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公布:令和!日本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本國典籍選取年號!
首次不出自中國典籍沿用30年的「平成」年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5月1日即位的日本新天皇將使用新年號。
日本年號大多出自漢籍,之前日本年號幾乎全部出自中國古典,但此次第一次來自日本古典《萬葉集》,《萬葉集》系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
日本現在的「平成」年號將於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停止使用,59歲的皇太子德仁將於次日(5月1日)即位,當日零時開始正式啟用新年號。這是日本近代以來首次天皇生前更替。
代替「平成」的新年號是日本繼「大化」之後的第248個年號。更改年號是日本國內的一件大事,受到日本各方人士的廣泛關注。日本媒體此前報導稱,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
據悉,中文的年號在日本被稱為元號,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漢朝。據《日本書記》的記載,日本最早的元號出現在645年「大化改新」時,當時以「大化」作為年號。在7世紀中後期,斷斷續續出現年號的記載。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寶」,此後,年號才作為一個固定的紀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令和」二字典出是《萬葉集》第5卷《大宰帥大伴卿宅宴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的序文。
序文原文如下: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對糓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費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攄情。請紀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但這段序文仍然化用了中國古文典故,有點打擦邊球:
令月:《儀禮·士冠禮》:「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鄭玄 註:「令、吉,皆善也。」
氣淑風和:《九成宮醴泉銘》:「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
張衡《歸田賦》:「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日本之前的年號都有中國文字賦予的意義:明治天皇:「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天皇:「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天皇:「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平成天皇:「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日本想去漢化的想法,可以理解,這畢竟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
但最終都可以在中國找到痕跡,盡可說明,中國曾經的文化輸出之強大,國力之強大!
但也反應了,日本的學習能力也非同一般,甚至如今很多中國的文化,在日本反而更發達,不得不惹人深思。
日本的新年號「令和」,小編希望兩國可以和平共處的,不要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