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於新悅
「十三五」期間,我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呈現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12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傳達出這樣的信息。
當前,全省全國文化先進縣(先進單位)達到40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4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8個,居全國前列;各類博物館達到603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11處,均居全國第一位;世界遺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6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3項,居全國第二位。全省A級旅遊景區發展到1200餘家,其中5A級景區12家,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和第六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達到8個,數量全國第一。2019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9.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1萬億元,分別居全國第二和第五位。
藝術精品成果豐碩
據介紹,我省藝術精品創作迎來由「高原」向「高峰」跨越的新時期。五年來,成功推出了民族歌劇《沂蒙山》《馬向陽下鄉記》、呂劇《大河開凌》、話劇《孔子》、京劇《奇襲白虎團》(復排)等一批精品劇目,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我省獲得1項「文華大獎」,2項「群星獎」,創非主辦省份最佳成績。美術創作成績斐然,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我省榮獲2金1銀2銅的歷史最高紀錄,金獎數並列全國第一。
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別達到154個、157個,建成數量和上等級率均居全國前列。2015年-2019年,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3.6億元,連續五年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村級文化設施建設予以扶持。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建成綜合性文化活動室,提前完成文化扶貧任務。「旅遊廁所革命」成效顯著,全省新建、改建旅遊廁所累計完成2.1萬座,建設數量全國第一。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發布會披露,我省高標準編制《山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積極對接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文化工程。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支撐,大力實施「文化+」「旅遊+」,積極發展文化遺產旅遊、紅色旅遊、研學旅遊、工業旅遊、旅遊演藝等文化旅遊業態,推動創建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積極培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注重發揮大項目、大景區、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文旅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精品化發展,湧現出尼山聖境、東方影都、齊河博物館群等一批文化旅遊精品。
文化創意產業和精品旅遊產業被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以來,全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已竣工698個,完成投資4648.7億元。截至2019年底,山東3208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從業人員45.1萬人,資產總計達到6872.8億元,增長3.2%;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454.7億元,營業利潤165.1億元。
對外合作方面,「十三五」期間,我省共派出72批960人次赴56個國家和地區的82個城市參加「歡樂春節」活動,涵蓋演出、展覽、廟會、廣場巡遊、非遺互動、講座論壇等多種類型。實施孔子文化和旅遊使者計劃,在海外重點客源市場發展孔子旅遊專家2900餘名。
注重用好新媒體平臺宣傳展示品牌形象,全國旅遊新媒體傳播力指數截至目前共發布7期,我省5次位居全國第一。今年,舉辦全省首屆旅遊發展大會,對在全球提升「好客山東」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惠民消費券拉動經濟增長
據介紹,我省精心培育文化旅遊惠民消費季活動,目前已經連續四年舉辦,成為全國開展範圍最大、參與主體最多、消費者分布最廣的文旅消費促進活動。
四年來,省、市、縣三級共發放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4.74億元,直接拉動消費超過23.52億元,參與企業14778家,上線文旅產品及服務43萬餘件,籌劃開展六大系列46783項主題活動,累計參與群眾8.7億人次,間接帶動消費505.06億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文旅行業造成重大影響的情況下,第四屆消費季於4月25日提前啟動,充分發揮文旅融合優勢,在原有文創產品、文藝演出、工藝美術品、文創互動體驗等20餘個補貼領域的基礎上,將旅遊景區、特色旅遊路線、旅遊演藝等都納入惠民補貼範圍。策劃開展「樂遊齊魯、樂賞齊魯、樂享齊魯、樂購齊魯、樂活齊魯、樂智齊魯」六大板塊及8793項主題活動。
[責任編輯:楊凡、懷初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