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找店轉店就找中鏈關注,即可每日收到精彩內容
餐飲由於創業門檻低,發展潛力大,越來越成為人們涉足的行業。有白手起家做大做強的,但肯定也不乏鎩羽而歸的;紅餐網專欄作者劉克認為「天下飯店的失敗大致都是相同的」,失敗的原因都避不開這5條潛規則:
誰都可以開個飯店,但不是誰都可以成功
飯店越開越多,滿大街都是飯店。因為開飯店最簡單了,基本沒有什麼門檻,隨便一點錢就可以開業了,工藝更簡單,家裡的大媽都可以做得好吃到掉眼淚,要是搬到餐桌上那不得了,火得不要不要的。
做個老闆高大上啊,尤其是餐飲老闆,進店後往那裡一坐,服務員立刻過來端茶倒水,這邊就開始上菜,吃完飯抹抹嘴就走人,想想都覺得開心。
媒體上天天報導的創業者裡面不乏什麼都不懂的人,甚至連泡麵都不會煮卻成功開飯店並賺得盆滿缽滿,不心動嗎?然而,你們不知道的是,這些童鞋們已經在其他行業成功地獲得千萬資金。
一個煎餅、一碗麵、一個肉夾饃都可以上市,也難怪大家都躍躍欲試。就像西安幾個小夥子搞一個手提蜂窩煤爐就串出千萬的家產,不愛學習的同學們怎麼能忍住不出手呢?
搞了個爐子小推車就可以開啟億萬家產之路,蘋果剛開始不就是車庫裡面搞出來的嗎?我們自然也可以的。
於是無數的新創業者一頭扎了進來,這個不大不小的池塘又掀起了一陣的漣漪,很快,水紋向著岸邊蕩漾開來。
飯店之路從來就是為大家敞開的,大量的人們不斷地闖進去,賺錢的有嗎?真不少,賠錢的呢?更不會少,任何地方二八定律都是有效的。
只要有人,只要有商業的地方都符合二八定律,不會跑偏的,只要你敢來,就會給你套上,是2還是8就看你的造化了。是的,是造化,一點沒有錯。
並不是別人的經驗對你都有用
其他行業裡面的大佬做得風生水起,也開始進入這個行業趟這渾水來了。在別的地方賺到了錢,自然覺得自己就是無所不能了。
像餐飲這麼家常的東西怎麼不能做好呢?太簡單了,還有的想,不就是錢的問題嗎?太簡單了,只要我出錢,找個廚師做的菜好一點就可以輕鬆開店了。
問題是,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好的廚師,中餐你是想都別想。如果你不是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了很久熟悉廚師,恐怕最後栽倒的地方就是廚師。
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不代表在這個行業也是通用的,這裡面的問題絕不是馬雲一句話,人走了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少了,這麼簡單。有時候,有些問題是錢也不能解決的。
還有的人開店後開始四處找朋友,問方法,零零碎碎的這個給你出個主意,你會覺得真好,反正你沒有幹過,誰給你出個主意都要拿回來試試,於是你的店就變成大家主意的試驗田。
一個飯店之所以經營成功,不是靠點子活下來的,需要的是長期的規劃和持續的經營,還有明確的目標。
如何做好,就是首先要知道:你自己是誰,你要做什麼?你的顧客是誰,他們要什麼?
如果你開飯店了,這個還沒有搞清楚,那就直接關門算了,開了也是白搭。
如果想要靠著這人給你出個主意,那人給你一個點子就可以開成百年老店,就可以長盛不衰,那就死了這個心,早點關門給後面的童鞋騰個地方吧。
顧客是上帝?信了你就離關門不遠了
開業了,顧客說,老闆你這個不合理啊,我們受到不公正待遇了。你想想也是啊,顧客是上帝啊,說的沒錯。
於是改變,按照顧客要求來做吧。改了方法,改了條件,你高興了,這下子顧客一定會滿意了。
這個顧客滿意不滿意還不知道,因為自從上次提完意見以後就沒有見他再來過。為什麼知道,老闆改了以後就想給顧客看看,自己效率多高了,直接就改正了,等著表揚了,就像怨婦等著自己花心的男人在狐狸精家回來一樣的翹首以待,始終不見人影。
不靠譜的顧客,難道比男人還不靠譜嗎?
哦,那個顧客就是男滴!
餐飲老闆還沒有等來表揚,另一個顧客的意見又來了。於是,繼續改,顧客覺得一張會員卡賣88元不合理,應該是免費才對。老闆想,對啊, 免費才對,於是會員卡免費了,誰都可以來一張。
顧客說,吃你的飯還要發朋友圈,太麻煩了,你的菜只要好吃,我吃完了就發。老闆想,是啊,趕緊說,我的菜好吃得很,你們嘗嘗。顧客揮揮筷子說,好……一會我吃完給你發。
吃完兩盤了,還沒有發,吃完飯了還沒有發,你過去弱弱地問,發了沒?
