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主要矛盾轉移的理解

2020-12-15 向小田財經頻道

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 關於投資的幾點感悟,與大家探討 》,談到為什麼某些文件很重要,不是講虛的,確實是其中蘊含著太多的信息量。以前我也覺得,讀文件很枯燥,但是現在看來,文件讀懂了,能指導投資實踐,大方向不會搞錯,這才是智慧。

主要矛盾的變化這一點我確實沒有想到,但是之前也是有預期的。在我之前的那篇文章裡面也已經提到了。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指導思想肯定有所變化,這一點都不奇怪。

為什麼說主要矛盾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變為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況之間的矛盾了呢?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改觀,主要表現就是各行各業生產都出現了過剩,總量過剩結構失衡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所以重點是要改變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這又回到了一個效率和公平的常規討論話題。

效率和公平的話題是經濟發展的常見話題,我們這裡就不討論了。現在討論的是,在這個節點上,更多的提一些公平,可能會對我們的啟示。舉個例子,比如說環保核查,你說這個是不是會降低效率了?關停了很多工廠,確實這些經濟效益都沒有了,嚴格講效率收到影響了。但是,環保推進嚴格了,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個公平的問題。憑什麼這些工廠的資本家自己賺錢,卻要讓老百姓承擔環境汙染的成本呢?以前為了追求效率,犧牲了一些公平,現在都會找回來。

另外,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重點是理解「美好」這兩個字,為什麼加這兩個字。換句話說,光生活需要(其實也就是以前所說的「物質文化需要」)還不夠,還要「美好」,就是一種升級,需求的升級,消費的升級。這種「美好」具體而言,體現在住房、醫療、教育、休閒旅遊、文化娛樂等各種方面,不是說有基本的供給就行了,起碼要達到中等舒適的程度才能稱得上美好。

主要矛盾發生轉移,這個基礎就是:基本上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總體上已經實現了小康。但是,這個時候,不是光有個基本問題解決就行了的,要更高級,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美好」。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就要往平衡上面靠,往充分上面靠。

什麼是往平衡上面靠呢?比如說,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富裕有的地方窮,這個時候就要多拉動一些地方經濟。人口分布不平衡,是不是要多控制一些超級城市的人口,讓人口向二線、三線匯聚呢?財富分配不平衡,是不是要多從遺產稅、房產稅、資本利得稅等上面下功夫,實現轉移支付?這些可能都是未來有可能考慮的政策選項。

什麼是往「充分」上面靠呢?比如我們說的各種消費的升級,還沒有實現充分有效的滿足。歸根到底,還是中高端的供給不足。這就要通過不斷地推進供給制改革,讓供給的質量再上一個臺階。這個時候就充分了。

在之前的矛盾裡面,你投資的方向,就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現在,你的投資不能光去滿足需求,還要滿足對於「美好」的嚮往。就是說,供給的產品一定要是有質量的。現在供給從以前的量,轉換到了現在量和質,雙管齊下,都是很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陳晉:怎樣理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未改變基本國情?
    這個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依據,也是新時代的重要特徵。全面深入領會這個新的重大論斷,是準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前提。理清社會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基礎此前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源於1956年黨的八大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肖貴清:科學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髓。正確分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充分掌握基本國情,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有效完成歷史使命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過程
    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黨的八大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統概括。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經修改補充後在當年6月19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
  • 如何理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發改委作出回應
    (原標題:如何理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剛才何主任提到,十九大報告給出一個十分重大的判斷,當前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想問,如何理解這個判斷,同時如何化解新的矛盾?謝謝。何立峰:謝謝。
  •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辯證關係 要正確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首先要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基本結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出發,來認識基本國情與社會主要矛盾之間的辯證關係。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是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變化的科學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觀點。一、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理解社會主要矛盾,首先要理解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的關係,從社會基本矛盾出發來理解社會主要矛盾。
  • 如何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
    【摘要】黨的十九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的重大判斷和重要結論,是我們黨根據變化了的實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的正確結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大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準確領會,科學把握。
  •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為了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我們有必要從現實依據、理論內涵、歷史回溯和實踐把握等四個方面作一些必要的考察。 二、社會主要矛盾與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內涵 只有先從理論上弄清社會主要矛盾與社會基本矛盾的各自內涵以及它們的聯繫和區別,才有助於真正弄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當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斷。這就需要弄清以下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1.社會基本矛盾。
  • 辯證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與不變
    從長期性來理解,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發生根本性質的改變;從階段性來理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雙方有了新的階段性改變。馬克思主義矛盾觀是理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與不變的理論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是理解社會主要矛盾變與不變的現實依據。多維度辯證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與不變是我們黨正確制定方針政策的依據,從而更好地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
  •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據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不僅是確定工作重點的根據,而且是劃分社會實踐發展階段的根據。我們黨就是通過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中揭示社會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制定黨在各個階段的綱領和路線。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屬性透視
    從邏輯關係上看,「舊」的社會主要矛盾是「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生成的起點和基礎,「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在「舊」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基礎上發展生成的,是對「舊」的社會主要矛盾的繼承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先後四次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闡述作出調整,其中能夠反映和體現社會主要矛盾承繼屬性的調整有兩次。
  • ...新視野】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視角深刻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摘要:正是基於對「變」與「不變」的準確把握,我們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 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社會主要矛盾是個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了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我們有必要從現實依據、理論內涵、歷史回溯和實踐把握等四個方面作一些必要的考察。
  • 劉須寬: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原因及其應對
    北京 100732  內容提要: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契合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論斷,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優越性促進了人民需求重心的轉移,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邏輯內含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立體化、多樣化則彰顯出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新矛盾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
  • 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原標題: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是黨和國家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的運動和發展,又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前進。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根源、條件與基礎
    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亟需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進行深刻剖析和準確把握。從歷史、現實與理論的角度,深入挖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所遵循的歷史根源、現實條件與哲學基礎,為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提供新的理解框架。
  • 黨探索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踐和啟示
    這些思想集中體現在毛澤東同志《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中。毛澤東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論斷,第一次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範疇,精闢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特點及其運動規律,為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開闢了道路。  對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踐探索,始於黨的八大。
  • 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判斷主要矛盾人人都有責任  近幾年,中國社會似乎開始進入一個矛盾快速積累期,傳媒天天展示著各種社會矛盾與衝突。胡錦濤總書記最近談道:「我國的改革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在我們面前有許多必須解決而且迴避不了的問題,有許多必須抓緊而不能拖延的任務。」溫家寶總理最近也多次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
  • 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判斷主要矛盾人人都有責任    近幾年,中國社會似乎開始進入一個矛盾快速積累期,傳媒天天展示著各種社會矛盾與衝突。胡錦濤總書記最近談道:「我國的改革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在我們面前有許多必須解決而且迴避不了的問題,有許多必須抓緊而不能拖延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