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天皇年號為「令和」。至此自平成天皇宣布退位後,日本新天皇年號終於揭曉了答案。
日本新年號改元引發外界和日本國民的強烈關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親自發表講話,闡明新年號含義,還首次通過首相官邸官方帳號,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現場直播。
「令和」出自日本古典《萬葉集》,摘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句子。《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文學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歷史上日本歷代天皇的年號,都取自中國的古典文獻。自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籍。
自平成天皇宣布退位之後,關於新年號的選定,在日本民間引起廣泛關注。有日本民間團隊認為,新天皇年號應該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
對於日本民間的呼聲,日本政府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當然作為日本國為新天皇選年號,啟用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古代文獻,外人並不能干涉太多,也應當充分理解。
但是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來說,幾千年來都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日本傳統文化的獨立性並不鮮明。日本古代幾乎所有的文獻典籍,溯其源頭往往仍是出自中國。
日本古代典籍的研究者介紹稱:「日本古代典籍中也有許多由『漢文』(古漢語)寫成的作品,究其根源都來自中國古代典籍。越是有格調的語言這樣的傾向越強。」
就日本新年號「令和」兩個字,書寫方式、偏旁部首無一不是漢字。而日本古典文獻《萬葉集》的古本,卻是日本用漢字記載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只有當時的日本貴族才可以看懂。
日本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文字,日本的服飾、飲食和生活習俗無不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很顯然日本無論如何希望新天皇年號凸出日本傳統,也無法擺脫中華文化的烙印。
當然,日本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做得好。比如年號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歸於歷史。我們現在統一用西方公曆了,即便是我們的陰曆都很少有人記得請,除了大年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