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 關於投資的幾點感悟,與大家探討 》,談到為什麼某些文件很重要,不是講虛的,確實是其中蘊含著太多的信息量。以前我也覺得,讀文件很枯燥,但是現在看來,文件讀懂了,能指導投資實踐,大方向不會搞錯,這才是智慧。
主要矛盾的變化這一點我確實沒有想到,但是之前也是有預期的。在我之前的那篇文章裡面也已經提到了。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指導思想肯定有所變化,這一點都不奇怪。
為什麼說主要矛盾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變為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況之間的矛盾了呢?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改觀,主要表現就是各行各業生產都出現了過剩,總量過剩結構失衡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所以重點是要改變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這又回到了一個效率和公平的常規討論話題。
效率和公平的話題是經濟發展的常見話題,我們這裡就不討論了。現在討論的是,在這個節點上,更多的提一些公平,可能會對我們的啟示。舉個例子,比如說環保核查,你說這個是不是會降低效率了?關停了很多工廠,確實這些經濟效益都沒有了,嚴格講效率收到影響了。但是,環保推進嚴格了,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個公平的問題。憑什麼這些工廠的資本家自己賺錢,卻要讓老百姓承擔環境汙染的成本呢?以前為了追求效率,犧牲了一些公平,現在都會找回來。
另外,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重點是理解「美好」這兩個字,為什麼加這兩個字。換句話說,光生活需要(其實也就是以前所說的「物質文化需要」)還不夠,還要「美好」,就是一種升級,需求的升級,消費的升級。這種「美好」具體而言,體現在住房、醫療、教育、休閒旅遊、文化娛樂等各種方面,不是說有基本的供給就行了,起碼要達到中等舒適的程度才能稱得上美好。
主要矛盾發生轉移,這個基礎就是:基本上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總體上已經實現了小康。但是,這個時候,不是光有個基本問題解決就行了的,要更高級,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美好」。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就要往平衡上面靠,往充分上面靠。
什麼是往平衡上面靠呢?比如說,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富裕有的地方窮,這個時候就要多拉動一些地方經濟。人口分布不平衡,是不是要多控制一些超級城市的人口,讓人口向二線、三線匯聚呢?財富分配不平衡,是不是要多從遺產稅、房產稅、資本利得稅等上面下功夫,實現轉移支付?這些可能都是未來有可能考慮的政策選項。
什麼是往「充分」上面靠呢?比如我們說的各種消費的升級,還沒有實現充分有效的滿足。歸根到底,還是中高端的供給不足。這就要通過不斷地推進供給制改革,讓供給的質量再上一個臺階。這個時候就充分了。
在之前的矛盾裡面,你投資的方向,就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現在,你的投資不能光去滿足需求,還要滿足對於「美好」的嚮往。就是說,供給的產品一定要是有質量的。現在供給從以前的量,轉換到了現在量和質,雙管齊下,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