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場品牌專櫃裡買一堆衣服專門挑刺要賠償!這起以職業打假為名的...

2021-01-10 杭州網

都市快報 記者 林琳 朱振輝

郭洋,1987年生。站在法庭上的他,一身黑色的休閒裝扮,戴黑框眼鏡,一口東北腔。

2016年前後,郭洋和老婆趙雨從吉林老家來到上海,趙雨開了家美容院,郭洋一直待業在家。

但郭洋並沒有閒著,和他一家一起「南下」的,還有他的朋友張雪、楊健和王燕等人。大部分時間,郭洋都和這幫朋友在一起,輾轉於上海、杭州一些高檔商場,在服裝專櫃不停地「買買買」。

2018年1月至4月,他們先後逛完了杭州市中心的幾個大型商場後,張雪等人分別在三家商場的某同一個品牌專櫃下單,購買了同一款式的風衣11件,總共付款15000多元。

5月,他們又在杭州市中心的另兩家高檔商場同一品牌專櫃,先後買了6件衣服,又花掉了大約18000元。其間還分別在杭州下城區某商場和上海某商場的一品牌服裝專櫃,先後購買了數款衣服共19件,付款8000多元。

他們買衣服很有規律:看中的每一款衣服,都會買很多,少則四五件,多則八九件,最多的一款,一口氣買了15件。

除了杭州,他們也在上海掃貨,依然是同款、多件……

郭洋不太會自己去商場裡買衣服,他會花錢僱人買。每當看中某種款式的衣服,他會花錢找人去商場幫他把衣服買回來,也是一次買很多件,錢都由郭洋出。

她有個「絕技」眼看、手摸就能準確辨別面料成分

為什麼要買這麼多?

其實他們是在「做生意」。

張雪,北京人,講一口京片子。她有一個「絕技」,就是可以通過眼看、手摸等方式辨別服裝的面料成分,且她的判斷跟專業機構的檢測結果相比,八九不離十。

別人看來是瘋狂購物,但郭洋、張雪等人心裡清楚,看中的衣服只有儘可能多買,才可能「賺到更多的錢」。

把衣服買回來,就輪到郭洋出場了。他會把買來的衣服分別送到檢測機構,對服裝面料進行檢測,有時候會檢測其中的一樣指標,有時候會檢測多樣指標。

這些服裝都是張雪「精心挑選」過的,所以一般都會檢測出一些標籤標識與檢測結果不符的瑕疵。

這時郭洋就會帶上楊健,拿著檢測機構出具的書面報告和當時買衣服的小票到櫃檯投訴、打假。

「我一般都會先到專櫃找導購或櫃員。如果櫃員不能解決,我就要求找商場經理。」法庭上郭洋說,他一般都只要求購買服裝價格3倍的賠償。

但證據顯示,郭洋索賠後,服裝品牌廠家的賠償款其實並不只是3倍,一般都在5倍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倍。比如,在杭州某商品一品牌專櫃,郭洋花1880元買了兩件襯衣,但後來的索賠金額為40000元,臨走時,郭洋還從該專櫃拿走了兩個女包,說要送給朋友。

為什麼要一次性買這麼多衣服?

張雪回答:「只有買得多,索賠金額才會更多。」

索賠也並不都是很容易的。這時候郭洋也有辦法,比如跟櫃員說要找媒體曝光、撤櫃,驅趕其他顧客,有時候會點外賣,直接在櫃檯裡吃。在杭州某高檔商場,有一次郭洋點了一份「臭豆腐」外賣,在專櫃當場開吃。

法庭上,郭洋一直稱自己「打假」是「維權」。

但當有律師問到「既然是維權,為什麼不通過向工商部門投訴,或者向法院起訴」時,他說,找工商最終也要和商家和廠家談,沒用,所以他就自己解決。

郭洋說,有一次他買的一件衣服標識牌上顯示是含棉98%。實際他檢測的結果是100%。儘管含棉量更高,他還是以檢測結果與商品標識標牌不符索賠。

對勒索得款,郭洋說自己並沒有多要錢,都是按所付款的3倍索賠,雖然有些款項比自己付款多,但多出來的也是衣服檢測費、交通費等開銷,沒有威脅過商場、專櫃營業人員,也沒有敲詐勒索。

某品牌區域經理在接待郭洋投訴時錄了音。「錄音顯示,郭洋有明顯威脅、恐嚇的語言。」

2019年9月4日,杭州市下城區檢察院對這起涉嫌以職業打假為名的敲詐勒索案提起公訴。

到底是維權,還是敲詐勒索?

