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多久?你一定理解錯了

2020-12-17 雛田的後花園

愛情、親情、友情,這三種人類情感中,愛情一直都是文人最愛創作的文學題材。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流傳了大量關於愛情的詩句,如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大雁的殉情而死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迢迢牽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形容的是能遙遙相望,不能相互傾吐語言的牛郎織女,心靈卻永遠相依。

《詩經》中也有一首流傳了幾千年的愛情詩,它只有短短的36個字,卻能將男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描摹得入木三分。它就是我們要讀到的這首《採葛》: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當我們想念某個人的時候,常常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形容,「三秋」泛指時間很久,有人認為它指的是三年,也有人認為是三個月。

有網友認為「三秋」指的是三年,他說:「古人以三秋為三年,形容時間闊別之長,想望殷切,若以一秋天三月時間作解釋,為時不長,其意解不通,三秋等於三年,即每年只有一個秋天。」

贊同「三個月」說法的網友則說:「比如說春三月,就是立春後正月、二月、三月。由此可說三秋就是立秋後七月、八月、九月。還有古人也常說一冬三個月也是這個道理。」

那麼,「三秋」究竟指多久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採葛》這首歌,就知道在這首詩裡面的「三秋」是多久了。

《採葛》描述是詩人思念一個勤勞能幹的女孩,她幫助父母上山採收葛藤,在河灘採收蒿草,在田地中採收艾草。葛藤,其根可食用,是紡線織布的原料;蕭,即艾蒿,野草,可祭祀;而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

這三句詩可以譯為:

採葛的時候,我一天見不到她,就好像隔了三個月;採蒿的時候,我一天見不到她,就好像隔了三個季節;採艾的姑娘,我一天見不到她,就好像隔了三年。

此詩中運用誇張的寫法,將一天的時間,比作月、季、年,層層遞進,讓人深切感受到了詩人的思念之切,離別之苦。

根據前後句的時間間隔,「三秋」處在中間,應大於三月,小於三年。在古代,江南將糧食耕種時的播種、管理、豐收三道工序稱為「三秋」,且唐朝時的《孔穎達疏》一書中也曾記載「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這句話已經很明顯的指明了三秋指的就是九個月

後來,這句詩慢慢演變了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被現代人用來表達相思之苦。

所以,三秋指的不是三個月,也不是三年,而是九個月,是不是有點吃驚呢?

推薦閱讀:

嫁人就嫁普京這樣的人

當別人對你說「你活著就是個笑話」時,你會怎樣把話接下去?

