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邂逅象達中寨,是在朋友圈裡,當時就被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小村寨「俘虜」了。只見朋友曬出的照片:民房錯落、垂柳依依、小橋流水......一派「世外桃源」的美麗風光。
今日,終於有機會順道到中寨自然村一睹其芳容。
沿著蜿蜒的水泥路行駛,不知不覺就到達了中寨。向著自己期待的地方奔去,哪怕路途有些遙遠,也不會感覺到疲憊。車窗外,漫山綠意不斷湧入眼帘,新鮮的空氣不斷灌進車裡,令人欣欣然、陶陶然。
來到中寨門口,一道古樸的寨門在深山中格外醒目雄偉。寨門的正面刻有一幅對聯,內容為「青山綠水猶記篳路藍縷先輩德,古寨新顏可鑑發奮圖強後人功」,橫批為「中寨」。
寨門入口處的碑石上刻有中寨自然村的簡介,從碑文上可知:中寨自然村隸屬於保山市龍陵縣象達鎮棠梨坪社區,在1799年(嘉慶四年)形成,由於騰衝勐連寨人多地少,楊、董、何三族共20餘人遷至中寨村定居,村名原用勐連寨。1830年村民逐漸增多,搬遷到附近形成三個村落,為迤寨、中寨、外寨,「中寨」由此得名。
1855年,中寨納入國家編制,起名為龍河鄉(等於現在的村,當時的鄉叫區),直至1962年,因修建龍象公路路線未經過現中寨村,所以龍河村搬至外寨(現棠梨坪)。2012年4月開展的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棠梨坪社區中寨列入了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目錄。2019年被雲南省發改委、雲南省文旅廳列為雲南省A級景區。古村落建設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是研究中國村落選址的重要範本。
穿過寨門,我們順著乾淨的水泥路前行。左邊有一口「龍井」,井不大,井水清汪汪的,為過路人提供飲水方便。繼續往前走,一條小河穿村而過,河邊垂柳依依,紫色的、紅色的三角梅開得正豔。村莊不大,依河而建,背靠回頭山,遠眺牛峰包山。因古人在選址的時候多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講究民風聚氣、背風向陽的人文理念,只有少部分居民居住在對門山。
民房依山坐落,白色的牆壁上繪有水墨畫。以「德」「學」「儉」「廉」「恭」等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牆與當地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房前屋後的菜地上,蔬菜長勢正好,茶樹也抽出了嫩芽,有農民背著背簍正在採茶,看見我們到來,熱情地和我們打著招呼。
「家和萬事興國和天下平,家國安定幸福才祥寧,你好就是我好親上加親,同心同德家和萬事興......」前方傳來了歌聲,我們循聲走去,只見一群婦女正在翩翩起舞,一群村民正在圍觀。原來,寨子裡的文藝小分隊正在排練節目,準備參加文藝匯演。紗裙、綢扇迎風飄揚,映著綠柳白牆、小橋流水,成了深山叢中一道靚麗而又溫暖的風景線。
圍觀的一位老者跟我們感嘆道:要是以前,哪有時間和精力唱歌跳舞,大家都忙著盤山種地苦穿苦吃,一年辛辛苦苦也就苦了個不餓肚子。現在生活好了,大家栽草果、核桃、石斛、茶葉,養牛、養豬、養雞,住房改善了、道路修好了、村莊美麗了,大家的生活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穿過小村寨,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前往磨房。往前走不遠,便是農田。當時我們去的時候正值雨季,雨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會兒太陽、一會兒下雨,但這樣的天氣並不影響我們徜徉小山寨的美好心情。農田上的秧苗綠油油的,已經開始抽芽吐穗。「今年雨水多,從山窪子裡淌下來的水有些渾。要是平日裡,溪水清汪汪的,溪邊的柳樹倒映在水裡,陽光再穿過樹枝,投下斑斑駁駁的光,真的非常好看!」帶路的村民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著。
我們一邊聊天,一邊繼續往前走,沒多遠一座磨房便映入眼帘。越過石橋,走進磨房,我們參觀了碾子、石磨等。大家不僅感嘆:這些碾子、石磨,曾經碾碎了什麼,是陽光、月色、天氣,還是莊稼、歲月、秋影。原來是一塊石,被我們的祖先雕琢成器,與歲月一道,咬緊牙關,承受日子的磨礪,撐起了年年歲歲。
因為還有其他事情,時間已經不容許我們做更多停留,我們只好往回走。「剛才大家參觀的磨房是在原址上修繕的。這些年來,整個寨子都有變化,古橋、古道、碾米、磨麵房、寨門、古樹名木都被保護起來了,越來越漂亮。但是在這些漂亮的背後,我們依然能看得見記憶中的東西。」同行的村民說,「這次你們時間不夠,要不還可以參觀一下村裡的古樹群、手工造紙、水磨碾米、風車撿谷、趕牛犁田、育苗插秧等,其技藝、工具、傳承人及文化傳承性都成了古村落的重點保護對象。」
再次穿寨而過回到寨門,我們在龍井取水飲用,清冽甘甜。寨門反面的對聯「寨門通幽境曲橋清溪鳥唱四季,戶庭聚親朋古屋炊煙客話三更」,橫批「寧秀寶地」。匆匆一趟走下來,這個小山寨留給我的印象是外面稍小、裡面稍大、呈狹長型,小山寨雖小,但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認識、欣賞。
回望小山寨,我覺得這兒的村民是幸福的,他們生活在一幅靜謐溫馨的山水畫卷中,他們又是這幅畫的主創者,他們正用自己的雙手描畫出民風淳樸、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而這不正是當今的「世外桃源」嗎!
此行,我們只是匆匆過客。這樣的村落,只有將腳步和心靈都慢下來,才能好好體味其中的內涵。
我想,我會再尋一個時間,再次慢慢走近、走進,且入古屋炊煙、與主人客話三更,到時思緒可以跑得很遠,也可以走得很近,好好去感受那種從歷史深處走來、又向著美好未來走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