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全文)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南京11月24日電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

  (2015年11月24日,中國蘇州)

  阿爾巴尼亞、波赫、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黑山、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積極評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下簡稱「16+1合作」)取得的重要進展,認為「16+1合作」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促進了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方位、均衡發展。

  17國表示,以《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為中歐關係的指導性文件,依據《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新聞公報》《中國關於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項舉措》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勒綱要》,制訂《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

  本規劃旨在明確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方向和重點,進一步釋放合作潛力,推動「16+1合作」提質增效。17國將相互尊重各自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加深對各自發展道路的理解,結合自身特點、需求和優先方向,本著平等協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落實本規劃。17國將在協商一致基礎上商定其他合作方參與具體項目和活動的可能性。各國根據各自法規,歐盟成員國根據歐盟相關法規及作為成員國應遵守的政策,開展具體合作。領導人年度會晤將對規劃落實情況進行梳理總結。

  「16+1合作」將努力推動重要的國別和區域項目。「16+1合作」不替代現有雙邊合作機制或平臺,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加快提升中國同16國關係水平和規模。「16+1合作」將與歐盟重大倡議和規劃對接,有效促進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歡迎和支持建立中歐互聯互通平臺。「16+1合作」將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重要契機,不斷拓展合作空間,同時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年度領導人會晤對合作發揮引領和指導作用,將制訂年度綱要,鎖定重點成果,及時解決合作進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歡迎歐盟領導人或其代表與會。

  每年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各舉辦一次「16+1合作」國家協調員會議。歡迎並支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以下簡稱「秘書處」)進一步提升統籌協調和信息共享功能。建立秘書處及其成員單位與中東歐國家駐華使館季度例會機制。歡迎並讚賞中國外交部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

  領域合作聯合會是16+1領域合作的支柱。充分發揮現有聯合會作用,鼓勵條件成熟時組建新的領域合作平臺。聯合會向國家協調員會議通報合作情況。

  一、經濟合作

  (一)進一步促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雙向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水平,力爭將投資貿易打造成「16+1合作」中最富活力的增長點之一。

  (二)每兩年召開一次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

  (三)歡迎企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展會、團組交流互訪等活動。

  (四)鼓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培育貿易新的增長點。

  (五)認識到中小企業對促進貿易投資合作的重要作用。加強中小企業政策交流溝通,研究適時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政策磋商,為雙方中小企業合作牽線搭橋。

  (六)歡迎並支持位於華沙的中國-中東歐國家聯合商會、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促進機構聯繫機制發揮作用,促進信息共享,協助雙方企業建立聯繫、加強交流。

  (七)促進透明、開放的市場和各國公平的競爭環境,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以雙邊投資為重點,支持中歐之間達成一個高水平、全面的投資協定。

  二、互聯互通合作

  (八)結合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加強中歐之間安全高效的海陸空互聯互通網絡,共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為亞歐之間的聯通作出新貢獻。

  (九)鼓勵並支持16+1互聯互通合作與歐盟現有核心交通網絡規劃及其向西巴爾幹的延伸進行對接。

  (十)歡迎和讚賞匈塞鐵路建設,穩步構建中歐陸海快線,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合作。組建16+1交通基礎設施合作聯合會。

  (十一)歡迎16國同中方相向而行,加強物流領域交流與合作,推進中歐國際鐵路貨櫃班列建設。組建16+1物流合作聯合會。

  (十二)注意到歐盟有關政策承諾和優先方向,加強在公路、鐵路、港口、機場、電信、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

  (十三)視情根據歐洲共同航空區域,擴大民航相關領域交流與合作。

  (十四)加強海關通關便利化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和情報交換,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中東歐國家參與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及其他中歐海關合作戰略框架下的合作項目。

  三、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十五)加強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工程機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航空、汽車等裝備製造合作。深化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鐵路等領域優質產能合作。

  (十六)鼓勵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遵循透明、負責的原則發展核能項目合作。

  (十七)加強水電、風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

  (十八)鼓勵和支持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加強產業園區和自由經濟區合作,深化產業鏈合作。

  (十九)積極探討三方合作,拓寬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渠道。

  (二十)歡迎並支持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倡議。

  四、金融合作

  (二十一)加快完善投融資合作框架,創新金融合作模式,支持實體經濟合作和優質合作項目,為「16+1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二十二)探討充分發揮100億美元專項貸款的作用、設立30億美元投資基金和人民幣中東歐合作基金的可能性,啟動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二期。

  (二十三)鼓勵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開展本幣互換、本幣結算、金融監管等合作。支持在中東歐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

  (二十四)支持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互設分支和開展多領域業務合作。

  (二十五)研究探討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金融公司的可能性。

  (二十六)歡迎和支持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歐洲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及其他國家、地區和國際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支持中方有關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進行對接。

  五、農林與質檢合作

  (二十七)保持農業與質檢合作的快速發展勢頭。

  (二十八)充分發揮位於索非亞的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的作用。每年輪流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經貿合作論壇。

