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同事一起來天平山爬山賞楓,成人門票30一位。早上9點開車出發,開了一個小時車到了景區門口才發這邊賣吃的很少而且還超貴難吃,所以建議來遊玩的小夥伴提前吃點。
天平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濱,是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有「吳中第一山」、「江南勝境」之美譽,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海拔 201 米,山勢峭峻奇險,古稱白雲山,又名賜山,系北宋名臣範仲淹先祖歸葬之地。景區佔地近百公頃,向以「紅楓、奇石、清泉」三絕著稱,有萬笏朝天、高義疊翠、萬丈紅霞、玉泉輕吟等十八勝景。
在11月-12月的時候觀賞最佳。當地的楓樹主要是楓香樹,這種樹到了秋天葉子會從青變黃,從黃變橙,從橙變紫,從紫變紅,所以又被稱為五色楓。它適宜生長在溫暖溼潤的地方,比較喜歡光照,耐乾旱和貧瘠,不耐水澇。
明代古楓香林葉呈三角狀,樹幹高大,與江南紅楓不同;範公祠內一株,樹幹高約27米,3人合抱。在三大師墳前有大楓九株,名九枝紅,入秋楓葉由青次第變為黃、橙、紅、紫,稱五彩楓,亦有呈淺絳、金黃、桔黃、橙紅等色。深秋登中白雲望楓臺,縱目眺望,似珊瑚灼海,紅霞萬丈。
水塘的邊上,有一座小橋,行人走在橋上人影倒映在水中,與紅色餓楓葉組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圖。
紅楓林正呈現「暗霜愈重、色彩愈濃」的醉人景象。金秋時節,古楓林紅葉在陽光照射下,如紅霞繚繞,蔚為壯觀。吸引了很多愛好攝影的朋友。
這裡的楓香樹,由於樹齡不同,地勢不同,長勢有強有弱,又受山體阻擋,所接受的寒氣不一樣,其葉的色彩變化有先有後,有深有淺,甚至出現綠叢中一株紅。
天平山的三絕是「楓、泉、石」,當然少不了要領略「泉」。清泉出自巖名的「白雲泉」,泉水由竹筒引入雲泉精舍石壁下的缽中,又名缽盂泉,味極甘洌,唐代茶聖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
山莊前瀕什景塘,又分為二:大為荷花池,廣約5畝;小為玩花池。中以大堤相隔,池上架橋,紅欄曲折。池南為接駕亭與高義園石坊(乾隆帝題額);園西側白雲寺,現改設遊客餐廳,寺西磚牆有門,門額「登天平路」,為上山主道。御碑亭獨立楓林之中,重簷八角,亭中置四方硯石御碑,刻有乾隆遊天平山詩4首。西側忠烈廟存儀門碑亭與正殿兩進,院中小池石橋,古樹參天,莊嚴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