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清味鮮而不膩,麵條細白且爽滑,各式澆頭如紅燒牛肉、韭菜肉絲、清炒蝦仁、醬爆腰花應有盡有,一碗湯麵下肚,無限美味在心頭,仿佛體驗到了蘇州人的閒適慢生活。」這是昨天鹽城晚報記者在吳都麵館品嘗過蘇州湯麵後的感受。
面好吃湯頭很關鍵
昨晚,記者來到位於人民南路紫薇菜場附近的吳都麵館,門頭上的魏體字招牌和店中的雕梁畫棟、深紅色實木桌椅,無不體現出一股濃濃的古韻古風,令人在繁華喧囂處能獨享一份寧靜與閒適。
記者看到麵館內樓上樓下座無虛席,「來一碗吳都牛肉麵,外加一籠湯包。」「一碗本幫長魚面再加一份蝦湯水餃。」麵館內顧客的要求多種多樣。不多時,店員們便端著竹製託盤端上桌來,一個個精製的青花瓷碗中分別盛著面、澆頭、點心……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看著如此的美味真令人無法抵擋,於是記者也點了一份吳都牛肉麵。湯色略深,碗中細面緊而整齊地嵌在湯中,上面飄著些許碧綠的蒜花,給人的感覺無比清爽。旁邊的小碗中盛著大顆粒的紅燒牛肉,實實在在,足有近三兩。牛肉可以直接吃,也可澆到麵條上,根據個人習慣而定。記者夾起一塊牛肉品嘗起來,醬香濃鬱,肉質鮮嫩。再趁熱用筷子把麵條散開,喝一口麵湯,清爽而不膩,吸幾根麵條入口,爽滑勁道。
「蘇州面講究湯頭,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食後不幹。不同的麵館所用的湯料都是不一樣的。」吳都麵館老闆胡忠衛告訴記者,麵館裡每天用豬膀骨、老母雞、火腿骨、鱔骨等熬湯,文火慢熬五小時而成。「這樣麵湯自然很鮮。正宗的蘇州麵湯頭偏甜,我們經過改良,作了適當調整,使之更加符合鹽城人的口味。」
蓋澆面融入鹽城本地元素
「湯頭調好了,下麵條也是個技術活。」胡忠衛說,在蘇州當地下麵條叫「撈麵」,撈麵的工具叫「抖」,最高技術的師傅能做到在很小的撈麵工具裡撈麵,這個技術叫「觀音抖」,裡面剛好裝下一碗麵的分量,而且整整齊齊,撈麵時要甩盡下面時用的水,緊而整齊,這樣放到碗裡清湯和面是完全分開的,中間是面周圍是湯,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在一樓的廚房裡,記者看到麵館師傅下麵條是用的一口很大的電磁面灶,直徑大約有80釐米,「這樣麵條在鍋中能夠充分舒展開,使麵條更爽口。這樣一鍋能下七八碗。」胡忠衛說,「除了湯頭和下面技術,面的加工也是很講究的。我們麵館的麵條都是訂製的,裡面加了鹽、鹼、雞蛋等,經過多道工序的揉制,壓出的麵條細白而有勁道。」
「蓋澆面是在蘇州面的基礎上融入了鹽城本地的傳統做法,很適合鹽城人的飲食習慣。」胡忠衛介紹道,韭菜肉絲麵、牛肉麵和青椒肚絲面是客人點得最多的。韭菜肉絲、青椒肉絲等許多品種都是現點現炒,確保新鮮。而牛肉麵是客人最愛吃的,「我們每天採購本地屠宰的新鮮牛肉,回來自己加工、紅燒,加入了多種中藥材精心烹製而成。」
吳都麵館品種非常多,單是湯麵就有15種,此外,還有蓋澆飯、湯包、餛飩、蒸餃和各類小吃。「總之,來的客人總能找到自己愛吃的品種。」胡忠衛笑著說。
從愛吃麵到開麵館
今年42歲的胡忠衛,18歲開始學烹飪,做過廚師,開過飯店,不過從小就愛吃麵的他最愛的還是做麵條。
胡忠衛說,兩年前去蘇州旅遊,愛上了蘇州湯麵,「就喜歡那種湯湯水水的感覺,湯清味美、澆頭品種多。於是,就跟當地一位正宗的面點大廚學習了兩個多月。回來開了這家麵館。」想當初,麵館選址也費了一番工夫。市中心繁華地段人流量大,但飯店麵店太多了;南邊飯店雖少,但不繁華,貿然開店,有點冒險。「記得當初開店前,我每天一早就到這裡來,看人流量。現在麵館開業兩年多了,每天食客盈門,說明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平時我和員工都在麵館吃,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只有自己滿意才能讓顧客吃得放心。」胡忠衛說,談到以後的打算,他希望把吳都麵館的品牌越做越大,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鹽城晚報記者 谷蓉
本期微信編輯 居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