在後來的庭審中,張雪說,每次她自己或者郭洋等人買衣服花了多少錢、每筆得到多少索賠款,郭洋都會讓她記帳,其中所得賠償款由於是郭洋出面索賠,錢也都是打給郭洋。所得「利潤」,則由他們幾個人分成。直到庭審中看到起訴書和公訴人出示的轉帳記錄她才發現,郭洋讓她記的每筆索賠款金額,都遠低於郭洋實際的收款數,「我也是現在才知道……」

法庭上,公訴人在宣讀起訴書時說,經查,以郭洋為首,以張雪、楊健、王燕、趙雨等人為主要成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對杭州、上海等地的14家商場的34個品牌專櫃,通過買樣、補貨、檢測、上門勒索等手段敲詐勒索89萬餘元,擾亂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了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下城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郭洋、張雪、楊健、王燕結夥,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敲詐勒索他人財物,郭洋、張雪、王健敲詐勒索財物數額特別巨大,王燕、趙宇參與敲詐勒索的數額巨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敲詐勒索罪共同追究刑事責任。其中郭洋多次強拿硬要他人財物,情節嚴重,應當以尋釁滋事追究刑事責任。

法院將擇期宣判。

今年3月,下城警方也端掉一個以向商場高額索賠為職業的敲詐勒索團夥。該團夥11人,曾於2017年5月起,在杭州、上海等地大型商場,假借「打假」「維權」名義,對商場內的各種品牌專櫃實施敲詐勒索犯罪行為。已作案33起,涉及商品總價近100萬元人民幣,團夥中9名嫌疑人被下城警方移送檢察院起訴。

2018年5月,一名時髦女子走進武林商圈一服裝專櫃,看中一款格子背心,售價人民幣228元。隨後幾天內,分別有不同的女子陸續購買了同款格子背心,其中一人一出手就買下2件。沒過幾天,2名男子突然帶著一份商品鑑定報告書來到專櫃「討要說法」。鑑定書上寫著該款背心的實際檢測成分為「97%棉,3%聚酯纖維」,而背心產品標識上卻註明成分為「100%棉」。

兩男子一直聲稱「找媒體曝光」,為了息事寧人,最終專櫃接受退貨,並一次性賠付對方21000元。

該團夥主要嫌疑人交代,他們通過招攬年輕女性充當「職業買手」到專櫃購買衣物,隨後以各種理由要求商場方面以遠高於原價的金額進行賠償。所得賠償款由4人平均分成,「買手」則報銷車馬住宿費用並按服裝價格的5%獲得提成。

正當維權和敲詐勒索法律界限在哪裡?

朱衛永「律師來了」籤約律師,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全球總部合伙人、股權高級合伙人、刑事法律事務部主任,杭州律協刑事法律風險防範委員會副秘書長。

隨著公民法律意識不斷提高,消費者維權事件屢見不鮮,也因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職業打假應運而生,而這種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引發了人們的深思。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因為具體案件情節的不同,也產生了不同的判決結果。但究其根本,判定敲詐勒索與過度維權的界限,離不開我國《刑法》的規定。

首先,我們要明確敲詐勒索罪的定義,根據我國《刑法》第274條的規定,敲詐勒索主要有以下構成要件: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恐嚇、威脅的方法,侵犯他人財產。該罪名具有侵犯他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雙重屬性。這也是區分過度維權與敲詐勒索罪的重要因素。