相關焦點

  •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指三年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為了便於表達,後人會將一些事件或者典故用幾個字的成語或者俗語代替,故而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念在口中的成語或者俗語,就算能夠了解它們意義,但是不一定知道它的來源,更別說能夠準確地理解它們的含義。再來說一個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信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思念常用的一句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裡的三秋要麼指代三年,要麼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三」理解成多,那麼三年就是指代多年。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是,不少人可能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詩經》「採葛」,原文是「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本意是形容熱戀的情人,須臾也捨不得離開,一天見不著也難以忍受的意思。我們一般都認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好像相隔有三年」。其實,這句話還真不是這個意思。我們的漢語在傳承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好多詞義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在古代「行」是走的意思,而「走」是跑的意思。
  • 成語故事:一日三秋
    一 日 三 秋 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全詩的意思是: 那個採葛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個採蕭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 《詩經》中的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我們經常用的句子,你知道原句是什麼嗎?《詩經》告訴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詩經》是怎麼寫的。國風 · 王風 · 採葛無名氏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錦衣之下番外299: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婚後的今夏成語水平在漸長
    丐叔促狹的看著今夏,言外之意就是,這才第一天分開你就這麼想念他了呀?領會到他話語中的意思,被打趣的今夏還擊他,「對呀,我們這叫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種情感,叔你怕是理解不來。」說完還用調侃的視線,掃視了一下丐叔和林菱二人。「丫頭的成語水平有所提升嘛!不過,叔我天天和菱兒待在一塊兒,也無需理解了。」
  • 日本成語發展史,難怪有些日語我們無法理解
    而說到受我國成語影響的周邊國家日本,就有很多的四字成語,這些成語和中國成語有的在外形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意思卻不同;有的字面能看懂卻無法理解;有的雖然外形不一樣但是一看上去就能知道它的意思,非常有趣。
  • 一天一個成語——一日三秋。愛恨只在一瞬間
    【成語出處】《詩經·王風·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日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成語用法】 1.第一次一個人出門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歸。
  • 這些熟悉的古詩詞,絕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背誦古詩詞,相信現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想起幾首,但小時候老師卻很少給我們講其中的意思,長大了,我們大多也是不求甚解,望文生義,理所當然想當然,比如下面這些詩詞,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理解對,如果照字面的意思講給我們的孩子聽,豈不是很尷尬!
  • 原來這些成語都是出自這本書,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它呢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絢爛的鮮花,璀璨的明珠。成語主要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像《論語》、《周易》這些書中延伸出了許多的成語。而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也為我們貢獻了大量的成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瘋狂猜成語:連董卿都理解錯的成語,你答對了嗎?
    大家好,我是成語小糖糖。中華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更是文化中的精華,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成語的使用都會給人一種文藝的高級感。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白話文用的普遍,所以很多人也曾經在成語上犯過錯。中國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著名的「金色三分鐘」充分展現了她的才華。
  • 品讀詩經中的《王風·採葛》,方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相思
    而現代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話來形容相思之情,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正是出自於國學經典詩經中的《王風·採葛》,原話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下面我們來品讀一下這首詩。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在成語「黃粱一夢」中,「黃粱」指的是什麼?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成語大多都由四個字組成,是古人留下了智慧結晶,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並不是隨隨便便而得來。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經常會用「黃粱一夢」來嘲笑自己,榮華富貴如同一場夢,當從夢中醒來,才會看透一些事情,就如同過眼雲煙。該成語中的「黃粱」,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 成語「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它的正確理解,跟你想的一樣嗎?
    但是假如你用錯了成語,可能你文章想表達的意思,也就與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南轅北轍了。比如說,一些小學生總愛用錯成語,就拿分道揚鑣這個成語來說吧!一名小學生就用錯了它的意思,結果不少網友都因此笑開了花。這名小學生用分道揚鑣這個成語的時候,錯把分道揚鑣這個成語的意思用成了分別行動的意思。
  • 《春花秋月》裡的文藝詩詞,而我最懂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你就不要在取笑我了。實際上,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出自《琵琶行》。琵琶行(節選)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淵源流傳,已經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語多為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乃至於七個字以上。萬人空巷還有一個經常被大家理解錯的成語,那就是萬人空巷。是不是看到這個成語之後,大家會把它理解成,大街上一個人也沒有的意思啊。如果這樣理解那就大錯特錯。可見咱們中國的成語的確博大精深,如果不細細品味,很難辨識他們其中的含義。
  • 這些成語很常見,但你很容易用錯它!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說話還是寫作,經常會使用到一些成語。這些成語可能你自己感覺非常熟悉它,理解了它的意思,但在使用中卻真的用錯了。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容易讓你掉坑的成語吧!很多朋友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這個成語中「下問」的這個語言環境,以為僅僅是積極請教的意思,於是就容易用錯。比如:」小明同學學習一直都非常努力,不恥下問,遇到不會的問題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個句子裡的這個成語就用錯了,不恥下問不能用於向老師、長輩、長者、領導請教問題時使用。
  • 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很多漢字成語的詞義也是經過歷史的變遷變得大不相同。所以,在成語這方面要是不認真學習,就會導致一些成語的解釋弄混淆掉。今天魔方小編為同學們整理了一些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趕緊收藏起來。
  • 關於秋天的成語及解釋大全
    皮裡陽秋 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皮裡春秋 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琨玉秋霜 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  疾風掃秋葉 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掃除落葉一樣。  洞察秋毫 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春秋鼎盛 比喻正當壯年。  春秋筆法 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 春花秋月何時了 秋季成語知多少
    你知道哪些關於秋季的成語?他們都出自於哪些古詩詞?今天小新與您一起分享關於秋季的成語以及它們都出自於哪些古詩詞,有哪些含義,趕快收藏吧。 指暗中眉目傳情。 【秋高氣爽】 來源: 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解釋: 形容秋季晴空萬裡,天氣清爽。
  • 這些三字成語,你一定很熟悉吧
    這些三字成語,你一定很熟悉吧成語從字數上看,四個字的居多,但三個字的成語也並不少,如「莫須有」、「落水狗」等。那麼,你知道這些三字成語嗎?安樂窩安靜舒適的住處安樂窩,典故名,典出《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道學列傳一·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