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閒逛App Store的時候,發現一款名為「趣步」的App登上了「生活」排行榜的第一,總榜第二。
看到「趣」字,我很自然地就聯想到曾經被下架的兩款App,號稱「看新聞能賺錢」的「趣頭條」和「打字能賺錢」的「趣鍵盤」。
在職業病的驅使下,我下載了這款 App。
本以為這個App跟「趣頭條們」是一個模式。
結果沒想到,它既沒有像「趣頭條」那樣充斥大量廣告,也沒看到要像「趣鍵盤」那樣分享拉新,難道真的每天走走路就能賺錢啦?
體驗了一番之後,我發現,這款App Store排名第一的App怎麼有點像傳銷騙局?
1. 細數趣步的4宗「罪」
1) 趣步真的太難用了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在註冊階段,我就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一定要填寫推薦碼才能註冊。為了「潛入」App,我只好到萬能的微博上搜索推薦碼。
果然,在微博推廣趣步的人真的太多了。咋回事,馬雲居然還說過趣步改變世界?
我萬萬沒想到,「然後中間難,最後結尾難」這後半句在趣步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登上App之後我發現,沒有實名認證,我啥也幹不了。沒辦法,我只好再一次做出犧牲......
好了,果然不出所料,實名認證一定要綁定身份證和支付寶。為了消除用戶疑慮,一個新手視頻裡還強調了「趣步和阿里巴巴」達成了合作。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人臉認證居然還要收取1塊錢的費用??真是活久見。好的,我交,我忍。
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我特地找了支付寶的人工客服求證了一下。結果人家客服說,支付寶不收錢,也沒合作。那平臺宣稱的2000萬用戶的「認證費」跑哪去了呢?答案不言而喻。
2)趣步真的太奇怪了
認證完之後,問題又來了。糖果咋來?這錢咋掙?為了儘快搞懂這款App的套路,我基本把能看的內容都看了一遍,結果越看越奇怪......
App下載界面明明說的是「糖果可在趣步商圈兌換品牌正品優質商品」,結果商圈裡的商品根本買不了。
另外,趣步在最新聲明強調糖果不是「數字貨幣」,但官方微博卻又發表了「數字貨幣」相關的內容,像是在為自己做背書。這波操作,我是看不懂了。
認真好學的我,只好點開了教學視頻。趣步的教學視頻也是有夠剛的,「空中課堂——新手教程」視頻的大白老師,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問那麼多,做就是了。
更奇怪的是,明明聲明裡說了趣步的糖果僅限在趣步商圈兌換商品使用,不能使用「走路賺錢」這種利益誘導的方式進行推廣,結果新手視頻裡全都在教人怎麼靠「投資」和「拉人頭」掙糖果換錢......
3)趣步套路太深了
在一個名為「趣步 2.0 版本新手教學」的視頻裡,我終於摸清了它的套路。
前方高能。
以下內容套路太複雜,不想看可直接滑過。
對於用戶來說,趣步最核心的魅力在於糖果。儘管平臺一直「狡辯」稱糖果只是兌換商品的積分,但目前看來,糖果的作用確實就是交易掙錢啊......
在 2.0 版本中,有一個「交換中心」。在交換中心,用戶可以出售或求購糖果。
主講人「北哥」錄製這個視頻當天,平臺發布的買單高達600萬。
糖果的價格每天都會有浮動,當天出售的單價基本都是1.6美元,也就是說1個糖果能賣到11元左右。
我們只需要點擊出售,就可以把手上的糖果賣出去。
不過,出售糖果的時候,還要收取手續費。據此我們可以獲得一條公式,用戶掙的錢=糖果數量×糖果單價-手續費。
也就是說,想掙錢,就得增加糖果數量和降低手續費!
①怎樣增加糖果數量?
官方稱,糖果的產出是由用戶跑步或走路等運動記步而來的。也就是說,每天走走路就能獲得糖果。
不過,這裡頭遠遠沒這麼簡單。你們聽我往下說就知道了。
「北哥」在視頻裡說,每天能獲得的糖果數跟和活躍度相關,活躍度越高,每天能獲得的糖果越高。
根據平臺給出的計算公式:每日獲取糖果數=每步產生糖果數×任務步數×活躍度。看到「任務步數」四個字了沒?