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實踐中確實存在難以判斷的特點。但我們可以從維權的依據入手,判斷行為人是否存在捏造或故意虛構的事實,比如偽造鑑定材料;也可以從其客觀的行為判斷其是偶然性的維權還是知假買假,知劣買劣,進行多次反覆的購買和維權,從而追求高額的賠償款。

二、是否使用恐嚇、威脅等手段。這就是要從行為人維權的方式入手,比如在本案中,商場保留了郭洋恐嚇的錄音,被告人等存在找媒體曝光、撤櫃、驅趕其他顧客等行為,一定程度上可以判定郭洋維權的方式存在敲詐勒索的嫌疑。

三、侵犯他人財產權。也就是要判斷行為人是否侵害了商家的財產權,是否從商家獲得了不正當利益或者期待性財產利益。商家是出於對不正當手段的恐懼心理給了行為人財產性利益還是因為商品本身存在缺陷而給予行為人補償,是這個要件的重要考量因素。

綜上,過度維權與敲詐勒索之間存在著相同之處亦存在法律上的界限,對於這類案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案件具體分析。

相關焦點

  • 起底職業打假人:買旗袍謊稱演出 檢測後要求賠償
    王先生說,現在他以這個職業獲得的收入不是特別穩定:「有時候兩三個月不賺一分錢,有時候一個月賺點,它並不穩定,有時候沒案件,還有時候案件程序慢點。」  大型的商場和超市都比較注重品牌形象,也有經濟實力,索賠後相對容易「買帳」,也就成為很多職業打假人的目標。
  • 職業打假人南寧商場索賠百萬 打假能走多遠?
    職業打假人專門買假、買問題產品索賠。職業打假人打假索賠    職業打假人胡先生等人,去年花10萬餘元在南寧一家商場買下過期的海參燕窩,然後要求商家退一賠十,索賠金額超過100萬元。    一外地男子,在柳州市一大型連鎖超市,一口氣買下十幾瓶進口啤酒後,直接來到服務總臺稱酒瓶上面沒有中文標識,涉嫌不合格,要求超市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給予10倍賠償。
  • 職業打假人,一邊被罵一邊年賺百萬!
    要是老羅也翻車,這又是一筆上百萬的進帳,職業打假人的錢也太好賺了吧。但是別看王海像個"正義的夥伴",要知道,網際網路上的"職業打假人",更多是被打上"敲竹槓"、"訛詐"的標籤,被淘寶商家恨之入骨。職業打假,月入上萬打假就是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賺錢,商家賣假貨要賠,廣告詞違規也要賠,舉報到消協和工商,一賠三,起訴到法院,一賠十。王海1995年就開始做打假,跑各個商場買假貨,50天賺了8000塊。
  • 網上傳:專櫃小姐買衣服1.5折公司:咋可能呢
    網友爆料:    調查:公司:    專櫃小姐工作服折扣超低    網友lydia727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時好奇在成都全搜索論壇發的討論帖子《商場裡那些專櫃小姐穿的衣服是買的還是發的?》居然能引得網友們大報猛料。
  • 因兩奢侈品質量問題 職業打假人來青島索賠
    昨日,職業打假人紀萬昌(早報曾經報導)帶著國家質檢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來青打假,要通過法律手段,讓售假者付出代價。   涉及島城兩家大型商場   昨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城陽一家酒店見到職業打假人紀萬昌。紀萬昌隨身帶的行李中,幾乎沒有個人用品,兩大皮箱都是皮衣、皮包、手機、皮帶等已經檢測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世界名牌奢侈品,同時還有一大摞國家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部門出具的檢驗報告和法院判決書。   「都是證據鑿鑿,制假售假者在法律面前無法抵賴。」從事專業打假15年的紀萬昌告訴記者,這摞檢驗報告中,有兩份涉及島城兩家大型商場的兩個奢侈品品牌。
