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封神演義》的讀者都知道盤古破鴻蒙創造天地以後,但是為了不讓天地再次重合,盤古用自己的身體化成了四根天柱,用來頂天立地,在書中的不周山就是其中的一根天柱。
記得書中的第一回講到,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戰,共工撞到不周山。後來女媧娘娘鍊石補天,用上古巨獸的腳做成新的天柱,拯救三界眾生。
但是書中提到的不周山只是其中的一根天柱,那麼其他的三個又是什麼呢?其實其它的三根天柱也叫不周山,只是地理位置不同的不周山而已。
不周山在上古古籍中記載,它的意思就是殘缺的山,也被後人叫做天柱。在《述異記》中提到天地間有四根天柱,名字都叫做不周山。因此,在《封神演義》中的四根天柱都叫做不周山。
但是這四根天柱都在哪裡呢?其實分布在天地間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書中被共工撞到的不周山是西邊的天柱,其它三個天柱應該是在北海、南海和蓬萊仙島。
其實在共工撞到崑崙山上的不周山以後,蓬萊仙島上的天柱其實也斷了。其實有天柱的地方都是龍脈之源,因為它們連接著天地,吸收著日月精華。所以一些書籍上認為崑崙山乃是龍脈之源,其實蓬萊仙島也是龍脈之源。
相傳蓬萊仙島的天柱斷了以後,變成了一塊仙石,也就是孕育孫悟空的那塊仙石。在《西遊記》中孕育孫悟空的那座山也是三島之來龍,十洲之祖脈。也就是說花果山其實也是龍脈之源,而孫悟空應該就是不周山變化而成的。
所以,在《封神演義》中的四根天柱其實都叫不周山,書中提到的只是西邊的天柱而已。