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邊緣人

2020-12-21 數字尾巴


前幾天看完CITE之後有一種感覺久久纏於我心但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直到那晚翻看雜誌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一個詞我覺得十分合適:科技邊緣人。而我甚至有點恍惚,怕自己以後跟不上時代了,被科技邊緣化。


昨天我是和另外兩名同事一起去看的展覽,她們跟我是同齡人,但畢竟沒怎麼關注科技圈,有些東西還是得經過解說才知道牛逼在哪兒,具體應用在哪兒。而隨著我們繼續逛展,我發現有些東西我也開始懵圈了:全屋智能家居,全面進化為智慧屏的各種電視,還有坐上去需要上手時間的搭載智能大屏電動車;一個個被科技進化了的傳統電器,我像一個好奇寶寶,仿佛第一次玩智慧型手機一樣這裡摸摸那裡按按,像是打開了新世界;我一時間竟感到無所適從:我不禁有些擔心以後要是不會用智能中控屏,不會找充電樁,怕是以後在市區開車都舉止困難,以至於我在展覽現場和小鵬的工作人員聊起來詢問他們關於充電樁的配套細節。


科技在不斷的更新和升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傳統熟悉的形態的設備會慢慢進化成讓我們感到陌生的形態,最終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學習怎麼使用。


而當時在展覽看起來很前沿的東西,遲早會下放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已經出現並普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但因為信息不對稱,又或者有接觸的門檻,身邊的朋友也未必知情。比如我有個同事說她的iPhone充電速度很慢,但是她可能並不知道有PD快充這東西,有時候哪怕加錢可以解決問題,她也不一定能把錢加去正確的地方;另一個同事說現在的科技很先進了,手機甚至可以無線充電了,然而無線充電這東西我天天都在辦公室用。有些東西聽上去很遙遠,但普及程度可能已經家家戶戶。



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外行人聽起來很高大上的名詞實際上已經化身為小米百貨融入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智能燈泡,智能空調,智能吸頂燈,智能路由器,以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電器,現在全都進化了,物聯化了,一回到家全屋的電器已經準備好為你而來;在逛展的時候我提起現在甚至還有智能窗簾,天天自動開自動關。當時候我同事說道:那以後的人得多懶啊。


是啊,以後的人得多懶啊,只不過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如果讓20年前的人來評判,他們或許也會評判我們的懶惰:自己在家不做飯天天叫外賣;外面有電影院不看在家看電腦;甚至連周末的兩個小時都懶得抽出來,天天刷小視頻。如果讓幾十年前的人來評價我們現在的生活,或許也是一個「懶」字吧。



即使話雖如此,但是我們現在的生活,難道不香嗎?


我爸也是幾年前才開始接觸智慧型手機,剛開始只是多了個大屏幕讓他打電話發簡訊和手寫更方便,後來換了手機之後,天天發微信和朋友們各種吹水;再換了個更大的手機之後則是天天刷小視頻,偶爾我都能在房間聽到他被小視頻逗笑的聲音。


我們自認為上一輩的那些不會用科技的人,他們可能只是有著接觸的門檻,而當這個門檻一旦放低並開始接觸的時候,跟我們這一輩人並無什麼異樣,大多數都是抱著手機喊真香;



然而,這也不能代表他們能無縫的接入現在的無紙化生活;隨著網絡化辦公和各種在線繳費的盛行,一個門檻的降低,另一個門檻卻又在提高。


過去半年我在家辦公的這段時間裡,偶爾會從家裡人口中聽到,誰誰誰因為不會用手機銀行轉帳,外面下著大雨也要開車過去銀行轉錢;誰誰誰因為不會用微信在線付款,排著隊耗了好幾十分鐘去交了個電費水費;甚至現在在深圳的社區醫院裡都開始小程序無紙化掛號,微信掃處方單上的二維碼繳費,我上次看社康看病的時候工作人員也不厭其煩的幫助各種長輩掛號和繳費。



科技這東西進步的是在太快,玩的溜的就像在施展魔法,玩的不溜的,就仿佛開始和時代脫軌;而疫情期間各種健康碼的使用,則直接加速了這個進程加速進程。


幾個月前我從廣州回深圳時,因為要出示粵康碼或者穗康碼才能進站乘車,而在車站也零星見到上了年紀的人因為不懂使用智慧型手機而無法出示粵康碼,最後被拒絕進站。在車站外面的他們著急而又毫無辦法,不是他們不想使用,而是科技已經進步成超出他們理解範圍的形態,他們想去接觸,卻已經跟不上節奏。他們想去擁抱,但早已被科技排擠在邊緣之外,他們就是「科技邊緣人」。