  • 職業打假人獲十倍賠償,走紅判決書引熱議
    在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審判法官對「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職業打假人通過訴訟獲利,法院要不要支持」等熱點問題的論證廣受熱議。有人認為「說理語言直白、透徹又通俗易懂」,甚至稱其為「漂亮、完美的優秀裁判文書」。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後索賠百萬案再審宣判:不支持十倍索賠
    曾引起廣泛關注的「職業打假人買海參後索賠百萬案」近日再審落槌:北京高院撤銷原二審判決,不支持職業打假人的十倍索賠訴求。5年前,劉某在北京的一個展銷活動上花10萬餘元購買86盒海參,隨後以未標生產日期、標籤中標明的產品標準號非海參為由,將銷售商、生產商、展銷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方返還購物款、公證費,以及十倍貨款賠償等費用,總計百萬餘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這起案件的再審判決書,維持一審判決,不支持劉某的百萬元索賠。
  • 職業打假三十年:買200萬假貨賺400萬,辛巴賣燕窩被盯上
    據統計,僅1992年,全國就發生了6000起高壓鍋爆炸事故。假貨也層出不窮,茅臺、五糧液的真貨十裡挑一。1992年,工商部門對北京的星級飯店和商場進行了抽查,104瓶高檔名酒中只有4瓶是真品。1992年,貴州假酒罪犯羅德明在貴州遵義伏法,被稱為中國第一大打假槍手。判決書上明確寫著:生產銷售茅臺酒四萬三千三百九十萬瓶,非法獲利二百九十萬元。
  • 職業打假人王海的奇幻時代
    但這兩幅耳機只能賠他170塊。王海大怒:虧了呀,我淦!於是他立刻又去隆福大廈買了十副耳機。這個下意識的舉動,也是王海後來締造的職業打假人這個行業的核心邏輯:為單一商品索賠的時間金錢成本,遠高於消費者所能獲得的賠償,所以除非為了出氣,普通消費者很少願意為了一件商品的索賠去起訴和大費周章。
  • 辛巴、羅永浩接連被「打假」背後的職業打假人什麼來頭?
    與此同時,他還被「職業打假人」王海指出,其直播售賣的某品牌漱口水用洗牙視頻來表現漱口水的效果,涉嫌虛假宣傳。雖然羅永浩方面對此回應,但王海就其回應進行了針對性反駁。今日(16日),王海再次發布微博稱,羅永浩直播間銷售假蘭蔻(或水貨)唇膏,此前,王海曾舉報「辛巴賣假燕窩」。
  • 南京某商場品牌女裝專櫃產品吊牌的內容和外觀不符
    而在南京市新街口等鬧市區的幾家大型商場內,有一個品牌的女裝專櫃,竟然有外觀和內容都不同的吊牌,同一品牌服裝吊牌為何不同?走進位於南京太平南路上一家商店二樓的某知名品牌女裝的專櫃,這裡正在經營一款號稱來自北京的某知名品牌女裝,除了標價少則五六百、多則一兩千,吊牌信息完整、做工考究的某知名品牌女裝外,還有部分同樣懸掛這一知名品牌的服裝,但這些衣服看起來相對粗糙,吊牌的做工和吊牌信息也相對簡陋,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款號稱某知名品牌女裝摺扣力度比較大。
  • 職業打假人王海:網紅帶貨多涉假 辛巴羅永浩都被打臉
    反對的意見認為,《消法》作為民事法律只應規定賠償,不應搞懲罰,否則給一方以可乘之機,有失公正的原則。這也正是多年來,王海「知假買假」飽受爭議之處,甚至有人認為「知假買假」者不算消費者。擔任《消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民法專家何山在2002年接受採訪時曾說,當初制定這一條款的目的,旨在懲罰有欺詐行為的經營者,同時鼓勵受害的消費者積極參與打假,知假買假的人,當然屬於消費者。
  • 職業打假人王海:先把羅永浩這事「打死」,整天打辛巴已疲勞了
