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情,德國藝術家用「矩形」構建地下室花圃

2020-12-15 藝術競爭力

房屋、門窗、手機……德國藝術家班傑明·阿普爾發現人類對「矩形」的迷戀無處不在。與其說自己是一位「抽象藝術」創作者,他更想單純地探索「矩形」的可能。

房屋、門窗、電腦、手機……德國藝術家班傑明·阿普爾發現人類對「矩形」的迷戀無處不在。在展覽《地下室花圃》中,他以這一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在自然界中無跡可尋的幾何形狀為靈感,展示了於2016和2017年在北京兩次駐留期間創作的油畫、裝置及影像文字作品。

班傑明·阿普爾,將桌子置於角落 55,2017,布面油畫,200 x 180 cm

班傑明·阿普爾出生於德國奧格斯堡,孩提時代便隨家人移居厄瓜多,並在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等地生活過。十五年後,他因求學回到德國。此次展覽是他在中國的首次個展。

展廳中兩件佔據了大部分空間的裝置分別題為《地下室花圃》和《閣樓中的花圃》,日常材料和幾何結構使空間透露出平靜、樸素、不安,卻也蘊含著能量和些許詩意;油畫作品則以阿普爾從2015年便開始創作的《將桌子置於角落》系列為延伸,畫面上堆疊著過百層矩形色塊,色彩鮮明有力;而分布於兩層展廳的文字,則是對影像《花圃中的魚》中動物們單調卻知足的內心世界的想像。

展覽現場,左一為作品《地下室花圃》

班傑明·阿普爾,閣樓中的花圃,2017,木板、混凝土、凳子,40 x 40 x 57 cm

畫廊分隔又開放的空間為阿普爾帶來很多靈感:「我覺得這間畫廊的空間非常美,你可以從一個點看到其他很多地方。這裡還有很多很高大的牆面,在畫廊的各處你幾乎都能看到最大的空間。」

空間為阿普爾帶來靈感,也幫助他完成了此次的創作。牆體是裝置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把作品從這個空間拿走,那麼它就成了另一件作品。油畫也是同理,正如藝術家所說:「畫布上的油畫不能算完成,要是直到它們掛上牆的那一刻才算真正完成。」

展覽現場

「人類創造矩形空間,但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動物這樣做。」

早在多年前,阿普爾就開始以「矩形」為元素進行創作。他將這種形狀稱為「人類奇怪的本能」:世界上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形狀,但只有人類格外青睞矩形。從門窗、桌椅到電腦、手機,長方形無數不在。「高山和湖泊都不是矩形,我們雙眼看到的它們也不是矩形,可當我們用近似長方的相機拍下它們,它們就會被印在長方形的相紙上。」

「或許洛可可風格在歐洲盛行的那段時間是個例外,可大部分時間藝術家們都在長方形的範圍內創作。在中國也是如此,當我看中國古代的書畫時,能感到裡面的能量就要從畫卷裡流出來了——可是當畫卷全部展開,你看到的還是一個長方形!」從古至今無數藝術家選擇在矩形的畫布或者紙張上創作的現象也讓阿普爾感到好奇。

阿普爾2013年的創作《牆是沒有土壤的樓梯》

2013年,阿普爾在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現場完成作品《地下室和廚房》

兩年前,阿普爾開始憑藉回憶重現自己曾居住過的公寓,將腦海中的印象轉化為紙張上的平面圖。每一間居所都記錄著藝術家生命中不可取代的時光:童年居住在南美洲,從房間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森林,有木瓜樹、猴子,甚至還有一隻每兩周就會神奇光臨的食蟻獸;在德國的房間要簡單很多,但裡面有一個單獨的小空間是為了停放自行車……記憶中的畫面如此鮮活,可當這些感性的故事被藝術家去除,剩下的竟是幾乎一模一樣的矩形平面圖——在地理和人文環境截然不同的地區,人們卻都選擇居住在了別無二致的「長方盒子」裡。

阿普爾的回憶圖之一,如果沒有藝術家的講解,我們無法辨別這所公寓位於哪個國家、城市

阿普爾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但這現象卻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在北京小餐館看到的玻璃魚缸讓他感慨頗深,也正因此我們才看到了展覽中的影像創作:一個人造的長方體空間,裡面只有水和金魚——這是否影射出了人類的生活本質?阿普爾用視頻作品將金魚的影像帶離了物理存在的魚缸,但當視頻投射在畫廊裡,白盒子般的空間又成為了新的「魚缸」。

班傑明·阿普爾,花圃中的魚, 2017,單視頻錄像及文字,彩色,8分49秒

"The rectangular space gives the fish the feeling of safety and the awareness of being secure."