甚至還有新聞說有老人因為無法出示健康碼無法乘車,最後獨自走路跨省回家,仿佛回到了古代進京考舉的錯覺;而在疫情期間因為深圳地鐵需要實名制,地鐵站裡的單程票售票機甚至全部停止服務,你只能使用二維碼、深圳通、銀聯閃付進站。這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也不是什麼事兒,只不過我只是好奇會不會有人因為只會購買單程票,不會使用二維碼進站也不會購買深圳通,甚至他們自己的銀行卡能刷地鐵都不知道;最後被深圳白領們大喊真香的二維碼進站,最後被他們落得個「真TM難用」的罵名。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這種人主動要被社會淘汰的,上來深圳幹嘛,給社會添堵嗎?我就會想起小木碗的故事:兒媳婦覺得老人家吃飯端不穩碗麻煩,做了個木碗,兒子覺得自己的父母長大後都老的端不穩碗,乾脆自己做個木碗以後供他們使用。我只是好奇甚至擔心,我們以後會不會成為那些需要端木碗的「科技邊緣人」。


我當晚翻的雜誌,裡面這麼去總結:


「科技邊緣人」的出現,既是科技本身未到成熟形態的縮影,也是我們對當今人文、商業和制度關係的深刻反思。


科技和商業,社會和人文,相逢在迷茫的十字路口,路標上的是諾基亞的那句老話:科技以人為本。


如果說有什麼辦法可以在未來避免這種困境,那大概只有終身學習了吧。


相關焦點

  • 沐樺科技智能水電站邊緣智能平臺
    在小型水電站已備數據本地化處理和邊緣網關部署的條件基礎上,鑑於目前大量離線數據未被合理存儲以待日後在更高商業和社會價值的挖掘和利用,沐樺科技與力得聯合研發搭建的智能水電站邊緣智能平臺,通過霧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賦能小型水電站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挖掘和創造水電站生產運營實時產生海量數據的經濟效益、商業及社會價值,成為電力領域的邊雲協同落地應用場景示範案例。
  • 全域邊緣節點覆蓋 順網科技加碼雲遊戲平臺
    近日,微軟公司在其官網宣布,正在與ATT合作開發網絡邊緣計算技術。兩家公司於今年7月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開發邊緣計算正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步。這其中就要涉及到雲遊戲成功的兩大關鍵因素:內容生態+技術首先說內容,遊戲一定是內容為王,這點無需多言,所以雲遊戲把遊戲雲化後也無非是擴展了遊戲廠商對於內容的想像空間,可谷歌準確說是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公司,在垂直的遊戲領域缺乏運營經驗、內容生態,這也導致它平臺上的遊戲匱乏,且缺乏原創遊戲,版權會成為它未來進軍的絆腳石
  • 順網科技發布「順網雲」邊緣計算在網吧行業正式落地
    來源:浙江在線2018年7月21日,杭州順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順網科技」)在杭州召開產品發布會,發布基於「邊緣計算」的雲產品——「順網雲」。作為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娛樂平臺服務商,「順網雲」的面世,標誌著邊緣計算技術首次在網吧行業落地應用!「順網雲」是什麼?
  • 科達科技首席科學家章勇:邊緣計算驅動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建設
    論壇期間,明略科技聯合創始人姜平,虎博科技創始人兼CEO陳燁,深圳雲天勵飛副總裁 鄭文先,西井科技COO章嶸,科達科技首席科學家章勇,天堂矽谷管理合伙人蔡曉非,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
  • 臺報:「邊緣人市集」能否拯救都市「邊緣空間」?
    臺報:「邊緣人市集」能否拯救都市「邊緣空間」?臺灣《聯合報》刊文分析說,「邊緣人市集」竟然選擇都市邊緣空間,而不是找塊鬧區空地辦市集,活動本身就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與其說,他們在舉辦一項趕集活動,不如說他們是借著趕集活動,進行城市空間改造行動,活化這座老舊市場空間。
  • 數字文娛邊緣計算專題論壇:邊緣計算,助力開啟數字娛樂新勢能
    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秘書長、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曹曉兵在籤約儀式上表示,邊緣計算正從概念共識走向產業實踐,從試點探索走向商業應用,數字文娛作為重要場景之一是邊緣計算發展的重要使能器,「雲遊戲+邊緣計算」將加速數字文娛產業不斷升級,推動雲遊戲成為娛樂世界的下一個重要爆發點,創造更多新的遊戲產業機會。
  • 南方科技大學本科生在邊緣智能計算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2017級本科生管子義、李凱在邊緣智能計算人工智慧領域的算法設計和晶片設計方向取得研究成果,分別以「A Video-based Fall Detection Network by Spatio-temporal Joint-point Model on Edge Devices」和「A Reconfigurable Multiple-Precision
  • 【IDCC2019】國網思極紫光雲數科技吳鐵鋼:邊緣計算商業模式的構想
