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秋季蘇州天平山的楓葉紅了

2020-12-12 唯一旅行種草日記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 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小就被首詩所感染,太美了,想去蘇州也是被這首詩所吸引,朋友和我說天平山的楓葉紅了你來吧,於是就來到了人間天堂的蘇州。

在蘇州看了最美的秋季,入秋後的蘇州就叫姑蘇了,今天把蘇州的攻略分享給你們。

蘇州是桂花漫天香氣四處飄香的姑蘇,蘇州是紅楓可愛映襯著水鄉亭臺迴廊的姑蘇。蘇州是大閘蟹肥美菊花黃酒的姑蘇。蘇州古城從來不乏江南特有的情調,小橋流水人家,所以姑蘇必打卡的地方就是蘇州最出門的三條街。

平江路: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平江路,文藝氣息讓人身心愉悅,文藝範的人最愛,作者也超級喜歡,文墨是中國人應該喜歡的範兒。

觀前街:買蘇州特產必去的地方,美食無數哦,幫菜特別正宗。

七裡山塘:適合入住後休息好,然後晚上逛夜景,風景特別的美。

蘇州園林,來蘇州大部分人都是來看聞名天下的蘇州園林,但是蘇州的園林多得讓人頭暈,沒必要都去看,有四個是必去的「四大名園」。

第一:拙政園看園林,秋天來了,落葉特別美,拍照好地方。

第二:獅子林看假山,千姿百態,怪石嶙峋。

第三:滄浪亭看復廊和牆壁上的108式花窗。

第四:留園,留園給我的感覺就是精緻,特別的精緻,主要看建築和風景。

去蘇州賞秋的人一定不要忘了去拙政園看落葉,平江路看楓葉,定慧谷看銀杏,虎丘看黃銀杏樹,然後就去同裡古鎮,同裡古鎮是一個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個古鎮,古色古香,文藝氣息很濃厚,有種江南特有的氣息。

來蘇州必須品嘗蘇州美食,沒的說陽澄湖大閘蟹必須安排上,金秋十月,最是肥美,是吃大閘蟹的最好季節,蘇州桂花糕,秋日的桂花糕,那個味道太美了,滿嘴桂花香,軟糯。

蘇州住宿必須優先選擇靠近水溪的古色古香的民宿,體驗被村落和果園圍著的感覺,聽著溪水聲,好不愜意,有時間還可以去陽澄湖附近轉轉,絕對讓你驚豔,坐遊艇上島,船票30元,租個自行車遊島,如果晚上不走的話的,再吃一頓大閘蟹,實在太好吃,所以忍不住又說一遍。