展覽現場牆壁上的文字也與作品《花圃中的魚》有關

「我曾覺得連接雕塑和繪畫的是顏色,但現在我覺得連接作品的是材料。所以我改變了自己的用色。」

2013年左右,阿普爾的作品還多以飽和度較低的顏色為主,深綠、淺紫......顏色帶有的灰度賦予了畫作優雅氣質。今次的創作卻鮮亮活躍許多,和之前形成鮮明對比。阿普爾說,過去他會利用很多古典油畫大師慣用的技法,在顏料中調入黑或白,從而構建出和諧、柔和的色彩組合,自己也會依照個性喜好去選擇顏色。

在2014年的創作中還很難看到鮮豔的純色

「顏色」曾是阿普爾心中連接自己雕塑和繪畫創作的關鍵,但現在的他卻有了新的想法:「當我用水泥進行創作的時候,從來沒有在其中加過任何色素或者顏料,因為那就是水泥本身的顏色,這很重要。那麼當我用顏料進行創作的時候,為什麼要加入黑色和白色,而不是單純的使用各種各樣的顏色呢?」

每種顏色都是平等的,它們和水泥一樣,都是「材料」,而非只為個人覺得「好看」才擁有價值的存在。儘管坦言自己並不喜歡格外顯亮或濃重的色彩,阿普爾並沒有再排斥鮮豔顏色。草綠、亮粉、橙黃...更加豐富的色彩出現在了畫布之上。

運用這些顏色並不容易,阿普爾會以荷蘭藝術家梵谷為榜樣:「人人都喜歡梵谷,我也不例外。如果你去看梵谷的筆觸,有些顏色真的沒什麼特別,甚至不好看,但當你看整幅作品時卻會忍不住感嘆,天啊,它們太美了。我覺得這才是繪畫。所以我決定改變。」

在梵谷作品的細節可以看到各種豐富的用色

梵谷 - 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這些畫作不是『富有情感的時刻』的抽象,它們就是長方形。」

旁人能否真正「看懂」或者喜愛自己的創作,對於這位曾經熟練繪製具象作品的藝術家來說並不那麼重要。畢竟,轉型「抽象」是自己繼續藝術探索必要的一步。

班傑明·阿普爾,Das Zimmer in die Ecke stellen,2016

不過有趣的是,阿普爾甚至未將自己的作品定義為「抽象」。他說他筆下描繪的就是「長方形」本身,而非從何物體抽象得來的長方形。此外,很多抽象藝術創作者的作品還源自某種豐沛的情感——阿普爾也否定了這種可能:「一些藝術家在創作時用不同顏色作為不同心情的反應,但在我創作時腦海中只有畫布和畫筆,這些畫作不是』富有情感的時刻』的抽象,它們就是長方形。」

用石頭刻一個人像,石頭是媒介,內容是人;但班傑明·阿普爾卻在實驗著不同的理念:用水泥作為媒介進行創作時,材料不是媒介,材料即是內容。和油畫一樣,顏色不是媒介,顏色即是內容。至於此次展覽牆上出現的、與水缸中魚兒有關的文字,它們也並非某段歷史的抽象——文字亦是作品本身。