顧客眼睛一瞪,還沒完了,下次來給你發,給你飯錢了沒?又不是欠你飯錢不給,這麼小氣,這麼多事,下次不來了!老闆害怕了,趕緊說,好好,那就下次下次,記得呦。
顧客厭惡的看了你一眼走了出去,你趕緊在後面目送,一邊招呼:二爺,下次再來!說著,揮揮手裡的花手帕……
你正在深情的看著顧客漸漸遠去的背影,身後傳來一聲,老闆,你這個價格不合理啊,應該免費……
我覺得吧,應該給顧客免費吃,吃完還要打包一份,走的時候叫好計程車付上車費,再給顧客發個200元的紅包才對,不知道這樣顧客會不會滿意呢……
廚師開飯店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了
早些年的時候還好,出來開飯店的都是廚師,很快出現一大批名廚開店,成功的案例,有的開得很大很牛逼,反正你們都知道的。
最近呢,再看餐飲界,成名的,成功的,都是跨界的,全是各個行業跳來的,有廣告傳媒的,有機械電子,最近一大波華為系的又大展身手,餐飲的派系越來越複雜了。
老廚師們開始恐慌了,本來他們是看不起這些愣頭青,覺得他們死在餐飲是肯定的,只是早晚的事。結果發現,很多沒死,即使有些被鞋底啪的一下,打上了,明明都是血肉模糊了。結果,第二天發現屍體不見了,心想肯定不是被雞就是被貓吃了,根本沒有在意。
幾個月以後,隔壁開了一家新店,老闆不就是前幾天被啪的那個嗎,難不成這個是打不死的小強,找人一打聽,老闆真的是名叫:小強!
廚師限於自己的固有思維還有常見的成本理論構成,很難在經營決策上有大的建樹,他們遇到生意不好,最擅長的就是趕緊換菜研發新菜,肯定是顧客對菜品不滿意了。
於是一個又一個的新菜上市了,廚師自然要自己嘗了滿意,然後店面裡面服務員嘗了,也滿意,最後叫了幾個廚師的同行一起來品嘗新菜,最後大家一致滿意,上市……
顧客不滿意……
生意越來越差,廚師這次和幾個同行,也是廚師一起交流了,這次終於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裡了,不是菜品有問題了,他們思索後得知,是……營銷出現問題了……
跳出自己的思維框框才能成功
我們經常這樣想,生意不好就是營銷出現問題了,於是發優惠卡,打折券,一廂情願地想,這樣還不牢牢的套住顧客,只要有券你一定會再來店裡消費。其實……不全對。
顧客不是上帝,也不是你現在想的這樣,不是嫌你菜品少了,也不是嫌你沒有打折了,來店的顧客吃好了飯,吃好了心情,這時候即使沒有優惠券他們也會再次光臨的。
當然,這樣你非要熱情地送上你的優惠,他們也會欣然接受的。
當店面大量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多的折扣和優惠都沒有用,顧客寧願優惠券丟掉也一定不會再來吃你難吃的飯,看你的臭臉,不來總可以吧。
曾經有一個客戶給我說,有一天,他店裡來了個人進店吃飯,直覺就是怪怪的。於是上去問了一下,結果,一問就說了,他們是附近飯店的,因為看到這家店生意好,他老闆派他們來看看怎麼回事。因為他們吃過飯了,再說是不是還有其他問題沒說,反正他們是一百個不情願,滿肚子牢騷怨氣。他們點了幾瓶啤酒,店家送了他們一個小菜。看他們吃喝聊天,結帳就走了,這樣的來探班能學到什麼呢。
是啊,生意不好做,很多人都要去學學別人,看看其他人怎麼幹成的,去其他地方學習是正確的,但是員工不情願怎麼能做好呢,有情緒的員工是不會創造價值的。
很多時候,我們聽了很多課,說,要想跳出來就要站到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來做事。
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聽起來是100個有道理,真要去做,沒地方下口,咬都咬不住。
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經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格局,不同的眼界。一個服務員怎麼能知道一個老闆的思維模式,有怎麼能站在這個顧客的角度思考呢?
一個店長給我說,他們家的10元會員卡顧客都覺得貴,他也像上面那個老闆一樣準備免費送了,這就是典型的陷入自己小圈子的思考方式。
現在出去吃個早餐都要10塊錢的時代了,顧客怎麼會是考慮你的10塊錢貴了,這純粹是瞎猜,與其說是他站在顧客角度思考,不如說是自己逃避責任,不願承擔業務增長帶了的變化,更願意按部就班,這樣省心省力,老闆的錢,又不是我的,懶得說呢,輕鬆點多好,這店倒閉了怎麼辦?
