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文化地標史傳德書店向公眾求助:我們已無法生存

2021-01-11 澎湃新聞

新冠疫情的持續衝擊為很多文化場所的經營帶來了困境,就連一些著名的文化地標也無法倖免。上周五,紐約大名鼎鼎的史傳德書店(Strand Bookstore)在社交媒體上向公眾求助,表示其經營已難以繼續。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求助很快就得到了讀者的回應。

10月23日,史傳德書店店主南希·巴斯·懷登(Nancy Bass Wyden)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篇聲明。對於這家由她祖父在1927年創辦的書店,她說:「我們幾乎已經經營了93年。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大型書店、電子書和網絡巨頭的衝擊,我們依然存活至今,我們是位於第四大道著名圖書街的48家書店中的最後一家。」

然而,據懷登所說,這次史傳德書店遇到的危機是前所未有的。她表示,由於新冠危機的影響,史傳德書店無法承受客流量的大幅下降,其收入較2019年下降了近70%。儘管政府貸款和現金儲備幫助這家店度過了疫情爆發的前8個月,但她表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我們的業務難以為繼。」

懷登寫道:「我將竭盡全力,繼續分享我們對印刷文字的共同熱愛。但在史傳德93年的歷史上,我們第一次需要動員公眾前來店內購買書籍,這樣我們才能一直敞開大門,一直堅持到有疫苗的時候。」

當地時間2020年8月26日,美國紐約史傳德書店,民眾在疫情中佩戴口罩挑選書籍。 視覺中國 資料圖幾個月來,史傳德書店的經營狀況一直不好,從小說區到烹飪書區再到珍本圖書區,幾乎無人光顧。據《紐約時報》報導,當懷登發出求助後,上周日,離書店開門還有半小時,就已經有十幾個人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店了。懷登說,求助信息促成了周六的業務繁榮:單日下單量達到了1萬份,創下了紀錄,如此多的訂單甚至導致了網站的崩潰。在求助發出後的48小時內,該書店處理了2.5萬份在線訂單,而通常兩天內處理的訂單約為600份。

其中一份訂單來自紐約布朗克斯的一位顧客,她買了197本書。「我得給她寫封感謝信。」懷登說。

懷登說,員工們已經取消了假期,在休假日前來幫忙以應對激增的訂單數目。

「我們很樂觀,」史傳德的新任營運長蘿拉·拉沃(Laura Ravo)說,「我們提出希望大家給我們很多愛,我們也收到了很多愛,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

由於數百萬人大多呆在家裡,今年美國的圖書銷量有所上升,但大部分的購物都是在網上進行的,美國各地獨立書店在看到自己的銷售下滑時,也在爭先恐後地重塑自己。本月,美國書商協會(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每周都有不止一家獨立書店關閉。

在苦苦掙扎的書店中,規模較大的獨立書店的境況最為嚴峻,因為它們在店面和員工方面的支出更高,需要更多的銷售額來維持運營。它們也更傾向於依靠諸如讀書會和籤售這樣的店內活動來獲得收入,史傳德書店每年通常舉辦大約400場活動。

面對疫情,史傳德書店開展了在線閱讀業務,並嘗試提供諸如當月圖書計劃和盒裝「圖書聯售」的驚喜圖書。這家書店還提供私人導遊,讓遊客參觀其珍本圖書收藏;還有一位專業的員工負責管理和儲備家庭圖書館等等。

然而,當懷登看到商店9月的帳目時,她意識到這些措施是不夠的。她本以為9月的生意會隨著學生返校和一些企業重新開業而反彈,然而事實並未如她所料。於是她決定直接向顧客發出呼籲。

她說:「人們總是告訴我,這是他們最喜歡的地方。他們似乎總是在這兒有自己的故事。我在雞尾酒會上遇到了一個人,她告訴我她在珍本書室訂婚了。昨天店裡來了兩個人,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約會。」

當地時間2020年5月28日,美國紐約,民眾路過史傳德書店。 視覺中國 資料圖然而,據史傳德書店藝術部的店員梅麗莎·古茲(Melissa Guzy)表示,懷登與工會的關係就沒那麼浪漫了,有關違反合同和解散工會的指控可以追溯到多年前。今年夏天,員工們在商店外抗議說,儘管懷登獲得了工資保護計劃貸款,保留了212個工作崗位,但她還是解僱了大部分員工。工會還批評懷登今年購買了亞馬遜的股票,並表示這家書店在獨立書店界是受人鄙視的。懷登說,這是一種賺錢的方式,她這麼做是為了史傳德書店,她可以把賺到的錢投入到書店裡。「維持門店,這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她說。

