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縣,因黃河得名,顓頊帝嚳二帝在此建都,遺存中國龐貝古城

2020-12-17 史間一壺酒

文/史間一壺酒

在世界歷史上,龐貝古城(Pompeii)非常有名,它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但由於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它的發現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中國,也有一處地方被稱為「中國龐貝古城」,它就是位於河南省內黃縣梁莊鎮的三楊莊遺址。這是中國發現的一處保存完整、內涵豐富、價值巨大、影響深遠的大規模漢代農耕聚落遺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該遺址因黃河泛濫,被淤沙深埋地下,古道路、庭院圍牆、瓦屋頂、廁所、樹林殘存、田壟等遺蹟以及車轍和牛蹄的牛蹄的痕跡,都保存完好。並出土大量的石臼、石磨、石磙及「貨泉」銅錢和「益壽萬歲」瓦當等反映當時生產、生活的文物。

內黃縣地處黃河故道,因黃河而得名。早在上古時代,顓頊帝嚳二帝就在內黃建都立業,黃河古道上留下了燦爛的華夏文明。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發現,後經清理,元、明、清歷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現於世人面前。

這裡是春秋時期政治家商鞅、東晉十六國時期冉魏皇帝冉閔、唐代大詩人沈佺期故裡,也是楚霸王項羽奪軍救趙、「破釜沉舟」之地和民族英雄嶽飛童年生活成長的地方。

內黃還是華夏尋根祭祖聖地,中華傳統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當地有商中宗陵,是商第十代王太戊的陵墓,陵區內現存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廟碑銘並序》,螭首龜趺是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

大興寺塔位於內黃縣城西南17.5公裡處,因地屬裴村,俗稱裴村塔。該塔建在大興寺遺址上,四周萬畝森林環護,該塔建於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將近1400年的歷史。經過多次地震和洪水衝擊,仍巍然屹立。

內黃是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旅遊名縣,國家級生態示範縣,中國綠色小康縣,中國名特優經濟林紅棗之鄉。內黃現有槐林12萬畝,三春時節,槐花盛開,幽香撲鼻,槐花既是野餐美味,可蒸可調,也是蜜源,釀製的槐花蜜非常有名。

內黃大棗林分布在衛河以南12個鄉鎮,連片成林,面積42萬畝,是名副其實的棗鄉。內黃種植大棗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內黃大地棗林似海,綠意盎然。各鄉鎮中,面積產量以後河鎮為最大,居中國鄉鎮之首,素有「中國紅棗第一鎮」之稱。

內黃縣是豫北最大的尖椒集散基地,六村尖椒市場年交易量13萬噸,遠銷祖國各地,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尖椒集散地。

內黃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農民畫、麥稈畫、柳根畫、根雕、書法、落腔等民間藝術久負盛名,皮影、印花、剪紙、刺繡、燈籠畫、紙紮、家譜畫等遍及鄉裡。

其中,麥杆畫是中國已失傳的隋朝宮廷工藝品,已有千年歷史,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被世人譽為「中華一絕、巧奪天工」,產品暢銷海內外。