也就是說,只要你達到了任務步數,後面走再多步都不算數了。
瞧見沒?這條計算公式裡,唯一的變量就是活躍度。
100活躍度和1活躍度分別獲得的糖果數,完全就是氪金玩家與普通玩家的區別。
這其實也印證了我們的想法,步數就是個幌子,想要獲得更多的糖果,關鍵還得靠活躍度。
「北哥」說了,提升活躍度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做任務和推廣產品。
a. 做任務
他們管做任務叫「捲軸」,捲軸從「試煉」到「精英」,一共分為8個等級。
那麼,任務應該咋玩呢?我拿初級捲軸來說明一下。
10枚糖果可以兌換一個初級捲軸任務,在任務有效期內,只要我每天走了3300步,平臺就會給我發放12枚糖果,並加1點活躍度。
這操作跟理財很像,存入一定數量的糖果,45天後會連本帶息還給你。以初級捲軸為例,45天連本帶息共收回12枚糖果,收益率20%[(12枚糖果-10枚糖果)÷10枚糖果×100%]。
積累足夠的糖果後,就可以繼續兌換下一等級的捲軸,然後得到更高的活躍度和更多的糖果。
」北哥「形象地稱這種玩法為」投資型「玩法。懂了懂了,原來趣步是個披著」運動」外衣的投資App啊!
b. 拉人頭
不過,單純靠這種投資玩法,活躍度還是漲得太慢了。初級玩家能獲得的活躍度很低,45天才能漲1個點。
如果想要兌換中級捲軸,需要100枚糖果。光靠做初級任務積累糖果的話,理論上得花450天......
如果想要更快地提升活躍度,還是得靠拉人頭。
對於普通人來說,拉人頭主要有兩種方式,直推和招募團隊。
直推就是推薦朋友註冊趣步並實名認證成為會員,用戶能獲得直推會員基本活躍度的5%。比如說,我的活躍度是10,我的下線的活躍度是1,那麼我的活躍度就是10+0.05。
而招募團隊,其實就是一個多級分銷的過程。例如,我拉了20個人,這20個人就是我的團隊成員。
他們每個人可以再拉20個人,組建自己的小團隊,而他們的小團隊也都是我的成員。
只要我的團隊成員發展了下線,他們的團隊活躍度就會加在我的團隊活躍度裡。換句話說,我的大團隊的活躍度等於各個小團隊活躍度的總和。
這裡「北哥"舉了自己的例子,他的團隊活躍度是44784,假設他的上線只招了北哥一人,那他的上線也能獲得44784的活躍度。
這完全就是躺著賺錢啊!
由此看來,想要獲得更多的活躍度,招募團隊是最高效的方式啊!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團隊成員多多發展下線,團隊長們可以說是使出渾身解數。比如我在的這個團隊,團隊長除了自己做地推拉隊員外,還會用紅包激勵我們拉隊員。
各種經驗指導和打雞血也少不了。
② 怎麼降低手續費?
交易糖果時的手續費,跟會員等級息息相關。會員等級越高,交易時收取的手續費就越低,說白了就是收益會越高。
會員等級則跟貢獻值相關,想要獲得貢獻值,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推廣。用戶每推薦一個人,就能獲取50點貢獻值。
舉個例子,只要邀請4個人加入趣步,貢獻值就可以達到200,會員等級一下子衝到3級,手續費可以降低至30%。
也就是說,這時候可以比 一級會員多賺20%的利潤。
所以,這個玩法也可以簡單粗暴地歸納為三個字:拉人頭。人頭越多,手續費越低,利潤也就越高。
高能結束。
滑到這裡該停下來了。
總結一下,趣步的模式大概就是這樣子的:
好的,現在讓我們一起喊出,趣步的核心玩法是什麼?
4)趣步真的太雞賊了
這樣的App,說白了就是靠拉人頭換錢啊。到底是怎麼在App Store上架的?趣步的後臺這麼硬的嗎?這個問題終於在趣步的官方公眾號找到了答案。為了在App Store上架,他們把平臺原有的「交換中心」取消了。
這下我又納悶了,取消了交易版塊,用戶積累的糖果咋換錢?認真好學的我再一次打開了教學視頻,果然讓我找到了答案!