據《衛報》,她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我有必要分散我的個人投資組合,投資那些表現良好的股票。我必須確保我有足夠的資金讓史傳德繼續運營下去。我依然反對地方政府向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提供不公平的優惠,但不幸的市場低迷帶來的經濟機遇將使我繼續經營這一業務。」

而古茲表示,儘管她們意見不一,她仍然希望這家店能存活下來。她說:「當人們支持史傳德的時候,他們不僅僅是在支持南希,他們是在支持我們,也是在支持員工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紐約傳奇史傳德書店恐為新冠肺炎疫情「犧牲者」
    作為紐約最著名的書店,史傳德書店已經生存了近一個世紀,其「十八英裡的書籍」贏得了無數遊客和當地人的光顧。  史傳德書店成立於1927年,在經歷了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它在「大盒子」百貨店和電商挑戰者中倖存下來。但現在史傳德書店的所有者說,這家商店以看似以不計其數的二手和稀有商品而聞名,卻可能成為冠狀病毒的「犧牲者」。  「史傳德書店的收入與去年相比下降了近70%。雖然獲得了新冠救助貸款,並且現金儲備使我們能夠度過過去八個月的虧損,但我們現在正處於業務不可持續的轉折點。」
  • 受疫情影響 紐約文化地標Strand書店裁員188名員工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受疫情影響,紐約文化地標Strand書店裁員188名員工疫情對書業的影響席捲至紐約。由於新冠病毒的肆虐,紐約地標、著名獨立書店The Strand宣布裁員188名員工。「這是我們歷史上第一次被迫裁員。」目前書店已經解僱188名員工,僅剩下24名員工。在聲明中,他們強調裁員是暫時的,等到重新開業後,會將每個人重新僱用。The Strand書店聲明中提到:「從大蕭條到9·11,The Strand曾倖免於難,度過書業中許多艱難時刻,許多人預測疫情將使我們破產。
  • 紐約抗議者被堵曼哈頓大橋,川普:州長何時向聯邦政府求助?
    北京時間6月3日上午,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發布了關於紐約「黑人之死」抗議示威活動的消息,並引用福克斯新聞的報導將紐約描述為「混亂、破壞、無法無天」。同時,川普在推特寫道:科莫州長何時向聯邦政府求助?
  • 紐約百年書店向讀者「求救」
    美國紐約的文化地標「思存書店」(Strand bookstore)因新冠疫情衝擊生意慘澹。書店老闆24日發文呼籲讀者買書,坦承這家百年書店「快撐不下去了」。書店老闆南希·巴斯-懷登是第三代傳人,她的爺爺1927年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和第12街交匯處創辦這家書店。
  • 疫情期間為什麼那麼多國家向中國求助,而不是向美國求助呢?
    有沒有向美國求助?我們可能知道的不多。但向中國求助,我們都是知道的。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援助了18個國家,像韓國、義大利、日本、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我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當然也有像泰國這樣不靠譜的國家,前腳剛獲得我們救助,後腳就拿去敬獻給了美國,下流無恥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 紐約文化地標河岸書店瀕臨倒閉,尋求顧客幫助
    作者:文穴Android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日前,作為紐約著名文化地標,「河岸書店」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正式向客戶尋求幫助以期度過疫情。河岸書店是由現主人的祖父在1927年創立的,書店如今擁有者南希· 巴斯威登在聲明中如此說:我們書店已經存活了93年,經歷過所有的大風大浪,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面對大型書商、電子書以及電商巨頭的出現,他們已經倖存了下來。河岸書店是依舊屹立在紐約第四書街僅有的48家書店之一。
  • 紐約世貿一號觀景臺首次向公眾開放 (1/8)
    紐約世貿一號觀景臺首次向公眾開放8) "← →"翻頁 當地時間2015年5月29日,美國紐約
  • 紐約百年書店向讀者「求救」 坦承「快撐不下去了」
    美國紐約的文化地標「思存書店」(Strand bookstore)因新冠疫情衝擊生意慘澹。書店老闆24日發文呼籲讀者買書,坦承這家百年書店「快撐不下去了」。書店老闆南希·巴斯-懷登是第三代傳人,她的爺爺1927年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和第12街交匯處創辦這家書店。
  • 紐約華埠向公眾免費派發全新地圖 含詳細社區信息
    紐約華埠向公眾免費派發全新地圖 含詳細社區信息 2015-07-01 15:0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僑報記者陳辰攝)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華埠共同發展機構於6月3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名為「每個人的華埠」全新地圖面對公眾免費發放。活動現場該機構董事局代表、紐約市小商業服務局以及新版地圖設計者都到場積極參與。
