連設備暴露部分保養用的機油,全部用加拿大進口的精純食品級機油替代,確保加工過程的衛生安全。
而對於「三同」工程中的「同標」,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食檢科科長湯知農介紹道:「早在1992年時,廈門檢驗檢疫局就幫扶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建立理化檢測實驗室,經過24年不間斷的指導和促進,廈茶同時苦練內功,現已建立了物理、化學、重金屬、微生物等四大檢驗室,健全和完善了從原輔料到製成品的自檢自控體系。目前,其農殘實驗室可以對茶葉原料中的42種農藥殘留實現快速檢測。」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對採購的原料做到批批檢測,有效控制了原料品質,對生產過程按相關標準規定做抽樣分析,發現問題能及時處理解決,確保產品合格率做到100%。
對應「三同」工程中的「同質」,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配備了先進的茶葉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理化檢驗室和一流的全電腦品質監控的茶葉生產加工設備,確保了每批產品的質量安全。特別是對茶葉加工進行嚴格的夾雜物處理,運用先進的PLC(可編程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統對茶葉生產線進行自動化全程管控。茶葉在加工前期先經過預處理車間進行篩分、風選、取石、永久性強磁及人工揀剔;加工後期使用日本進口的金屬檢測儀再次篩選,確保無金屬殘留。通過以上程序處理,茶葉中的夾雜物含量控制在0.05-0.1‰,這遠低於行業標準1‰,用以保證產品達到安全衛生最高標準。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和技術創新,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產品拼配、烘焙、加工流程,茶葉生產技術工藝及質量管理水平居於全國先進之列。
在「三同」工程推進過程中,廈門檢驗檢疫局深入調研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建議企業加強產品自檢自控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幫扶該公司先後完成實驗室CNAS認可檢測中心認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HACCP體系認證,有效的提升了企業的自控能力;並且,該局還為企業搭建橋梁,幫助企業與廈門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合作成立「茶葉安全合作研究所」,針對國內外標準的差異,對茶園基地的農殘重金屬進行摸底排查,指導茶農使用安全農藥,以出口基地的要求對所有基地進行同標管理;該局還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運用出口品牌進行宣傳,多方拓展銷售渠道,由此,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國內市場營銷部和產品研發部,並逐步探索形成目前「由品牌部進行品牌運營,銷售部進行渠道營銷,客戶服務部跟進客戶需求」的營銷模式,成功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拓營銷網點,形成線上線下完整的銷售格局。
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產品質量安全,在廈門檢驗檢疫局的傾力相助下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成功樹立「讓老百姓放心喝茶,喝健康茶」的品牌形象,國際與國內知名度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7月27日,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全年銷售營業額已經突破3億,國內銷售額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而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實現5倍增長,達到2319噸,金額同比增長了418%。目前,該公司建立了國內國外市場雙向發展的戰略,通過「兩條腿」走路,大踏步地向國際一流茶葉生產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