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十三五」期間,元陽縣緊緊圍繞全州「五區一帶」發展布局,深入挖掘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讓千年哈尼梯田煥發新的生機,開創出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旅遊發展質量持續提升的新局面,有效推動全縣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讓自然景觀更富神韻、文化體驗盡顯魅力。
走進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記者看到館員正在為遊客講解哈尼族的吉祥物之一 ——日月盤。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歷經三年建設,於2019年3月30日正式開館。博物館內通過圖文和影像方式,系統展示和介紹了哈尼族的遷徙、文化、民俗,哈尼梯田的發展與保護,同時還將兼顧梯田管理、監測及資料收集整理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元陽哈尼梯田景區的文化及旅遊品質,更好地向國內外遊客展示哈尼梯田文化,使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博物館主要介紹的是哈尼族的農耕梯田文化,我們希望通過展示哈尼族的文化,能讓更多人看到哈尼族的過去與哈尼的將來」,博物館講解員郭曄說。
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開館以來,當地群眾對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博物館保安李貴生告訴記者,他以前是從長輩口中知道一些哈尼文化,來到博物館後全面系統地認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現在他也可以給遊客們介紹一些了。
「今天來到這個博物館,看到很多實物圖片文字,更了解了哈尼文化和農耕文化的變遷,感覺非常值得一來,不虛此行。我回到北方以後要給我的朋友們宣傳推薦,讓他們更多的人來領略這裡的美,領略這個人與自然結合的典範之地的精彩。」北京遊客董文華開心地向記者分享道。
在擁有「雲上桃花源」之稱的阿者科,遊客不僅可以看到森林、梯田、村寨和水系「四素同構」的自然景觀,還可參與農事體驗、織染布藝體驗、野菜採摘、哈尼家訪等活動,來一場哈尼民族文化體驗之旅。撫今追昔,阿者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阿者科計劃」的科學精準實施——通過對全村61棟蘑菇房進行集中修繕,實現掛牌管理;對每棟蘑菇房每年給予900元的傳統民居保護資金,使傳統民居及其人文內涵得以保留,真正實現村容村貌的蛻變。2019年2月,阿者科村鄉村旅遊正式開始運營,帶動發展了本村4家農家樂餐館和2戶經營鄉村小客棧,村內服務功能得到完善。「我覺得這裡休閒寧靜,民風很純樸,來到這裡的感覺非常好,非常舒適。」香港遊客黃啟明說。
截至目前,阿者科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29萬人次,實現收入71萬元,已舉辦了3次旅遊分紅大會,扣除成本後村民戶均分紅達5440元。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大大激發了村民主動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梯田景觀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可持續生態旅遊發展,曾經貧窮落後的小村落,被打造成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金窩窩。村民高美華幸福地向記者介紹著阿者科的蝶變,「最近這五年以來生活好起來了,不好的東西修好了,路修好了,旅遊方面也好起來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因為縣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我們這個地方越來越好了,也希望我們阿者科越來越好。」
「十三五」期間,我縣不斷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完成了33座旅遊廁所建設,壩達、箐口等景區景點提升改造工程及萬繕、雲上梯田等多家酒店的投入運營。同時,我縣全力推動文旅體融合發展,依託文化節慶活動,積極開發以體驗民族特色節慶活動為亮點的旅遊產品,成功舉辦第一屆、第二屆「開秧門」實景農耕文化節、第二屆元陽哈尼梯田國際越野馬拉松比賽、第三屆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攝影雙年展、中國農民豐收節稻花魚豐收節等系列節慶活動,文化旅遊產品不斷豐富。國家交響樂團紅河州創作實踐基地落戶哈尼小鎮,《哈尼交響·歡樂新春》專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成功上演並進行全球巡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擁有國家、省、州、縣各級傳承人164人,非遺項目98項,以元陽梯田景區為核心的文旅融合產業知名度、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元陽縣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馬智強表示,將不斷完善旅遊設施配套建設,大幅度地提高旅遊質量和開發文化旅遊產品,加強民族民間文化挖掘整理,積極開發民族特色體驗活動,打造有亮點的旅遊產品,豐富旅遊項目。
記 者:普 麗 盧夢妮
責 編:孔 妃
審 核:李彥明
原標題:《【「十三五」成就巡禮】內外兼修 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