  • 滬城市旅遊宣傳片海外首發 "上海地標"穿梭紐約街頭
    原標題:「中美旅遊年」上海旅遊推介到紐約,城市旅遊宣傳高清MV海外首發「上海地標」穿梭在曼哈頓街頭    這幾天,多輛繪製有上海地標景觀、旅遊文化和美食的彩繪觀光巴士悄然亮相紐約曼哈頓街頭,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穿梭於景區鬧市,為這個繁華、忙碌的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流動風景線,也令成千上萬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見證了中國上海的魅力和精彩。
  • 紐約百年地標建築東正教堂燒毀(組圖)
    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未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消防局發言人表示,火災發生時教堂中並無人員,目前共有4名消防員和1名普通市民受輕傷。起火的教堂全名為塞爾維亞東正教聖薩瓦大教堂,建於19世紀50年代早期,建築風格為哥特復興式,於1968年被紐約市地標保護委員會宣布為紐約地標建築。
  • 幫助在美留學生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發布求助電話
    原標題:幫助在美留學生,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發布向各地同鄉會求助電話美國國內的疫情形勢嚴峻,截至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萬,已成為確診病例全球最多的國家。
  • 營造·動與靜:倫敦與紐約,城市地鐵站空間的文化藝術
    不僅是倫敦和紐約,巴黎、斯德哥爾摩等城市,也都通過設計和藝術的方式,提高地鐵站點的辨識度與場所感。策略一 與地標式建築的聯繫倫敦交通局認為,地鐵站點周邊的地標式建築,能通過提升地區的文化形象,增加站點的場所感,並提升本地的經濟活力。
  • 紐約新自由女神像博物館將於明年5月免費向公眾開放 (1/3)
    紐約新自由女神像博物館將於明年5月免費向公眾開放 (1/3) "← →"翻頁
  • 重構紐約地標建築!布魯克林大橋「浮動城市」方案設計
    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即是其中典型之一。布魯克林大橋橫跨美國紐約州紐約東河,連接著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和曼哈頓島,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橋全長1834米,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1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落成時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後的第八大奇蹟,被譽為工業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築工程奇蹟之一。
  • 紐約旅遊地標的重生,從破舊的摩天大樓變身頂級五星酒店
    作為世界最為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紐約的五星級酒店無疑都是業內最頂尖的,在這麼一群酒店中想要出類拔萃抑亦或是在紐約閃亮的天際線中脫穎而出都絕非易事,不過最近這座修葺一新的紐約地標就做到了這一點:五星級的比克曼酒店(The Beekman)的開業新聞成為了當下紐約城的絕對熱點。
  • 美國「小龍蝦」泛濫,向中方求助,網友:這是小龍蝦?
    有很多國家都報導過從未見過的奇怪物種入侵現象的新聞,而我們嘴裡所說的物種入侵其實就是指不屬於我們這個地區生態系統裡常見的物種,而這些生物侵入後因為缺乏天敵,導致生態圈混亂,繁殖泛濫,嚴重了可能會威脅到本地原有生物的生存。
  • 熱評國際丨專訪紐約布魯克林區長:警方與公眾的尊重須是相互的
    其中一小部分人向警察吐口水,塗鴉一些罵人的話。首先,您如何看待紐約警察的過度執法行為?因為人們似乎對此抱怨已久。埃裡克·亞當斯:警察和一些社區從歷史上講,過去幾年來關係都比較緊張。警方希望通過培訓、更好的溝通、建立社區警方關係改變其中一些問題。
  • 2021,最讓人期待的12個文化地標
    由於疫情的關係,不少本應於2020開幕的新文化地標被迫推遲或陷入停滯。好消息是,它們將在2021逐步走入正軌。從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到巴黎皮諾私人收藏館,從紐約的弗裡克收藏館到瑞士的新蘇黎世美術館,從香港姍姍來遲的M+到上海的UCCA Edge……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些新的文化地標在2021帶來的驚喜。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擬向非紐約居民收門票
    4月26日,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籤署了一項計劃提案,該計劃支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大都會博物館」)向非紐約居民收取門票。如果計劃最終得以實施,將改變一個世紀以來大都會博物館幾乎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