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人工隧道,僅13.6米,卻被命名為「天下第一」

2020-12-10 飛貓遊記

二十一世紀,作為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交通方面也越發的便捷,隨著各種技術的改革,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再被大山阻隔,為了能夠修建最快速的交通路線,我們往往鑿山而過,因此隧道在我們日常出行中尤為常見。

隧道的修建,工程龐大,即使擁有了現在的建設技術,依舊是一項嚴峻的工程項目,而隧道名稱多數都是按照地理位置命名,不過卻有一個特例,雖然隧道僅長13.6米,卻敢命名為「天下第一」。

中國最早的人工隧道

這座被命名為「天下第一」的隧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往北約20公裡的褒斜棧道上,這條隧道是中國最早的人工隧道,也被稱為石門隧道,石門隧道全長13.6米,寬4.2米,高在3.5米左右。

東漢永平4年(公元61年),漢林帝下詔開鑿石門隧道,據史料記載,至公元63年才開始施工,至公元66年開通,歷時3年左右。在如僅看來這條長度今為13.6米的隧道是一條微不足道的隧道,但是在那個沒有機械火藥的年代,修建這條隧道的難度可想而知。

「天下第一」隧道的修建方式

石門隧道作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項偉大的工程,它的開鑿技術是值得深究的,在清代的《棧道歌》中有記載關於這條隧道的修建方式「積薪一炬石為橋,錘鑿既加如削腐」,從這句詩詞我們可以看出石門隧道是採用火燒水淬的方式開鑿的。

石門隧道的建設,完全採用了最原始的辦法「火燒水激」鑿成的,作為我國最早的人工隧道,不僅是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的重要寶貴資料,同時也是為我們展示了古代最早可通行人和車輛往來的山體隧道。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和智慧,「火燒水激」用我我們現代的解釋,就是利用了物理熱脹冷縮的原理,雖然我們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對於科學不發展的古代,這期間需要積累多少先人的智慧。作為中國第一條人工隧道,以「天下第一」命名也是名副其實。

修建石門隧道帶來的變化

石門隧道開通後,可以說方便了周邊生活的居民,同時通過石門的仕官商賈、文人墨客在飽覽勝跡之餘,記事詠物,抒懷為文都鐫刻在了石門的崖壁之上,形成了如今壯觀無比的石門摩崖石刻。

根據1960年的文物普查統計,在石門故址的石刻上就發現了104種,在石門內壁就多達34種,上自漢魏,下至明清。琳琅滿目,儼然一座石刻寶庫。在這些眾多的石刻中,其中的十三種石刻最為突出,因此也被稱為石門漢魏十三品。

