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炒作「朝韓模式」的政治動機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蔡英文 圖源:臺媒

 

    作者 劉匡宇

    近日,蔡英文接受臺視「臺灣大未來」節目專訪,借「朝韓文金會啟示」在兩岸關係上做文章,表示願意實現兩岸政治對話和「兩岸領導人會見」,並就會見提出要價「對等、相互尊重、不設政治前提」。事實上,這類說辭並不新鮮,最近一年,蔡的兩岸政策從「三新」到「三不」,接連拋出所謂「互動新模式」和「新問卷」,越發強調轉守為攻,與大陸爭奪所謂「兩岸對等博弈」主動權,也不斷揭示了其「與時俱進」的「兩國論」潛意識。

    一是刻意混淆朝韓與兩岸現狀,用「對等」偷渡「兩國論」。蔡英文在訪談中稱,朝韓領導人相互以「總統先生」、「委員長」為稱謂見面,體現了「對等、尊重」的關係。事實上,蔡上臺後不止一次拋出「對等論」,但之前多為「對空喊話」,如今再以朝韓首腦會晤借題發揮,卻找錯了參照系。兩岸關係與朝韓關係現狀存在本質差異:其一,兩岸非「兩國」。半島南北是同為聯合國成員國的兩個獨立主權國家。而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有待統一的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蔡英文這個「偽總統」不但大陸不會見,世界上多數主流、正常的國家都不會予以官方承認和交往。因此,兩岸領導人的見面必須是在避免造成「國與國關係」的觀感或「事實」。這也是合乎兩岸各自現行法律規定的做法。其二,朝韓會晤有前提、有目標。一方面,朝韓會談的政治前提並非所謂「對等、尊重」,而是朝鮮同意暫停試射飛彈與核試驗;另一方面,朝韓有著共同的「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朝韓峰會的隨員中有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委員長李善權和韓國統一部長康京和,從會後公報《板門店宣言》,到會議菜品安排乃至民間輿論,無不洋溢著「和平信念和統一理想」。蔡英文刻意模糊事實、顛倒邏輯,是為了得出「兩岸應不設前提談判」的似是而非的推論。其三,朝韓國族認同未分裂。朝韓雖為兩國,但其政府和人民從未否定雙方在民族、語言、文化、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的一致性。而反觀蔡當局,其花樣百出、以「去中國化」為外衣的「文化臺獨2.0」,在教育、語言、信仰和民族構成等做手腳,試圖建構具有本體屬性的「臺灣民族」,從而試圖在分裂國家的同時進一步分裂中華民族。簡而言之,一個跑到南太平洋和非洲去「尋親」,卻從來不肯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蔡英文,自然沒有坐上兩岸對談桌的資格。

    二是用「不設政治前提」轉嫁責任、打擦邊球。蔡英文還拋出「繡球」,稱「沒有臺灣總統能拒絕在不預設前提及對等原則下與對岸領導人見面」,並稱「兩岸在遙遠的角落裡猜對方意圖,是很危險的事情」。事實上,從此前的「互動新模式」到如今「不設前提的對等會見」,蔡英文一直在幻想或別有用心地鼓吹繞過「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實現兩岸「官方互動」,乃至領導人對話。其潛臺詞是大陸以政治原則作為兩岸政治交流的「障礙」,導致了兩岸如今的「冷對抗」僵局和臺海動蕩不安。不過,津津樂道朝韓峰會的蔡或許忘記了,會談當日也是「汪辜會談」25周年,而且就在她上臺不久,當時的兩岸領導人就在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了載入史冊的「習馬會」,兩岸的政治交流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韓國當時還曾派人奔赴兩岸「取經」。但正是民進黨為一黨之私,破壞了兩岸和平發展走向深化的進程。蔡英文刻意曲解「朝韓模式」談「對等」,其潛臺詞是說「兩岸政治定位的對等」,希望大陸與「臺灣總統」對話,間接為其潛在的分裂主張和「兩國論」背書。