關我屁事,我換個地方就可以找到工資,工資說不定還會更高了呢。
[ 細節失敗 1 ]
門頭顯眼,但名字不認識……
▼
西南餐飲策劃人張小草曾經說過,餐廳門頭必須有辨識性,得讓招牌上的字夠大,從遠處也容易閱讀;得讓門頭顏色有特色,讓人大老遠一看就知道是你家。
可是,醒目就夠了嗎?有這麼一個例子:在百貨大廈請朋友吃飯時,發現三樓人氣爆棚的湊湊火鍋對面,一家韓式料理店始終冷冷清清。
這家韓國料理店門口等位區的顧客,其實是對門餐廳湊湊家的。這家店的老闆還是有引流意識的——主門頭加上一個伸出的門頭,讓門前經過的客人能第一時間被吸引目光;主門頭最醒目的位置,是一個放大的韓文,也許是為了彰顯本店的韓式料理特色。
但問題是:真正看懂韓文的顧客恐怕很少,單純路過的話,很難對品牌產生記憶點,基本上宣告這個門頭的導流效果失敗。
留不下記憶點的「放大」和「突出」,是無效的。
[ 細節失敗 2 ]
信息堆砌,看不出是什麼店
▼
除了高冷不接地氣的,小鏈見過各種大雜燴式的奇葩門頭,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這家海鮮火鍋的門頭,品牌名、主口號、英文、訂臺熱線都放上去,嚴重的信息過載,而海鮮火鍋字體太小,難以讓人一眼記住這是家什麼店。
看名字像是賣日用洗化的,但後面標註了夢想餐廳,下面一股腦標註了經營品類:料理、西餐、牛排、義大利麵,讓人眼花繚亂。
這裡頭幾乎包含了餐廳門頭容易犯的錯誤:
(1)門頭信息主次不分,過多過雜,不醒目;
(2)門頭主信息缺失,應該體現位置的沒體現;
(3)門頭設計用色等和定位不符,整體太LOW太扎眼。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注視照片和圖像0.1秒,就會在大腦中清晰得出「你是誰」的結論,餐廳要想引人注意必須抓住這關鍵的0.1秒。餐廳引流是一場效率戰,誰能讓顧客不用動腦子就知道去誰家,誰就贏得了這關鍵的0.1秒。
[ 細節失敗 3 ]
燈光沒用對,也會趕跑顧客
▼
燈光所營造出的整體氛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顧客是否進店;菜品的呈現效果,也有五分是靠燈光美化的。
餐飲照明,是要在保證功能性的前提下,營造符合餐廳定位、主題和經營品類的環境氛圍。
來看看下面這兩家店——
不知道老闆是否出於營造情調氛圍的考慮,上面這兩家店,整體光線偏暗,甚至從從餐廳外部看進去,很難看出餐廳是營業還是休息,特別在店面密集的商場餐飲區裡,很容易被顧客「視而不見」。
很多餐廳的誤區在於:不裝主燈(泛光)就很有情調,暗色調就是情調。
其實不然,情調是利用燈光的層次感製造氛圍。餐廳燈光沒有層次能做出暗色調,卻做不出情調。
燈光層次感打造的關鍵點在於,用重點照明對重點區域(餐桌、特色裝飾)做提亮,用氛圍燈為設計環境的造型、輪廓做服務,增加趣味性。兩種照明的配合使用,通過對比度實現燈光的層次感。
[ 細節失敗 4 ]
服務員給人的「第一印象」差
▼
到餐飲旺季,同一家商場裡,有的餐廳服務員著裝整齊、熱情周到,有的餐廳服務員站沒站樣、懶懶散散「戳」在門口,首先就會給人「服務不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進店以後上一桌剩餘的食物遲遲不收,顧客一催還不耐煩……別怪顧客抬腳就去了隔壁。
別小看精神狀態這個小細節。冷清的餐廳和精神萎靡的服務員往往配套出現。
很多生意不好的餐廳,都多少存在「消極服務」,社區店可能佔比更大。看上去是服務問題,背後其實是餐廳的培訓系統跟不上導致。
尤其是面臨用工荒時,員工招來不培訓就上崗,導致了一系列狀況。顧客不會給你解釋的機會,掏同等價錢,享受五折的服務,很難再來。
[ 細節失敗 5 ]
日料店裡放《忘情水》,鬧哪樣?
▼
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背景音樂沒選好,菜品服務都會跟著「掉價」。關於餐廳的背景音樂,內參君這裡有兩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A:一家日式拉麵館的老闆去巡店,發現餐廳裡在放劉德華的《忘情水》。店長說,員工都喜歡劉德華,就把音樂換了。老闆勃然大怒:我們是一家日式拉麵館!根本不搭!第二天,店長離職了。
故事B:雲海餚餐廳裡,曾來了一對情侶,男的一直在道歉,女生哭泣不止。服務員讓後廚做了一朵食雕玫瑰送給男顧客,然後把背景音換成《原諒我一次》。男顧客單膝跪地將玫瑰遞到女生面前:「原諒我一次吧寶貝……」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
作為品牌表達的一部分,餐廳的背景音樂不是想放什麼就放什麼,而是需要有清晰的定位。
而且,根據人們的聽覺習慣和餐廳的環境特點,餐廳背景音樂的分貝一般在20-50分貝較為合理;西餐廳在20-40分貝;中餐廳在30-50分貝。每間餐廳的環境狀況都各不相同,一般來講,背景音樂的播放應以能超過本底噪聲(亦稱背景噪音)3分貝為宜。
閱讀原文直接跳轉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