好了今天的蘇州就分享到這裡,雖然不是最全面的,但是把最美的送給你,金秋十月,秋意正濃帶上行李出發吧,賞秋最好的季節。#新奇旅行地大搜羅#

相關焦點

  • 蘇州寒山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寒山寺蘇州寒山寺蘇州寒山寺位於閶門外楓橋鎮,現為佛教活動場所。唐詩人張繼途經楓橋,寫下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名句,從此詩韻鐘聲千古傳頌。如今每到新年,人們都有到寒山寺聽鐘聲,以拋棄煩惱憂愁的習俗。寺院古又稱楓橋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舊名妙普明塔院。相傳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更名為寒山寺。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僧法遷重建寺院。該寺曾多次毀於站火。現存殿宇多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進行全面整修,並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藍樓於寺中,恢復「楓江第一樓」舊額。
  • 箏與詩的對話||「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是由作曲家王建民根據此詩創作的古箏曲,以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為基礎,並採用了獨特的技巧和方法,緊緊圍繞著一個「愁」字,使作品既有古樸典雅的意境,又有現代音樂作品的時尚,體現出了當代人對詩歌這一傳統藝術的尊重、理解和創新。
  • 張繼與《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的首句寫了與夜晚有密切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第二句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第三、四句寫詩人在蘇州城外的寒山寺,聽到了夜半鐘聲,仿佛是聽到了家鄉親人的呼喚一般。
  • 詩詞鑑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賞析】一個清涼的秋夜,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落月、啼烏 、滿天霜、江楓 、漁火,不眠人,一系列密集的意象,在巧妙的安排下呈現出幽靜的意境。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孤寂的夜!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注釋(1)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2)霜滿天:空氣極冷的形象語。(3)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就是後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麼能對愁眠,於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
  • 【古詩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 姑蘇城外寒山寺何以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當時,張繼所乘的客船具體停泊在什麼位置?怎麼會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這些都無記載。但是,距寒山寺一裡之外,確有一條可供小船行駛的小河,河上架著獨具江南風格的拱形小橋,河邊的小鎮也因此得名為楓橋鎮。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寒山寺為何在半夜敲鐘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第一,寒山寺的鐘質量怎麼這好,聲音可以傳如此之遠?寒山寺在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張繼一首《楓橋夜泊》捧紅了寒山寺。據說楓橋原叫封橋,因為這首詩改名楓橋,與寒山寺一起名聞天下。
  • 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簡稱「蘇」,古稱姑蘇、平江,是江蘇省地級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園林,更是享譽中外。: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 詩行天下|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唐玄宗天寶九年(750),一個名叫張繼的青年才子,在科舉考試中,遺憾落榜了。他只得滿懷悵惘地離開了長安。他乘著小船一路沿江而下,一直向東,來到了吳越之地——姑蘇城。
  • 每天一首古詩詞|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記得高中語文課外閱讀裡,有一篇作家張曉風的文章,名字叫《不朽的失眠》,寫得極美。而這篇文章就是根據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而虛構出來的一個故事。「愁」字,是全詩的題眼。
  • 寒山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意境不凡,值得一遊!
    寒山寺照牆像一道屏障聳立山門之前,朝西臨河而立,上置脊簷,飾有遊龍,氣勢非凡。黃牆上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字,鐵劃銀鉤,筆力雄峻。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閶門外十裡楓橋西南不遠處。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舊臨官道今屬江蘇蘇州金閶區楓橋鎮。
  • 青聽· 清雅國風|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江南躲避安史之亂時所作。整首詩以「愁」字為中心,描繪出一幅秋夜江畔、羈旅客臥、靜聽鐘聲的場景。詩人所用意象密集,動、靜、明、暗相結合,將水鄉秋夜的清冷和羈旅者的孤寂愁思盡數展現,夜半鐘聲更是點睛之筆,為這首七絕賦予了神韻。羈旅之思、家國之憂,都藏在這空靈的鐘聲裡了。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來蘇州怎麼能不來寒山寺?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與神馳。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曾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寺之一。寺院裡有眾多碑文、古蹟,非常值得學習、借鑑、賞析一番。古寺清幽、宜人,確是自省、修心、養性的好地方。寒山寺位於蘇州姑蘇區的楓橋景區內,是蘇南地區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出乎我的意料的寒山寺
    我以為寒山寺建立在一座山上,其實在水邊的平地上。詩人的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成功地營銷了它,恐怕這是古代最成功的旅遊地營銷號了吧?寒山寺外的水道姑娘們在橋上合影寺外的壁上的詩句,勸人修身養性。門票20元錢,進入寺廟,人流如織,香火鼎盛,這麼熱鬧的地方怎麼可以靜修呢?也許是鬧中取靜吧?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中有一口世界上最大的佛鐘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千百年來,有無數的文人騷客在這裡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 唐朝,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
  • 6首描寫鐘的古詩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首描寫鐘的古詩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聽蜀僧濬彈琴》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此寫清習閣上朝看山水、暮聽鐘聲的生活情趣。3、《楚辭·卜居》屈原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因《楓橋夜泊》聞名——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後,途經寒山寺所寫。 提到這首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畢竟是教科書是有的。《楓橋夜泊》中說的寒山寺,是中國四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到唐朝的時候,唐朝的僧人寒山因曾在必寺居住,所以改名為感山寺。寒山寺,位於蘇州姑蘇區,開始的名字為「妙利普明塔院」。
  • 寒山寺姑蘇賞秋-銀杏漸黃,楓葉轉紅……探尋蘇州最有詩意的秋景!
    寒山寺的秋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似乎每年秋天,或巧合或有意,都會一個人去看一看秋天的風景,從天平山的紅楓到道前街的銀杏,從盤門到滄桑到寒山寺的香火,都是映襯在綠色中的明亮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