    作為數據中心雲計算產業內知名的盛會以及IDC企業、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金融、政府和廠商等產業上下遊的高效溝通平臺,與會嘉賓包括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數千人。 以圍繞「5G與邊緣計算」為主題的分論壇於19日上午舉辦,國網思極紫光雲數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鐵鋼在本次分論壇上分享了《邊緣計算商業模式的構想》主題演講。
  • 別讓老年人做網絡時代邊緣人
    許多老年人跟不上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甚至不少成了「網盲」:網上銀行不會用,網上購物不會操作,高鐵、地鐵電子購票、網絡訂票不會,有的老年人連智慧型手機也不會用,許多老年人幾乎成了高科技社會的邊緣人。
  • 社會邊緣群體該何去何從?
    不僅僅是老年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邊緣人群的聲音越來越小。前段時間,楊超越的微博,100斤玉米才能換3斤豬肉,引起了廣大用戶的關注,在農村人看來,只是平平無奇的一件事,為什麼能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仔細看看,農村人口的比例其實並不比城鎮人口少許多。
  • 社會治理不能忘卻「邊緣人」
    截至9月13日上午10點,已有11人死亡,44人繼續住院治療。無辜百姓傷亡之嚴重、事件現場之慘烈,均令人感到觸目驚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這場慘劇中,有一些細節值得注意。根據新聞報導,犯罪嫌疑人當晚獨自駕車衝入洣江廣場人群,並持摺疊鏟、匕首砍傷現場群眾。
  • 邊緣人其實很想擺脫這種身份
    北大心理治療師: 邊緣人其實很想擺脫這種身份 何韜     每所大學、每個班級或許都不缺乏奪人眼目的積極分子,但每所大學、每個班級裡面也存在楊鑫、陳浩這樣的「邊緣人」,他們獨來獨往,淹沒在茫茫人海當中
  • 邊緣計算將如何影響人工智慧?
    首先回答什麼是邊緣計算。什麼是邊緣計算?根據邊緣計算聯盟(ECC)2017年11月發布的版邊緣計算參考架構2.0,對邊緣計算的定義如下: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位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 董路:當「邊緣人」來到舞臺中央_科技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把自己「怎麼成為一名電視媒體人」的事情,按照時間線仔細地盤了一遍,然後在標題上給出了自己對於這段經歷的整體評價:「混在電視圈」。(董路的第一本書《綠茵場邊的眼睛》)當我們回顧董路的故事時,總會讓人覺得心裡憋著一口氣,覺得董路似乎始終是個「邊緣人」,若即若離地徘徊在他熱愛的事業線上,等待著退潮漲潮之間稍縱即逝的上岸機會,好奇著他能夠停留多久
  • 邊緣計算:下一個數百億藍海市場
    2017年全球性產業組織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成立工作組定義邊緣計算參考架構。2018年10月,ECC成員200+,院士3人,行業專家50+,覆蓋研究機構,運營商,生產製造商,智慧城市,能源/電力等領域。邊緣計算整個系統分為雲、邊緣、現場三層,強調「雲邊端」一體化。
  • 邊緣人圍觀邊緣人群中的邊緣人——《小武》
    每個人或多或少做過壞事,就像某影視裡說得,站在道德高地不覺得冷嗎?我們都變成了邊緣人。想起了小時候,我家隔壁有妓女住,某天,那女人嚷嚷著自己床下有小偷。我當時看熱鬧說小偷會不會悶死。最後床底的小偷一躍而出逃下樓梯攀向牆壁不見。底層的人一直都在掙扎,所有的人都在掙扎。小武在鏡頭裡掙扎,我們在鏡頭外或者在心裡掙扎。
  • 文物販子:帝國時代的邊緣人
    傳統書寫總是熱衷對帝國版圖擴張的濃墨重彩,相比之下,亞桑諾夫筆下這些活躍於收藏界的人物要麼長時間生活在帝國版圖邊緣,要麼處於帝國社會地位邊緣,「他們都用藏品來展現、打磨自己的社會形象」,「把藝術品收藏作為真正紳士的象徵」,並渴望藉此融進帝國中心,實現心儀的「貴族夢」。換言之,收藏既是他們「圓夢」的載體,同時也是帝國力量在邊緣的投射。
  • 你是這個社會的邊緣人嗎?
    也許怕人看不懂,這個詞條進一步解釋:通俗一點說,今天,在中國,像各類明星、企業家、白領階層……這類人群就是主流人群,與之相對應,如無業人員、低收入人群、貧窮農民……他們就處於社會邊緣,屬於邊緣人群。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分析的話,我就是出生在一個邊緣化家庭,因為我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
  • 菜菜影視點評 邊緣人的血性
    《東京教父》講述三個無家可歸的人如何在聖誕節,幫忙尋找一名棄嬰的父母。 其故事講述三個無家可歸的人(稱之為「街友」比較「政治正確」吧!),如何在寒冷佳節的夜晚偶然發現了一個棄嬰,並且又依循零星的線索,努力尋找她的父母。
  • 再議數字鴻溝:網絡社會的邊緣群體
    邊緣群體的自我表達:邊緣與中心儘管由於平臺和用戶的局限性,網際網路應用導致的數字鴻溝正在進一步拉大。以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為主的快手、美拍、抖音等應用的興起,為邊緣的網民群體提供了記錄分享、娛樂消遣的網際網路內容社區,也為底層群眾提供了網際網路世界發聲的渠道,讓更多人看到社會人生百態,實現不同階層價值觀的連接碰撞。以卡車司機為例,僅用戶名和簡介匹配出來的用戶就達15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