隧道的作用顯而易見,無論在古代,還是在如今的社會,它在交通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遠見,即使艱難,也依舊堅持開鑿隧道,正如我們經常念叨的「要想富,先修路」,對這個「天下第一」 的人工隧道,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長度只有16米長,堪稱「天下第一」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而變得炙手可熱的郭梁村,眾所周知,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懸崖上的村莊,還因為牆上懸掛著令人驚嘆的掛壁公路,在全國許多地方,牆上都掛著類似的公路,所有這些都在懸崖之上創造了一條驚心動魄的道路,然而這些地方並沒有被稱為「天下第一」,而是被一條只有16米長的人工隧道授予了
  • 這條僅16米的隧道,敢稱「天下第一」,是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隧道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景點被人們所開發,例如因為掛壁公路而火的郭亮村,其實在我國的全國各地都有不少的掛壁公路,這些公路都是在懸崖峭壁上所開鑿的公路,那麼你知道天下第一的掛壁公路是哪條嗎?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僅僅只有16米長,卻敢稱「天下第一」
    不過,這些地方都沒有稱為「天下第一」,而是被一段僅僅16米的人工隧道拿到了這個「天下第一」的稱號。大家都應該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交通還沒有這麼發達,要想進入蜀地可謂是難上加難。就連李白都是為此寫下了那篇千古名作《蜀道難》。在眾多的古蜀道之中,有一段褒斜古道,那個敢稱為「天下第一」的人工隧道就處於褒斜古道,並且是作為很重要的一環。
  • 中國第一條人工隧道,漢代挖掘全長16米,確被譽為「天下第一」!
    那麼,在我們國家這麼多的掛壁公路中,有一條敢稱天下第一,你知道哪一個嗎?讓我們看看!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巴蜀的土地非常不方便,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進出巴蜀非常困難,以至於出現了蜀道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歷代王朝都開始在巴蜀大地上修建蜀道,讓這個封閉的區域對外開放。其中,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褒斜古道上的天下第一隧道。
  • 我國首條人工隧道,僅有16米長,卻敢稱「天下第一」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景點也開始被人們發現,隨後開發,例如因為掛壁公路而火的郭亮村,其實在我國有不少的掛壁公路,這些公路在懸崖峭壁之上被開鑿,令世人驚嘆,在掛壁公路上我們可以看到懸崖下的風景,非常的美,那麼在我國這麼多的掛壁公路中,有一條敢稱天下第一的,你知道是哪條嗎?
  • 長度僅16米的隧道卻是公認的「天下第一」,石門棧道的2000年傳奇
    這是一個隧道口,上面石壁上四個紅色大字「天下第一」格外醒目,這道門被形象地稱為「石門」,這段隧道就是被譽為「世界第一條人工隧道」的石門隧道,長度只有16米,這是南邊的隧道口,高3.45米,寬 4.4米,另一端北隧道口高3.75米, 寬 4.1米。
  •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2020-05-12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條最早的人工隧道,古人不用炸藥是如何炸開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國許多橋梁正在不斷發展,許多隧道是用炸藥製成的,有些是高科技製成的,但是在我們的國家裡只有一個,隧道最初是手動建造的,但是古人如何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建造它?陝西漢中的大鐘廟附近有一條具有2000年歷史的隧道,它的名字叫「褒斜道」,整個道路都是在春季和秋季以及戰爭期間修建的,它也是古代最早的,其中之一是我們古代軍事戰略家的重要職位,當時沒有爆炸物,古代人們使用某種方法來建造隧道。
  • 褒斜石門: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洞(圖)
    褒斜道石門(王小紅 供圖)《漢石門頌》原拓石門十三品陳列室模型圖  漢中石門開鑿於距今約兩千年前,那時沒有雷管炸藥,沒有挖掘機,古人如何打通一條將近16米長的隧道……  在一條古今聞名的蜀道褒斜道南端,有一個開鑿於漢代的人工交通隧道——石門,它被學術界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條人工山體巖石隧洞。石門有三絕:它不僅是控制褒斜道的「咽喉」要塞,石門內外104塊古文石刻堪稱稀世珍寶,還有古人火焚水激的開鑿技術,至今令人叫絕。  位於陝西漢中的褒斜道,在我國古棧道交通史上,開發最早、規模最大,並且屢廢屢修延續時間最久。
  • 陝西漢中石門.世界第一條純人工隧道
    陝西漢中石門隧道是世界工程文化的先例。第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很多遙遙領先的發明創造,如四大發明,比西方國家早一千多年。漢中石門隧道,是在三國時期開鑿的基礎上建成的,是世界上第一條純人工隧道。是世界工程文化的先例。