    三是爭奪「區域博弈」主導權,配合美國戰略。蔡英文重申了其「從國際走向兩岸」的論調。蔡稱,「美臺關係現在看起來是好的」,比起官員交流層級問題,更希望美臺在經濟、安全等問題上尋找合作利基。這是在暗示美臺關係是臺灣所有「對外關係」的核心,其下是「區域關係」,而兩岸關係只是區域諸多關係中的一環。蔡稱,臺灣願意「承擔區域責任」,「沒有排除中國大陸的市場」,希望與中國大陸在「互利」基礎上合作。自上任以來,蔡一直將兩岸關係置於所謂「東亞和亞太區域」之下,強調臺灣要「從國際走向兩岸」,從而擺脫「對大陸依賴」,作為通向「漸進臺獨」的一個路徑。近一年來,在美方的指點下,蔡的「區域論」不斷升級,更加強調自己作為「區域參與者」的「責任」與「貢獻」。

    其一,蔡談「區域」是東施效顰、自我拔高。國際政治語境中,通常只有強權國家喜歡談「區域」。這一概念隱含著一種俯瞰姿態,有把各國「去國家化」、「地區化」的潛意識。例如,在美國人眼中,所謂「印太區域」就是把相關各國看作其「美國治下和平」戰略大棋盤的東方一角。蔡當局受美國思維影響大談「區域」有三層潛臺詞:首先是「代主發聲」,認為包括大陸在內的區域各方都應服膺美國戰略利益;其次,認為自己與其他亞太國家和地區一樣,具有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將自己抬高為「東亞一員」,擠進國際社會;再者,在臺海「小區域」中鼓吹兩岸的「平等地位」,動輒給大陸參與國際和區域事務「下指導棋」,是要爭奪「兩岸對等博弈」的主導權。