    在辛巴「假燕窩事件」公開道歉,承諾賠償6000多萬,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辛巴公司介入調查之後,有「職業打假第一人」之稱的王海,將矛頭對準了羅永浩。如果從最新消息來看,王海對羅永浩的「打假」似乎已佔了一定上風——11月28日,羅永浩在「交個朋友直播間」銷售了「皮爾卡丹」品牌的羊毛衫,有消費者在收到貨後懷疑衣服不是純羊毛,而是假冒偽劣產品。12月15日,羅永浩發布聲明承認,其11月28日在「交個朋友直播間」銷售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部分送檢後鑑定為非羊毛製品。
  • 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
    市場監管總局出手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 穎消費者買到不合格商品,或者感覺被「天價」商品坑了,到底該找誰投訴?職業打假人明知商品質量有問題還故意購買,能否通過投訴獲得賠償?舉報人擔心被打擊報復,怎麼解決?
  • 體驗職業打假:一天走訪倆超市掙1500元
    現今,職業打假人已經成為消費維權的主力軍。近日,記者跟隨兩名職業打假人,親歷他們前往超市打假的一天。在這一天中,兩人從早忙到下午,在兩家超市發現過期商品,經與超市協商共獲賠1500元。這對打假的搭檔告訴記者,他們曾身為超市員工,幹打假這行不敢說有什麼高尚的想法,純粹為了謀生。
  • 冬蟲夏草純粉片價格炒黃金 職業打假人質疑不合法
    》追蹤  不久前,著名職業打假人葉光在沉寂10年後再次高調復出。在調查三個月後,他把目光瞄準了價超黃金的冬蟲夏草純粉片,並認定某品牌的其中兩款產品不具備合法身份。6月18日,葉光現身成都,擲18萬元買光成都一商場專櫃的所有冬蟲夏草純粉片。隨後向武侯區食藥監局舉報,要求退一賠三。葉光自稱,《新消法》實施後,他和老一輩的職業打假人被徹底激活,並準備復出向制假售假企業宣戰(本報20日報導)。  葉光舉報的兩款冬蟲夏草含片(純粉片)是否合法?
  • 商場大牌特賣會多是假貨?工廠直銷2折買就上當,警方已出動打假
    商場裡的特賣會、快閃店,下次看到請繞道,因為那裡買的衣服,可能都是假貨!近日,江蘇常州警方摧毀了一夥以「工廠直銷」的名義,在各大商場中開設特賣會等形式,進行高仿、假冒服飾售賣的犯罪團夥。還在犯罪嫌疑人窩點查處了一大批「Champion」「阿迪達斯」「耐克」等知名品牌的假冒服飾,涉案金額超過上千萬元。據警方透露,這其中的貓膩其實很簡單,就是嫌疑人這邊會把偽造好的合格證和要售賣的服飾一起打包好,發給各個商場。
  • 青島:職業打假人來青 花9萬買大衣後向青島商場索賠
    「100%牛皮」實為吹牛皮  在紀萬昌的行李中,還有一個剪了一個大洞的皮包。這個售價5400元的韓國品牌「MCM」手提包,是一名市民去年9月在南京德技廣場買的,因懷疑皮包材質有問題,請紀萬昌代理打假。紀萬昌告訴記者,根據包上標籤,面料為「100%牛皮」,但他讓打假團隊的技術顧問看了一眼,立刻認定是假的。
  • 淘寶客服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淘寶店鋪遇到職業打假怎麼辦?
    在淘寶開店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對奇葩的人,但是最噁心的就是職業打假,你看這詞,帶有「職業」,就是他們已經有人把這個當成了一種工作,為此謀生的手段本來現在淘寶運營的環境就已經非常艱難了,加上這些渣渣,更加是需要小心翼翼職業打假一般有什麼套路或者是話術呢?
  • 商場承諾無理由退貨不兌現?專櫃都有附加條款
    「商場裡不是承諾商品無理由退換嗎?怎麼剛買的衣服就沒法退了呢?」日前,市民吳女士和朋友在西區一家商場內給家人買了兩套衣服,回家後發現大小款型並不適合,便想去退貨,可店員告知吳女士不能退只能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