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步」被立案調查了,原因是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及金融詐騙。
這是一個以「吸引用戶走路賺錢」為基礎的App,在此前提下,用戶可以進一步去做趣步的推廣,以換取更多的獎勵。
王嵐至今不明白「趣步」做錯了什麼,她是趣步的深度參與用戶。
今年夏天,聽表妹說「走路就能賺錢,要是去做推廣,還能得到更多的獎勵」。隨即,王嵐下載了趣步APP,還邀請了100多名微信好友,組建了一個名為「趣步學習群」的微信群。
一段時間內,王嵐每天都會在「趣步學習群」中發布推廣信息,介紹獎勵機制——儘管,層層機制王嵐也並不是十分清楚,她只知道推廣做得越好,等級越高,能換取更多的「糖果」(可兌換獎金)。她需要做的僅僅是:複製信息、發到群裡、拉人頭,當然還不能忘記每天至少走上4000步。
近一年來,以「趣步走路賺錢」為主題的微信群多到無法統計。據媒體報導,這款2018年下半年才上線的App,註冊人數已經達到9500萬人,一度登上AppStore裡「生活」排行榜第1名,總榜第2名。
事實上,走路賺錢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除了趣步之外,步多多、走多多、步步掙、走路賺等都是依賴這一模式。然而,在「走路賺錢」的簡單邏輯背後,一些平臺利用用戶基數做起了廣告推送的生意;另一些則披上了區塊鏈的外衣,玩起「炒幣」模式。趣步是為後者。
隨著區塊鏈的熱度水漲船高,以「區塊鏈+運動/健康」為由頭進行宣導的平臺比比皆是,它們共同面向低警惕性、弱判斷性的用戶,以健康和新興技術的名義掀起「區塊鏈套路」。這些用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最普遍的是消耗社交圈為平臺拉新獲客。
魔幻現實如何造就?走路、打字、睡覺……能賺錢的App,為什麼這麼多人深信不疑?
局中人:趣步沒騙我們的錢
每天只要走夠4000步,就能在趣步上獲取「糖果」。這是趣步為用戶埋下的初級誘惑。「糖果」則被包裝成比特幣一樣的存在,「趁低價趕緊入手,今後價值無限。」
在GHT(區塊鏈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上,「糖果」的價格發生著實時的變化,可能是20元/顆,也可能遠超過100元/顆。至於GHT是什麼?有分析稱,其實就是趣步自己搭建了一個內盤,進行虛擬炒幣。
原本一個簡單的走路賺錢App,趣步為何非得披上區塊鏈的外衣?王嵐甚至沒聽說過「區塊鏈」三個字,她知道的僅僅是走路可以賺錢。
當得知「趣步涉嫌傳銷等罪行被立案」時,王嵐有些不解,「趣步沒騙我們的錢,反而能掙錢呢。」儘管,她並沒有從趣步上賺到1分錢。
為了推廣趣步,王嵐前前後後忙活了一個多月,每天都會打開軟體,為了多刷點步數,索性把手機綁在搖步機上,這樣自己就不用去走路了。
在王嵐創建的「趣步學習群」裡面,也有人會質疑——一天能走那麼多步數嗎?王嵐就會推薦他們使用搖步機。有人直接提出,「別發了,騙人的賺不到錢。」
王嵐則會複製趣步給她的「教程」來回應,比如,你以為瘋狂推廣的這些用戶傻呀?人家都是看懂了趣步,或者自己身邊的朋友是星級達人賺到了錢……不管你做還是不做,趣步都會向前發展,而且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這是必然趨勢!
但她的推廣並不成功,少有人會向她諮詢如何賺錢,隨著趣步被立案,那個最初創建的百人群也逐漸萎縮,到目前,只剩下60多人。
從10月份開始,王嵐不再向群裡發布任何信息。但她始終不覺得趣步是個騙局,她告訴「電商在線」,「達到一定級別才會有全球分紅,我沒有(達到)。」
「走路賺錢」平臺如何掙錢?
倘若王嵐達到了所謂的「級別」,真的會拿到趣步的分紅嗎?錢由誰來出?在解釋這點之前,必須先弄清楚趣步如何掙錢。
數據顯示,趣步的註冊用戶達到了9500萬。註冊趣步不僅需要提交手機號碼、收取驗證碼,而且需要「對其開通支付寶授權,並繳納1元錢進行實名認證」。
在低警惕性用戶手中,這一關很好過。也就是說,幾千萬的用戶直接把自己的支付寶帳號密碼交到了趣步的手上,還自願上交了1塊錢,聚少成多地構成了趣步的初始資金。
獲取個人手機號碼、姓名等基礎信息之外,這個走步軟體,還直接掌握了用戶的帳戶、支付密碼等信息。
「電商在線」在裁判文書網上發現,有人還拿著從趣步獲取的帳號和密碼,進行轉帳盜取。
但作案者與趣步平臺的關聯度還無從考察。
另外一種掙錢方式則是「炒幣」,趣步把這種幣稱為「糖果」。倘若只是走路換取糖果、糖果兌換現金、拉更多人能兌換更多糖果與獎金,那麼趣步豈不就是一個「發錢機器」?
