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時期為何宋風盛行?

2021-01-08 歷史小同學

「最容易通向慘敗之路的莫過於模仿以往英雄們的計劃,把它用於新的情況中。 」—— 邱吉爾

模仿向來是不為人所提倡的,因為模仿只能學到外在的虛假表象,很難學到其中的精髓。

然而眾所周知,對於日本而言卻是憑藉著「抄作業」一步一步走向富強的,尤其是唐朝之時日本不遺餘力的學習以及政策方面的「照搬」為人所熟知。然而在鎌倉時期日本所盛行的卻是宋風。

一、中國始終作為亞洲文化核心

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無論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在同時代的亞洲國家當中都極具影響力,除卻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昏暗時代以外,一直處於亞洲前沿,有著相對突出的領軍地位。

無論韓國、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都有著向中國文化學習的地方,而中國亦是作為文化輸出大國延續至今。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茶道文化、佛教文化等方面的輸出。

放眼當下,中國亦是作為一個龐然大物雄踞於亞洲,周邊國家的發展與中國之間已經建立著極為深厚的互相影響作用,無論是經濟貿易方面亦或是政治方面都有著較為深遠的交流。

二、日本的開放學習日本關於學習的方面亦是為人所熟知的,然而歷史卻證明著他們每個階段所選擇的學習目標都極大程度的推進了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坦而言之單單這學習的心態是讓人佩服的。

例如唐朝時期,無數日本人相繼前往中國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包括政治上也是幾近照搬唐朝政府的律令制度,即日本飛鳥時代的大化革新。

自此以後,日本始終延續著對於中國近乎不斷的學習過程,畢竟作為當時的強國,中國的強大不無原因,而日本素來就有向強者學習的習慣。

而這一進程隨著,近代中國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以及腐敗無能而終止,因為在中國以外,日本見識到了西方列強的先進科技文明以及強大之處,準確察覺到了時代的變化,因此開展了明治維新,使得國力一躍之下突飛猛進。

仇恨雖不能忘卻但不應因此蒙蔽雙眼,日本的優秀之處亦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在開放學習這一方面。

他們能夠時刻洞察自身的不足之處,稍有落後便推動一系列的改革,以近乎照搬的形式向強者學習,繼而轉化為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而縱觀我國近代屈辱的歷史,正是因為清政府盲目自大,對於整個世界文明的推進熟視無睹,甚至於閉關鎖國,以免國外「不良之風」席捲而來,對內不思進取沉浸於自己所謂的「大國」之夢,因此招致凌辱。

若是清政府早日洞察先機,吸收西方先進科技技術,絕不至於淪落到那般田地。雖有無數有志之士看到了其間的差距,做出了相對的努力,洋務運動,但也微乎其微,這也充分說明了封建專制制度的落後以及不足之處。

無論是為人處世亦或是治理國家,都應該常懷不恥下問之心,時刻保持清醒察覺世界形勢的變化,對於比我們強盛的分析其強盛的原因所在,繼而加以學習轉化為我們前進的助力。

對於比我們弱小的要分析其為何弱小以及獨到之處,繼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唯有如此,國家才能進步,為人才能不斷成長,能力不斷增強。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永無止盡的,當一個人一個國家停止學習喪失進取精神,便意味著早晚被超越的事實發生,而落後就要挨打亦是註定的。

三、日本選擇宋風的緣由

之所以在日本的鎌倉時期宋風盛行,除卻日本人本身的學習精神至關重要以外,還包含著其他幾個方面的原因。

1、歷史的延續。日本對於中國的學習早有起源但是大規模的學習是在唐代發生的,如前文所言日本近乎「照搬」了唐朝的制度與各類文化。

然而輾轉到了宋朝時期,日本的學習依舊沒有結束,在他們看來,作為大唐的接替者宋朝依舊有著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依舊是他們所不可撼動的龐然大物。

因而他們便延續著對於宋朝的在學習,而宋朝的文化亦隨之流入日本。對於崇尚強者的日本人民而言,宋朝的先進文化自然得到了歡迎。

2、經濟的發達。相較於歷朝歷代,論軍事宋朝不足為道,畢竟重文抑武的現象在宋朝尤為嚴重。然而宋朝的商業貿易經濟卻是數一數二的。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的先進經濟文化在當時的世界水平亦是獨樹一幟,然而卻因過度「柔和」的政策,使得空有財富無人把守,導致宋朝歷經北宋、南宋之後走向滅亡。

