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間一壺酒
泰州南瀕長江,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700多年前,馬可·波羅遊歷泰州,稱讚「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因瀕江臨水,便產生很多故事。在泰州有一區名曰姜堰,傳說便由水而生。古時,長江、淮河、黃海三水在姜堰匯聚,故稱「三水」。又因三水匯聚,衝擊成塘,塘水多漩渦,形似人指羅紋,又名「羅塘」。
北宋年間,洪水泛濫,巨商姜仁惠、姜諤父子仗義疏財,率領民眾築堰抗洪,保護了一方百姓生命財產,古鎮由此名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提起姜堰區,便不提不說溱潼古鎮。溱潼古稱秦泓,地處三市交界處,舊有「 犬吠三縣聞」之說。鎮區四面環水,波光粼粼,環境優美,素有「水鄉明珠」之稱。
古山茶院裡有「中國茶花王」,樹高11米,樹齡數百年,每年清明前後,萬朵茶花競放。當地有民俗風情館,展示了秦磚漢瓦、耕織器具,彰顯了溱潼人民的聰明才智。
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泰州地區唯一5A級景區。風景區地處中國著名的三大窪地之一的裡下河地區。古長江與淮河曾在此交匯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溼地生態環境。
溱潼一度臨海,這裡水草豐茂,麋鹿「千百成群」。140多年前,最後一頭野生麋鹿在姜堰橋頭消失,可以說姜堰是名副其實的麋鹿之鄉。很多年齡大的人都對老百貨大樓前的麋鹿雕塑印象深刻。如今姜堰仍有鹿鳴河、鹿鳴路等與麋鹿相關的地名。
可惜的是,32年前,在海外流浪了120多年的麋鹿「遊子」踏上回家之路時,卻與故鄉姜堰擦肩而過,保護區被改到了大豐濱海林場。
當地有個河橫村很有名,據說1990年曾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殊榮。當地還被命名為全國旅遊示範點、中國綠色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等稱號。
曲江樓是當地標誌性建築之一,這裡也是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被闢為姜堰區新四軍革命紀念館。
會船是姜堰裡下河特有的民間風俗,由南宋相沿至今,海內外盛讚為「天下會船數溱潼,溱潼會船甲天下」,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廟會」之稱。
溱潼會船於每年清明節第二天在姜堰溱湖舉行。通常分為篙船、划船、花船、貢船、拐婦船五種類型,千舟競發,百舸爭流,溱湖鬧春。賽船結束,會船節活動臨近尾場時,歡鬧的演戲、酒會、送頭篙三部曲又凸現高潮。
當地盛行溱湖八鮮宴。「溱湖八鮮」包括:溱湖籪蟹、溱湖蝦球、溱湖魚餅、溱湖甲魚、溱湖老鵝、溱湖螺貝、溱湖雜魚、溱湖銀魚。「八鮮」之首的籪蟹尤其與眾不同,自古以來就盛傳「南有陽澄閘蟹,北有溱湖籪蟹」之稱。
參考資料:《姜堰區志》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