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過的是記憶,一個人路過的是歷史——姜華
到什麼地方買什麼東西,這是本地原居民的隱藏技能。
比如說,鐵機村買花卉,起義門買牛肉,千家街買調料,彭劉楊路買樂器,民權路買餐飲設備,銅人像買燈具,崇仁路買茶葉,集家嘴買窗簾,揚子街買婚紗,胭脂路長嘉路做衣服,萬松園石牌嶺撮蝦子。
而除了買買買,就是吃吃吃讓人心情愉悅了。
如果合在一起,變成買吃的,那恐怕是最虛浮的事情了吧。
攝影:姜華
虛浮,不是舒服,是空虛和漂浮。壓力全無,緩緩遊蕩在城市一隅。
早上戶部巷,夜宵吉慶街,這話當然不錯。
但如果地道的武漢人帶你去吃戶部巷,爬黃鶴樓的話,那你和他的這份交情可能還不能夠算太鐵。
因為呢?
因為拐個角邊上一樣的小吃,一份能夠便宜個塊把錢,
因為呢?
因為1985年的黃鶴樓不是一種酒,而是一種帶電梯的建築物。
攝影:姜華
戶部巷邊上,有糧道街和大成路,這都是有吃的的地方。今天,說說大成路。
人有人的活法,這路,自然有路的說法。
武漢的老城區,基本就是內環沿江這一帶,怎麼個簡單認路法呢,其實,就是按照長江的走向,搞清楚這是與江平行的路還是與江垂直的路。
何祚歡老同志說過武漢老路的命名規則,
這個與江、河大體平行的道路,不是叫「街」就是叫「大道」。而與「街」和「大道」交叉的大一點的叫「路」,如多福路、民生路、交通路等。與「街」交叉的小一點的叫「巷」或「裡」,如萬安巷、百子巷、餘慶裡、篤安裡等。
大成路,就符合這個命名原則,江邊這裡是臨江「大道」,而基本垂直於臨江大道的就是大成「路」。
攝影:姜華
大成路,地處武昌江灘旁,平湖門解放路間,參加大橋蛇山黃鶴樓下。
距離首義廣場,不遠,距離戶部巷,不遠,距離中華路,不遠,距離司門口,不遠。如果牽強點說,距離曇華林、糧道街、湖北美院,不遠。
如果你對武昌不熟,可能經常經過大成路而不知道,解放路和大成路交匯處有個中百倉儲,與鶴來商場一起,比較顯眼,這個中百倉儲就叫大成路中百倉儲,它正對面就是大成路了。
早上的大成路,幾家店比較出名,小秋水餃、麗華早點、馮記糊湯粉還有王氏水餃燒麥。網上寫這幾家的文章很多,要去不妨早點去,找排隊的搞,看別人吃什麼你買什麼。前面兩家據說牛肉粉不錯,畢竟熱乾麵上限不高,而牛肉粉花樣更多。
有說大成路菜場的韓記辣子雞不錯的,不過這天我去的早,看到邊上一家小鋪面現滷的下水也是賣的飛起,估計味道不錯。
以為「中心城區黃金地段,東西一定貴」的可要糾正觀念,老城區節奏慢,消費力有限,其實東西實惠的很多,就說中百倉儲,這周周二三會員日看看,居然香蕉1.99,銀耳35.9,西瓜0.99,而且貨不差。
大成路口標誌性的肯德基一直還在,邊上的是廖記棒棒雞,優惠的很,開業7.8折,支付寶支付送4張5元卷,滿30元使用,也就是83折,還行。現在門口掛著牌子則是已經走高到8.8折了,於是排隊的人便也散了。
另外一家常常排隊矮子餡餅重新裝修後,從中百倉儲這邊的臨時門店又殺了回來,一斤送10個小餅,之後送8個,5個,幾乎是打對摺的意思,要知道原價普通的小餅,也就12塊一斤。現在這活動還繼續,發朋友圈買一斤送5個,老人不會用手機的好像還可以豁免。
武漢說「墮落街」,或者好聽的說「好吃街」,指的大多是老城區、學生多的地方形成的刁角美食小街。
大成路,老城區自不必說,而武昌最好的教育資源都在附近,雖然絕對地段比起糧道街還差了一點。
關於學區、學區房,我在以往的《我真的在看房子》、《租房上名校?》上寫了一點,可以瞄一下。
攝影:姜華
大成路的小秘密,其實在所謂的江城最隱文脈,
怎麼說呢?