  (二十九)鼓勵和支持中國和16國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在嚴格遵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前提下,相向而行,加強檢驗檢疫合作,共同促進食品農產品貿易安全發展和快速增長。中方歡迎符合相關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的16國食品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致力於加快中東歐國家有關申請的審核過程。加強動植物衛生檢疫標準合作,就食品安全問題建立信任,促進全球食品安全。

  (三十)加強農產品貿易、農業可持續生產、農產品深加工、農村發展和農業科技以及種植業和養殖業等方面合作,鼓勵建設農產品基地。

  (三十一)支持在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節水灌溉技術與設備等領域開展合作。

  (三十二)加強防洪和水管理領域法律法規和政策交流。

  (三十三)拓展合作渠道,鼓勵全方位林業交流,支持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林業合作協調機制,定期輪流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林業合作會議。

  六、科技、研究、創新與環保合作

  (三十四)加強科技、創新與環保合作。根據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十五)繼續舉辦16+1創新技術合作及國際技術轉移研討會。加強創新成果和產品應用開發和推廣。鼓勵和支持設立虛擬的16+1技術轉移中心。

  (三十六)在確保遵守國際公認標準基礎上,加強在通信技術和應用方面合作,探討建立通信領域合作機制。

  (三十七)鼓勵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開展聯合研究項目,促進雙方科技園區企業合作。

  (三十八)考慮到中歐之間現有網絡空間合作,歡迎和支持在物聯網、大數據、下一代網際網路方面開展合作。

  (三十九)以可持續方式加強在地質、採礦、空間規劃、城鎮化以及頁巖氣(法律允許的前提下)等領域合作,減少這些活動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

  (四十)促進務實節能環保產業合作,探索在節能環保政策對話、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公眾意識和參與度。

  七、文化、教育、青年、體育和旅遊合作

  (四十一)密切中國和中東歐各國人民間的交往,鼓勵進一步便利雙方人員往來。

  (四十二)逐漸完善16+1人文交流模式,提升合作規模和水平。落實《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行動指南》。

  (四十三)定期輪流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舉辦部長級文化合作論壇和高級別智庫研討會,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季,定期組織記者互訪團等活動。積極考慮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中心。

  (四十四)定期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輪流舉辦教育政策對話,支持高校聯合會建設。擴大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學生交流。加強在學歷學位與學分互認、合作科研、國別和區域研究等方面合作。鼓勵漢語在中東歐國家教學,加強中東歐國家語言在華教學。

  (四十五)支持智庫交流與合作中心建設,重視發揮「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研究基金」的促進和引導作用。鼓勵和支持中方同中東歐國家漢學家之間的交流與聯繫。

  (四十六)定期舉行16+1旅遊部門高級別會議。支持位於布達佩斯的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促進機構和旅遊企業聯合會發揮更大作用。

  (四十七)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與中東歐青年政治家論壇。

  (四十八)歡迎體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四十九)歡迎新聞出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八、衛生合作

  (五十)定期舉辦衛生部長論壇,推動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合作促進聯合會。

  (五十一)開展聯合衛生體制研究,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擴大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往來。

  (五十二)考慮到各國衛生體系多樣性、不同國情和法律框架,鼓勵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公立醫院合作網絡」和「公共衛生機構合作聯盟」。

  (五十三)支持加強傳統醫學領域的合作,增進中東歐各國對中醫藥的理解和認識,中方願在相互認可有關法律框架和傳統的基礎上,與有意向的中東歐國家開展中醫藥合作。

  九、地方合作

  (五十四)歡迎和支持地方全面參加「16+1合作」框架下的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共促地方發展。

  (五十五)每兩年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輪流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

  (五十六)加強位於布拉格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建設,鼓勵和支持中東歐國家更多地方省州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

