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鎌倉時期與中國的宋朝及元初重合。落魄貴族源賴朝通過身後北條氏以及關東武士的力量建立了武士為核心的鎌倉幕府時代。由於當時的中國可謂東方文明起源地,是以身為邊陲島國的日本歷來有出使中國學習先進文化的傳統。
鎌倉時期,幕府沿用前朝平氏方針,繼續開放促進日本與中國的貿易。在此過程中,日本不可避免地受宋朝文化薰陶。在共同信仰佛教的溝通交流下,日本更加積極地融合宋朝文化。如此,便造成鎌倉時期宋風盛行。
一、鎌倉時期日本與宋朝之間的貿易發達
1.宋朝貿易發達四處經商
與日本鎌倉幕府時期平行的宋朝時代,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的巔峰。宋朝當時處於被北方的遊牧民族王朝侵吞土地虎視眈眈的境地。可能是沒有辦法在版圖疆域上再施展拳腳擁有過剩的精力以及年年繳納的高額歲幣壓力,整個宋朝將全部精力轉入內在的經濟文化發展。
是以宋朝雖然偏居一隅,但卻開出了文化經貿兩朵璀璨之花。宋朝的商船更在海上開創了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宋朝與日本的貿易也變得頻繁緊密起來,使得宋朝的本土文化也隨著經貿商品流入日本的土地。
2.此時期的日本開放民間貿易
鎌倉時期,不僅是宋朝文化商品不斷輸入的狀態,也是日本打開國門積極對外交流的時候。在日本的平安末年,日本對兩國之間的交流把控還是非常嚴格的。除了入宋的巡禮僧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出海。為了緩和宋朝商船頻繁到訪日本,當時也出臺過「三年一航」的方針。
但在貿易大環境以及自身經濟不斷發展需要貿易加強的情況下,到了平清盛掌權的平家時代,日本終於自主打開國門開始積極貿易。
這樣的貿易方針並沒有隨著平氏倒臺,鎌倉幕府的建立而結束。鎌倉幕府沿用了平氏的方針,積極推動民間貿易,在鎌倉中期連幕府也被貿易的巨大利潤吸引派遣幕府自己的商船與南宋進行貿易。
在雙方的積極貿易推動下,兩國之間的物資文化在不知不覺間互相交融。宋朝的茶葉、香料、絲織品等在日本流行。日本精美的扇子、螺鈿、水晶等工藝品也頗受宋朝人民的喜愛。宋朝的茶藝、花藝以及書法等都被日本發揚光大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道文化。
二、佛教文化成為日本與宋朝溝通橋梁
1.日本的佛教文化源於唐朝
除了經貿繁榮對兩者文化的交流促進,共同的佛教信仰文化更成為了雙方溝通的絕妙紐帶。在大唐繁榮時期,日本的遣唐使便隨著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來到大唐長安。在這裡漂洋過海的日本人體會到了最繁榮璀璨的文化與盛世,奠定了日本向中國學習的決心。
不僅有虔誠的日本學習者,更有執著於傳播佛教文化的鑑真和尚為佛學推廣貢獻力量。鑑真和尚為了將佛教文化傳播到日本,他不辭辛苦六次東渡,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到達日本。
他將佛教的信仰深深種入日本民眾的心裡,使得佛教文化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等到了鎌倉幕府時期已經開出極其璀璨的花朵。
2.鎌倉時期佛教文化盛行與宋時常交流
鎌倉時期的入宋僧絡繹不絕,他們繼承了前輩的傳統,到各佛教聖地瞻仰朝拜,譬如天童山、育王山等。不僅如此,這些僧人也與時俱進開始學習宋朝佛教裡的律宗和禪宗。
這些僧人在宋朝一待就是幾年或是十多年,他們遍賞宋朝大好河山,品茶、作詩,耳濡目染下這些入宋僧早已被宋朝文化感染。
他們不僅為日本帶回了佛學經文更將宋朝繁榮的儒學、藝術一併帶回日本傳播。在佛學宗教信仰的加持下,那些被一併帶回的宋朝文化藝術與佛教信仰交融在一起,擁有了強大的感染力與信服力。最終使得鎌倉幕府時期上至貴族下到百姓都深深地被宋風吸引。
如果說宋朝與日本的貿易,使得宋風物件來到日本這片土地的民眾面前,以自身獨特的皮相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那麼兩國之間的佛學交融更是為宋朝器物注入了獨特的文藝之風和哲思氣息,令日本民眾喜愛的同時更添加了敬畏與崇拜。如此氛圍薰陶感染下,日本鎌倉幕府時期宋風蔚然。
三、為何日本最終選擇承襲宋風
1.宋朝的古雅風格符合日本審美