大成路這裡有曾與黃鶴樓齊名的「武昌府儒學宮」原址,「惟楚有才」這話最早見諸筆端便緣起於此!並且,大成路還誕生了中國首個省級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別驚訝,這是真的。
先說武昌府儒學宮,這大概就相當於朝廷官辦的學校+孔廟。
武昌府儒學宮,也可以叫做武昌府文廟,始建於宋康定元年(1040年)。
1655年,這一任湖廣巡撫叫做林天擎,學生請願,跟他反映武昌府儒學宮這個學校太破舊了,於是林巡撫「飭材集匠,凡榱桷朽蠹者以易,瓦石騫穿者以更,丹堊味者以飾。……簣土尺木,悉由創建。」用了兩年時間,把學校好好修葺了一番。
1657年,林天擎想起兩年前的請願,感嘆道:「餘思惟楚有材,自昔豔羨。況我清賓興疊詔,已多聯翩而登,為之前矛者矣。後之龍攄鵬奮,何可數量?」
這是「惟楚有才」第一次見諸筆端,而這句「惟楚有才」名傳千古!
而林天擎就是說出這句話的第一人,讓他說出這句話的則是大成路的這個武昌府儒學宮。
大家說起惟楚有才,都會琢磨這不是湖南嶽麓書院的嗎?
其實呢?
出生於1764年的著名教育家袁名曜,在林巡撫惟楚有才差不多一百年後,才對他的得意門生門徒張中階提了「惟楚有才」做上聯,而張中階不負眾望,回了下聯「於斯為盛」。
於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副大門聯便掛在了嶽麓書院數百年,成為了大氣磅礴自信滿滿的經典之作。
攝影:姜華
武昌府儒學宮現在是沒了,但它的原址就在現在的黃鶴樓學校。
1947年,辛亥革命老人石英,在儒學宮原址上創辦了一所學校,這就是黃鶴樓學校。這位石英,如果我沒搞錯的話,他與李四光供過職,做過湖北同盟會支部長。
彼時,武昌府儒學宮還應該存在,因為武昌府儒學宮正式退出大夥視野是1966年的一場大火。
現在的黃鶴樓學校,包括了黃鶴樓小學和武漢第十中學。2016年黃鶴樓學校初中部取消了招生,原來對口黃鶴樓中學的小學包括黃鶴樓學校自己的小學部全部改對口到了四十五中。
這是後話了。
而武昌府儒學宮一直斷斷續續有呼聲重建,泮池、欞星門等建築據說也都有些許殘餘。
這古建築,林林總總,各有說道。
泮池是個水池,只能做半月形,因為「諸侯不得觀四方,故缺東以南,半天子之學,故曰泮宮」。
欞星門是個牌樓,這個欞星又叫天田星,是天上文星,象徵天下學士匯聚於此。
以後你要去曲阜孔廟,不妨拿這些去吹吹水。
攝影:姜華
在1904年,大成路又有件大事發生,中國第一家省級公共圖書館成立了!
在湖北,在武昌,準確說就在大成路上的武當宮道院。
武當宮道院與武昌府儒學宮是不是一處呢?
我查了一陣沒法確定,儒家、道家按道理應該是不混著來的,但周邊確實沒有更多選擇,但不管怎麼樣,大成路出了中國第一家省圖是沒錯的了,而再具體的考據就交給更有興趣的朋友了。
這個中國第一家省級公共圖書館,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圖書館,後來搬到了閱馬場蛇山上,再後來搬到公正路,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了。
攝影:姜華
回到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現實的大成路菜場,是大成路另外一道風景。
最初,大成路菜場是一家國營蔬菜單位,隨著市場化運營,菜場經過裝修,依然是武昌最大菜市場!
武漢有很多很乾淨的菜場,比如說水果湖菜場,比如說中百倉儲沙湖菜市場,它甚至拿了市工商局評測的全市農貿市場文明程度冠軍,因為這店裡壓根沒幾個客人,當然夠文明。
武漢有很多很大的菜場,比如說復興村菜場,我的觀感裡面可能是白沙洲、四季美、華南之類專業批發市場之外最大的菜場。
目前,武漢的菜場普遍超市化,清潔程度上去了,規模也都上去了,但菜價也都上去了,而大成路依然保持相對的平價。
攝影:姜華
但我以為最關鍵的是,大成路的秤準!
一個寫字樓好不好,看它的廁所,一個菜場好不好,看它的公平秤。
有人以為菜市場打烊時,菜價便宜,其實未必,因為打烊了,菜場管理處把公平秤收了。
而大成路的公平秤,恐怕是我見過最乾淨最豪華的。
我有個習慣,不愛還價,但愛用公平秤。
多用幾次,你就對個別商家心裡有底。
我在大成路用公平秤復秤,沒有一次不準。
就像一個公司,大家表面要的是錢但說到底要的只是一個公平合理,一個菜場,大家表面要的是物美價廉但說到底要的只是一個明碼明價。
攝影:姜華
到了晚上,大成路夜市出來了。
一千米的大成路,夜市不過四百米。
據說,大成路夜市不錯。燈光明亮如同小劇場,小東小西琳琅滿目,與江漢路、虎泉、鍾家村幾個夜市相比不遑多讓。
而我夜間出門少,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大成路在武漢幾個夜市中,確實算最寬敞的。
因為晚上六點一到,大家就開始清場,
當整條道路清理出來,竟是如此寬綽。
於是,大成路一天的最後綻放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