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中國貴州仁懷茅臺鎮,成義燒坊醬香型白酒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之後的百年間醬香型白酒歷經風雨,成義燒坊也在這風雨之中摘取了「天下醬香出成義」的美譽。
出 世
1862 年
一代孝子華聯輝為了滿足母親年輕時喜歡喝醬酒的心願,依照中國千年傳承古法,歷時五年在茅臺鎮的廢墟上重建了成裕燒坊,後更名為「成義燒坊」。「成義燒坊」開創成為第一間有商號註冊的古法釀酒燒坊。
舉 世
1915 年
華聯輝之子華之鴻得知將在巴拿馬舉辦"萬國博覽會",即遊說官府為"回沙茅酒"報名參加,以"茅臺酒"之名入圍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並一舉獲得金獎。
獻 酒
1939年
紅軍長徵在茅臺鎮進行第三次渡赤水戰役,當時紅軍處於最艱難的時刻,全體指戰員半數以上都負傷在身,「成義燒坊」為解紅軍之難,搬出家藏的美酒為紅軍擦洗傷口,幫助紅軍度過難關。
此後,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發出《保護成義茅臺酒的通告》,自此留下了「成義獻酒」的千古佳話。正是有了這一段珍貴的紅色情誼,才有了後來走進開國第一宴的伏筆。革命勝利之後,周總理說茅臺酒是中國革命的潤滑劑。當時的茅臺酒指的就是為紅軍獻酒療傷的「成義酒」。
榮 譽
1941 年
中國遠徵軍把「成義酒」作為隨軍酒。
1944年
前蘇聯把「成義酒」作為外交禮賓酒。
1949年
「成義酒」被正式定為開國典禮國宴用酒。
公 有
1951 年
仁懷縣人民政府將「成義燒坊」收購公有化,「成義燒坊」更名為「貴州省專賣事業仁懷茅臺酒廠」(即今天的茅臺酒廠),「成義燒坊」三大酒師——鄭興義、鄭永福、鄭銀安進入茅臺酒廠工作。1984年,鄭永福的關門弟子方廷本成為鄭氏釀酒技術的最後嫡傳,註冊了「成義燒坊」商標。
方廷本
1984年
方廷本的父親喜愛喝酒,與鄭師傅是世親。在方廷本8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鄭家拜師學藝,後成為鄭氏古法釀酒第七代關門弟子,方廷本成為鄭氏釀酒技術嫡傳的最後一人。
1984年,掌握了鄭氏釀酒技術並積累了實踐經驗的方廷本,在茅臺鎮開辦了自己的釀酒作坊,也是改革開放後茅臺鎮的第一家私營釀酒企業,並註冊了「成義燒坊」商標。
每一滴成義
都融入了智慧、勤勞、匠心、傳承與創新
美酒入君腸
七分化作豪情激蕩
還有三分
便是中華五千年酒文明的醇香
這一縷穿越百年歲月的酒香
如今依舊馨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