日本地處邊陲島國,從來都是物資匱乏多災多難的地方。面對物資緊缺以及自身容易被自然災害折損的情況,日本民眾養成了克儉自製的傳統。而這樣的生活環境和傳統習慣勢必影響他們的審美。日本民眾更加欣賞古樸、文雅內斂的美感,而這一點與當時宋朝的流行風尚暗合。
當時的宋朝處於被其他強國欺凌壓迫的階段,整個藝術文學氛圍無不充滿自抑的傾向。曾經在大唐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一批宋朝文人墨客的文學加工下成為了心繫天下鬱郁不得志的詩聖。杜甫的詩作更是被打上沉鬱頓挫的標籤。
在宋朝文人對杜甫推崇的行徑裡,世人能看到他們對杜甫的無盡緬懷更折射出的是他們當時自抑的情緒。這樣的文學藝術氣息反饋到社會審美上,漸漸形成了古樸、簡單、淡漠等風格。而此時的宋朝風格極其合日本人的傳統,是以宋風在日本漸起走向繁榮。
無論是頻繁的貿易和佛學交流都只是為雙方的文化交融搭建了橋梁,如果雙方風格是格格不入存在巨大分歧的狀態,那麼宋風也是無法在鎌倉幕府時期吹起的。
2.古代中國的文化輸出力量強大
中國對日本鎌倉幕府時期能造成如此強大的影響力,不僅來源於貿易文化的交流溝通,更來自於自身長期擁有的東方文化的創造輸出能力。
中國在古代擁有富饒的物資,遼闊的版圖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這樣的物質基礎在生產能力低的古代是擁有絕對優勢的存在。
所以,中國催生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先進的科技與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這些雄厚的實力和底蘊使得中國擁有絕對的吸引力,使得周邊各個國度心生嚮往其中也自然包括日本,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也令周邊各國折服。
在交通水平並不發達的時代,中國的文化經濟等力量對於周邊國度來說便是整個東方國度裡最強大的存在。中國自身的體量與絕佳的地位都使其擁有對外輸出文化的實力。在鎌倉幕府時期,當日本放眼周遭時即使他不是直接受到宋文化薰陶也會在其他地方看到宋朝文化的影子。
因為周邊最強大的文化輸出國便是當時的宋朝,即使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宋王朝文化的薰陶,何況是地處偏僻素來有學習中國傳統的日本。
3.向強者學習是日本富強的準則
由於日本地處偏僻物資匱乏,所以他們養成了向外學習用外來資源與優勢富強自身的習慣。日本不同於中國的地大物博,中國即使不藉助外力,憑藉自身的物資與文化能力都能塑造出璀璨的文明。
可是日本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當日本的遣唐使來到大唐長安時,在驚嘆之餘便生出將長安繁華帶回日本的野望。他們在長安學習建造、冶鐵、藝術等,如今來到日本都能看到大唐宮殿的模樣,這在中國本土都實屬罕見。
大唐的先進文化給日本帶來了空前的繁盛,是以堅定了他們向強者學習的決心。等時間流轉到了宋朝,即使當時宋朝被北方壓制,但其文化底蘊內涵依舊是世人追逐的對象。故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依舊是他們眼中的強者。
所以,將宋朝的一切照辦也成為了他們的學習習慣。不過當時針來到近代,日本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強大後,便果斷拋棄了曾經的中國文化投入西方懷抱,開始積極推廣明治維新。由此可見,日本在學習強者路上的決心是何其堅定的。
這自然也是造成當時鎌倉幕府宋風蔚然的深層原因。可見不論是唐風、宋風還是西方之風,只要是強者之風,日本都會望風而動。
四、總結
日本鎌倉時期的宋風興起,其中自然是有貿易與文化交流的現狀局勢影響,也有日本本身的文化習俗的深層影響。在那樣交流頻繁的時代,宋朝之風走過千山萬水來到日本的土地,在民眾的心中不斷沉澱。
最終在日本文化的改造交融下創造了獨有的茶道、花道、香道等特有的文化習俗。在現如今的日本文化裡,世人依舊可以看到宋風的影子。日本文化憑藉自身特色成為東洋之花,可見文化力量的強大與生生不息。給世人留下的啟示便是,不要小覷文化的力量更要牢記傳承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日本武士史》
《日本古代史》
《源氏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