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國際貿易發展」論壇在河北唐山舉辦。此次論壇是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出席並致辭,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作主旨演講。本次論壇以「加強檢驗檢疫國際合作,促進中國和中東歐貿易發展」為主題,旨在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檢驗檢疫主管部門的相互交流,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食品安全監督、農產品檢驗檢疫政策和技術方面的交流,促進中國—中東歐食品、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
付志方說,河北始終秉持開放理念,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2015年,全省出口總值完成514.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與中東歐國家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貿易額達3131.05萬美元,較2010年增長24.9%。
付志方指出,中東歐國家地處「一帶一路」沿線,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前景廣闊。河北的曹妃甸區、渤海新區地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借力「16+1」合作機制,正在打造以中歐文化、科技、經貿合作為特色的示範區,將會成為「東出西聯」的龍頭、亞歐大陸橋新的橋頭堡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紐帶。今年4月,河北保定開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國家貨運班列正式啟動,成為開啟華北地區連接歐洲的第一條陸運通道,為京津冀地區對外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付志方歡迎各位來賓在會議之餘,到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走一走、看一看,在綺麗多姿、精彩紛呈的園藝景觀中,加深對綠色環保新河北的了解。
吳清海表示,中國與中東歐食品農產品合作前景廣闊。過去十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食品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17%,2015年貿易總量達到15.58億美元。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致力於提升食品農產品安全領域國際合作水平,2015年完成了對9個中東歐國家12種產品的準入程序,推進8個中東歐國家6種產品的準入進程。相信在「一帶一路」這個宏大的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食品農產品安全領域的合作將具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吳清海指出,加強交流合作是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食品農產品產業和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以安全保障為基礎,各國必須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國際共治。質檢總局作為中國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主管部門,已與中東歐國家籤署了108份質檢合作文件,2015年5月和11月,先後舉辦了「一帶一路」檢驗檢疫高層國際研討會和「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高層對話,促進國際共治。本月8日,以「電子證書和貿易便利化」為主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質檢合作對話,開啟了中歐質檢合作領域的新篇章。
吳清海期望從三方面入手,共同打造食品農產品安全國際共治典範。一是加強合作,探索形成「16+1」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機制,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協商機制,增進理解和信任;二是加強技術合作,開展執法人員培訓、執法信息共享、應急突發事件處置等合作,加強風險管理和風險預警能力建設和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合作,聯合科技攻關,提升口岸安全防控能力;三是加強監管合作,推進檢驗檢疫證書國際聯網核查、食品過境監管合作、各方監管體系有效銜接等。
論壇由國家質檢總局與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唐山市人民政府具體承辦。立陶宛國家食品與獸醫局、波蘭BZK集團、中糧集團分別進行了演講,各國代表還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有關國家會議期間與質檢總局有關單位進行了工作會談。質檢總局國際司、動植物檢疫監管司、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和認監委、各有關直屬檢驗檢疫局及中外企業代表約150人參會。(劉亞楠楊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