內黃的特色名吃包括內黃灌腸、楚旺扒糕、梁莊狀饃、井店馬蹄燒餅、東莊羊頭等。

參考資料:《內黃縣誌》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

相關焦點

  • 河南一縣,是商鞅呂不韋老家,素有「顓頊遺都」「帝舜故裡」之稱
    文/史間一壺酒在中國歷史上,衛國作為一個諸侯國絕對是個傳奇,它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帝丘,河南一古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東南部的五星鄉高城村的高城遺址,在黃河故道金堤河的南岸。《春秋·僖公三十一年》:「 衞遷於帝丘 。」 杜預註:「 帝丘 ,今東郡濮陽縣 ,故帝顓頊之虛,故曰帝丘 。高城之名源於帝顓頊高陽氏。在顓頊建都帝丘時代,天文非常先進在帝丘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天文曆法——顓頊曆,把一年定為366天。
  • 中國龐貝古城,華夏祭祖的根源,神話之國都!竟然在一個小縣城!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華夏的根源,中國龐貝古城,還有神話國都,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小縣城。我國的歷史大致分為這幾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現在。原始社會比較漫長,有母系社會,父系社會,還有部落。母系社會屬於新時期時代的早期,當時的人們已經學會了簡單使用工具。主要代表有河套人,山頂洞人等。基本分布於北方,內蒙古,北京一帶。
  • 一篇一篇讀《史記》2:《五帝本紀》顓頊和帝嚳
    顓頊(zhuān xū)顓頊是五帝之一,都帝丘,在今天河南省濮陽西南。神話中關於顓頊的傳說很多,中國神話學學者袁珂先生認為,古代神話視顓頊為宇宙的最高統治者,日月星辰的位置都是顓頊確定的。還有傳說顓頊派重、黎兩個神將本來合在一起的天、地分開。此外,還傳說顓頊是掌管疾病、溫疫的,也有傳說顓頊酷愛音樂等。
  • 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六)—— 帝嚳(高辛氏)
    「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三皇五帝,含義有二: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zhi(農皇)。五帝,主dao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說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第三種說法指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
  • 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因為他有聖德,所以被立為帝
    顓頊,中國歷史中的傳說人物,為五帝之 一,九黎族的首領。相傳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相傳昌意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後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15歲時就輔佐少 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所以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被立為帝,時年20歲。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黃帝把青陽降居江水(岷江),昌意降居若水(雅礱江),一是因為四川河流眾多,二是黃帝是四川人,三是希望他們學習水的品格。我們認為,帝嚳的前輩在四川岷江、雅礱江,也算祖籍在蜀。高陽氏(顓頊)與高辛氏(帝嚳)都在四川盆地生活、工作過,對治水、農業發展貢獻很大,嫦娥出生在四川也是可能的。
  • 河南安陽市這個縣,因黃河而得名,如今卻不在黃河邊
    一談到中國八大古都,大家順口就能說出西安市、洛陽市、北京市等等,然而安陽這個城市,可能就有些陌生了。那是因為如今的中國八大古都,要麼是省會,要麼是知名的大城市,而安陽市只是一個河南省普通的地級市。
  • 國內唯一一座「內城、城湖、城郭」保存完整的城池——商丘古城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佔其四,商丘、許昌等許多城市被洛陽、開封的光芒所掩蓋,其文化不為人所知。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國內唯一一座「內城、城湖、城郭」保存完整的城池,這就是商丘古城。一、古城亮點(一)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嵩陽書院號稱中國四大書院。應天書院是建於鬧市之唯一,建於北宋南京城的商丘,又稱南京書院,範仲淹著有《南京書院題名記》。
  • 河南的一座城市,有4000多年的歷史,差點成了中國第九大古都
    說起中國的古都,公認的有八大古都,分別是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杭州、安陽、鄭州,歷史上各朝各代均在這些地方建都。但是在河南境內,還有一座最冤古城,它作為華夏民族的發祥地,漂浮在水上4000多年,卻不是八大古都之一。
  • 顓頊帝之妻滕濆氏「女娽」 與「鸛象虎圖」彩陶釜(高萬須)
    《漢典》:「濆fén,古水名,汝水岔流。即今河南省境的沙河。」我們看出,「滕、塍」原義是稻田中的畦埂。「濆」用作動詞,義為水波湧起,噴湧漫衍;用作名詞,指古汝河的一段河流,即今平頂山市(葉縣)至郾城縣的沙河(古稱「濆水、濦水」)。汝水和滍水(現稱沙河)在此合二為一,水流巨大,洶湧澎湃。滕、濆二字由此物象生發,故有滕濆氏。
  •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南內黃:璀璨打鐵花 美麗過春節
    2月1日,在河南內黃梁莊鎮顓頊帝嚳陵內,6000餘名觀眾正在觀賞打鐵花表演。打鐵花,是流傳於晉豫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內黃地處黃河故道,因黃河而得名,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內黃縣的農民畫、麥稈畫、柳根畫、根雕、書法、落腔等民間藝術久負盛名,皮影、印花、剪紙、刺繡、燈籠畫、紙紮、家譜畫等遍及鄉裡。新華網發(郭東亮 文 李剛 攝)
  • 中國唯一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於一體的大型古城池之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改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由於幾千年來黃河決口所致,目前的商丘古城以下還疊壓多座古城。商丘古城像一顆明珠,鑲嵌在豫東大地上。秦到唐稱睢陽,宋稱應天府,金至元、明、清多稱歸德府。
  • 中國「最具潛力」古城,有4千年歷史,是十大古城之一,就在河南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個有著4千年歷史,中國最具潛力十大古城之首——商丘古城,是中國十大古城之一、中國十大最具潛力城市之首、中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之一,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 你可知道顓頊,帝嚳是誰 你可知道這三個字怎麼讀
    其孫高陽繼位,這就是顓頊(zhuanxu 專需),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相傳顓頊在位七十八年,活了九十八歲才去世。也有說顓頊的帝位是與共工爭奪帝位大敗共工後奪來的。大家也知道,對於上古時期的傳說基本都滿腹神話色彩。傳說共工於顓頊大戰敗北後逃至不周山,不周山雄偉巍峨,頂天立地,乃是撐天的柱子,完全攔住了共工的去路,於是才有了共工怒撞不周山。
  • 劉平 ‖ 穿越歷史,看濮陽千年古城
    在濮陽市境內,千年古城遺址多達10餘處,這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這些古城雖然已經老去千載,但仍璀璨生輝。它們中有帝都之城、諸侯之城、亦有郡縣之城,成為我國城市歷史演繹中的輝煌。南樂縣昌意城濮陽市下轄5縣兩區,其中最北端的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南樂縣,這座縣城的得名就與一座古城有關,這座古城叫昌意城。
  • 從三皇五帝時的顓頊、到民國,元旦就是過年
    元旦的叫法,源於三皇五帝當中的顓頊(讀zhuān xū)。所以,「元旦」一詞是中國土產。《晉書·志》的第七章裡有這樣的內容: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黃帝因之,初作《調歷》。歷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歷。
  • 湖南發現「龐貝古城」 十萬古田成災難性遺存
    城步十萬古田遺址  圓型古城址、護城河、湖廣古驛道、古墓群、成片古田沼澤地……8月18日,在湖南永州市舉行的「湘贛粵桂考古高峰論壇」上,湖南邵陽市文物局副局長曾曉光展示了一幅罕見的古代大型災難性歷史文化遺存圖畫
  • 河南人,你都知道河南的這些事嗎?
    河南是歷史文化底蘊最為豐厚的一個省,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 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區。河南有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商鞅、張良、張衡、杜甫、吳道子、嶽飛等歷史名人。
  • 河南18地市,名字由來大揭秘!你知道幾個?
    而河南作為華夏歷史文明之源,其下轄的18個地市,每一個名字都有其獨特的由來。作為河南人,你都知道嗎?豫A——鄭州市上古時代,鄭州屬九州之中的豫州之域,軒轅黃帝在此出生,並建都於此。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韓國先後將新鄭設為國都。北魏統一北方後,將鄭州地區設為北豫州;北周滅北齊後,將北豫州改為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