班傑明·阿普爾,將桌子置於角落 31,2016,布面油畫,90 x 70 cm

班傑明·阿普爾

班傑明·阿普爾

地下室花圃

2017.8.13-2017.9.17

偏鋒新藝術空間

吳小霜@YT

相關焦點

  • 九年級數學,二次函數中矩形周長、面積最值問題,解題方法不同
    二次函數中矩形周長的最值問題與面積的最值問題,思考方法不一樣。矩形周長的最值問題一般藉助設點法表示出矩形的長和寬,然後利用公式得到周長,一般化簡後為二次函數,然後通過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得到最值。(2)先用x表示出M點的坐標,根據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得到MG,GH;再根據矩形的周長公式即可得到l關於x的函數解析式。(3)先將l關於x的函數解析式配方,得到x的值,代入拋物線解析式即可得到使矩形MNHG的周長最小時點M的坐標。
  • 13×15.3米帶地下室三層別墅,家用電梯設計,父母住的很暖心
    帶家庭電梯設計的戶型,一般我們認知的是高層別墅建築才會考慮,而三層帶地下室這種的戶型,很少有人會安置電梯。一是節約沒必要的成本,二是樓層不高完全沒必要。但是如果家裡老人比較多,而且行動很不便的話,那家用電梯就是很有必要的設計了。
  • 德國當代藝術亮相成都 兩位藝術家用「夢境」反思現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9月28日下午,「夢境敘事——德國當代藝術雙人展」在成都K空間畫廊開幕,展出德國藝術家馬提亞斯·布蘭迪和旅德韓國藝術家茲奧作品共計20幅。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28日。
  • 深圳1住戶私挖100平米地下室:別人能搞 我為啥不能
    (原標題:住戶私挖100平米地下室:別人搞違建 我為啥不能?)家住深圳寶安西鄉流塘社區的王先生爆料稱,住在他們樓下的鄰居通過幾年的時間居然把一樓一百多平米的空間挖成了兩百多平米的「複式」。王先生說,從3年多前開始,他們就發現,一樓的住戶在挖地下室,企圖強行搞出一個「負一層」,此舉遭到樓上很多住戶的反對。物業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接到住戶的反映之後,他們也多次上門進行勸阻。
  • 藝術家用10萬本書建「帕特農神廟」 格外震撼
    藝術家用5) "← →"翻頁 當地時間2017年9月9日,德國卡塞爾文獻展上
  • 廣東花卉業打造「世界花圃」
    廣東花卉業打造「世界花圃」   文/圖  記者 張永熙、程雪超、儲德武、林燕、黃文生、王鋒  通訊員 柯宣東、梁永福、張品華、周悅  被譽為「既是農業,也是藝術」的花卉產業,近年在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蓬勃興起。
  • 德國發現多年躺在花園裡的最大隕石
    德國迄今為止最大的隕石多年來一直躺在在施瓦本Blaubeuren的一個花園裡,沒有被任何人發現。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的隕石專家Dieter Heinlein在周三報告了這一重大科學事件:「最新發現的隕石重量為30.26公斤,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隕石。」
  • 藝術的破壞與構建
    回觀西方藝術史,以基督教為主題的中世紀破壞了崇高輝煌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好在到了14世紀,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將中世紀禁錮千年的人性徹底釋放,重新構建社會文明。進入18世紀,藝術出現了風格主義、巴洛克藝術與洛可可等,作品充斥著人性的光輝。
  • 臺北公寓的地下室營造出喜怒無常的灰色生活空間
    這個被忽視的地下室公寓在已經改進由為特色的一系列灰度客房和一個室內庭院。這套名為H樓的公寓坐落在臺北士林區的一個住宅區內,有四口之家居住。隨著孩子的長大,家庭開始感到在底層公寓的壓力越來越大,於是他們與聯絡,將下方廢棄的地下室改建為其他居住區。地下室存在一些重大問題–由於公寓樓夾在兩座建築物之間,因此地下室只能從平面圖的正面或背面接收自然光。因為地下室只有幾個通風機,所以空氣流通也很差。
  • 二戰英國最大的戰略轟炸機,搞的德國軍事工業元氣大傷!
    該機近矩形斷面的機身前部,是一個集中了空勤人員的駕駛艙,機身下部為寬大的炸彈艙,橢圓形雙垂尾和可收放後三點起落架和與當時流行的重轟炸機毫無二致。它曾立下赫赫戰功,在代號為「懲罰行動」的飛行任務中,它攻擊了德國工業中心周圍的水壩,最終炸毀兩處水壩,造成2.7億立方米水決堤,下遊160公裡範圍內的城鎮、軍工廠、空軍基地被衝毀,1500多人被淹死,搞得魯爾工業區元氣大傷。
  • 600㎡極簡白民宿,水中長出的矩形建築,純粹至美!
    民宿主人希望這個空間能滿足客人遊泳、休閒、文藝工作等一系列休閒度假需求,設計師根據其要求將原來的民房做了重新規劃設計,構建出一個全新的現代建築。矩形建築設計師通過體塊的穿插讓空間有多種可能性,建築立面上一道道玻璃平窗,讓室內每個角落都能看到窗外的景致。
