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元旭文化」,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四,已經正式進入農曆臘月了。臘,是一種祭禮,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
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後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稱「臘」有三重含義: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三曰「臘者,逐疫迎春」。春天快要到了,人們在祭祀中以歌舞祭祀、燃燒火把等方式驅逐災病,迎接新春的到來。
進入臘月後,我國各地都相繼進入最寒冷的季節。在古人那裡,進入臘月後就開始忙年,廣義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元宵節,甚至二月二。
臘月也是最有詩意的一個月份。臘月有雪有臘梅,於漫天大雪中踏雪尋梅,這是一種詩意;臘月,是團圓的象徵,遊子們,打工者們都要在臘月先後回到家與家人團圓。
臘月,是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人越長大,壓力越大,年味也就越淡。每個人的心理都藏著一個充滿回憶之美的臘月。
臘月,仿佛是一年最後結出的那個果實。不論你身在何方,不論事業順風順水,還是磕磕絆絆,無論你有什麼心結,統統都可以放下,臘月就是一種無聲的召喚。
臘月,像是一首歌,傳唱了幾千年依然如新,那是發自每個華夏兒女內心的歌聲。讓我們通過古人的詩詞,感受這個詩意的臘月吧。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閒」之說。農事上是「閒」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並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
庚子臘月五日
(唐)司空圖
復道朝延火,嚴城夜漲塵。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回萬乘,重睹玉京春。
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裡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唐)劉長卿
長沙耆舊拜旌麾,喜見江潭積雪時。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開窗閣寒光滿,欲掩軍城暮色遲。
閭裡何人不相慶,萬家同唱郢中詞。
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極富有魅力的。為了過好年,中國人要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做諸多準備。人們要忙著對保佑、賜福於他們的神祗、祖先有個交待;要對一年來的往來帳目有個結算;要對親戚、鄰友、同僚給以節日的慰問,以使今後能更好地相處。對一年來的家庭事、個人事都要加以總結,以使在新的一年裡,個人能更有進步,家業更加興旺。
韋使君宅海榴詠
(唐)皇甫曾
淮陽臥理有清風,臘月榴花帶雪紅。
閉閣寂寥常對此,江湖心在數枝中。
民間臘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韋應物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
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
聞閒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是「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歲暮懷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遊人不相識。
臘月24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對於北方來說,嚴冬中的臘月掃房,只是撣掃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將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邊、井邊去刷洗。掃房以後,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竹裡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臘月25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後,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
(唐)韋元旦
灞涘長安恆近日,殷正臘月早迎新。
池魚戲葉仍含凍,宮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雲疑承翠幄,入林風若起青蘋。
年年鬥柄東無限,願挹瓊觴壽北辰。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製過年的麵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摘自禮俗流水帳)
洛陽東門送別
(唐)儲光羲
東城別故人,臘月遲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兩地春。
花明洛陽苑,水綠小平津。
是日不相見,鶯聲徒自新。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水調歌頭(臘月二十一日可遠堂索賦)
(宋)劉辰翁
落日半亭榭,山影沒壺中。
蒼然欲不可極,迢遞未歸鴻。
錦織家人何在,春寄故人不到,寂寞聽疏鍾。
木末見江去,無雪著漁翁。
詞舂容,歌慷慨,語玲瓏。
歲雲暮矣相見,明日是東風。
遠想使君臺上,攜手與人同樂,中夜說元龍。
世事無足語,且看燭花紅。
年三十兒。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裡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
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於耳。早先宮廷在這之前就會放花炮,自臘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臘月三十兒晚上最盛。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八大祥」等店鋪,會專門僱人燃放各式花炮,花炮愈盛,愈象徵著買賣興隆。
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貼掛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紅星照我去戰鬥!元旭(一凡)2020書法作品歌名特輯(第五輯)
天津津南 ! 北京朝陽 ! 元旭(一凡)2020書法作品地名特輯(第六輯)
目前200000+人已關注加入【元旭文化】,快快告訴好朋友們加入吧!
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只需長按下方二維碼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