    其二,蔡的「區域」當前內涵是「印太戰略」。自從美日等國明確將「印太戰略」作為其西太平洋戰略的主軸後,參議員殷霍夫(James Inhofe)、國務院副助卿黃之瀚(Alex Wong)等美方人士不斷向蔡傳話,要求其設法為「印太戰略」做貢獻,美國也開始在國際上將臺灣塑造為「負責任行為體」的「新模範」。蔡當局則多次高調附和,強調臺灣在安全、經貿和民主政治上,對「印太戰略」有「貢獻、潛力和責任」,誇耀其有能力、有意願做美西方圍堵中國大陸的馬前卒,甚至妄圖利用川普政府對華和涉臺政策的調整,做「順勢而為」的「執棋者」。(作者 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甩鍋大陸,利用臺軍機事故進行政治炒作
    儘管臺軍頻頻出現重大事故,但是民進黨當局似乎滿不在乎,只想著政治炒作。 據有關臺媒報導,蔡英文上任之後的這幾年,臺軍機已經發生了七起十分嚴重的事故,共有十九人在事故中喪生,並有一人失蹤。可見,臺軍內部的情況十分糟糕。
  • 蔡英文提「仿效朝韓舉行兩岸領導人會晤」 國臺辦回應
    有記者問:關於泉州軍演、軍機繞臺和多米尼加與臺灣斷絕所謂「外交關係」,大陸是不是針對賴清德的務實「臺獨」說而採取的行動,而不是針對蔡英文所說「賴清德是要強調務實的那一面,並不是心存惡意或其他想法,他就是一個蠻誠實的人。」請問發言人有什麼回應?第二個問題關於兩岸領導人會面,蔡英文說,可以仿照朝韓,兩岸坐下來好好溝通。請問國臺辦的回應。 安峰山答:你實際上問的是三個問題。
  • 蔡英文稱兩岸效仿朝韓溝通 國臺辦:臺灣問題純屬中國的內政
    【環球網綜合報導】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請問發言人關於泉州軍演、軍機繞臺和多米尼加與臺灣斷絕所謂「外交關係」的事情,大陸是不是針對賴清德的務實「臺獨」說而採取的行動,而不是針對蔡英文所說「賴清德是要強調務實的那一面,並不是心存惡意或其他想法,他就是一個蠻誠實的人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評論家宮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稱,川普可能考慮在最後時刻投出「重磅炸彈」,其中一項正是閃電訪問臺灣。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
  • 臺灣有人炒作大陸「網軍」散播「失聯飛行員投誠」,蔡英文今天也...
    【環球網報導】蔡英文也跳出來了。就臺媒聲稱的大陸「網軍」散播「臺軍失聯飛行員投誠」消息,蔡英文今天(20日)也通過臉書煞有介事地進行所謂「譴責」,稱絕不容忍這種消費失聯飛官的行為。臺媒19日曾炒作大陸「網軍」散播「臺軍F-16失聯飛行員投誠」,臺防務部門發言人緊接著進行所謂「譴責」,稱是假消息。
  • 臺媒炒作「美國助臺防衛」,臺網友:蔡英文或變成「蔡州長」
    對此,島內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蔡英文如此仰「美」鼻息,再過不久就成「蔡州長」了。 但臺媒目前就已急不可耐地藉此大肆炒作,宣稱美國將支持臺灣並協助臺灣進行自我防衛。
  • 臺軍頻繁出現事故,民進黨當局卻只想著政治炒作?
    臺軍頻繁出現事故,民進黨當局卻只想著政治炒作?  據臺灣《中國時報》統計,自蔡英文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臺軍機重大事故已達7起,僅今年就發生4起,共造成19人死亡1人失蹤。  儘管臺軍人員死亡事故和意外事件頻頻發生,作為臺軍「統帥」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卻完全無視臺軍內部的問題,反而將發生在臺軍身上的悲劇當成政治炒作的素材,趁機煽風點火,企圖轉移焦點,藉機挑動兩岸敵意和對抗,實屬別有用心。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臺灣一些政治人物也在預言這種風險。親民黨高層張顯耀就公開表示,川普訪臺「可能且機率極高」,川普如果評估,訪臺可以獲得全球鎂光燈聚焦,收割最大的政治利益,他很可能「動心」。至於後果,不用多想。川普很快卸任,留下爛攤子就丟給拜登去處理。
  • 離臺灣選舉不到10天,為何蔡英文與華盛頓都在大肆炒作「武統論」?
    而蔡英文當局也不止一次表示,「不能排除大陸武統臺灣的可能性」。這真有點皇帝不急身邊人急的意思。時至今日,大陸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遠勝海峽對岸,並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從這個角度說,到底要不要武統,大陸方面應該更有發言權。
  • 鄭振清:蔡英文會被臺灣政治摩天輪甩出去嗎