因此,趣步必須把「糖果」包裝成一種如同黃金、比特幣一樣的存在,持有越多,則會在後期值更多的錢。對用戶來說,「攢著糖果,等待糖果升值」是為上策。
「趣步(糖果)發行總量為10億,數量有限,價值無限。」王嵐提供道。
糖果交易是趣步的第二步旗子。
在前期,趣步平臺會出錢給用戶兌換糖果,當糖果的價格被「調高」,用戶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驅使著他們開始購買糖果,期待日後升值。當用步數換取的糖果不能滿足需求,用戶拿出真金白銀買糖果時,趣步則舉起了「鐮刀」。
大量用戶進場,基數變大後,「糖果」開始貶值,平臺則找時機套現離場。這也就解釋了「走路賺錢」為什麼非得往區塊鏈的概念上去做,畢竟玩的是炒幣收割的套路。
裁判文書網上同樣有案例,甚至是同一被告,通過在微信群中發布關於趣步的虛假消息,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從而獲取錢款。對照趣步模式,這一騙局或許正是騙取信任,用錢去購買「糖果」。
並且,在「0投資」的噱頭背後,用戶想賺更多的錢,還可以成為「人民幣玩家」,例如繳納9.8萬元成為城市合伙人,不僅可以獲得8個月的分紅,還能分到趣步全球的部分收益。
為何百試百靈?
趣步被立案之後,「趣步模式」依然很熱鬧。
步多多、樂走等計步賺錢軟體依舊受到追捧。根據易觀發布的數據,2019年10月MAU超千萬、增速TOP20的App中,步多多排在第一名,月活用戶達到1181萬,環比增幅78.43%。
不難發現,關注健康、有空「走路」、想從網際網路的縫隙中賺點小錢,是大多數人入局的基本想法。另一層原因則頗顯尷尬,在與幾名「走路賺錢」深度參與者的交流中,「電商在線」發現,他們更多地認為自己是在學習網際網路知識,學習區塊鏈以及前沿的掙錢方法,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遺憾的是,當科技的一面打上了「套路」印記,事情則開始變質。
在趣步內部,「學員」們信奉這樣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花時間搞懂他,咱們去上個班還得先學習資料,更何況趣步一個0投資的創業平臺,你什麼都不懂就想著掙錢可能嗎?
這樣的話術,其實很多人都不陌生。張水生信奉著同樣的道理,和王嵐不同的是,他所研究的是一個叫做H的區塊鏈項目。
H區塊鏈同樣打著「健康」心智,據其項目介紹,用戶不僅可以通過區塊鏈的技術,記錄自己的心率、血壓等,還能通過一隻「挖礦腕錶」掙錢。走路、健身都可以產生H幣,H幣能在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上線,健身賺錢兩不誤。
近1年多的時間裡,張水生一直在研究這個項目,他視之為是人到中年改變命運、不斷進取的一種方式。他經常會關注一些區塊鏈新聞,卻很難識別技術的進步與「炒空氣幣」之間的差別。
跟隨著H區塊鏈項目飛到海外去聽講座,坐幾十個小時的火車去學習區塊鏈知識,他想帶領身邊更多的人在升值之前獲取到更多的H幣。
然而,「電商在線」找出H區塊鏈的項目白皮書,一名區塊鏈行業人士分析稱,「在H區塊鏈項目中,用戶產生的數據是最常見的,一個普通的智能穿戴設備就能產生,『健康銀行』只是將數據上傳到一臺伺服器上,然後給用戶分發『H數字資產』,造成一種『挖礦』的假象。」
據該人士分析,所謂的腕錶礦機其實和微信運動並無差別,只是一個計步工具而已,H幣應該就是空氣幣了。
張水生不以為然,「到時候你們後悔都來不及。」有段時間,他每天都會走上3萬步,去換取H幣。走步之外,他也在做推廣,每個進入H區塊鏈項目的人都必須經由一個推薦人介紹,下單後坐等自己的幣升值。
相較於趣步之類披著區塊鏈外衣的計步賺錢項目,H區塊鏈項目的信息甚至很少在網絡上披露,但在張水生所在的小圈子裡,大家有著共同的信念去相信這個「空氣幣」。
雷同的套路,相似的「重災區」
「我投了十幾萬。假如這個H幣漲個10倍、20倍,你還不抓緊。」張水生告訴我。
去年冬天,張水生說他的H幣升值會在2019年6月份兌現,屆時H幣會正式上線交易,價格將從6毛上漲數十倍。今年6月,張水生所在的H幣學習群裡,有人用2萬多個H幣換取了7000多元人民幣。折算成單價,每幣的價值在3毛多。
這個結果,讓他們很滿意,並且繼續等待H幣的成長。此時,他們幾乎全然忘記了此前「翻數10倍」的期待,也全然忘記此前十幾萬元的投入。
當低警惕性的人群思考著「如何在網上掙錢」,另一端的人則在考慮「如何變現」。
運動、健康、區塊鏈等概念成為一個入門級別的模式。事實上,自從微信好友開始互相追逐「今日步數排行」,就已經有人開始思考著「如何變現」。披著區塊鏈馬甲的「炒幣」出現之後,又為「走路變現」帶來了新的思路。
「以前我不知道微信步數那麼多的人是否賺錢,但是現在可以了,下載XXApp,走路賺錢不是夢……」今年6月份以來,多位微信好友向我發來類似的消息。
當「看新聞能賺錢」的趣頭條、「打字能賺錢」的趣鍵盤、「走路就能賺錢」的趣步風靡以來,步多多、樂走、睡多多等平臺緊隨其後。以至於一個趣步倒下之後,QQ群裡、微信群裡推廣走路賺錢的人依然不減,而在區塊鏈概念的加持下,低警惕性、低判斷性的「重災區」用戶更加深信不疑。
同時,拉取「重災區」用戶流量,繼而以廣告模式變現,已經跟不上平臺方掙錢的速度需求。
裹上更精美的包裝成為了平臺套路。一次次教訓中,「重災區」用戶何時才能撕開這些精美包裝,還是個未知數。
(註:文中王嵐、張水生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