  • 1001名中國人德國小城表演行為藝術(組圖)
    令人捧腹的是,一位藝術家竟然在營地裡搞起了賣大餅的生意,把這裡變成了自由市場。而艾未未完全是個老小孩,深受營員喜愛。  大風一吹作品倒  雖然艾未未的《童話》受到德國人的熱捧,但其在德國搭建的中國特色的建築,卻在6月20日突然被大風吹倒了,成為本屆卡塞爾的四大失敗作品之一。但許多藝術家卻並不承認這個作品的失敗,他們甚至懷疑艾未未是故意製造這樣一個弱不禁風的建築。
  • 法德混血藝術家用廢舊音箱造日式建築鳥居
    原標題:法德混血藝術家用廢舊音箱造日式建築鳥居 之前,莫伯裡就已經將電子設備與神學結合,創作了一系列雕塑,其中包括德國的「廟宇」。(實習編譯:李仙 審稿:朱盈庫)
  • 追溯德國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南藝美術館「重整德國藝術立場」
    「重整 | 德國藝術立場」是一場對9位20世紀最為重要的德國藝術家們的大型回顧展,近日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自上世紀藝術歷史的重要節點起,追溯德國藝術在文化與歷史層面對當今藝術世界的影響。在目前國內藝術生態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商業市場因素對學術獨立的影響,如何守護藝術高校辦展的公共性、倫理底線、學術規範?
  • 德國DJM儀器有哪些?醫用家用都在這裡
    以德國DJM為代表的高品質產品,正在不斷完善皮膚管理的解決方案,致力於為人們帶來頂尖的德系工藝美容儀器!那麼,到底德國DJM儀器有哪些?它們又是如何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的呢?  德國DJM家用篇——向控射頻儀  德國DJM旗下產品繼承著德國工藝4.0的匠心技術,順應數位化資訊時代的發展,聚焦線上平臺領域的面診模式,為更多女性提供專業的皮膚管理方案,逐漸成為了醫療美容健康行業中的佼佼者。
  • 年輕人引發「地下室革命」,修建地下樂園,北漂的苦日子到頭了
    他們是住在地下室的一群人,由於收入不高,但為了能在大城市生活,只能租住地下室。地下室的環境潮溼悶熱,還散發怪味,住著很是壓抑。而一個叫周子書的人,改變了這一切。遠赴英國中央聖馬丁進修藝術設計的他,在完成畢業論文的時候,選擇了「改造北京某地下室」作為課題。在他看來,設計不只是「高大上」,更要為普通人服務。
  • 艾未未的行為藝術搞大了要帶1001人免費去德國他保證不會讓參與者...
    下周藝術  主 播 記 者 周 毅    最近藝術界有件挺好玩的事情。那就是著名藝術家艾未未打算招募1001個中國人一同前往德國的中部城市卡塞爾,並和他一起參加將於6月舉行的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  在《1001個中國人的卡塞爾之行》的活動介紹中,艾未未表示,活動基本費用將由組織方提供,包括飛機票、籤證、人身保險費用以及在德國境內的旅行、基本居住和食品費用。  另外活動參與者的年齡也十分寬泛,凡是在18歲至60歲的中國公民都可以參加,且沒有任何戶籍和職業的限制。據了解,該活動的參與者將分別從北京和上海出發,經法蘭克福最後到達卡塞爾。
  • 「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這是個充滿藝術的首都!
    路德維希博物館建於1976年,德國著名的藝術資助人彼得?路德維希(Peter Ludwig)夫婦先後給這家博物館捐贈了774副畢卡索的作品。該博物館是除了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和巴塞隆納畢卡索博物館外,收集畢卡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同時還收藏了大量的現代藝術作品,收藏有有達利(Dalí)、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裡希特施泰因 (Lichtenstein)以及沃霍爾(Warhol)的作品。
  • 瑞特科電梯:藝術與機械完美結合的家用電梯
    家用電梯,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都是千篇一律的幾何形狀,但是隨著「設計上海」2020展會的舉行,有一款電梯出現在人們眼前,簡約、通透、輕盈的空間美學設計,完美融合在家居環境中,顛覆了人們對電梯笨重的印象。  瑞特科S系列電梯,作為一款藝術與技術極致融合的產品,通過「設計上海」,展現這個行業走向公眾視野的趨勢,背後蘊藏著藍海市場裡暗流洶湧的消費驅動力。
  • 瘋狂的街頭藝術、獨特的德國啤酒,帶你玩轉柏林最熱門的威丁區!
    在18世紀的時候這裡曾是紅燈區。不過在今年夏天,因為違反了消防規定,讓許多人度過狂歡夜晚的 Stadtbad被關閉了,現在這裡只是一個街頭藝術和塗鴉中心。Moritz Bar所提供的啤酒都是從巴塞隆納進口來的,他們自己也調製了很流行的 Gin and Tonics(琴湯力)和精調啤酒雞尾酒 Caibeerin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