但不可置疑的是中國古代文化經濟等在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因此對於,當時的日本人而言,眼見宋朝國家富庶,生活方式先進,自然忘卻了唐朝投入宋朝的懷抱。

首先是經濟貿易上,宋朝對於海外貿易極度重視,開闢了「海上陶瓷之路」,當時的海船便達到了300餘噸,而後世歷經兩百年哥倫布用以發現新大陸的航海船隻也不過區區120噸左右。

因此,當時宋朝的強盛遠播海外,彰顯著當代的文化與經濟的璀璨。

3、佛教文化的傳播。除卻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外,中國古代佛教文化向日本的傳播亦是由唐朝在宋朝時期達到了鼎盛。

唐朝時期中國的佛教文化開始向日本傳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鑑真東渡。當時佛教文化在生產力落後的日本迅速蔓延開來,無數僧侶遠渡重洋來學習中國的佛教文化。

到達宋朝時期之後,隨著海運、海上經濟貿易的發展使得來往船隻愈發繁多、規模隨之不斷擴大,因此那些仰慕佛教文化的人得以跨越山海,來到宋朝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不僅限於佛教文化,各種類的文化亦隨之傳播出去。

因此,宋代文化的傳播歸根結底至關重要的便是海上貿易的開展以及不斷地擴大規模。

4、「同命相憐」。眾所周知,宋朝除卻經濟富饒之外,軍隊方面根本不值一提,這也就導致了後期面對群狼環伺無力抵禦,正能夠通過割讓土地、賠償金銀財物等來謀求和平。

然而談判往往是建立在雙方實力對等的前提下,而且人的貪慾是永無止盡的,一旦嘗到甜頭就是源源不斷的騷擾與侵佔。

因此宋朝被迫在下退守南方建立了南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苟延殘喘之後徹底滅亡。

而在這段時間裡,整個國家的氛圍是壓抑的,畢竟國恨家仇當前,或濃或淺的屈辱感覺佔據著每個人的心頭。

眾所周知,人一旦壓抑,無論看什麼亦或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片灰濛濛的,因此,那段時期的文化產出亦是壓抑的。

而對於當時的日本,他們的社會尚且落後,受地區的限制生產力始終不高,人民的生活也較為慘澹,因此宋朝當時傳達過去的文化概念,與日本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一定的契合之處,使得日本人未免感同身受,亦因此崇尚於宋風。

任何一個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以及對於強者的借鑑,因此保持開放進取的姿態對於國家亦或是個人都是有必要的,唯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方能有更為深遠的進步。

