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文化創意產業,不能忘掉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相對超前,很早以前就和發達國家一起著力發展創意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去參觀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人都有明顯的感覺,我們還得需向臺灣多學習。
我們天津文創界曾組織很多次去臺灣參訪,由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接待,看到了很多好的地方,有西門紅樓、臺灣當代藝術館、松山文創園區、華山創意產業園、花蓮創意創意產業園。
下面分幾個點進行介紹。
臺灣西門紅樓,那天由前臺北市副市長,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的前名譽會長李永萍女士親自帶隊觀看。西門紅樓是臺北西門盯的老舊百貨樓,也是發展文創的得意產品,由政府支持,在30年代由日本蓋造的四層八角型的紅樓,是整個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進去後發現,西門紅樓最繁華的外廣場人山人海,政府在外牆邊設置了100個攤位,有收縮傘可遮陽遮雨,參與者在申報時只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租到一個攤位,然後把自己創意的設計、產品在這裡展示,會有很多人來選購,參觀。
據說,主管部門還會組織一批專家,在這些攤位巡視,在攤位中尋找創意點好,創意思維高明,產品創意能力強以及潛在的市場效益,進行評選,最後刪選出16個拔尖的產品,就如大陸的創意市集,由臺灣提倡的,我們也用了這個詞。樓裡一層有16間商鋪,叫十六工坊,把選出來的16件商品進行售賣,如果賣的好會請出去開店,賣的不好會淘汰,臺灣很多文創產品都通過這種方式推向市場,推向社會。
大陸在培育商家時,包括創業中心,創業平臺,叫孵化一個企業,臺北叫育成。我理解的孵化是一個階段,育成是包含在孵化後的,對孵化品進行進一步的推動和提煉。但是,有時往往忽略育成這一階段,這需要向臺灣學習的。
在十六工坊舉個例子,有個T恤,後背印了二戰時美國支援中國空軍飛虎隊他們曾經每個人發了向中國老百姓求援的標記,這是個歷史的東西,印在T恤上,非常有創意,而且讓人們想到二戰時曾經有過的場面。我們的文化衫更多是無釐頭的多,這種文化衫有著深深地歷史記憶,還有就是曾經令人忘懷戰爭時期盟國的友誼,這些東西在創意上有了深度和廣度,而且可以當紀念品永久保存。所以文化衫現象就是我們創意時代廣大青少年所喜歡的,並且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西門紅樓不僅有一層的十六工坊,二樓還有很多創意精品的展示,展銷,展賣,三樓四樓本來是一個圓形專制的空間,現在全部塗成紅色油漆,形成了一個演出空間,一些時尚演唱組合在這裡演唱。
每一個月都要舉行盛大的文創社會活動,數字可觀。由於其創意有趣,商品豐富多彩,所以創意產業形態已經深入人心,臺北人民對西門紅樓喜愛有加,經常人山人海。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面連結,查看往期美文
剛買的自拍杆又要扔掉了!中國小夥發明刷遍美國人的朋友圈
略論文化創意小鎮的建設理念與方法
美學理論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你所不知道的G20國宴餐具背後的文創之路
最好的愛情,就像這對日本夫婦,在鄉間把日子過成詩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最根本的是人才的力量。
10個品牌 洞見臺灣文創十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