趣步在上線3.0版本之後,下架了之前「交換糖果」的教程,取而代之的是「交換 GHT」的教程。
左:2.0版本 新手教程;右:3.0版本 新手教程
根據官方給出的網址,我登上GHT的網站。
果不其然,他們就是把交易搬到了這個網站上。
提到這個網站,我又想吐槽一下了。用戶協議的內容呢?連看都不能看就要我同意,這裡頭是不是有鬼?但為了這篇文章我還是註冊了T T 。
進入網站後,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交易中心」。這個交易中心其實就相當於之前App上的「交換中心」,只不過把出售的糖果換成了GHT。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掙錢,不能直接賣糖果了,而是要賣GHT。
官方宣稱,除了交易GHT,這個網站還能交易比特幣。結果,當我選擇其他幣種的時候,卻顯示查詢中......不用想了,這個平臺只能交易GHT。
問題來了,怎樣把糖果換成GHT呢?
原來,在GHT裡面也有一個錢包地址,在App的糖果置換頁面中,把錢包地址填進去,就可以成功將糖果置換為GHT。怎麼有一種洗錢的既視感啊?
傳銷?炒幣?龐氏騙局?資金盤?
其實上文一波體驗下來之後,我已經基本上發覺「趣步」不是一個正經的組織了。
但是本著嚴謹客觀的原則,我還是繼續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趣步」簡直是一家集合了炒幣、資金盤、傳銷、龐氏騙局等諸多騙子玩法的公司,疑點不要太多。
1)公司情況存疑
「趣步」的註冊公司是「湖南趣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6月5日,註冊資本為300萬元,看上去好像小有規模。
但是!企業註冊制改革之後,投多少錢只是口頭上說個數,實際上到帳多少金額壓根沒人管。
這家公司的2個大股東雖然認繳出資額分配得很好,但是認繳出資日期已經安排到了2048年……
讓人不由聯想到著名的傳銷組織「善心匯」,這個項目忽悠了598萬人參與,涉案超過千億,噱頭是「扶貧濟困」。
操盤手在深圳註冊的善心匯文化傳播公司,剛開始註冊資本100萬,後面變更成5億 ,實際上都是一分錢沒出。
而且作為一家「區塊鏈」公司,趣步的智慧財產權竟然只有2個商標和2個網站。
對比國內相對正規的區塊鏈公司「火幣網」,我們可以看到人家的智慧財產權有上百個,其中有不少區塊鏈相關的軟體著作權,還有信息安全管理習題認證。
此外,趣步官網點進去之後,還只能顯示:對不起,您請求的網頁沒有找到!
2)區塊鏈只是幌子
上文也提到了,趣步說自己的糖果幣跟國外一個叫做GHT的區塊鏈合作了。
這個GHT於2017年在美國矽谷創建,創始人是由華爾街某投資機構副總監Malcom·Jefferson。
別說,華爾街+矽谷,真的蠻唬人的。
但是我用英文在谷歌搜索之後,發現這個「在美國吸引了眾多用戶加入」的俱樂部幾乎沒有英文搜索結果,只有幾條跟趣步相關中文結果,來源不言而喻。
此外,GHT還聲稱自己是基於EOS公鏈開發。
但實際上,GHT根本沒通過EOSPark一致性檢驗,簡單說就是存在風險。
而且,GHT在官網上有跟各種已經上市的幣的兌換率,好像很安全。
但是又來了!GHT並沒有上交易所,壓根不能跟其他幣兌換。
也就是內部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發行多少幣就發行多少,所謂的10億枚根本沒人監管。
說白了,GHT只是為趣步糖果專門定製的一款虛擬數字貨幣,也就是只能通過糖果換GHT、GHT換糖果。
那麼為什麼趣步要搞一個GHT的概念呢?
一方面自然是增加自己的逼格,讓會員對組織更加信任。
另一方面可以讓趣步脫離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從而成功上架各大應用商店。
從目前來看,這個做法真的很成功,上架App Store的趣步已經排行第二了。
3)循序漸進的傳銷套路
趣步的宣傳噱頭是「走路就能賺錢」,而且不需要交會員費,可以吸引一堆「反正不會虧」的人。
文章第一部分也說了,趣步註冊必須要有邀請碼,別的 App 都拼命降低拉新門檻,趣步卻提高門檻,這不是傻嗎?