任何一個真正的大師都常懷學徒之心。

相關焦點

  •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鎌倉時期為何自上至下都「吹捧」宋風?
    如此,便造成鎌倉時期宋風盛行。一、鎌倉時期日本與宋朝之間的貿易發達1.宋朝貿易發達四處經商與日本鎌倉幕府時期平行的宋朝時代,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的巔峰。宋朝當時處於被北方的遊牧民族王朝侵吞土地虎視眈眈的境地。
  • 鎌倉秋紅散步
    ▲ 長壽寺書院寫過鎌倉的《冬雪》,寫過鎌倉的《春櫻》,寫過鎌倉的《牡丹》,寫過鎌倉的《繡球》,此時,正是鎌倉幕府的鼎盛時期。北條氏一族以宋時制度為模板,苦心經營,古都鎌倉到達了她繁榮的頂峰。年輕的第八代幕府掌權人北朝時宗遣使來華,迎請南宋高僧無學祖元來鎌倉執掌五山第一的建長寺。
  • 宜豐宋風劉家:帶你去穿越宋朝
    有巷即街、茶樓酒肆、貨郎叫賣、嬉戲雜耍……近日,這一幕電視劇中古代沿江商埠市井生活的情景在江西省宜豐縣宋風劉家生動上演。宋風劉家,是宜豐石市鎮的一個古村落,位於錦江之濱,習稱劉家,這裡也是宋代錦江流域的重要水運碼頭
  • 鎌倉給你不一樣的旅遊視覺體驗,電影裡難道都是「真實的」?
    鎌倉給你不一樣的旅遊視覺體驗,電影裡難道都是真實的?如果說京都留存的是中國盛唐的樣貌,鎌倉則是大宋的風韻投刻,日本的鎌倉時代對應著中國的宋朝。盛名在外的鶴岡八幡宮和長谷寺讓人昏昏欲睡,而古都的魅力在於鎌倉五山。
  • 合川首屆「淶灘·宋風集市」助農文化節圓滿落幕
    合川首屆「淶灘·宋風集市」助農文化節暨2020文化旅遊惠民消費季於10月24日在淶灘古鎮盛大啟幕。領略宋風雅趣、體驗古韻魅力、賞文化瑰寶、聽甕城妙音、觀非遺藝術、吃合川精品,逛大宋遊攤,持續兩天的淶灘·宋風集市吸引了數千遊客,「沉浸式大宋文化體驗」賦予了古鎮新色彩,千年宋味,淶灘新生。
  • 「鎌倉大佛」是釋迦牟尼佛嗎?答案隱藏在這一個細節裡!
    上文提到,位於日本神奈縣鎌倉市長谷高德院的鎌倉大佛,是眾多遊人來訪鎌倉古都時的必遊景點。大家大概也知道,長谷高德院是一座淨土宗寺院,因此鎌倉大佛並不是一座釋迦牟尼佛,而是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如何區別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呢?
  • 《鎌倉物語》:武家古都的異色世界
    從此,日本天皇成為傀儡,而鎌倉則成為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發源地。作為日本三大古都之一(京都、奈良、鎌倉),鎌倉的人流量較少,在日本的歷史名勝古蹟中,也是略顯沉悶無趣的旅遊勝地。因為距離東京不遠,當代日本人幾乎把鎌倉當做是東京的「後花園」。許多住在鎌倉的居民,甚至會通過鐵道電車去東京上班。而在東京的居民,乘坐火車,花上約莫1小時的時間,就能在湘南海岸邊享受海風習習。
  • 在鎌倉時期,最具有日本特色的佛教人物,當屬日蓮
    在鎌倉時期,最具有日本特色的佛教人物,當屬日蓮鎌倉時期是日本佛教大發展的時代,各種宗派蓬胃勃興盛;其中,最日本化,最具有日本特色,對後世影響力最大的佛教人物當屬日蓮,他創立的佛教宗教為日蓮宗當清澄寺所藏的有限經論無法滿足他的求知慾時,18歲的日蓮又開始了遊學鎌倉、比睿山的學問之行,在鎌倉號稱是「八宗兼學」,但是最下功夫的卻是淨土宗和禪宗,在比睿山又探尋佛法淵源。在這十多年的求學生涯中,日蓮對日本所流行的佛教學派和宗派都作了研究考察,對印度、中國和日本的佛教典籍,宗教和佛教歷史都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鎌倉幕府
    看過上一篇文章的都知道,平安時代的結束也標誌著日本歷史時代的結束,鎌倉時代的建立標誌著日本進入了西方式封建時代。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鎌倉時代的幕府,因為源氏擊敗了平氏,鎌倉(地名)成為了全國政治中心,所以鎌倉時代也因此而得名。此時的日本對應中國的南宋末期至元朝末期,長達149年。
  • 鎌倉時期的新佛教宗派——任繼愈
    16歲出家,遊歷鎌倉和平安的各寺,學天台、密、淨土諸宗的教義。開始曾重視淨土宗,後因讀《涅槃經》中「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的經文,決定選擇一部佛經作為自己修法的依據。建長五年(1253)宣布歸依《法華經》,認為只有此經才是成佛之法,並對淨土宗進行批評。為此他受到淨土宗信徒的迫害。他逃到鎌倉,建草庵居住,日夜誦讀《法華經》,有時到街上高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人們以「狂漢」視之。