  • 中國又攻克一個天險,在黃河54米深處打隧道,國產盾構機展現實力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它孕育了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它水流湍急,很多人都對它心生畏懼,而中國基建狂魔的美譽也不是白撿的,在黃河之下54米深的地方打隧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中國第一條海底觀光隧道,全長僅118米,總投資1億元
    在中國,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水族館或海洋世界,比如杭州、青島和廈門,在北方沿海城市大連,還有一個浪漫的海洋世界,叫做聖亞海洋世界。我們都熟悉海洋世界,但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大連盛亞海洋世界擁有的獨特海底隧道,它是中國修建的第一條海底隧道,也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海底工程項目,海底隧道的總長度只有118米,寬約2米。
  • 中國最難鑿的隧道,火車通過僅7分鐘時間,卻耗費13年都沒完工
    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最難鑿的隧道,火車通過僅7分鐘時間,卻耗費13年都沒完工。它就是大柱山隧道,如果對這條隧道比較了解就會知道,它是屬於很高風險的一條隧道,不管對技術或者經驗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雖然整條隧道還沒有15公裡,但卻有很多複雜的斷層,還有很多的突泥湧水和高低熱等,所有修建隧道面臨的難題基本上在此處都能看到,因此還被稱為是最難鑿的隧道。
  • 中國最長的單洞單線隧道——當金山隧道正式投用
    在長達6年多的建設當中,施工人員緊密配合,克服高寒缺氧、作業斷面小等難題,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確保了隧道工程的質量、安全和進度。 敦煌鐵路公司工程部副部長獨雲龍:「在當金山隧道施工中,我們克服了兩個難題。
  • 盤點國內20個自帶天下第一的地方(上)
    ,而山東曲阜孔廟則是祭祀孔子的祠廟,它與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合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曲阜孔廟,是中國最早的一座孔廟,也是最大的一座。孔廟集歷史、建築、文化、藝術、書法、石刻、古木、文物、遺蹟於一體,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 最難13.6公裡胡麻嶺隧道貫通!蘭渝鐵路年內通車,請為築路英雄點讚!
    其中甘肅境內地質最為複雜,號稱「地質博物館」,尤其以胡麻嶺、桃樹坪、木寨嶺隧道為代表的隧道群施工環境複雜施工難度極大,安全風險極高。因此蘭渝鐵路上的「攔路虎」之多,兇猛之程度,堪稱史上之最。蘭渝鐵路13座高風險隧道及其施工單位通哥在這裡僅例舉幾個代表性工程。
  •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罕見從5年延長到13年
    作為大瑞鐵路全線工期控制性工程,這條隧道的工期從最初的5年半,一度調整為8年,又再度調整為13年,預計到2021年才能完工。一洞13年,相當於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的建設工期,只因為「太難了」!有位建設者說,以前覺得在喀斯特地貌打隧道難,現在才知道跟這兒比一點都不算什麼。 「中國最難隧道」到底有多難?日前,新華社記者驅車輾轉大山深處,走進大柱山隧道建設工地,一探究竟。
  • 中國最難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短短14.5公裡的隧道竟然需要13年!!
    一條不到15公裡的隧道竟然綜合了國內所有長大隧道的風險,比如複雜斷層、突泥湧水、軟弱圍巖大變形、高地熱、巖爆等等,所以大柱山隧道被業界形象的稱為是「中國最難隧道」。就是這樣一段車程不過幾分鐘的隧道,卻要整整耗去施工人員13年的時間。
  • 廣東:6492米全省最長高速公路隧道貫通
    7月12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廣東高速公路最長隧道——龍(川)懷(集)高速(連平至英德段)控制性工程金門特長隧道右線順利貫通,這為龍懷高速連英2018年年底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  金門特長隧道長約6500米龍(川)懷(集)高速(連平至英德段)金門特長隧道位於廣東清遠英德市望埠鎮
  • 中國十大最長公路隧道!
    這三類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嶺隧道。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中國最長的十大公路山嶺隧道。它既是為錦屏一級、錦屏二級、卡拉、楊房溝、孟底溝等水電站服務的特長交通隧道,又是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道施工的超前勘探洞和施工輔助洞。2008年8月8日,兩條長約17.5千米的平行單車道隧道成功實現雙洞貫通。錦屏山隧道的貫通,使錦屏一、二級水電站以最短的距離有機地連成一體。隧道最大埋深2375米,埋深大於1500米洞段佔隧道總長的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