還真不是,這樣做一來可以篩選精準的用戶群,二來可以鼓勵用戶發展「下線」,形成牢固的老帶新關係。
這樣的註冊套路跟去年坐火箭入場的區塊鏈版抖音「火牛視頻」簡直一模一樣。
註冊只是篩選用戶的第一步。
綁定身份證、支付寶是第二步,這些個人信息都可以在黑色產業鏈出售。
對了,一塊錢認證手續費平臺也是不賺白不賺。
前文也說了,每天走路是可以賺錢,但是收益極低,一個月也就幾十塊錢,身份信息都不止這個價。
而且你很難保持「只是走路」的狀態。
因為上級會主動聯繫你加群,一旦進群,你就發現這個大家都在說別賣糖果,糖果會漲價,然後開始鼓勵你拉人頭、花錢買糖果投資,買的越多收益越高。
到這裡我基本上已經搞清楚了趣步騙錢的邏輯,其實就是用低門檻吸引大批量用戶,然後再誘惑用戶花錢購買糖果,發展下線。
早期有人能賣掉糖果賺錢是組織出錢,後期是相信糖果能升值的用戶在買。
總有一天,糖果越來越多,新用戶越來越少,一旦沒有人接盤,糖果的價格就會崩掉。
就跟炒幣一樣。
用戶手中大把的糖果分文不值,而平臺已經在這個過程中賺交易費賺翻了。
更有甚者,平臺可能會在資金盤越滾越大之後,直接關閉提現功能,然後跑路。
留下一群投訴無門的用戶,因為在國內發行數字貨幣是違法的,參與違法項目就別想維權了。
4)統一的洗白說辭
作為一家區塊鏈公司,趣步的洗白、控評也很有一套。
比如,他們在各大平臺發標題類似「趣步傳銷」的文章,吸引路人,然後內容都是說趣步怎麼怎麼好。
趣步的相關人員還會在各種渠道闢謠,我發現他們的觀點基本上都很一致,不知道是內部培訓還是真的被洗腦了,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趣步讓你投錢了嗎?又沒交會員費,又沒強制推廣,0投資的項目做不好一輩子能做成什麼!
不排除有的吃瓜用戶真的能抵制住誘惑,只是通過走路每個月賺幾十塊錢。這種用戶虧不了多少,也就是個人信息洩露,估計個人也不是很在意。
②怎麼能說趣步是傳銷,我們拉人頭都是直推,沒有第三級!
這點趣步確實很賊,各種宣傳文案都反覆強調自己是直推拉人。
但是!
前文也說了趣步有推廣的星級達人,團隊活躍度越高,就能獲得更高級別的任務捲軸,並且享受全球交易手續費的分紅。
簡單說,就是團隊裡的人交易越多,你獲得的分紅越多。
這種團隊計酬,說白了就是傳銷,只是披上了團隊的皮而已。
③你懂啥!這是共享經濟,我賺了xx萬了!你不懂別瞎說,斷了人們的財路!
這種基本上都是內部人員了。
就算不是內部人員,估計都知道趣步是個什麼情況。但是得有人接我的盤啊,可不能被這些自媒體嚇得別人不敢投……
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的趣步信徒,如果要反駁我們的話,請來點新鮮的論點。
5)企業沒有造血功能
其實說了這麼多,只要想清楚一個問題,就能明白趣步這家公司有問題:
趣步的錢從哪裡來?!
這種補貼用戶的模式我們並不陌生,趣頭條因此都上市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趣頭條在有廣告收入的情況下,都交出了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6.882億的成績單。
融資1.5億的子彈簡訊,在變成「賺錢」的聊天寶之後,甚至沒有撐滿2個月。
而趣步這家公司,帶著不知道是否存在的300萬,之後沒有獲得任何融資,竟然給用戶補貼了近一年,據說現在已經有3000萬用戶。
而且趣步App沒有廣告,所謂的商城至今還沒有上線。
趣步哪來那麼多錢,買用戶走路呢?這就是因為錢根本不是趣步的,是一波又一波新用戶的。
對於我們來說,其實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
想要0投入或者投入幾百就年入百萬,那就是痴人說夢。
趣步的整個套路跟一個叫做「流量魔盒」的詐騙項目簡直太像了,而這個項目已經跑路了。
我們來簡單對比一下:
此外,市面上真的已經有太多太多類似的傳銷詐騙產品了,比如出租朋友圈的「霸屏天下」,跑步打卡賺錢的「早起打卡」,種花賺錢的「魔幻莊園」……數不勝數。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或許能叫醒被催眠的人,但是卻叫不醒裝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