  • 首屆「淶灘·宋風集市」助農文化節暨2020文化旅遊惠民季開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7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周雲)近日,首屆「淶灘·宋風集市」助農文化節暨2020合川文化旅遊惠民季在合川淶灘古鎮開幕。本屆「淶灘·宋風集市」助農文化節由合川區政府主辦,合川區文化旅遊委、區農業農村委、淶灘鎮政府、釣魚城文旅公司承辦,重慶市自駕旅遊協會執行,是2020重慶市自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的主要內容。
  • 內行人才知道:玩日本鎌倉要從寧靜禪意的「北鎌倉」出發
    這次我們要帶大家認識日本「北鎌倉」。北鎌倉車站一帶饒富寧靜的禪意氛圍,徒步就可到有紫陽花寺美稱的明月院、盛行禪坐的圓覺寺等古蹟,鐵道沿線錯落著眾多日式餐廳、和菓子店、別莊、池塘與綠樹等,有古都的歷史感卻不生活韻味。快來跟著小編的腳步,來場北鎌倉一日遊吧!
  • LOOK | 千年古都 · 日本鎌倉
    鎌倉日本第3大古都復興於江戶時代是一座寧靜的海濱小城是川端康成最愛的城市之於我,鎌倉有三種顏色銅綠大佛 | 湛藍海水 | 鐵灰雨幕今年年初,我去了古都鎌倉旅行。三大八幡宮之一的鶴岡八幡宮,是鎌倉的標誌之一。這面奉獻牆,是信眾為鶴岡八幡宮捐贈的酒。
  • 為什麼在魏晉時期,桃花源的傳說如此盛行?
    由於陶淵明「桃花源」傳說中的「武陵」是南方的一個地名,因此,「我們認為桃花源的故事本是南方的一種傳說,這種傳說晉、宋間流行於荊湘,陶淵明根據所聞加以理想化,寫成了桃花源記』」雖然陶淵明是較早記錄「桃花源」傳說的人,但這一時期其他筆記小說中記錄的「桃花源」傳說卻並非都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及其《搜神後記》的記述。
  • 肆意飲酒,過得隨意灑脫,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為什麼盛行服藥飲酒
    一、魏晉時期的名士為何飲酒風氣盛行1、魏晉名士與酒的關係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在最早的《詩經》中就有記載,其中還有一篇名為《大雅·既罪》的詩詞專門詠頌酒,可見就的發源時間之久遠,歷史上有著無數的關於酒的故事: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等等。
  • 東京有鎌倉,滬杭有徑山
    《倒數第二次戀愛》裡小泉今日子飾演的單身女主角千明在46歲那年做出了「將家安在鎌倉,每天往返東京」這個舉動,或許足以解釋鎌倉的迷人:背山面海,海浪的遼闊,山寺的靜謐,消解了大都市的繁忙焦慮;而鎌倉所處的地理位置——距離東京一小時左右車程,又恰好將自己介於出塵入世之間。
  • 日本人對食物的想像力:照燒雞腿,鎌倉拌菜
    而使用味醂和白糖燒出紅潤光澤菜餚的手法是在明治時期之後才開始普及的。 大正時期,刊載在《讀賣新聞》家庭版的照燒都是使用海鮮燒制的。例如,海參、龍蝦、鮭魚和墨魚等。當時採取的做法是把醃製好的魚穿成串,用七釐炭爐等上火燒烤後再塗上醬汁。
  • 鎌倉對武士來說是塊寶地,為何幕府卻難逃滅亡?
    後醍醐天皇想要質問足利尊氏為何言而無信,卻沒有機會,因為他自己也被送到花山院軟禁了起來。在後醍醐天皇一行被足利尊氏捉拿之際,新田義貞等人也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大雪天氣中向北陸進發,這一年的大雪下得特別早,才十月,就已經是北風呼嘯,雨雪交加。新田義貞不得不下令讓士兵們靠在一起行進取暖,實在沒有木柴,就把弓矢作為柴火來燒。
  • 重慶這個小眾古鎮,本周迎來首屆宋風集市
    本周,該鎮迎來首屆宋風集市,等你穿越打卡!合川·淶灘古鎮說到重慶的古鎮,首先想到的便是磁器口。磁器口,建於宋代,是重慶市內旅遊的一張名片。相比磁器口,同樣建於宋代的淶灘古鎮,名氣小了許多,卻更有生活氣息。
  • 霓虹日本|破壁二次元,灌籃高手取景地——鎌倉Kamakura
    然而,它卻真實地存在——日本本州島神奈川縣的鎌倉!鎌倉幕府時代結束後,城市一度衰落,但是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古建築群。從江戶時期開始,鎌倉作為首都附近的旅遊地又再次興盛起來,近代是文豪喜歡旅居的文化之城。現在的鎌倉是繼京都、奈良後日本第三座知名的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