    這是一種缺乏經濟持續增長和整體福利擴張下的自我政治消耗,如果遇到認同矛盾則損耗愈重,沒有贏家,都是輸家。 基本上,這就是八年來馬英九和國民黨的執政命運。現在蔡英文一腳踏進這個周期,身處臺灣政治摩天輪的周期循環結構之中,她能擺脫馬英九的命運模式嗎?
  • 毫無政治主張 蔡英文只會「政治欺騙」?
    蔡英文的政見是什麼?臺灣選民大概沒有人會答得出來,倒是所謂的三隻小豬,卻是都回應說略有耳聞。這個現象,就是小英參選以來,一直在選舉過程中浮現,甚至成為她主打的選戰策略。    照理說,「大選」這種高層次的選舉,參選人有沒有提出政見,選民是否認同其主張,應是決定選戰勝負的關鍵。
  • 蔡英文攪局香港 邱毅:有4點動機
    蔡英文最近的涉港表態是在8月19日和20日,她聲稱「支持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前段時間,蔡英文還將潛逃至臺灣的一批亂港分子稱為「來自香港的朋友」。一系列跡象似乎正在印證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上月底說的一番話。他當時表示,香港這次風暴有幕後推手,「種種跡象都指向臺灣和美國」。
  • 【話題】:蔡英文會像馬英九一樣被臺灣政治摩天輪甩出去嗎?
    今年初民進黨從「大選」中勝出後,筆者就曾在觀察者網撰文《民進黨執政與臺灣的新政治周期》,指出「從2008年到2016年,臺灣的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遷引發民意的重大變動,並通過直接選舉機制體現為政黨輪替的實現與政治周期的循環。這一幕恍若一個巨大的政治摩天輪,在不停的運轉中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 蔡英文的「世代交替」是場政治騙局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蔡在政治人脈及政策思考上,不見「新舊世代」遞嬗,卻見「扁李謝辜獨」的「舊世代」人馬全員到齊,把徵募目標放在「首投族」的蔡英文難道要號召「新世代」,把「扁李謝辜獨舊世代」的「未來」扛起來?
  • 蔡英文炒作「虛假繁榮」,濫竽充數
    索馬利蘭的地位和臺灣一樣,都不被國際承認,所以他們才想抱團取暖,進行炒作,但這也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兩個邊緣人物相互抱團渴望早日統一,這個想法蔡英文不可能不了解,所以蔡英文選擇用「建交」的方式,為臺灣民眾洗腦,但是並沒有如她所願,臺灣民眾並不贊同民進黨的做法,所以這次的「建交」事件,更讓臺灣在國際上的位置變得尷尬。
  • 性格冏異的蔡英文與川普政治操作何等相似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雖然一再努力增加其國際社會知名度,但除偶爾被美國的川普利用一下之外,則很少受到關注。川普與蔡英文看似完全不同風格的領導人,川普是非典型政治人物,強勢霸道,盛氣凌人,出爾反爾;蔡英文雖然具中國傳統女性特徵,沒有鋒芒畢露,但卻低調陰柔, 居心險惡。
  • 「正國會」拋「修憲」議題觸火,蔡英文管不住遊錫堃?
    有民進黨高層透露,蔡英文一度跟遊錫堃當面挑明,希望臺立法機構把重點放在美豬和紓困議題上,但遊錫堃不知是沒聽懂還是根本不埋單,「正國會」一連串的動作,似亮明態度要在「後蔡英文時期」走自己的路。但根據該派系提出的、已有至少58位民代聯署的「修憲」草案內容來看,其要求刪除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條文中的「國家統一」、「固有疆域」等字眼,並明定推動「實質廢省」,刪除省級機構相關條文的企圖,很明顯都是含有「去除統一」、走向「法理臺獨」的政治意涵,說明了「正國會」的「修憲」提案動機並不單純。
  • 離臺灣選舉不到10天 為何蔡英文與華盛頓都在大肆炒作「武統論」?
    離臺灣選舉不到10天 為何蔡英文與華盛頓都在大肆炒作「武統論」?
  • 蔡英文花蓮人氣不如馬英九?文青輕旅行vs老派政治
    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花蓮在強震後百廢待舉,觀光產業更是受到直接衝擊,適逢年底2018「九合一」選戰前,這裡無疑是各政治人物必去的舞臺。前後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蔡英文都去了,但風格截然不同;老馬走老派政治的鬧哄哄路線,而小英則走一貫文青的輕旅行風格。
  • 蔡英文:沒有規劃
    對於日本首相菅義偉究竟有無要和蔡英文通電話?蔡英文今天表示,我們現在沒有規劃要進行電話通話,但雙方會隨時保持合作關係,有事情就討論,與日方的溝通也會持續下去。據臺媒報導,森喜朗18日在與蔡英文見面時表示,新首相菅義偉讓他務必轉達對蔡英文及臺灣各界的問候,還稱「期待有機會能(與蔡英文)通話」。島內親綠媒體隨後炒作稱,如果菅義偉與蔡英文通話,將會是日臺「斷交」48年以來的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