  (五十七)鼓勵和支持發展友好省市關係。

  (五十八)鼓勵和支持中國和16國首都市長開展交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全文)
    鑑於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下簡稱「16+1合作」)啟動五周年,與會各方共同回顧了合作5年來走過的歷程(從2012年華沙會晤、2013年布加勒斯特會晤、2014年貝爾格勒會晤、2015年蘇州會晤、2016年裡加會晤到2017年布達佩斯會晤)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落實情況,一致認為「16+1合作」在政治、經貿、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人文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和豐碩成果。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全文)
    16國中的歐盟成員國和候選國將支持推動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及《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在中歐互聯互通平臺、歐洲投資計劃和泛歐交通網絡及其延長線等框架下通過試點項目積極推動務實合作,支持中國與歐盟締結高水平、全面的投資協定。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發布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發布 同意繼續構建「16+1合作」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中國官媒1日發布《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稱與會各方同意繼續構建持久務實高效的「16+1合作」,將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提升到新的水平。
  • 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更務實 成果顯著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16+1」智庫網絡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劉作奎表示。地方合作更務實、更精準2015年,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發布。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
    鑑於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成立五周年,與會各方共同回顧了合作5年來走過的歷程(從2012年華沙會晤、2013年布加勒斯特會晤、2014年貝爾格勒會晤、2015年蘇州會晤、2016年裡加會晤到2017年布達佩斯會晤)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落實情況,一致認為「16+1合作」在政治、經貿、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人文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和豐碩成果。
  •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潛力在哪裡?
    【導讀】李克強總理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五屆經貿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強調中國「樂見中東歐國家分享中國繁榮發展的紅利」。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關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潛力在哪裡? 未來我們將朝著中歐自貿區的方向發展,中歐未來的合作前景是比較好的。  經濟之聲:具體到此次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上釋放出的信息,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張建平:首先,它要推出一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中期規劃,它有兩個綱要,其中一個是布加勒斯特的綱要,還有一個是貝爾格勒的綱要。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
    16國中的歐盟成員國和候選國將支持推動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及《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在中歐互聯互通平臺、歐洲投資計劃和泛歐交通網絡及其延長線等框架下通過試點項目積極推動務實合作,支持中國與歐盟締結高水平、全面的投資協定。
  • 切實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 (記者 高瑩)12月11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2012—2020)》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外交部、中東歐國家駐華使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的嘉賓及媒體人士40餘人參加會議。
  • 「1+6」定調中國與中東歐合作
    可以說,面對中東歐國家的期待,中國並沒有讓他們失望。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蘇州主持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李克強在發言中提出了中國與中東歐構架合作的新途徑:「1+6」合作框架,即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杜布羅夫尼克綱要發表 各方歡迎希臘加入
    中新社杜布羅夫尼克4月13日電 2019年4月12日,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舉行。與會各方本著蘇州《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領導人會晤系列綱要精神,圍繞「搭建開放、創新、夥伴之橋」主題,制定和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杜布羅夫尼克綱要》,為「16+1合作」未來發展指明方向。綱要共10部分內容,6000餘字。與會各方認為,「16+1合作」是17國共同支持開放、可持續的世界經濟和以規則為基礎、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體現。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在京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高歌)12月11日,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2012-2020)》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 (中東歐使節話合作)中東歐國家使節為什麼看好中國經濟?
    中東歐多國駐華使節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商務座談會(蘇州吳江)中國—中東歐國家商務座談會12月6日在蘇州吳江舉行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夏秋、張豔):12月6日,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秘書長秦剛
  • 打造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萬裡長城」
    8月28日-29日,第二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暨捷克2014年中國投資論壇在布拉格舉行。來自16個中東歐國家和中國15個省區市的各界代表共1000多人出席。他們分別就環境保護和綠色能源技術發展,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及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中國企業進軍中東歐市場,教育、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以及中捷加強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合作等議題展開務實討論,推進地方合作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重要引擎作用。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應當如萬裡長城一樣鞏固和持久。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2012-2020)》新書發布會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思予】11日,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2012-2020)》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 外媒:中國拉攏中東歐國家令歐盟不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市場、資本、技術對這一地區的吸引力日漸上升。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日漸成熟,引起了西方媒體的「焦慮」。11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發了「中國拉攏中東歐國家令歐盟不安」的報導。報導稱,「東歐政界與西歐同僚漸行漸遠,卻與北京方面拉近距離,這令人擔憂歐盟能否在投資規則上用一致論調同中國交涉。」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在京發布_騰訊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pan>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秘書長秦剛出席並致辭。多位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與會。 秦剛在致辭時表示,報告集中介紹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八年來的歷程,總結回顧經驗、展望規劃未來,恰逢其時,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學術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前景如何?
    2020年3月,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請求,中國派醫療專家隊赴塞幫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在機場受到武契奇碰肘迎接的最高禮遇,這使中塞關係迅速升溫,塞爾維亞成了中國「老鐵」。其實,不僅塞爾維亞,像波蘭、匈牙利這些中東歐國家同中國關係也十分友好,在農業、科技、金融、交通等方面有著廣泛合作。今天我們簡要談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農業貿易情況。中東歐國家有哪些?
  • 回顧八年曆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在京發布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圖秦剛表示,八年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聚焦合作機制建設與完善,各領域合作取得長足進展,成為不同大小、不同治理發展水平國家發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關係的成功嘗試。「這份報告集中介紹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八年曆程,總結回顧經驗,展望規劃未來,恰逢其時。」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推動深化旅遊合作
    新華社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9月19日電(記者高磊)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合作高級別會議18日至20日在克羅埃西亞南部旅遊名城杜布羅夫尼克召開,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和來自16個中東歐國家的官員出席了會議。
  • 中國-中東歐國家尋求質檢深度合作
    作為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的一項重要活動,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質檢合作對話會8日在寧波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中東歐國家質檢合作對話會(電子證書與貿易便利化)倡議書》,開啟了中國—中東歐國家質檢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